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這裡大棚養的對蝦,畝產5500斤,是外塘十倍,畝產純利潤在7萬


這裡大棚養的對蝦,畝產5500斤,是外塘十倍,畝產純利潤在7萬

近年來,南排河鎮從現代漁業養殖入手,積極推動傳統漁業生產模式轉型升級,在大棚裡成功養殖南美白對蝦,增加漁民收入的同時,也描繪出值得期待的“海堡”新未來。

這裡大棚養的對蝦,畝產5500斤,是外塘十倍,畝產純利潤在7萬

記者日前來到南排河鎮張巨河村,沿海公路西側,3個塑料大棚整齊排列,塑料薄膜覆蓋之下是數個相對獨立的養殖池,正在充氧的池水翻騰著歡快的水花。這些養殖大棚屬於張巨河村啟瑞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合作社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近海水域汙染、海洋資源減少等原因,傳統的捕撈和露天海水養殖生產模式舉步維艱。面對這一現狀,南排河鎮積極引導漁民轉變思想觀念,學習先進養殖經驗。

這裡大棚養的對蝦,畝產5500斤,是外塘十倍,畝產純利潤在7萬

啟瑞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聶振樹:2012年、2013年外塘養殖大面積虧錢,生活都不好過了,2014年鎮政府領著咱們蝦農們考察了江蘇的棚養模式,2015年,我開工建設大棚。大棚養殖避免了大雨、冰雹等自然災害,而且畝產量比外塘養殖高五十倍,外塘養殖畝產量80-100斤,大棚養殖畝產5000-5500斤,價格也高,這是反季節上市,價格平均比(外塘養殖)高7-8塊。

這裡大棚養的對蝦,畝產5500斤,是外塘十倍,畝產純利潤在7萬

棚養對蝦不僅品質好,而且能應對各季節上市,因此每當棚養對蝦出水時,總是被一掃而空。自2016年上半年投產以來,聶振樹養殖的南美白對蝦畝產量達到5500斤,是外塘養殖的十倍以上,畝產純利潤在7-8萬元。看到大棚養蝦效益高、風險小,附近的蝦農們也都產生了濃厚興趣,而此時,聶振樹也有了自己新的打算。

芽孢桿菌的作用已被公認。但是,我們在使用時經常發現不同的產品會有不同的效果。有的產品用量少效果好,有的即使大量使用也不見效。為什麼呢?因為微生物製劑核心技術在於菌種的好壞和菌種的數量。很多養殖戶誤認為重量多數量就多。其實並非如此,先進的發酵技術和製劑技術可以使每克產品中的菌總數量達到500億以上。一般的小廠家受制於技術和設備的制約很難達到。同時菌種的好壞更是決定了產品的使用效果。芽孢桿菌是帶有孢子的桿菌總稱,芽孢桿菌的種類多達上百種。有的適合人類腸道,有的適合水質改良,有的適合垃圾處理。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的芽孢桿菌都適合水產養殖。因此,建議大家在選擇產品的時候選擇高含量的產品,因為只有大廠家才能做出高含量的產品,同時他們也會在菌種庫當中選擇適合水產養殖的菌種進行生產。



這裡大棚養的對蝦,畝產5500斤,是外塘十倍,畝產純利潤在7萬

啟瑞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聶振樹:2017年這兩茬蝦養完之後,11月份準備動工再建3個棚,通過我的養殖經驗感覺效益還可以,再把規模擴大一點,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大棚養蝦需要注意這五點

1.清塘消毒在蝦苗放養前,將池水放幹後用高壓水槍清池,烈日曝曬數天後,使用生石灰溼法清塘,即蓄池水0.5米左右,將生石灰放入木桶中水化後立即趁熱按150千克/畝的比例均勻遍灑全池,浸泡一週。排乾池水後進水,使用納米銀對水體消毒。消毒3 天后施肥培藻,培養以硅藻為優勢種的硅藻水,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50釐米。

不少養殖戶在進行殺菌、病毒的操作過程中喜歡使用抗生素,但是抗生素具有耐藥性,容易引起疾病的復發,而傳統的消毒劑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且殺病毒或者是細菌不具有廣譜、高效的特性,最新的技術是採用銀離子,通過帶正電荷的銀離子吸引負電荷的病原體後進入病原體內將病原體的官能細胞殺滅從而實現高效、無刺激、徹底的殺菌的效果。



這裡大棚養的對蝦,畝產5500斤,是外塘十倍,畝產純利潤在7萬

2.放養購苗前測量池塘水體pH 8.3、鹽度25、溶氧5毫克/升以上,詢問苗企水質狀況,保證pH差異在0.5以內,鹽度差異在3以內,以免蝦苗不適導致死苗。選購蝦苗需要注意,附肢完整、彈跳有力、光滑透明、無病變。放苗時天氣晴朗無大風,放苗前底增氧機開啟,使得棚內的水體達到富氧的狀態。蝦苗運至養殖場後,把氧氣袋放進養殖池,使袋子溫度與池子溫度相近,溫差3℃以內,放養密度約為20萬尾/畝。

3.投餌蝦苗下塘後,次日開始投餵開口料(粉料),每天投餵4 次,5~6小時一頓的時間間隔,日投餌以10克/萬尾粉料。投餵後觀察蝦苗吃食情況,即腸道是否飽滿、腸道顏色是否與餌料顏色一致。轉料好後3 天開始加料,150~300克/天。蝦苗2釐米左右開始投餵零號碎料,並放置料臺,馴養蝦苗進入料臺攝食,料臺上放料為投餌量2%左右,放置1 個料臺,投餌後1~1.5 小時觀察料臺。蝦苗5釐米左右開始投餵一號碎料,8釐米左右開始投餵一號粒料,換料時從少量摻入開始過渡到完全換料。投餵碎料後就開始在飼料中添加納維素、免疫多糖等營養添加劑,以保證關鍵營養需要,同時增強免疫力。投餌量根據進食情況、天氣變化、生長階段等因素及時調整。



4.日常管理蝦苗下塘後,每天堅持巡塘觀察蝦苗攝食及其活動情況。養蝦先養水,水質調控是我們非常重視的工作。一般前期藻類不穩定、水環境變化大,尤其要注重水質調控,維持藻相穩定,避免倒藻。前期蝦苗蛻殼頻繁,1~2 天一次,適時補充鈣質和微量元素。增氧機常開,保持水的“肥、活、嫩、爽”,但5釐米以前少開兩臺增氧機,以免水流過急傷苗。整個養殖過程基本上保持封閉養殖,減少海水外來病原的傳播,在養殖後期水環境惡化時每天換5~15 釐米水,換水時快排慢加,避免溫差過大。

這裡大棚養的對蝦,畝產5500斤,是外塘十倍,畝產純利潤在7萬

5.病害防治加強各項管理,定期監控,投餵優質飼料,保持池水的優質穩定。在疾病防控中維持水環境的穩定,即pH 7.5~8.5,日變化0.5 以內、氨氮0.5 毫克/升以下,亞硝酸鹽0.2 毫克/升以下,溶氧5 毫克/升以上。通過調節碳氮比,利用生物絮團技術養殖的優勢,提高養殖成功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