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珠海:勇當全面深化改革的“探路尖兵”

<table> 珠海:勇當全面深化改革的“探路尖兵”

今年,珠海全力推動珠澳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圖為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關銘榮 攝

/<table>

在2019年初,珠海如何重燃改革激情、繼續勇立潮頭,勇當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探路尖兵”的問題,擺在珠海人面前。

珠海的回答擲地有聲:多策劃戰役戰略性改革,多推動創造型、引領型改革,以更高的站位和更寬的視野謀劃改革,以更堅韌的毅力和鬥爭精神推進改革,把特區改革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今年3月19日,珠海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審議《珠海市全面深化改革2019年工作要點》等多份改革文件,謀劃推進一批系統級、突破性、先導性改革,以新擔當新作為把珠海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

“《珠海市全面深化改革2019年工作要點》重點強化改革攻堅,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注重協同配套、同向共進,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綱’,因勢利導,統籌謀劃,以‘1+10’個領域39項改革為抓手,將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向縱深推進。”珠海市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說。

珠澳合作▶▷

創新珠澳融合發展體制機制

在廣東自貿試驗區116.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廣州南沙、深圳前海蛇口片區以及西邊與澳門隔水相望的珠海橫琴新區,在地理上以一個類“A”字形的架構,支起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的“金三角”。

如果說珠三角是廣東經濟發展的頭號引擎,那麼廣東自貿試驗區則是引擎之引擎;如果說經濟特區曾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急先鋒,那麼橫琴則是珠海經濟特區全面深化改革的尖刀。

今年以來,珠海以橫琴為主平臺,積極推動深化珠澳合作、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以改革促開放、促發展,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促進內地與港澳經濟深度合作,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發揮了示範帶動的積極作用。

橫琴環島東路,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人潮湧動、創意迸發,澳門青年周運賢在此奮鬥了超過1000個日夜。

“我們誕生於澳門,成長於橫琴。”周運賢是跨境電商創業項目“跨境說”的創始人,“2015年,為了更好搭乘祖國改革發展的快車,我們把企業搬到了這裡,從僅13人的團隊發展成利潤近千萬元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這裡承載著不少澳門青年夢想成真的故事。”周運賢說,看著公司的發展勢頭這麼好,他又開始琢磨起“搬家”的事。

不過,這次搬不遠。隨著珠澳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不斷創新和發展,關於支持港澳青年在珠就業創業若干政策措施在今年出臺實施,“跨境說”在珠海、橫琴各部門的支持下,在橫琴建設了40畝的跨境電商產業園。

“跨境說”的發展壯大,折射出正在深化中的珠澳合作又步上了新的臺階。在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不遠處,全國首個跨境辦公試點樓宇——橫琴總部大廈於今年3月揭牌成立,隨即吸引20家澳門企業入駐。

也是在今年,澳門大學首個在粵港澳大灣區設立的產學研示範基地——橫琴·澳門大學產學研示範基地落地橫琴,依託澳門大學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優勢學科院所,推動澳門大學研究成果轉移轉化。

從“成熟”載體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到“新晉”空間橫琴總部大廈、粵澳合作產業園、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粵澳跨境金融合作示範區……在橫琴,在珠海,一系列旨在推動珠澳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的改革舉措正在落地見效。

制度銜接▶▷

橫琴已成內地澳資企業投資最集中區域

制度創新是橫琴開發建設的核心,也是與澳門體制機制銜接的關鍵所在。

“企業註冊能不能像在港澳一樣簡便?”前來珠海投資的澳門企業主一句話,催生了全國領先的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橫琴發佈全國首個商事登記管理辦法,降低企業准入門檻。

今年,橫琴又在全國率先開展常住橫琴的澳門居民參加珠海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參保澳門居民已達到360人。

今年,橫琴自貿片區以服務澳門為依託,一系列首開先河的制度創新舉措、一連串精準的惠澳利澳政策體系正在橫琴逐步形成,打造趨同港澳的營商環境,實現與澳門的規則、制度、機制的聯通、貫通、融通,這一攬子開放政策制度創新的不斷推出,成為珠澳合作不斷深化的生動註腳:

——優化橫琴“分線管理”政策,進一步修改完善《優化拓展橫琴“分線管理”政策的實施方案》,推動實施“一線放開、二線管好、人貨分離、分類管理”,最大限度推動商品要素資源在橫琴與澳門之間便捷有序跨境流通,實現“境內關外”;

——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大灣區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探索建立珠澳司法合作和聯動機制、商事調解對接機制,建立專門服務港澳籍當事人的訴訟風險告知制度;

——探索打造跨境服務貿易綜合試驗區,構建橫琴與澳門跨境電商合作機制,建設中拉跨境電商平臺;

——探索實行港澳工程建設管理模式,出臺了《珠海經濟特區橫琴新區港澳建築及相關工程諮詢企業資質和專業人士執業資格認可規定》,是全省第一部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法治保障的專項地方性法規。

通過一組數據,或許能更為清晰地窺見制度創新所具有的“吸引力”:截至今年11月,橫琴累計註冊澳資企業2064家,今年新增澳資企業693家,與2018年同期相比增長46%,成為內地澳資企業投資最集中區域。

整體推進▶▷

打造創造型引領型改革的珠海落地版

從經濟特區到自貿試驗區,改革的基因一脈相承,開放的脈搏始終跳動。

“今年,通過重在充分發揮橫琴自貿試驗片區改革創新的先導作用,加快建立與國際高標準投資和貿易規則相適應的制度規則,努力建設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珠海全面深化改革正在激流勇進。”珠海市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說。

如果把時間軸線拉長,通過橫琴管窺珠海,2019年正是這座經濟特區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高峰期”。

為更好地舉全市之力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珠海在提升市場化便利化水平、深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合作、推動民生合作等領域改革創新提出了具體任務清單、壓實工作責任、明確時限要求,努力在機制“軟聯通”上取得實質性突破。

全面深化改革,重在“全面”,零敲碎打調整不行,碎片化修補也不行,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這種系統謀劃、整體推進的思路,成為今年以來珠海全面深化改革的鮮明特色。

以“1+10”個領域39項改革為抓手,一年以來,通過充分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營商環境、人才體制、國資國企、民生保障、黨的建設等重點領域改革穩步推進,“改革施工”的廣度、力度進一步拓展,點、線、面結合,銜接而成一張改革大網,一幕幕“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圖景正在珠海展開。

這一圖景的成效——一個“創造型引領型改革的珠海落地版”正在打造成型。

如今,通過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加快推進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步伐,在珠海,除證券、保險、期貨以外,已全面實行非負面清單備案制;通過印發《珠海市全面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2019年工作方案》,全面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建立督查結果通報和公開機制,一個更加公平競爭的環境正在形成;通過大力推進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等“四辦”,市、區政務大廳80%的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615項市級行政許可事項、315項市級公共服務事項實現“零跑動”。

改革是宏大敘事,夢想可超越時空,前者是後者實現的“關鍵一招”,後者則可以引領前者的方向,在夢想的星空下,珠海正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激流勇進。

■相關

創造型引領型改革的珠海落地版

1.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加快推進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步伐,除證券、保險、期貨以外,已全面實行非負面清單備案制。

2.全面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開展增量審查、存量清理工作,開展公平競爭審查專項督查,建立督查結果通報和公開機制,維護公平競爭環境。

3.建立健全高質量發展的工作評價體系,對照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和要求,出臺了《珠海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體系(試行)》。

4.構建城鎮閒置土地有效處置和城鎮低效用地升級改造新機制,今年以來,全市共處置閒置土地全市共處置閒置土地29宗,面積288.42公頃。實施差別化供地政策,優先保障重大基礎設施、戰略性新興產業、民生工程、保障性住房及符合珠海市高端產業項目用地需求。

5.印發《珠海市全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政府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90個工作日以內,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50個工作日以內,帶方案出讓土地及小型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間控制在38個工作日以內。

6.設立企業開辦“一站式”服務大廳,實現企業開辦商事登記、公章刻制、申領發票壓縮在2個工作日內完成。

7.開展基本公共服務領域事權和支出責任改革,研究起草《珠海市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市與區共同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推動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和保障機制。

8.以黨建引領提升基層治理水平,加快制訂駐區單位黨組織、在職黨員到街道社區報到實施方案,開發在線報到系統,積極構建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在職黨員積極參與基層治理的工作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