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道德模範”的黑色淪陷——安徽蚌埠“劉氏四兄弟”涉黑案二審宣判 主犯最高獲刑25年


● 以“劉氏四兄弟”為首的黑社會性質組織形成了層級結構和較為穩定的組織形式,有明確的組織、領導者,骨幹成員基本固定

● 該組織通過違法犯罪活動或其他手段獲取經濟利益,雖然該犯罪組織及其成員開辦的公司、企業獲得的財產中確有部分屬於合法經營所得,但難以掩蓋其“以商養黑”“以黑護商”的本質

● 該組織以暴力手段,有組織地多次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為非作惡,欺壓、殘害群眾,具備了黑社會性質組織組織特徵、經濟特徵、行為特徵、危害性特徵

“道德模範”的黑色淪陷——安徽蚌埠“劉氏四兄弟”涉黑案二審宣判 主犯最高獲刑25年

12月16日下午,安徽省蚌埠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劉氏四兄弟”黑社會組織案作出二審宣判。

□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光明

在蚌埠市委政法委一間會議室裡掛著一張航拍圖:宮殿一般的別墅,氣勢宏偉的宗祠,掩映在山林裡的高級會所,還有非法採礦留下的斑駁山體。這裡便是安徽省蚌埠市高新區天河科技園新城口村劉兆水、劉兆本、劉兆剛、劉兆安“劉氏四兄弟”黑社會組織的大本營。

發跡於上世紀90年代的“劉氏四兄弟”,依靠非法採礦,攫取了鉅額財富,曾因2008年汶川地震時四兄弟帶著挖掘機趕赴數千裡開展救災而名噪一時,竊取了“中國好人”“安徽道德模範”等榮譽。10年後,“劉氏四兄弟”再次進入人們的視線,則是因為涉及黑社會組織犯罪。2018年1月24日,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正式打響之際,蚌埠警方對“劉氏四兄弟”黑社會組織實施收網,打響了安徽“掃黑除惡”第一槍,成為中央政法委重點關注、公安部掛牌督辦的重點案件。

2019年9月10日至16日,蚌埠市蚌山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劉氏四兄弟”等34名被告人、兩被告單位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非法採礦、聚眾鬥毆、尋釁滋事、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敲詐勒索、包庇、縱容黑社會性質組織等22項罪名的重大涉黑案件。10月31日一審宣判,劉兆水、劉兆本、劉兆剛、劉兆安數罪併罰分別被判處二十五年至二十年不等有期徒刑,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其他30名被告人分別被判處十七年六個月至二年八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或罰金;被告單位蚌埠市震興路橋公司犯騙取貸款、票據承兌罪,判處罰金人民幣5000萬元;被告單位安徽佑駿商品混凝土公司犯騙取貸款罪,判處罰金人民幣500萬元。

一審判決後,“劉氏四兄弟”等被告人不服,提起上訴。

12月16日下午,蚌埠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二審宣判,裁定認為,原判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以商養黑以黑護商

非法開山攫取財富

劉兆水是四弟兄中的老大,三個弟弟都聽他的。從上世紀90年代起,劉兆水便開始販賣砂石,後成立震興路橋公司承建修橋築路工程,劉氏兄弟在當地逐步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

新城口村周邊小山眾多,開山採石能夠獲取巨大利潤,很快被劉氏兄弟盯上了。剛開始,劉兆水在新城口大柏山石窩塘上建了一臺老虎機,建在了上下山路口,石頭不賣給他,就不讓從旁邊的路走,打石頭的村民只能把石頭低價賣給劉家。

2004年前後,劉氏兄弟購買了大型的機械設備,開始非法採礦,至2011年,從開採範圍、炸藥供給、毛石加工、水路外運、石子定價等環節對當地採石行業形成全面非法控制,到2017年年底“劉氏四兄弟”黑社會組織覆滅。

10多年來,“劉氏四兄弟”及其他組織成員,在新城口地區,利用組織強勢地位,強行兼併其他採石散戶,非法控制和壟斷新城口地區採礦行業。

其間,該組織在新城口地區的赤山、大峰山、赤壩山、大柏山等山體非法開採灰巖,攫取了巨大非法利益,經蚌埠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成本監審認定局等權威部門認定,劉氏兄弟非法採礦涉案金額就高達20多億元,嚴重破壞了國家礦產資源和生態環境。

隨著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以“劉氏四兄弟”四人為組織、領導者,以劉兆水妻子馬士鳳等為積極參與者,這個以血緣、姻親、地緣關係為紐帶的黑社會性質組織進一步發展做大。

該黑社會犯罪組織成員在供述中證實,“劉氏四兄弟”還為該組織的骨幹成員和積極參加者配備車輛,帶領組織成員外出旅遊,發獎金、頒發“特別貢獻獎”,為犯罪的組織成員發工資、出資請律師、收買國家工作人員,為組織實施違法犯罪活動提供庇護等,利用違法犯罪獲取經濟利益為違法犯罪提供保障。

針對各被告人及其辯護人提出的不構成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的辯解和辯護意見,法庭審理後綜合評判認為,以“劉氏四兄弟”為首的黑社會性質組織形成了層級結構和較為穩定的組織形式,有明確的組織、領導者,骨幹成員基本固定;通過違法犯罪活動或者其他手段獲取經濟利益,以經濟實力支持該組織的活動,雖然該犯罪組織及其成員開辦的公司、企業獲得的財產中確有部分屬於合法經營所得,但難以掩蓋其“以商養黑”“以黑護商”的本質,以暴力手段有組織地多次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為非作惡,欺壓、殘害群眾,具備了黑社會性質組織組織特徵、經濟特徵、行為特徵、危害性特徵。

無視社會公序良俗

暴力威懾為非作惡

2009年以後,劉氏兄弟實際控制了新城口山上採石、窯河碼頭,新城口周邊的礦產資源已經成為劉家的私人財產。

新城口村邊上的窯河有個船橋,是早期村裡出錢自己建的,為了方便村民到對面種地。這個船橋也是新城口和淮南外窯的石子運出去的必經之地。劉氏兄弟把持了這個船橋,不僅本地,就是外面的買家如果不買劉家的石子,也不讓從這個船閘過。

自從劉氏兄弟開山以後,他們採用大型機械,幾年間把新城口10多座山開成了大石坑。住在附近的村民深受其害,有的房子被震裂後不能住了,山上的祖墳也被迫遷走,“路邊的樹蒙上了厚厚灰塵,看不到綠色,老百姓敢怒不敢言,沒有不怕他們的”。

新城口地區周邊山上有上千座墳塋。“劉氏四兄弟”在非法採礦過程中,無視公序良俗,為開山炸石,迫使村民遷走山上墳塋百餘座。

一些村民的祖墳礙著劉氏兄弟開山了,他們會強行要求村民把墳遷走,同意的人給點賠償,不同意的就給強佔。為了逼迫村民遷墳,劉氏兄弟甚至把村民祖墳四周炸空,村民不但上不了墳,墳地隨時都可能塌掉,逼迫村民不得不遷墳。

2007年,國電蚌埠發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電廠)選擇建在新城口村。為了爭搶電廠附屬工程項目,劉兆水的妻子馬士鳳糾集劉氏兄弟各採礦塘口及築路工人100多人,手持木棍、鐵鍁,臂扎白毛巾與鄰村村民馬孝韋等10多人實施鬥毆,用剷車推倒電廠圍牆,事後無一人被追究法律責任。此事在當地影響很大,村民均認為劉氏兄弟有錢有勢有關係。劉氏兄弟操縱新強公司,並以該公司為依託,採取暴力、威脅等手段,強迫交易,壟斷電廠粉煤灰、爐渣銷售及運輸業務,進一步獲取經濟利益。

在非法開山採石、非法採礦過程中,劉氏兄弟違反安全管理規定,發生多起重大責任事故,造成陳永周、馬啟柱、劉兆鵬、陸永成、周瑞死亡等多人死亡,多人受傷,基本上都是賠償不到10萬元了事。

“劉氏四兄弟”黑社會組織犯罪一案,共涉及34名被告人、兩個被告單位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非法採礦、聚眾鬥毆、尋釁滋事、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敲詐勒索、包庇、縱容黑社會性質組織等22項罪名。查封、扣押、凍結房產125套、車輛216臺、現金近1500萬元、凍結銀行卡104張7600多萬元、凍結保單172份繳費金額6600多萬元,還有眾多股權等。

長期把持基層政權

腐蝕幹部為所欲為

2005年,劉兆本擔任新城口村的黨支部書記,此後長期把持著基層政權,村幹部都是劉兆本任命的。

劉氏兄弟在村裡建的別墅十分氣派,他們視之為一種權力的象徵。

2016年前後,劉兆安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擅自佔用新城口村耕地,興建別墅等設施,造成耕地資源大量被破壞。經蚌埠市國土資源局認定,劉兆安非法建造的房屋等設施實際佔用耕地21.75畝,造成耕地嚴重損壞面積13.19畝。

私建的劉氏宗祠更為宏偉,還非法開發“漢街”項目。經蚌埠市國土資源局認定,“漢街”項目共佔用土地113.21畝,實際佔用耕地53.43畝,造成耕地嚴重毀壞面積53.43畝。

村民姚德伏在證言證明,2010年左右,劉兆水指使手下非法收購姚郢村的地,其不想賣,劉兆水就在那修攪拌站,從地下走電線管子把地給破壞了,沒有辦法就和別人家的地一道賣給了劉家。

此外,劉氏兄弟還在山上修建了會所、球館等設施,除了自己享用,還用來作為拉攏腐蝕“保護傘”場所。

“2008年劉氏兄弟到汶川抗震救災,得到了眾多榮譽稱號,還擔任了省、市、縣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他們更囂張了,老百姓就更加不敢招惹劉家了。”村民們說,他們能感覺出來,劉氏兄弟上面有領導“罩著”,地方園區、派出所的人都和劉氏兄弟關係好,每次檢查非法採礦,都事先有人通風報信。

從那時開始,村民們稱呼四兄弟為大老闆、二老闆、三老闆、四老闆,而稱呼四兄弟的父親劉克同為“太上皇”,“劉克同特別喜歡這個稱號,還經常給村裡人平事,大家都聽他的,劉克同講話比政府派出所還管用”。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眾多罪名中,劉兆水還有一個重婚罪,在與馬士鳳婚姻關係存續期間,劉兆水長期與李某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並生育一女,如今已經20多歲。

黑社會組織老大劉兆水獲得“道德模範”稱號,是劉氏兄弟對“中國好人”“道德模範”的玷汙。因為劉氏兄弟善於偽裝,用偽善騙取輿論,加之在“劉氏四兄弟”黑社會組織的暴力牽制下,知情人根本不敢觸及劉氏兄弟的劣跡,劉氏兄弟用欺騙獲得榮譽,不是榮譽本身的錯。

隨著二審宣判,“劉氏四兄弟”黑社會組織案件塵埃落定。在辦理這起黑社會案件中,安徽省蚌埠市政法機關傾力推動,嚴格依法辦案,準確定罪量刑,對指控的5個方面犯罪事實依法不予認定,並作出了相應變更。由於保障規範有力,一審原計劃庭審10天,提前3天平穩高效審結。

但是,“劉氏四兄弟”黑社會組織案也在基層組織建設、礦產資源監管等方面留下了諸多思考,值得深入剖析,引以為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