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侯寶林惋惜馬季歌頌型相聲大火,臨終嘆息“即興發揮”不能丟

他把相聲帶進春晚,給春晚留下《宇宙牌香菸》《五官爭功》的名段。然而他見到了小品超過相聲的一段“至暗時刻”,在侯寶林臨終時還對他的“歌頌型”相聲有所批評。

而被他所摒棄的“抓哏”“現掛”,最近又給德雲社、張雲雷帶來的爭議。

當然無界限的抓哏不可取,但是這件事可大可小,上升到誅心之論就非常過分了。

侯寶林惋惜馬季歌頌型相聲大火,臨終嘆息“即興發揮”不能丟

馬季從出道就帶著傳奇。

1956年7月,中央廣播說唱團四位相聲界的至尊前輩——侯寶林、劉寶瑞、郭啟儒、郭全寶,竟然都爭著要收一位名叫馬樹槐的年輕人為徒弟。

為了能收馬樹槐為徒,相聲大師劉寶瑞專門在中山公園約他談話,說想幹這行,我負責教你,非把你教出名了不可。而相聲大師侯寶林也私下找到馬樹槐:跟我學相聲,不出三年,保證把你培養出來。

馬樹槐那一年他22歲,一年後侯寶林親自為他改了藝名——馬季。

四帶一,奠定了了馬季的“躺贏”,但他是中國傳統相聲的一個“另類”。

侯寶林惋惜馬季歌頌型相聲大火,臨終嘆息“即興發揮”不能丟

——因為他是歌頌型相聲的開創者,開啟了以讚美新生活和新英雄人物為主題的“歌頌型”對口相聲。

有一個初步統計,馬季這五十年創作了大約有三百段相聲,這三百段相聲裡頭將近一半是屬於歌頌型的……

“歌頌型相聲”自誕生之日起,就爭議不斷。

有老前輩稱,說了幾十年了,沒聽說過什麼歌頌相聲。

還有人說,諷刺是相聲的本質,歌頌了,那還能是相聲嘛?那也能逗人發笑,但那終歸不“自然”。

侯寶林惋惜馬季歌頌型相聲大火,臨終嘆息“即興發揮”不能丟

例如《女隊長》,他用相聲這樣一個形式刻劃了一個大公無私的婦女隊的生產隊隊長,其中有個包袱:說女隊長挪用公款——她怎麼挪用公款呢?她公公給她錢讓她帶東西,她沒花,她給買了公家的東西,這不是挪用公款嗎?

好事兒讓他這麼一說,這其實一點兒也不好笑,也就是個“馬屁相聲”。

因此,2006年馬季去世時,有人說,馬季這一流派終於“謝幕”了。

侯寶林惋惜馬季歌頌型相聲大火,臨終嘆息“即興發揮”不能丟

馬季晚年自己也說,“相聲靠什麼去征服觀眾?就是語言,語言的魅力。因此我們應該在語言上狠下功夫,隨時隨地注意吸收群眾當中最新鮮的語言。”

所謂最新鮮的語言,其實也就是對傳統要有“現掛”改編。巧合的是,郭德綱的德雲社靠著對西征夢的改編,也是從2006年開始火爆的。

侯寶林大師已經看出晚會相聲的弊病,但尚未有所糾正,就在1990年代初去世了,侯先生臨終前,馬季去看他,侯先生拉著馬季的手只說了一句話:“馬季,相聲的即興發揮千萬不能丟掉啊,它是咱們相聲的主要技巧。”

但是,這句“即興發揮”直到現在仍被很多人所詬病,認為現場抓哏太三俗,不能保證相聲的純潔。

對這種看法,我們只能說,抓哏是要有界線,但是一刀切,就毀了相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