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2020年全國煤炭交易會的新聞通報會在京召開

歲末年終,寒冬將至。今年迎峰度冬用電、用煤高峰即將到來,值此之際,由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主辦的“2020年全國煤炭交易會”將於今年12月4—6日在山東日照隆重召開,以“互利共贏,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搭建煤炭“產運需”銜接平臺,為煤炭“產運需”企業提供服務,推動煤炭及上下游企業建立密切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促進煤炭市場平穩運行,建設現代化煤炭經濟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2019年11月25日,2020年全國煤炭交易會的新聞通報會在京舉行。

2020年全國煤炭交易會的新聞通報會在京召開

國內的煤炭市場形式

“今年的煤炭市場處於供需寬鬆狀態,供需基本平衡,價格基本穩定,不會出現大的波動。”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紀委書記張宏說。今年以來,雖然國家宏觀經濟處於下行壓力較大的狀況下,但煤炭市場供需關係較為寬鬆,國內煤炭生產總量與國外進口煤炭總量之和大於煤炭消費總量,供需基本平衡,整體的煤炭經濟結構並不緊張。而且自2017年建立煤炭中長期合同與“基礎價+浮動價”的定價機制以來,煤炭價格總體在合理範圍內波動,保持了市場的穩定。“中長期合同與‘基礎價+浮動價’的定價機制使煤炭行業平穩運行,是穩定煤炭價格的‘壓艙石’。”張宏說。

2020年全國煤炭交易會的新聞通報會在京召開

同時,張宏也表示,中國是一個地域廣闊的國家,資源配置並不平衡,晉、陝、蒙的煤炭產量約佔全國煤炭總產量的70%,部分地區煤炭產量較少。雖然今年煤炭供需總量處於寬鬆狀態,但東北地區、西南地區、兩湖一江地區在用煤高峰時期會出現供需結構緊張的情況也是有可能的。

在談到“十三五”控制煤炭總量目標時,張宏表示,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截至2020年底國內煤炭生產總量會低於“十三五”要求的41億噸,我國煤炭消費強度也將會降到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的58%以下。

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果

煤炭行業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試點單位,自《國務院關於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下發以來的幾年內,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果。

張宏在以下六個方面做了總結:一是化解過剩產能。近4年來,煤炭行業有效化解了過剩產能,截至2018年底,累計實現化解過剩產能8.1億噸。二是實現市場供需基本平衡。近幾年,煤炭市場由供大於求轉變至供需基本平衡。三是優化產業結構。大型現代化煤礦不斷髮展,其產量已經達到全國總產量的80%。四是保持市場價格穩定。中長期合同制度和“基礎價+浮動價”機制的建立起到了平穩煤炭行業運行的作用,成為穩定煤炭價格的“壓艙石”。五是提升行業效益。近幾年,行業效益大幅提升,今年前十個月煤炭行業產生的經濟效益約為2615億。六是轉型升級取得成效。隨著轉型升級成效的提高,煤炭行業的衍生產業不斷髮展,同時也促進了高端技術的不斷進步。

部分企業聯名發出倡議

煤炭是我國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工業原料,煤炭安全穩定供應、煤價保持平穩走勢關係到國民經濟發展全局。為了鞏固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果,不斷持續深化改革,保證全國煤炭供應穩定,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11家企業自發向社會發出倡議:

一是保供應、保安全、保民生。鞏固資源保障能力,為迎峰度冬期間可能出現的極端天氣,超前做好應急工作;對傳統供應緊張的地區優先安排資源;堅持依法依規生產,堅決防範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二是穩運行、穩市場、穩價格。根據市場變化按需組織生產,及時調整資源流向;繼續堅持和不斷完善產能減量置換、調峰與應急產能儲備、中長期合同與“基礎價+浮動價”的定價機制,確保煤價在綠色區間中運行。

三是講誠信、守合同、共發展。將簽訂中長期合同作為煤炭營銷工作的重中之重,嚴格履行煤炭銷售合同,提高中長期合同兌現率;努力營造誠實、守信的良好氛圍,為構建煤炭上下游企業和諧共贏的命運共同體奠定堅實的基礎。

通報2020年全國煤炭交易會相關情況

會上,日照市貿促會副會長李茂永通報了日照市對此次會議的準備情況,並介紹了日照市的人文、歷史及優美的城市風光。

2020年全國煤炭交易會的新聞通報會在京召開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運銷協會副理事長、中國煤炭市場網總裁馮雨通報了此次會議的籌備情況和日程安排,表示本屆交易會的重點是煤炭“產運需”銜接工作,對“保供應、保安全、保民生”“穩運行、穩市場、穩價格”方面做了工作安排,促進煤炭“產運需”三方形成“講誠信、守合同、共發展”的良好氛圍。

2020年全國煤炭交易會的新聞通報會在京召開

會議期間,將舉辦中價.新華焦煤價格指數發佈會、長江中上游動力煤價格指數發佈會、煤炭產運需協同發展高峰論壇、企業家座談會,以及煤炭鐵路運輸、煤炭產業區塊鏈應用高峰論壇、金融論壇等專場活動,同期也將舉辦煤炭產業相關展覽、展示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