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雲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賞析,鎮館寶中寶是啥你知道嗎?

雲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賞析,鎮館寶中寶是啥你知道嗎?

雲南省博物館

雲南省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匯聚了雲南省歷史、文化和藝術各方面的精美展品。去雲南旅遊,先去雲南省博物館看看,會讓你的雲南之行有更多收穫,更有意義。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雲南省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吧!

雲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賞析,鎮館寶中寶是啥你知道嗎?

三支俑銅燈

第一件,先來看這件三支俑銅燈,燈高42釐米,也就是不到半米高,還是挺大的。該俑燈為西漢時期鑄造,出土於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箇舊市。俑燈呈一裸體男俑跪坐狀,頭頂和雙手各託一個燈盤。它其實是由兩個手臂、軀幹和頭部四個部分分別鑄造,然後組裝在一起的。從人物面部表情上看,具有明顯的地方民族特徵,是西漢時期的漢文化與雲南地方文化相結合的產物。

雲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賞析,鎮館寶中寶是啥你知道嗎?

雞形陶壺

第二件,這件雞形陶壺,是雲南新石器時代最具代表性的陶器。這件陶器的外形好像一隻昂首翹尾的雄雞,造型精美,器身還有點線紋理點綴,說明在幾千年前古人類的製陶工藝已經非常高超了。

雲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賞析,鎮館寶中寶是啥你知道嗎?

戰爭場面疊鼓貯貝器蓋

第三件,這是一件西漢時期滇國的戰爭場面疊鼓貯貝器的蓋,出土於晉寧石寨山,發現時器身已殘,只有一個器蓋了。器蓋上鑄有一組人物,表現的是滇族與昆明族軍隊交戰的場景。雕鑄人物的一方是滇國將士,一位通體鎏金的騎馬將軍,和一群裝備精良的士兵;另一方為辮髮的昆明族人,都是步兵,由於裝備不如滇人,一幅被擊敗的場景。

雲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賞析,鎮館寶中寶是啥你知道嗎?

牛紋銅鼓

第四件,這是一件西漢時期的牛紋銅鼓。銅鼓在古代常用於戰爭中指揮軍隊的進退,也常用於宴會、樂舞中。這件銅鼓紋飾精美,保存完好,是古滇國在西漢時期的一件珍貴的文物。

雲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賞析,鎮館寶中寶是啥你知道嗎?

滇王之印

第五件,滇王之印,1956年出土於滇池東南角的晉寧石寨山6號墓,將文獻中記載的古滇國真實存在的證據赫然呈現在我們面前。據文獻記載,在西漢武帝時期,我國西南地區有南越、巴蜀、滇國等眾多小國。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出兵滅掉了南越、巴蜀。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又陳兵滇池,滇國國王主動降漢,漢武帝於是設立益州郡,賜滇王王印,令其繼續治理當地子民。不過雲南省博物館展出的滇王印是一件複製品,真品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雲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賞析,鎮館寶中寶是啥你知道嗎?

宋銀背光金阿嵯耶觀音像

第六件,宋代銀背光金阿嵯[cuó]耶觀音像,鑄於大理國時期,1978年出土於大理崇聖寺主塔。“阿嵯耶”出自《南詔圖傳》,又稱為“真身觀音”,是佛教傳入南詔、大理國世俗化後所獨有的觀音。阿嵯耶觀音像由純金打造,面相恬美,被認為是傳入雲南最早的觀音造像,又被稱為是“雲南福星”。

雲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賞析,鎮館寶中寶是啥你知道嗎?

五色供養塔

第七件,五色供養塔,1978年出土於大理崇聖寺主塔,由六件組成一套。供養塔底座為青銅貼金的圓形臺階式,上面裝飾銀質的蓮花臺座,座內依次嵌套琥珀塔、金塔罩、銀塔罩、銅鎏金塔剎,剎頂為銀質錐形,外罩為鐵質鐘形。整組供養塔造型精巧玲瓏,令人嘖嘖稱奇。

雲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賞析,鎮館寶中寶是啥你知道嗎?

宋大理國銀鎏金鑲珠金翅鳥

第八件,宋代大理國銀鎏金鑲珠金翅鳥,1978年出土於大理崇聖寺主塔。金翅鳥梵名為“迦樓羅”,被尊為大理的保護神,是佛教護法中的天龍八部之一。傳說金翅鳥原來十分兇悍,以龍為食。後來金翅鳥皈依佛教,成為了佛教的護法神。這隻金翅鳥頭飾羽冠,兩隻利爪立於蓮座之上。鏤花火焰形背光插在尾身之間,鑲飾有5粒水晶珠。體態雄健圓渾,生機勃勃,工藝可謂精美絕倫。

雲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賞析,鎮館寶中寶是啥你知道嗎?

明金鑲紅藍寶石冠

第九件,明代金鑲紅藍寶石冠,這是一件製作於明代的金冠,高11.5釐米,底徑11釐米,重達320克,由純金打造。冠上鑲嵌著多顆紅藍寶石,可謂是價值連城。

雲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賞析,鎮館寶中寶是啥你知道嗎?

牛虎銅案

第十件,戰國時期的牛虎銅案,是雲南青銅文化藝術的傑作,也是雲南省博物館的鎮館寶中寶。它出土於江川李家山墓葬群中墓坑最大、隨葬品最多的24號墓。器物主體為一頭大牛,呈站立狀,牛角飛翹,背部自然下落成案,尾部飾一隻縮小了比例的猛虎,張口咬住牛尾;大牛腹下中空,橫向套飾一隻站立狀小牛。大牛與小虎為一次成型鑄造,小牛則另鑄再焊接於大牛腹下。作為滇國的一件祭器,牛虎銅案在力學和美學上都達到了極高水平,是雲南省博物館的鎮館寶中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