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索羅斯:永遠不要掏空自己的口袋

前一段的文章裡寫到過金融大鱷索羅斯的一個觀點,在最新修訂版《金融秘法》(The Alchemy of Finance)中,他援引了一則神經系統科學家的研究,

研究指出人類的決策發源於我們的身體,而不是大腦。之所以引用這樣一則觀點,與其說是最新的研究成果,不如說這個成果印證了索羅斯自己的經驗。

這裡講的是決策,其實決策之上是自己的思維方式,有些則是信念,我們先來看一個索羅斯少年時代的故事,這讓他形成了自己受用一生的信條。

“二戰”時,索羅斯還是個小孩。那時候,他們一家人生活在匈牙利的首都布達佩斯,這裡屬於德軍佔領區,對二戰有所瞭解的朋友應該能想象的出,這樣的環境對於索羅斯意味著什麼,因為索羅斯是猶太人,所以,那個階段,躲藏是他們一家生活的主題。

他們找了很長時間,一直沒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直到有一天他們發現了一個隱蔽的地下室,他們一家才算暫時安定了下來。

這個地下室讓他們安定了下來,但是生活卻很沉悶。為了讓兒子開心,老索羅斯就建議大家一起玩遊戲打發時間,獎品則是當時很珍貴的糖果。

第一局小索羅斯勝了,贏得了一些糖果,他興高采烈的立刻吃了幾塊。接下來的一局,他再次獲勝,他乾脆把所有的糖果都吃光了。因為這個時候,他堅信,自己的好運氣會一直持續下去,自己也就有永遠吃不完的糖果。

很快,他發現自己錯了,之後獲勝的基本都是老索羅斯,而小索羅斯只能看著別人吃糖果。

最後老索羅斯語重心長的跟兒子說:孩子,你為什麼要將所有糖果都吃掉呢?幸好這只是遊戲,如果這次是你和別人賭錢,可能一雙手都會輸掉了。

這次,讓索羅斯形成了他一生都受用的信條:即使你口袋裡有再多的糖果,也不要一下子都吃光


索羅斯:永遠不要掏空自己的口袋


前兩年,很多互聯網企業,特別喜歡用一個詞:All in,而這兩年幾乎再沒有人提了,為什麼呢?因為那些風投機構也開始過冬了。經濟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每個人都信心爆棚,而這個時候,可用於投資的錢也非常多,這時候的“”,怕的是錯過機會,賭的是概率,這個階段資金的成本也更低,一些極其不成熟的想法,也會在熱錢的加持之下,乾的轟轟烈烈,最後留下一地雞毛。而經濟不好的時候,這時候的“”,怕的是損失掉本金,要的是成功率和持續的盈利能力。

我們這一代人,特別是這一代人中的企業家,普遍缺乏風險意識,因為我們這幾十年的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讓很多人覺得這就是常態,以前也面臨過很多波折,很多人都覺得正是因為自己在歷次的波折中積極下注,才實現了自己資產的躍升。但是,這一次和以往相比,基本上都不同,這是一次更徹底的升級換代。以前,閉著眼賺錢,越執著於創新的企業,反而越賺不到太多錢,那個階段拼的是效率,是賺錢的效率,就是一個基本還合格的產品,快速投放市場,快速賺錢,用賺到的錢和貸來的錢,快速擴大規模,形成規模優勢,反向降低成本,繼續提高利潤率;而執著於創新的企業,在那個階段,高昂的研發投入,耽誤了產品進入市場的時間,同樣,需要分攤的研發投入,推高了產品的價格,過高的價格讓產品的銷路受限,反而成了一個“

惡性循環”。

而現在真正到了反轉的時候,一個是消費升級,對於高品質產品的需求已經開始被普遍接受,而只是拼價格優勢的產品的銷路則會受越來越大的制約,另一個是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加強,也讓那些抄襲慣了的企業,面臨越來越大的風險。現在需要的不僅僅是規模優勢,很多人對消費升級也有很大的誤解,消費升級不是更好、更貴的產品,而應該是更好、更便宜的產品。

扯得有點遠了,說回來。猶太人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會和金錢打交道的民族,如果我們仔細研究猶太人的經商理念,你會發現,他們有著天生的對於金錢、風險、機會的敏感,而且可以說是嗅覺。我一直說,看一家企業,一個企業家,不用看他在經濟好的時候取得的成就,而是要看他和他的企業能夠跨越多少個週期。

這幾年,很多企業家朋友問我該堅持還是該放棄的時候,我一般會問他:你是不是已經決定想破釜沉舟的迎難而上一次了?

很多人很錯愕,說你怎麼知道?我說,如果你想放棄,可能早就放棄了,也不會徵求我的意見。大家其實在此之前,應該是已經”

折騰“了很多次了。這個折騰既包括不斷的調整業務範圍,不斷的調整考核管理辦法,我知道有些朋友為了刺激業務發展,使用了很多種方法,比如說想阿米巴經營、小團隊化以及市場承包等等,但是,都收效甚微。

大家在想最後嘗試一把的時候,其實,就是在賭博,很多時候,所謂的迎難而上,是再也受不了碌碌無為的平凡,這時候,反而是最容易出問題的時候。

有一個原則:你的業務即使不賺錢,或者還能有支撐下去的資本,就不要貿然的做出改變。如果一旦真正的”迎難而上“,豪賭一把,看似壯烈,也就失去了所有的資本。最重要的是保存還能在牌桌上的資本,下了牌桌,基本就沒有再回來的機會。

一直說,《孫子兵法》被誤解最多的很可能就是“以正合,以奇勝”,我們通常容易理解為奇就是奇謀妙計。而這裡的本意是分兵,也就是要用奇正的轉換來牽制敵人,形成局部的絕對優勢,從而獲勝,真正的戰爭指揮的藝術就藏在奇正的轉換和妙用上。

而對於歷史上最為典型的韓信的背水一戰的案例,很多人也只是看到了韓信後來的大獲全勝,而沒有幾個人真正去研究韓信是如何謀劃背水一戰的。井陘之戰,韓信的計謀之嚴密、正、奇輪轉運用之巧妙都堪稱絕佳的戰例,而很多人只看到了背水一戰的悲壯,以及想用這種力量鼓舞自己和團隊能夠畢其功於一役,一戰而勝。真正有價值的是韓信在這之前的情報工作、計謀、正奇的輪轉的計謀。

我們現在很多時候,特別容易過於強調迎難而上,而沒有做過其他的考慮。為什麼強調迎難而上,如果沒有其他選擇,沒有其他可能性的時候,使用迎難而上,突破攻堅這是必須的。在我們國家面臨重大項目的這種攻堅的時候,這種迎難而上是非常可貴的精神力量,也是必須要做的。但是對於我們企業經營和日常的一些工作、生活。是不是必須迎難而上?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精神力量非常強大,但是有些時候,用智慧的方式,突破性的解決問題,可能會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少付出很多精力和資源。對於我們日常的生活和經營而言,”迎難而上“,這裡需要加上引號,在我們真正下決心迎難而上之前,必須考慮是不是已經完全沒有了別的選擇,是不是完全沒有了別的任何可能性。如果是,那就背水一戰,放下所有的顧慮,全身心的迎難而上,而如果有更好的方式、方法,最好不要選擇這樣做,因為很多時候,

所謂的迎難而上,是我們放棄了思考,用一腔熱血進行一場豪賭,而這種豪賭,失敗的概率太高,付出的成本也太高。

我一直在講《管子》,制分篇裡說:兵不呼儆,不茍聚,不妄行,不強進,呼儆則敵人戒。茍聚則眾不用。妄行則群卒困,強進則銳士挫,故凡用兵者,攻堅則軔乘瑕則神,攻堅則瑕者堅乘瑕則堅者瑕。故堅其堅者,瑕其瑕者。

這裡就是說用兵不能草率,不能有一點風吹草動就突然集合、沒有對敵情特別清楚的情況下就盲目用兵,不強行進攻。這是指在戰場上,如果主帥沒有做到進退有度,盲目用兵很容易失去士兵的信任,同樣士兵也就會對命令失去了敬畏,就疲沓了。而情況不明的情況下,強攻的結果很可能是把精銳部隊都給摺進去了。

這一段的重點是:攻堅則軔,乘瑕則神,我們接著再來看一個我們都非常熟悉的典故,也就是庖丁解牛。

《莊子·養生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 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 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 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盍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 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後 ,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髖,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而四顧,為之躊躇滿 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索羅斯:永遠不要掏空自己的口袋


可以說,莊子講的庖丁解牛這一段,文字非常優美,講的也非常精彩,非常有藝術性。但是莊子和管子講的道理是一樣的。

庖丁說,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就是說普通的廚師怎麼解牛呢?比較好的一年換一次刀,主要是用割的方法。一般的廚師一月換一把刀,這裡的折斷的折,是用刀硬砍,把骨頭折斷。

不管是管子這裡講的屠牛坦的刀,還是莊子講的庖丁解牛的刀,都是在隱喻我們自己。人生在世,處理問題,解決問題,就像如何用刀是一樣的,遇到困難用割、用砍的方式,就很容易把我們自己磨損。用割,用砍的方式,就是管子這裡所說的攻堅則軔。而屠牛坦的刀和庖丁的刀這是能夠深諳牛的結構,知道如何用精密的刀法解決棘手的問題。也就是管子所說的乘瑕則神。

那我們應該如何才能做到遊刃有餘呢?我們經常感慨,歲月是把殺豬刀,其實我們自己才是那把刀,使用這把刀的就是我們的大腦,也可以說是我們的心智模式。我們解決自己碰到的問題是像好廚師一樣用割,還是像一般的廚師一樣用砍,能不能像庖丁一樣,用解?這裡的解用的太妙了,就像我們解題的方法也分三六九等,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高下之分。能用割的方式解決問題的已經算是好的了,絕大部分時候我們是無可奈何,只能用砍。那怎麼才能做到呢?庖丁其實給了我們答案,用心去觀察、研究、按照其結構去分解,但是前提是我們要誠意正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有可能找到那個讓你在社會上游刃有餘的那個道。

這裡是講的作為個人,我們應該如何解決問題。對於君主和最高領導者而言,那把刀就是你的軍隊,你的團隊,使用不當,用砍,用割的方式,都很容易導致刀的破損,只有作為大腦的君主和最高領導者能夠像庖丁和屠牛坦那樣,做到幾於道,才能夠真正做到遊刃有餘,而你的刀才能永遠鋒利無比。

很多人會說,我們做事不能給自己留後路,一旦給自己留後路,我們就沒辦法全力以赴了,不全身心的投入怎麼可能會成功呢?

其實,留退路和留後手是完全兩個概念

留後手就是當正面之兵,也就是正兵遇到困難時,要有奇兵從側翼,從別的方向突破、解決問題,而不是用自己僅有的八百十人,上去和對方的百萬雄師拼刺刀。

留退路是給自己留一個飯碗,就是即使這件事做砸了,還有個安逸的去處。而留後手是把手裡的資源的價值最大化。

要做到對未來遊刃有餘,重點就是要做到

備和預兩個字,做好充足的預案,留夠足夠的後手。

這遠比悶著頭的來一次”背水一戰“式的豪賭難的多,需要具備不同的能力。如果你有了”背水一戰“的想法,最好在考慮一下,避免遍體鱗傷,更要避免下了牌桌,徹底出局。


索羅斯:永遠不要掏空自己的口袋


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我們總覺得,有人一用功,事就成了。這裡的有人也包括我們自己。

很多人喜歡講東山再起的故事,但是,如果你仔細去研究,就會發現,能夠東山再起的總是少數,正是因為難得,才容易被人記住,而我們沒有記住的則永遠是大多數。

如果你不想活在“東山再起”的夢裡,如果你想做到遊刃有餘,就要讓自己永遠有後手,決不能打光所有的子彈,就像索羅斯說的:即使你口袋裡有再多的糖果,也不要一下子都吃光

而只有你還能夠在牌桌上,還有子彈和糖果,你才有可能再抓住接下來的機會,也就是說,做到遊刃有餘,你才有可能左右逢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