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曾毓群:全面電動化還有多遠?

全面電動化|寧德時代|曾毓群文章來源自:君聯資本CEOClub

2019-11-27 09:23:15 閱讀:91

為什麼說能源轉型勢在必行?將給企業帶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寧德時代如何佈局,迎接全面電動化時代的提前到來?

在日前的公開會議上,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就上述問題分享了行業洞見和寶貴經驗。

曾毓群:全面电动化还有多远?

寧德時代董事長 曾毓群

一些人對現在不確定的大環境感到擔憂,但我是一個比較樂觀的人,相信在任何時候,遇到任何困難,都是危中有機,能不能看到並抓住機遇,要看基本功夠不夠。

所以在寧德時代有一句話叫做“練好基本功,發揮想象力”,下面我想結合行業的特點,就如何分析形勢、把握機遇,與大家分享寧德時代的實踐和經驗。

01 能源轉型帶來哪些機遇?

曾毓群:全面电动化还有多远?

從這個圖可以看到,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已經突破1.2度,看起來好像不多,但如果超過2度,就會對全人類的生存發展造成威脅。

巴黎氣候變化會議上,各國達成共識,要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1.5度以內。因此,能源轉型勢在必行,我們從中可以看到什麼機遇呢?

不能以燃燒化石能源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動力,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

2050年,全球的石油應用將從36%降到13%,煤炭從14%變成4%,天然氣從16%變成10%。相比之下,中國的能源轉型更加刻不容緩。

首先,在汽車消費帶動下,中國石油消費需求快速增長,自產石油數量逐年下降,2018年我國的石油依存度超過70%,嚴重超過50%的安全警戒線。

第二,環保和減排壓力。2017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居全球首位,總數量是美國的兩倍。中國在巴黎氣候大會承諾203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較2005年下降60%-65%,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頂峰,並且儘早達峰。

也就是說,再過十年,我們所有經濟發展、生產都需要以可再生能源為基礎。

02 哪些關鍵技術將引領能源和交通革命?

▌可再生能源

根據2013年-2018年我國發電行業的新增裝機量統計,可再生能源佔80%,可以看出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那到底能不能完全用可再生能源發電?

2019年5月,英國國家電網公佈,全國連續7天沒有使用煤炭發電,創歷史新高。2019年6月,青海連續15天全部以水、風、光等清潔能源供電,實現用電零排放。

既然能夠連續15天,為什麼不能連續150天,為什麼不能連續365天?

可再生能源發電不但可行,而且成本是可以達到的。在光照很好的地方,比如阿拉伯地區,太陽能電池上網電價已經可以做到低於兩美分,也就是0.14元/kWh,再配上現在的新技術——鋰離子電池儲能,穩定輸出的價格大概在0.32元/kWh左右,比煤炭發電還便宜了20%。

▌先進儲能

2016年電動汽車的保有量在100萬輛左右,2020年將達到500萬輛,2030年達到一億輛。假設一輛車配50度電,一億輛電動車的儲能將達到50億度電。

2017年中國平均每天用電量是140億度,波峰的時候電網配置調節高達30%,如果我們有一億輛電動車保有量,基本上不需要為了高峰期配置更多的調節器,因為有分佈式儲能可以幫忙。

▌鋰離子電池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給了三位在鋰離子電池研發領域有貢獻的科學家。在中東石油危機的時候,通用、福特、豐田、戴姆勒-奔馳等車廠就開始研究如何用氫燃料電池取代燃油,但他們從來沒有想過鋰離子電池能夠驅動一輛車,覺得續航里程不夠、動力性能不好、價格貴。

而這十幾年來,中國發生了鋰離子電池的革命,成本比以前降低了90%,能量密度提高了三倍,功率密度提高了五倍,現在鋰離子電池真的可以驅動一輛車。別人沒看上的東西,我們努力去做了,結果做到了這個程度,暫時比別人領先了一步。

▌人工智能與自動駕駛

人工智能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應用應該是最快的,而純電驅動跟自動駕駛天生要連在一起。為什麼?

如果內燃機作為主動力,燃燒過程到控制反饋需要300多毫秒,電作為動力需要10-20毫秒,甚至能做到幾毫秒。大家可能覺得300毫秒不是已經很快了嗎?

如果行駛速度是100公里/小時,300毫秒大概有6-8米是控制的盲區,車子不完全在你的掌控之下是很恐怖的,所以這兩種差別是數量級的。

03 全面電動化會加速到來嗎?

一位法國車企的CEO跟我們下了一個很大的訂單,讓我準備產能,我很懷疑,問他:這麼多電動車賣得動嗎?他說:我不知道。我問他:那為什麼做這麼多?他說:我非做這麼多不可,否則就要面對歐盟近十億歐元的罰款,與其這樣,不如先做了再說。

大眾的CEO是我的老朋友,最近幾天,他在公開場合說:“大眾的電動化戰略不會損害其利潤率。”根據他的計算,電動車的利潤率不會比燃油車低,這是一件很值得高興的事情,說明我們現在所提供的電池成本可以支撐車企的利潤率了。

在政策驅動和技術驅動下,我們看到車企的電動化戰略提前了。據預測,2019年中國的電動化率接近5%,到了2025年會達到20%-25%,到2035年將超過50%,甚至60%。

汽車電動化,一定要把可再生能源成本降下來,鋰離子電池是牛鼻子,是未來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的支點,也是寧德時代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

04 寧德時代如何把握機遇?

▌可持續創新

我們堅持做“可持續的創新”。一是要有實用性,能用於實際生產並帶來好的經濟效益;還要隨時隨地創新,有創新的激情、創新的思維、創新的PDCA等。

▌技術突破直擊痛點

我們通過技術突破解決了一些重要的痛點:

  • 第二,充電時間縮短到15分鐘充滿80%,充電5分鐘續航150公里;

  • 第三,低溫速熱。冬天零下二三十度的時候,一般電動車的續航只有夏天的60%,剩下40%的電放不出來。

我們發明一個技術叫低溫速熱,運用電池本身低溫沒放出來的能量自我加熱,大概用7%左右的能量可以把電池從-20度加熱到+20度。加熱後,冬天的續航比夏天差7%-10%左右,而且費用不會增加。

▌“頂天立地”的研發鏈條

曾毓群:全面电动化还有多远?

“頂天”是適應國家戰略需要,“立地”是適應企業和市場發展需求,通過兩者的有機結合,去佈局我們的前沿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產業技術研究和產業轉化。

舉個例子,我們正在探索下一代電化學儲能材料,鋰硫、鋰空、全固態、鈉離子都在做研發。納離子電池研發我們做得挺好,結果一算,比鋰離子電池還要貴。所以,不能只考慮技術路線,產品路線更重要,商品路線是第一重要的。

即便如此,還是要勇敢地創新,把自己的技術做好,把示範區建好,把問題全部搞清楚,等有錢了再去複製,這樣未來的機會就會更多,就可以抓得住。

實現全面電動化,前景光明、道路曲折,現在依然面臨很多挑戰:投資發展信心不足,購置成本偏高,充電設施建設滯後,使用環節管理欠缺等。

希望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加快技術突破,構建新型商業模式,查漏補缺完善管理等方法,與各位攜手並肩,共促變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