11.29 拉夏貝爾“墜落”?平均每天關店14家產品摻假被罰 前三季鉅虧8億

激進擴張惹的禍?

拉夏貝爾“墜落”?平均每天關店14家產品摻假被罰 前三季鉅虧8億

曾經的“國民第一女裝品牌”似乎正遭遇“艱難時刻”。

11月28日,上海拉夏貝爾服飾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拉夏貝爾”)發佈《獲取委託貸款暨提供資產抵押、質押的公告》。公告顯示,烏魯木齊高新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擬通過烏魯木齊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烏魯木齊四平路科技支行為拉夏貝爾提供5.5億元的委託貸款。

公告還稱,其中2億元將用於公司全資子公司拉夏太倉償還民生銀行蘇州分行借款。本次交易旨在以融資為目的,有效盤活公司長期存量資產,為主營業務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在發佈上述公告後,11月28日,拉夏貝爾股價遭遇全天一字跌停。截至收盤,報收4.77元/股,總市值26.12億元。H股方面,拉夏貝爾盤中最深跌逾12%,報價1.190港元/股創歷史新低,截至發稿報價1.22港元/股,跌幅10.95%。

與此同時,天眼查顯示,拉夏貝爾還於近期遭到行政處罰。11月12日,因生產、銷售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其被奉賢區市場監管局沒收違法所得。在更早的2017年5月,拉夏貝爾同樣因“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受到處罰。

拉夏貝爾三季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7.57億元,比上年同期的62億元減少7.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8.25億元,同比去年的2.39億元由盈轉虧,減少444.7%。

公開資料顯示,拉夏貝爾成立於1998年,於2014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2017年拉夏貝爾回A股上市,成為了唯一一家“A+H”兩地上市的服裝企業,曾被視為國內快速崛起的龍頭女裝品牌,上市之初曾爭做“中國版ZARA”。

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對時間財經表示,拉夏貝爾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多門店、多品牌”,而多品牌則導致了拉夏貝爾品牌、產品、門店、運營等同質化。

時間就5億元貸款、行政處罰等問題多次撥打拉夏貝爾董秘辦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拉夏貝爾“墜落”?平均每天關店14家產品摻假被罰 前三季鉅虧8億

斷臂求生

10月16日,拉夏貝爾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傑克沃克(上海)服飾有限公司(下稱“傑克沃克”)持續虧損,無法繼續經營,擬向人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

公開報道顯示,傑克沃克於2015年被拉夏貝爾收購,主要經營服裝服飾品牌O.T.R。拉夏貝爾方面稱,申請破產基於多方面原因,包括傑克沃克持續經營虧損、資不抵債的實際情況以及拉夏貝爾正集中資源、聚焦核心優勢品牌的未來發展戰略及公司當前的經營和資金現狀。

事實上,這不是拉夏貝爾的第一次“斷腕”。2019年5月及6月,拉夏貝爾就曾分別發公告稱出售旗下控股子公司杭州黯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與天津星曠企業管理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股權,該公司主要營銷及銷售七格格、OTHERMIX及OTHERCRAZY等線上服飾品牌。

對於出售子公司的緣由,拉夏貝爾方面曾對時間財經表示,出售事項將有助公司加快業務模式轉型調整,集中資源發揮核心品牌的競爭優勢,結合公司發展戰略梳理現有品牌矩陣,從而實現戰略聚焦。

拉夏貝爾表示,三季度公司將繼續實施線下零售網點優化策略,計劃保留境內6000個以內的經營網點,提高單店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主營業務預計於第四季度進入較為良性的發展軌道。

值得注意的是,拉夏貝爾打算將總部大樓也租出去。據央視財經報道,位於上海市閔行區的拉夏貝爾集團總部辦公大樓,剛剛投入使用一年多的時間,面對業績虧損和債務危機,拉夏貝爾選擇出售不動產來渡過難關,目前在辦公大樓下可以看到貼出了對外招租的海報。

拉夏貝爾“墜落”?平均每天關店14家產品摻假被罰 前三季鉅虧8億

借新還舊

拉夏貝爾還稱,基於公司目前經營情況,考慮到公司業務轉型調整進度,公司預計2019年全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可能為負值。

至於虧損原因,拉夏貝爾表示主要包括:公司營業收入同比下降、加速消化過季品,導致毛利率同比下降,銷售毛利額對應減少;持續關閉低效虧損店鋪,導致長期待攤費用加速攤銷;受新租賃準則影響財務費用同比增加;報告期內存貨跌價準備和壞賬準備同比增加,從而影響淨利潤。此外,由於公司執行新租賃準則也對當期淨利潤有一定的負向影響。

2016至2018年,拉夏貝爾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7.05億元、5.57億元、1.57億,呈現大幅下滑態勢。

對此,拉夏貝爾表示,在資金來源拓展方面,公司除了已有的銀行貸款、項目融資等方式外,通過渠道結構調整、下單模式優化、會員營銷推行、產品全生命週期管理等手段,可以有效增加當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金額;通過加大對存量長期資產的盤活,有效降低長期資金佔用,增加當期現金來源。

快消品行業專家李興敏曾公開表示,拉夏貝爾業績下滑不僅跟行業大環境有關係,還和其本身發展理念陳舊有關:“服裝行業變化非常快,拉夏貝爾沒有跟上消費者心理的變化,還停留在‘工廠模式’,流水線生產,服裝不能進行差異化競爭。”

激進擴張埋下禍根?

2011年之前,拉夏貝爾僅有La Chapelle、Puella、Candie’s三個女裝品牌,門店數僅有1841家。截至2018年12月31日,拉夏貝爾直營門店數量大幅飆升至9269個,在8年時間,擴充了5倍之多,這一速度堪稱“驚人”。

2012年,拉夏貝爾提出“多品牌、直營為主”的發展戰略,開啟瘋狂擴張模式,先是從品牌上大肆拓展,陸續推出7m和La Babité兩個女裝品牌,推出POTE和JACK WALK、MARCECKŌ等三個男裝品牌以及8EM童裝品牌等。

2015年以後,拉夏貝爾通過控股公司陸續擁有或者推出Siastella、OTR、GARTINE等品牌,通過聯營、參股方式陸續支持或參與Maira Luisa、Tanni等品牌發展。

除瘋狂開店、不斷拓展新品牌之外,拉夏貝爾還玩起海外併購。2018年4月10日,拉夏貝爾出資2080萬歐元收購法國女裝品牌NafNafSAS 公司40%股權。2018年11月26日,經公司第三屆董事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公司擬繼續收購NafNafSAS剩餘60%股權,但此次股權交割程序尚未完成。

拉夏貝爾“瘋狂擴張”後開始出現後遺症,門店數量從高位滑落。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拉夏貝爾實體門店共計5513家,與2018年末數量相比減少3756家,平均每天關店14家。

程偉雄對時間財經表示,“店效過低”一直是拉夏貝爾存在的主要問題,原本通過外延式門店擴張帶來的成長隨著市場覆蓋的全面鋪開,開新店已不足以拉動拉夏貝爾的成長,原有的存量店鋪已累積到不得不面對的內控提升。而多年以來,拉夏貝爾一直疏忽的存量店鋪終端運營效率與效能的低下所帶來的問題終於爆發了。(北京時間財經 李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