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懷初心、擔使命,與開放的中國共成長

文 | 齊力

——專訪兄弟(中國)董事長兼總經理尹炳新

外企中,國內本土高管在華業務掌門人的頭銜,更多是總裁或者總經理,罕有董事長更難見法人代表。2018年4月,創立於1908年的日本兄弟集團任命尹炳新為兄弟(中國)商業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同時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這一任命被媒體稱為是跨國企業在中國將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史上,一個值得標記的時刻。

從1992年加盟兄弟集團並參與兄弟公司在華的各項投資項目至今,歷經近三十年,尹炳新見證了兄弟(中國)在中國的成長壯大,如今的兄弟(中國)位列兄弟集團內部的5大區域公司之一併穩步發展,尹炳新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表示,兄弟(中國)的成長得益於中國改革開放政策後的高速成長,從創立之初將中國市場作為加工及製造基地到如今的研發基地,公司將始終堅持“在中國誕生,伴中國成長”。

懷初心、擔使命,與開放的中國共成長

兄弟(中國)董事長兼總經理尹炳新

搭上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快車

尹炳新是天津人,1984年進入天津市科委負責外事工作。在做了近8年的公務員之後,1992年他放棄了鐵飯碗,加入兄弟集團總部經營企劃室。接下來的20多年時間裡,尹炳新直接參與了兄弟集團對華投資包括多地建廠、設立辦事處,直到在上海建立全資子公司兄弟(中國)商業有限公司等一系列重大舉措。由於在天津市科委工作期間曾負責招商引資,他對各地對外資企業的投資政策比較瞭解,使得尹炳新開展這些工作更加得心應手。1996年至2000年入職不足4年的他作為兄弟公司北京辦事處的負責人赴北京常駐4年。2000年又回到總部負責中國和亞太業務。2003年為了籌備兄弟(中國)的創立又赴任上海,並於2005年正式建立兄弟(中國)商業有限公司,負責兄弟集團全系列產品在華的市場營銷業務。

從1992參與兄弟公司在華項目的建成至今,歷經近30年,尹炳新見證了兄弟(中國)在中國的發展,這期間中國正經歷改革開放,談到公司在中國發展的30年曆程中,對中國改革開放大環境的切身體會,尹炳新說,兄弟(中國)的成長正好搭上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快車。

中國市場作為兄弟集團重要的市場,集團先在中國設廠,作為全球供貨的製造基地,2005年,根據加入WTO的規則,兄弟集團第一時間在商務部登記備案,並於上海成立了兄弟(中國)商業有限公司,成為兄弟集團內部的5大區域公司之一。五大區域公司中,美洲公司成立於1954年,1958年歐洲公司成立,日本和亞太也早於中國成立銷售公司,中國公司是最年輕的一個,卻在中國市場取得了驕人的成績。這個曾經以縫紉機聞名的老牌企業在中國市場不斷推出新產品:激光打印機、多功能一體機、標籤打印機、掃描儀、便攜式打印機等,吸引著人們的眼球。“兄弟(中國)的銷售額比創立之初增長了近四倍,增長率領先於其他市場,“兄弟”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打印機行業越來越響亮。”尹炳新說。2010年,集團在杭州設立研發中心,成為兄弟公司在海外的第一家研發中心。

作為公司掌門人,尹炳新始終保持對中國開放政策的高度敏感。去年,當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要舉辦的消息傳來,在其他大部分外企還在等待觀望時,兄弟(中國)在第一時間報名參加。通過這一國家級平臺的展示讓更多的用戶瞭解Brother的文化和經營理念,讓不少到訪的企業用戶產生了採購意向。今年,公司不僅搶先報名第二屆進博會,而且展位面積擴大了一倍。去年的進博會上,公司參展了打印機及家用縫紉機等產品,為了契合近年來公司發力B端市場及為政府和企業提供產品及服務一攬子解決方案的發展思路,尹炳新透露,今年的進博會上公司將增加展示工業縫紉機及其關聯企業的產品,會比上屆博覽會帶去更多的產品和技術如WIFI打印、雲打印等,並以“藝術+創造”的方式進行展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中國開放的重要窗口,也顯示了國家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決心,兄弟(中國)也會充分利用好這一機會。”尹炳新說。

本土化為何走得更快

據瞭解,兄弟集團的前身“安井縫紉機商會”由日本人安井兼吉1908年在名古屋創立,從生產縫紉機起家,最早在日本實現了縫紉機的國產化,後在打字機領域聞名全球。公司最早研發出高速針打,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率先推出集打印、複印、傳真、掃描多功能於一體的產品,同時傳統的縫紉機,工業縫紉機,家用縫紉機,包括數控機床、標籤機的產品業務都在全球順利開展。

兄弟(中國)在中國快速增長的奧秘何在?尹炳新直言,公司在實現本土化方面,確實比一般企業走得快一些。首先他對銷售策略有自己的思考,兄弟(中國)成立於2005年,由於兄弟進入時間比較晚,而行業內的競爭對手已經先行發展了很多年,當時做打印機相關產品的廠家一般採用的銷售模式為“國代”,通過一家或幾家國代向各省市批發產品。過去的工作經歷和對中國市場的熟知讓尹炳新深切地感受到,不同地區制定差異化政策的重要性。基於此,他直接選擇了省級代理商制度。這樣的代理商能更接近最終用戶,能夠根據不同地區制定差異化的營銷計劃,也能給兄弟(中國)更確切的客戶反饋。但相比國代只需要談妥一兩家代理商的模式,這種銷售方式是很花時間和精力的,推廣難度和成本也很高。

因此,尹炳新提出了“和我們的商業合作伙伴共同成長”的口號,就像兄弟全球憲章裡面所提到的那樣,把經銷商當做戰略合作伙伴。在行業當中,兄弟與經銷商的關係具有良好的口碑,操作模式也不太一樣。“在培育經銷商方面,兄弟把經銷商稱為戰略合作伙伴,不是一味用績效數字去逼迫他們,而是思考怎樣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兄弟經常為經銷商組織培訓,從初期產品培訓到企業管理,包括如何提煉企業文化,如何培養團隊,如何做好人力資源管理等等,並且長久地以這種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來經營兄弟的打印事業,可謂‘四海之內皆兄弟’。”尹炳新說。他將工作的很多時間用在與經銷商聊天。一有機會,他就會親自實地走訪經銷商,此舉令經銷商們感嘆:“做了這麼長時間,第一次看到有大老闆親自過來的!”最初的時候,經銷商不是隻銷售兄弟的產品,還做其它的品牌,但經過多年的長期合作,他們也逐漸地把兄弟作為主營產品。僅僅幾年的時間裡,兄弟的品牌市場份額直線上升。

尹炳新經常還會“微服私訪”,到各地出差時除了和經銷商會面外,只要有時間就會去零售終端走走,像北京的中關村、廣州的天河市場等,他從消費者的角度詢問價格和銷售,聽聽店員的聲音,瞭解兄弟產品和友商的情況。“‘盤口’做得越來越大,站在比較高的地方往往看不見下面的情況。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事情。尤其是市場情況不好的時候,盲目地聽讚歌或者過分的悲觀,都會導致決策失誤。我想做的就是自己掌握第一手資料,在制定策略的時候就會比較清晰。”在尹炳新的帶領下,兄弟(中國)成長了,員工成長了,經銷商成長了,實現三方共贏。談到兄弟(中國)未來在中國的發展規劃,尹炳新說,公司將著力開發更多適合中國市場、能夠提供更多附加價值、適合中國消費者的產品,向世界展示更多特色產品及解決方案。

未來已來。在技術領域的投入,適應時代需求,研發高附加值的產品,是兄弟公司未來的集團戰略,為此兄弟成立複合解決方案的部門,針對用戶需求為用戶提供更多服務。本土化研發體系的建成意味著兄弟不僅可以為用戶提供高性價比的服務,更可以直面用戶的不同需求訂製有針對性的產品及解決方案。

首先針對降低打印機後期使用成本難題,公司提出三贏解決方案。一直以來,兄弟都堅持激光打印產品的鼓粉分離耗材設計,在減少用戶使用成本的同時,還降低對環境的汙染。去年,兄弟(中國)更是根據中國用戶和市場特點,推出了具有顛覆性的激光打印產品——“按需供粉”系列。創新性地將墨粉盒進化為粉倉,更妙的是,粉倉能自動識別顯影單元中墨粉的消耗,將墨粉按需補充進顯影單元中。這保證了墨粉的新鮮度,也使墨粉的使用率大為提升。技術變革極大降低了耗材成本,越來越多的用戶也因此更願意選擇有品質保證的原裝墨粉,按需供粉的問世,是通過智能技術創新,使用戶、經銷商、廠家三方獲益的三贏解決方案。

隨著5G時代來臨,人工智能即將遍佈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如何不斷適應大環境,理解並對應社交互聯網時代的個性化需求,為中國用戶提供更合適的產品和服務?兄弟(中國)的方案就是通過建立本土化的研發體系,集生產、研發、銷售、售後為一體,讓產品從“想法”開始就能夠貼合市場、貼近用戶的想法,當產品成型上市後自然更符合中國用戶的使用習慣。在標識標記方面,兄弟推出可與智能終端連接的標籤打印機PT-P300BT、PT-P710BT,讓用戶能更簡單地打出帶有更豐富模板的標籤。而在家庭的孩子教育方面,為了及時打印班級群裡的功課、課外活動報告等“緊急事件”,在家配備一臺好用的打印機已經成為了一種剛需。兄弟去年也升級了新的A4噴墨多功能一體機,配置了液晶觸摸屏和無線連接功能,用戶可以通過兄弟的APP連接,無需安裝驅動,直接手機打印。

成長型思維決定企業的走向

兄弟(中國)已經歷近30年的增長,未來的增長靠什麼推動?在日益變化的環境下如何保持企業的成長?尹炳新說,變化的環境最考驗企業家的洞察力和應變能力,在不確性增加的情況下,要善於將危機轉變為機遇,打破固定式思維,保持成長型思維將決定企業的走向。如何始終具備成長型思維?記者發現,60後的尹炳新是復旦大學EMBA2018級秋1班的學生。談到為何選擇深造,他說,一次與朋友喝酒閒聊,朋友慫恿一起讀個博士,成為耳順之年送給自己的禮物,尹炳新這才得知對方已在臺灣一所大學獲得碩士學位,這越發讓他回想起20多年前沒有完成碩士課程的遺憾。在科委工作期間,他曾有過一次以訪問學者身份赴日進修的經歷,但因為是公派,僅給了一年的時間,沒法再續一年取得碩士學位。現在是時候騰出手,改變自己,再上一個臺階。一句酒後戲言,卻在尹炳新的內心生根發芽。他選擇報考了復旦大學EMBA,成功通過全國碩士聯考。巧合的是,他的大兒子正在美國某高校攻讀研究生。“我覺得言傳不如身教,在我這個年齡讀書,對孩子對下屬都是一種激勵。”尹炳新說。

在復旦EMBA學習的過程中,尹炳新發現自己的很多企業發展戰略在教授的理論中得到了驗證。這一次系統地回爐學習,讓他真正感到用理論武裝自己特別有幫助,並且能夠清晰地把發展策略理念傳遞給下屬。永遠保持著學習的姿態,或許就是尹炳新對市場動態保持敏銳的奧秘。“一直努力順應時代以及環境變化”也是兄弟集團的座右銘。

兄弟(中國)的公益項目

1.1993—2002年,贊助“兄弟杯”國際服裝設計師大賽;

2.自2012年起,兄弟(中國)啟動“Brother森林”重要內容之一的內蒙古防沙漠化項目,組織志願者深入內蒙古阿拉善地區,開展植樹活動,並支持改善沙漠化的相關活動和研究;

3.2016年,兄弟(中國)攜手上海市長寧區癌症俱樂部,加入“More Than Aware”慈善跑行列,為癌症患者籌集善款,宣傳健康生活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