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老記者講述“三上雪岱山”之一:見證官兵豁出命也要在主峰站穩腳跟

老記者講述“三上雪岱山”之一:見證官兵豁出命也要在主峰站穩腳跟

作者(左)在雪山採訪老照片

“從波濤滾滾的南海,到白雪飄飄的北國,在祖國漫長的海岸線上,到處有人民海軍的鋼鐵防線,到處有海軍戰士的青春生命在閃光!”

“我們這篇寄自北國雪山之巔的通訊,向大家報告的,就是一個為保衛祖國海疆作出可貴貢獻的光榮戰鬥集體——37404部隊一連。”

上面這兩段文字,是刊登在1982年8月14日《人民海軍》報一版轉二版長篇通訊《光榮的崗位 可愛的戰士》的開篇語。

為了採寫一連(1985年改稱二站)官兵的事蹟,本文作者從1982年至2001年,曾三上雪岱山。這裡講述第一次上山的故事。

雪岱山,英雄山

1982年春,當時我是人民海軍報社政工處編輯,林道遠是報社文化處編輯。這年8月,海軍要召開“雙先”大會(海軍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先進個人代表大會),報社於4月初派我們兩人去海軍駐東北某地37404部隊一連採訪。

一連是37404部隊的一個雷達站,駐守在人跡罕至的雪岱山主峰上。這裡,一年有7個月大雪封山,3個月濃霧籠罩,四周是荒無人煙的原始森林,冬天氣溫達零下40多度;這裡,屬於克山病多發地區,加上高寒缺氧,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高;這裡,還有山老鼠、草爬子傳染病情兇險的森林腦炎和出血熱病。

1969年9月,剛組建一個多月的一連,在一無營房、二無生活設施的情況下,奉命進駐雪山之巔,投入戰備值班。

老記者講述“三上雪岱山”之一:見證官兵豁出命也要在主峰站穩腳跟

雪山官兵的報國志

當時的節令還是小陽秋,想不到官兵上山才8天,一場暴風雪封了山。幫助開路的民兵,下山前關心地對連幹部說:“這裡自古以來是野獸住的地方,連當地人採蘑菇都不敢走到山頂上。不要說你們連房子都沒有,就是有房子,也肯定過不了這一冬。還是考慮退路吧!”

駐地縣領導和人武部領導來山上慰問官兵,看到這險惡的自然環境,下山後對部隊領導說:“這一冬站不住,非撤下來不可!”在嚴峻的考驗面前,黨支部發出“以山為家,以苦為榮,豁出命也要站穩腳跟”的號召。

大雪封山水車上不來,官兵們吃水靠刨冰、用水靠化雪;給養供不上,有時連醬油也沒了,官兵們就吃鹽水拌高粱米粥。

為了站穩腳跟,官兵們一邊完成戰備值班任務,一邊劈山開路、炸石平地、尋泉造池、壘坡蓋房。單是為了在離營區1裡多地的峽谷裡建成揚水站和蓄水池,官兵們奮戰半年多,平均每人穿爛6雙膠鞋、磨破40多副手套。

老記者講述“三上雪岱山”之一:見證官兵豁出命也要在主峰站穩腳跟

雪山資料照片

在特殊的環境中,一茬又一茬一連官兵忠於使命,勇於犧牲,甘於奉獻。一次山上暴發流行性出血熱病,當時正值隆冬,大雪封山。疫情高峰期,全連只有3個人沒病倒。

雷達班長黃春生一個人頂起全分隊的值勤任務,連續兩天兩夜堅守在戰位上沒閤眼。病情最重的第一任指導員趙明亮,身體虛弱得站立不穩。他堅持拄著木棍,踩著沒膝深的積雪走遍一個個戰位,直到一天兩次昏倒在陣地上,才被官兵們用擔架抬下山。

從1969年秋到1982年春,來自10多個省、市的數百名漢、朝、回、滿等民族官兵,在這裡流血流汗,奉獻青春。儘管他們退伍、轉業時,許多人身患各種疾病,但無怨無悔。時任連長王衡陽入伍13年,在山上度過12個春節,被戰士譽為“愛山如家的好連長”。

老記者講述“三上雪岱山”之一:見證官兵豁出命也要在主峰站穩腳跟

漫山開遍“金達萊”

這是一連組建13年來首次有記者上山。

我和林道遠1982年4月初到邊防,山下部隊機關駐地已草青樹綠,而地處海拔一千多米山巔的一連陣地積雪未化。因政工處是分工部隊基層建設宣傳,所以我倆在山上共同採寫一連通訊初稿,林道遠於4月中旬先行離開後,我繼續留下來深入調查一連全面建設情況。

由於雪岱山特殊的艱苦自然環境,一連從1969年組建到1982年,13年換了6任連長、10任指導員。當時,在一連工作過的幹部,有的已因病轉業,有的調到山下部隊,還有幾位在旅順。

我於4月下旬從邊防到旅順,找到已經轉業在地方工作的第一任指導員趙明亮,以及還在海軍部隊服役的幾位原一連幹部。他們是:在1970年至1971年期間曾代理過一連指導員的康桂臣;一連第7、第8任指導員周則言、李秀白;1973年入伍、1974年上軍校、1977年從軍校畢業後主動要求迴雪岱山,擔任過一連分隊長、副指導員的劉紹文。

老記者講述“三上雪岱山”之一:見證官兵豁出命也要在主峰站穩腳跟

資料照片

通過對他們的採訪,獲得一連建站初期大量寶貴第一手材料。5月初從旅順返回邊防後,我又在山下采訪了與現任連長王衡陽搭過擋的一連前任指導員王純祿、前任副連長王化貴等幹部。

5月4日,我隨到山下參加部隊“五四”青年節歌詠比賽的一連官兵乘軍用大卡車上山,千米以上的盤山公路還有冰雪。當時,連隊供暖靠燒煤的火牆。這天重返雪岱山後,直至5月下旬結束在一連工作,我一直和連長王衡陽同住在一間宿舍裡。期間,我根據新掌握的素材,改出一連戰鬥集體通訊第二稿,並採訪寫作了連長王衡陽的個人事蹟通訊稿。

當時,王衡陽已任連長4年,是一連組建後任職時間最長的連隊主官,也是一連組建後在山上時間最長的人,1982年3月他被部隊黨委樹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標兵。在我去旅順前,指導員曾祥如因公外出沒在連隊,副連長金在善、副指導員閆海在接受採訪時,都誇王衡陽是他們的榜樣。

我從旅順回山上,曾祥如已於4月下旬回連隊。他說,他是1980年8月才從山下到一連當指導員,王衡陽在連隊威信高,主要是他用自己的模範行動給大家作表率。

老記者講述“三上雪岱山”之一:見證官兵豁出命也要在主峰站穩腳跟

雪山頂

在採訪中,戰士們交口稱讚王衡陽是“好連長”“老黃牛”,說自從他當連長後,戰備值勤任務繁重,他親自頂班;機器發生故障,他通宵達旦搶修;連隊戰備施工,他掄錘掌釺、炸石排啞炮;通往山下的電話線被冰溜壓斷,他下山查線親自上電線杆;每年除夕,他把整個警衛班撤下來娛樂休息,由自己和其他連幹部輪流站崗;大年初一,他把炊事員換下來過年,自己下伙房做飯炒菜。

戰士們說,他們為有這樣的好連長感到自豪。副指導員閆海說:“山上條件這麼艱苦,連長王衡陽能蹲13年不容易。1981年他家屬剖腹產,他回去工作會受影響,一般人做不到。他嚴格要求自己,幾次生病沒吃過一頓病號飯,身居林海不搞一片木頭。”

雷達分隊長張福凡和雷達技師孟憲君說,戰士們在山上服役幾年,都有腰痛、關節痛或胃痛病,連長不但有這些病痛,還有慢性闌尾炎,可他依然默默忠於職守。

到了5月下旬,雪岱山春暖花開,主峰上開遍美麗的金達萊花。在風和日麗的日子裡,一連官兵可以不穿棉襖了,有一天上午,我還跟大家到主峰下的窪地附近山坡上種木耳。5月底下山前,我在一連軍人大會上,全文宣讀了反映一連集體事蹟通訊和連長王衡陽個人事蹟通訊兩篇稿子,並召開官兵座談會徵求了意見。

下山後,兩篇稿子又請部隊黨委領導把了關。應部隊政治部門邱子華主任的要求,離開邊防前,我給十多名戰士報道骨幹上了一次新聞課。邱主任對我在山上的工作生活很關心,5月上旬特意上了一次山看望我。他還和王鋒陽一起,帶著衝鋒槍陪我進入主峰松森蔽日的倉山,讓我平生第一次領略了原始森林的風光。

老記者講述“三上雪岱山”之一:見證官兵豁出命也要在主峰站穩腳跟

主峰上盛開美麗的金達萊花

香飄萬里海疆

1982年6月初回到報社後,我分別向社、處領導彙報了一連和連長王衡陽的情況,並把兩篇通訊稿交給處長魏艾民。6月11日,魏處長召集政工處同志集體討論了連隊通訊稿。我參考大家的意見,改出第三稿。同時,我按照林彬社長的要求,寫作了近4000字的記者對一連的調查報告。

這份以《一個特別能戰鬥的連隊和它可敬的連長》為題的記者調查報告,刊發在本報1982年第5期《部隊情況反映》。這期《部隊情況反映》因有涉密內容,以機密件上報海軍首長和海政領導。林社長還讓我起草了報社關於宣傳一連呈報海軍首長和海政領導的請示件。

在請示件中,高度評價一連是一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建設連隊的突出典型,稱讚連長王衡陽是基層幹部的優秀典型,建議海軍黨委對一連和連長王衡陽進行表彰。此請示件經林社長修改並簽名,連同第5期《部隊情況反映》,於6月17日分呈海軍葉飛司令員、李耀文政委等6位海軍首長和4位海政領導。

1982年6月19日,時任海軍政委李耀文在海軍報社的請示件上作出批示:“一連、王衡陽同志的先進思想先進事蹟應大力宣傳,對海軍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同時希望積極發現和選擇艦艇、航空兵中的先進典型大力宣傳,大造輿論,樹立榜樣。以上請政治部酌。”

李耀文政委還在請示件的首頁旁批:“忍受困難更要積極地去克服困難,改善工作生活條件,這方面要寫出來。”請示件中有這樣一段文字:“連長王衡陽入伍後在一連生活戰鬥了13個冬春,任現職已4年,思想過硬,事蹟感人,是基層幹部的優秀典型。”李政委在這段文字下面劃了槓。特別讓我感動的是,李耀文政委對記者的調查報告看得很仔細,文中出現7個官兵的名字,他都在名字下面畫了槓。

老記者講述“三上雪岱山”之一:見證官兵豁出命也要在主峰站穩腳跟

雪山之巔資料照片

1982年8月14日,《人民海軍》報在海軍“雙先”會期間,加配短評《這就是共產主義思想》,推出約7000字一連通訊。在這次海軍“雙先”大會上,一連和西沙中建島守備隊被海軍黨委表彰為海軍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標兵單位。

會議期間,代表一連出席大會的王衡陽和來自中建島守備隊的代表作了交流。也是從這次大會後,海軍部隊有了“南有中建島,北有雪岱山”的讚語。這次大會後不久,北海艦隊某基地黨委給王衡陽記二等功。

1982年11月16日出版的《人民海軍》報,在一版以《一心撲在連隊建設上,艱苦奮鬥守邊防,連長王衡陽榮立二等功》為題刊登了消息,在二版刊登了我採寫的王衡陽先進事蹟通訊《雪山之巔十三春》。4年多後的1987年“八一”前,王衡陽到北京光榮出席全軍英雄模範代表會議。

現在回想起37年前的第一次雪岱山之行,一連能飲譽海疆,一是一連官兵創造出過硬的感人事蹟,二是海軍首長高度重視,三是報社領導和同志們也都傾注了心血,四是海軍機關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

2019年6月,1978年入伍的雪岱山一連戰士、如今鳳凰衛視知名記者盧宇光,邀請他在一連當兵時的原37404部隊的部分老領導、老戰友歡聚,共同回憶當年在雪岱山度過的崢嶸歲月。盧宇光沒有忘了我們37年前的雪岱山之行,邀請我和林道遠參加他們的聚會,還特製紀念品相贈,使我們深受感動。

老記者講述“三上雪岱山”之一:見證官兵豁出命也要在主峰站穩腳跟

作者(右三)與盧宇光(右一)等老兵相聚

(圖片由作者提供,部分來源中國軍視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