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人民日報丨湖南桂東縣:貧困戶下山 家門口上班

“採訪完了嗎?我得回車間上班了!”

聽完這話,記者一愣,笑了。是的,差不多一個多小時了。再聊下去,就耽誤對方上班了。

抬腿要走的,是湖南省桂東縣沙田鎮大水村的村民張曉麗。她急急火火要回鎮上嘉業電子有限公司幹活。工資收入按計件算,難怪著急了。

記者要採訪易地搬遷的貧困戶,從郴州出發,到了桂東縣沙田鎮,出了高速口,就是一片難得的平地,在羅霄山區很難找得到的平坦。幾十棟嶄新的樓房,同行人告訴我們,這裡是周江村安置點,佔地137畝,湖南省最大的易地搬遷安置點。這裡居住了搬遷戶803戶2868人,其中貧困戶605戶,2018年1月起陸續搬入。

40歲的張曉麗就住在這裡。以前她可沒這麼急火。

她以前居住的村子,在幾十裡外的大豐山裡,海拔1000米。地少且瘠不說,孩子上學是最大的麻煩。由於合村加居住分散,張曉麗家離村小有十多里遠,老人重病,老公在外邊打零工,自己每天接送孩子。後來張曉麗乾脆把孩子轉到沙田鎮上學,自己在鎮上租房子。2015年,張曉麗和大水村大多數村民一樣,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大部分年輕人逃離村寨。桂東縣委縣政府決定易地搬遷。儘管故土難捨,但張曉麗還是很支持,“山上的寨子是回不去了。長遠看,還是得到鎮上,上學、工作都方便。”更讓張曉麗心動的是,搬進了125平方米的新家,簡單裝修,拎包可住,一共花了1萬元。“國家政策好,貧困戶一人最多3000元,一戶最多1萬元。”

2018年初,張曉麗搬到了周江小區,很快,大水村332戶1018名貧困村民也全部入住新居。

“搬得出,僅是第一步,還得住得穩,就業是關鍵。”沙田鎮鎮長郭曉奎說。像嘉業電子這樣的企業,鎮上引進了13家。同樣是大水村村民的張穩前,在廣東打工多年。幾年前,回到桂東創業。響應號召,在沙田鎮建了車間,吸收貧困戶20多人。

村民搬了出來,為了能就業,桂東縣對貧困家庭人員進行技能培訓;對首次招用貧困戶勞動力的企業,縣財政按每人每月600元標準給予初級工培訓補貼,鼓勵企業招用貧困家庭勞力。

截至目前,周江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通過勞力轉移就業,已解決搬遷貧困戶650人就業;縣裡招商引資在周江村建了中藥材扶貧產業園,種植羅漢果500畝,林下中藥材基地800畝,還建了有機蔬菜生產面積450畝,幫扶470多人發展特色產業,真正實現易地搬遷困難群眾“穩得住、能脫貧、可鞏固”。

“我現在月月拿工資,一個月2500元打底。再加上孩子他爸打工,早就脫貧了。”張曉麗說,“關鍵孩子就在家門口上學!”

易地扶貧搬遷是桂東十分重要的脫貧舉措。桂東全縣平均海拔900米,縣城海拔也在830米,是湖南省海拔最高的縣,不少群眾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區,出行、生活、發展產業極不方便。“2015年以來,16376名生活在邊遠高寒山區的貧困戶搬遷下山,易地安置實現脫貧。”縣委主要負責人說。

2018年,桂東縣通過驗收,在湖南全省第一批實現整體脫貧摘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