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成為馬斯克,從讀這三本書開始

成為馬斯克,從讀這三本書開始

你可能不信,硅谷的商業英雄——谷歌的拉里·佩奇、微軟的比爾·蓋茨、特斯拉的馬斯克有一個共同的偶像——費曼。費曼是物理學教授,獲得過諾貝爾獎,善於風趣地講述物理學知識。

成为马斯克,从读这三本书开始

這些商業英雄崇拜費曼可不僅僅是想找點樂子,他們看重的是科學思維。投資大師查理·芒格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有多元思維模型,如果你只有一兩個思維模型,你往往會扭曲現實,使之符合你的思維模型。多元思維模型中不可或缺科學思維。

“硅谷鋼鐵俠”馬斯克是商業上的連環贏家,幾次創業都大獲成功,他把自己成功歸結于思維模型,在採訪中,他說:“我想存在一種好的思維框架,那是物理學的東西……有點兒像第一原理推理,總體來講,我認為存在將事情縮減至其根本實質,並從那裡開始向上理論,和類推推理剛好相反”“當你想要做一些新事情的時候,你必須應用物理學方法,物理學真的能夠弄清楚如何發現違反直覺的新事物,就像量子力學。”

科學致力於提升人類對世界的認知,每一種科學理論的探索和驗證過程就是一種硬核思維模型,它紮紮實實地告訴你:永遠不要欺騙自己。

年輕人要趁早掌握科學思維模型,廣泛閱讀科普書是必不可少的程序。《挪威的森林》裡,永澤有一個讀書原則:死後不足三十年的作家,他們作品不用讀,因為經典都讀不過來。持有這種觀點的讀書人不在少數,因為絕大多數暢銷新書都是“噪音”,營養價值不高。

值得閱讀的經典科普書很多,其中有三本名列前茅,應該放在必讀書單的前列。

《從一到無窮大—科學中的事實與猜想》:跨學科、集大成的神作

如果只能推薦一本科普書,很多讀書人的第一反應一定是這本《從一到無窮大》。這本70多年前初版的書依然穩居科普書金字塔的塔尖,從科學大師到青年學子再到科學的門外漢,讀者從世界各處發出的讚歎至今不絕於耳。2018年開學季,清華大學校長邱勇把這本書作為伴手禮隨錄取通知書一併寄送清華新生,推薦之殷可見一斑。

這本神書“神”在哪裡呢?

一般科普書通常只是介紹某一個學科,甚至細微到一個學科的某一個分支,而這本書卻廣泛涵蓋了數學、物理學、天文學、生物學等諸多領域,一針見血地介紹了各個學科的核心問題,如相對論和四維時空、原子物理、基因、星系等等。

在金庸的武俠小說裡,各大門派武功的至高境界是相通的,真正的宗師沒有門派之分。《從一到無窮大》的作者喬治·伽莫夫堪稱科普屆的一代宗師,他本身就是一位橫跨各個領域的科學家。伽莫夫的主要研究領域是核物理學,後來開創性地將核物理學用於解決恆星演化的問題,提出了超新星的中微子理論,之後又

結合相對論和宇宙學的相關研究,提出了熱大爆炸宇宙學模型;在物理學和宇宙學的研究之餘,他還在生物學中插了一腳,提出了DNA中鹼基排列組合形成遺傳密碼的設想。複合型的伽莫夫跨學科科普駕輕就熟。

《從一到無窮大》從數學中最基礎的“計數”寫起,然後寫空間、時間與微觀世界,最終落腳在宏觀宇宙。“一”是人類對數字認知的起點,“無窮大”是對浩瀚宇宙的形容,書名由此而來。數學被稱為“科學皇后”,是其他學科解釋世界必須的工具,無疑是進行跨學科綜合科普的最佳切入點。伽莫夫以介紹虛數為契機,過度到“四維幾何的座標系”,自然而然講到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圖書也從第一部分的以數學為主過渡到第二部分的數學和物理相互輝映。在本書的第三部分,伽莫夫寫到微觀世界的電子、原子、分子以及生物學領域的蛋白質、核酸,而量子力學正是基於對粒子世界的研究而生髮出來的,這就講到了現代的核物理學和量子物理學,為最終部分的宇宙圖景的描述做了鋪墊。在本書的終章,伽莫夫提出了“宇宙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問題”,沒有明確的答覆,等待著讀者再去探索。

這本書可以從小讀到大,通俗卻內涵豐富,作為入門讀物最好不過。

成为马斯克,从读这三本书开始

《物理學的進化》——愛因斯坦的思維方式

愛因斯坦被大家稱為“愛神”,因為只有一個“神”字才能配得上他的輝煌成就。一個孤僻固執的猶太小孩是如何成為物理學的“神祗”的?普通大眾總是津津樂道於愛因斯坦的智商、超常的大腦構造,而愛因斯坦的研究者則歸功於其獨特的思維方式。

愛因斯坦的思維方式集中體現在他的那些著名的思想實驗上

。16歲的時候,他就設想過追上光速後的情景;他還曾設想一對孿生兄弟,一個在光速飛船上航行,一個在地面上的生活,多年以後兩兄弟的年齡會有何不同等。這些思想實驗讓他意識到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為相對論的提出打下了基礎。思想實驗的本質是把複雜的理論問題形象化、場景化,以類比和推理的方式逼近真相。

《物理學的進化》完美體現了愛因斯坦的思維方式。

楊振寧先生說,二十世紀的物理學的三大革命是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所以說是“革命”,是因為它們徹底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認知方式,極大推動了科學的發展。在《物理學的進化》中,愛因斯坦親自講述思維和觀念在探索客觀世界的知識中所起的作用。全書按照物理學的進化順序,分別介紹伽利略和牛頓所代表的機械觀的興起和衰落、場和相對論以及量子物理。愛因斯坦和英費爾德設定的讀者群缺乏數學和物理學的基礎,所以全書沒有任何公式,以高屋建瓴的比喻和直擊要害的解讀,清晰描繪物理學三百年的歷史。

值得一提的是,中學生乃至大學生尤其值得閱讀這本書。一方面,人教版的高中物理課本已經把這本書列為課外參考,江蘇省的高考試卷、南開大學的期末考試都從這本書裡取材考試,可見教育部門對這本書的重視;另一方面,學校的教育常常專注於具體物理問題的解析而忽略了整個物理觀念史的介紹,這本書恰好可以從宏觀上進行補課,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對於並不打算從事物理專業但是對物理思維有興趣的讀者,這本書顯然是最佳選擇。

成为马斯克,从读这三本书开始

《生命是什麼》:從薛定諤的貓到薛定諤的一切生命

量子物理橫空出世以來,以其晦澀難懂而長期與普通大眾絕緣。近年來,國內的養生保健行業卻頻頻碰瓷量子物理,量子養生衣、量子養生艙、量子鞋墊……層出不窮,前不久教育界的“量子波動速讀”不出所料在網絡上引發群嘲。

為什麼你總是被騙,因為你讀書少。

說到量子物理,人們常常用“薛定諤的貓”來描繪它的神秘。薛定諤的貓是量子物理大咖薛定諤提出的思想實驗,是指把貓放在一個特製的箱子裡,這隻貓處於即死又活的疊加態,只有打開箱子看一眼才能決定它的生死。也就是說,量子的世界一切都是不確定的波動,只有觀測才能決定物質的狀態。

“虐貓狂人”薛定諤早在1933年就以其在量子物理學的成就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此後,他已經不滿足於研究量子物理了,開始思考生命問題。1943年,薛定諤在都柏林三一學院做了一系列演講,把他對生命問題的思考和理解公之於眾,彙集成《生命是什麼——活細胞的物理觀》一書。

在這本書裡,薛定諤主要提出了兩個觀點,一個是遺傳物質的穩定性可以用量子力學來解釋;另一個是生命是“負熵”為食,不斷從環境中汲取秩序,以維持自身的有序狀態。這兩個觀點至今仍然振聾發聵。當時的科學界深受震動,激起了一代物理學家搶生物學家飯碗的熱潮,十多年後,沃森、克里克等人橫空出世,揭開了DNA分子結構的神秘面紗,分子生物學誕生了,成為科學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1956年,薛定諤在劍橋大學做了另一個系列的演講,系統討論了意識和心靈的本質,最終彙集成《心靈和物質》一書。在這本書裡,薛定諤隱約提出了“生命即信息”,後來經過克勞德·香農等人的努力,信息論得以建立,“生命即信息”得到了更確切的闡釋。薛定諤提出的眾多關於意識的具體問題,後續都成了新興的神經科學的研究對象。

這兩個系列的演講,深刻影響了現代的生命科學和神經科學,數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公開表示受到薛定諤的啟發。1967年後,劍橋大學將《生命是什麼——活細胞的物理觀》和《心靈物質》合併出版,定名《生命是什麼》。

量子物理可以解釋生命現象,在聽那些商家白話之前,看看薛定諤怎麼說唄。

成为马斯克,从读这三本书开始

江蘇鳳凰科技出版社與知乎聯合策劃出品這三本經典科普,可能是市面上最好讀的版本。這三本科普書的譯者都是在知乎社區嶄露頭角的年輕學霸,他們都有國際名校博士學位或者博士在讀的專業背景;又是以文章獲得眾多網友關注的博主,文風貼合年輕讀者的閱讀習慣。這個版本可以讀者更愉快地進入自然科學世界,字裡行間充滿了年輕譯者的才華和用心,三本書均對其他版本沒有注意到的錯漏之處做了註釋,尤其是《生命是什麼》,譯者鄒路遙對薛定諤當初的觀點和推測進行了大量的求證,增加了百餘條腳註,可以說全面介紹了生命科學和神經科學的前沿研究成果,大幅度提升了薛定諤原著的價值。

《從一到無窮大—科學中的事實與猜想》

《物理學的進化》

《生命是什麼》

最後,小早又要來送福利了!在此篇微信文章下面留言,聊聊影響你最多的一本科普書或者對本套書的一些看法。早讀課將免費贈送3本圖書,具體圖書由出版社提供。送書規則是從

微信評論中挑選最用心評論的3人,贈予此書(複製其他文字將會被取消資格)。時間截止到11月27日0點,記得查看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