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高管違規減持、淨利潤下滑 東軟集團“疲態”何解?

ID:BMR2004

一紙公告將東軟集團推向了風口浪尖。

12月11日,上交所發佈了關於對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0718.SH,以下簡稱東軟集團)時任高級副總裁蓋龍佳予以通報批評的決定,理由是違規減持。

高管違規減持、淨利潤下滑 東軟集團“疲態”何解?

高管違規減持、淨利潤下滑 東軟集團“疲態”何解?

高管違規減持、淨利潤下滑 東軟集團“疲態”何解?

文件提到,經核實,東軟集團於2019年4月27日披露2018年年度報告,蓋龍佳於2019年3月29日賣出股票的行為發生在公司年度報告披露前30天內,還構成定期報告窗口期買賣公司股份的違規行為。

另外,蓋龍佳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未按規定在15個交易日前預先披露減持計劃,直至2019年5月21日才就前述股份買賣情況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在高管違規披露的背後,是東軟集團近來不如人意的業績。財報顯示,從2018年至今,淨利潤一直同比下滑。作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軟件企業,東軟集團會何去何從呢?

高管違規減持

這是一份遲來的通報,蓋龍佳的減持發生在8個多月前。根據文件顯示,截至2019年3月28日,東軟集團時任高級副總裁蓋龍佳持有公司 2.765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0022%。

2019年3月29日,蓋龍佳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公司股票2.765萬股,佔總股本的0.0022%,成交均價為14.24元/股。本次減持後蓋龍佳不再持有公司股票。

作為東軟集團高級管理人員,蓋龍佳賣出所持公司全部股票的行為,違反了《公司法》關於高級管理人員在任職期間每年轉讓股份不得超過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總數25%的相關規定。

東軟集團時任高級副總裁蓋龍佳減持公司股份的行為違反了《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一條,《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第八條,《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變動管理規則》第十三條,《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以下簡稱《股票上市規則》)第1.4條、第3.1.7條和《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減持股份實施細則》第十三條等有關規定及其在《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聲明及承諾書》中作出的承諾。

鑑於上述違規事實和情節,經上交所紀律處分委員會審核通過,根據《股票上市規則》第17.3條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紀律處分和監管措施實施辦法》等有關規定,上交所做出如下紀律處分決定:對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時任高級副總裁蓋龍佳予以通報批評。對於上述紀律處分,本所將通報中國證監會,並記入上市公司誠信檔案。

對於其後續進展東軟集團方面回應《商學院》記者稱,“此事請參考公司相關公告”。

根據東軟集團此前發佈的公告稱,“經與蓋龍佳核實,因平時工作繁忙,其證券賬戶一直由家屬代為管理。公司審議聘任蓋龍佳為高級管理人員的董事會系以通訊表決方式於2019年3月28日召開,蓋龍佳對該次董事會會議時間記憶有誤,導致家屬進行了上述誤操作。經查,蓋龍佳未參加公司董事會,亦未參與公司其他重要事項討論,不存在因獲悉內幕信息而交易公司股票的情況”。

針對本次違規減持事項東軟集團也給出了處理措施:1、公司對蓋龍佳進行了批評教育,要求其繼續認真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文件,並要求其對家屬代為交易的行為進行嚴格管理,避免此類情況再次發生。2、在獲知上述情況後,蓋龍佳進行了深刻反省,並承諾將繼續認真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文件,同時對其家屬的交易操作進行嚴格管理,其家屬具體代為交易前提前告知,並由其及時向公司進行申請和報備,避免此類情況再次發生。3、蓋龍佳承諾將在上述交易發生之日起6個月後將本次減持的股份全部購回,並在本屆任期內不進行減持。

東軟集團為何顯“疲態”?

1991年成立的東軟集團,是中國最早的軟件企業,也是我國醫療產業信息化服務的“元老”。現如今的東軟集團已經成為一家以軟件技術為核心,業務領域覆蓋智慧城市、醫療健康、智能汽車互聯及軟件產品與服務的綜合性上市集團。

但從2018年以來,這家老牌軟件巨頭卻也逐漸顯現出“疲態”。蓋龍佳違規減持之後發佈的2018年財報顯示,東軟集團發佈2018年年度報告,實現營業收入71.71億元,同比增長0.5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0億元,同比下降89.6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1117.65萬元,同比下降95.27%;基本每股收益0.09元。

2019年第一季度總營收為13.35億元人民幣,同比微增7.95%,但淨利潤卻只有394.64萬元,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了85.96%。2019年中報顯示,其營業收入29.3億元,同比增長5.1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578萬元,同比下降77.38%

根據最新公司財報,東軟集團2019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6.18億元,同比上升8.52%;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595.48萬元,同比下滑71.13%;扣非後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139.45萬元,同比下滑240.68%。

根據東軟集團官方的表述,“公司主營業務虧損與行業週期有關,公司業績下滑是因拆分出多個子公司,前期對其投入大”。 公開資料顯示,東軟集團還孵化了包括東軟醫療、東軟熙康、東軟望海、東軟睿馳等在內的子公司,這些子公司擁有高盛、平安等明星投資機構的加持。

在東軟的規劃裡,以東軟醫療、東軟教育等為代表的子公司們獨立分拆上市是公司的既定戰略,“為了高效運營,同時也是為了融資”,所以未來其他的子公司分拆獨立上市工作“也會在考慮範圍之內”,而這自然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一篇網絡創始人趙宏民接受《商學院》記者採訪時表示,將原本屬於集團的業務,逐漸分拆出去,獨立運營、獨立上市,是東軟集團自我革新的一種方式。

“短期來看,這可能不利於母公司東軟集團,比如淨利潤大幅下滑,影響投資人決策和股價,但長期來看或將有利於東軟集團的進一步發展。”他繼續說到。

要利潤還是要擴張,東軟集團已經給出了答案。未來發展是否會有不同和突破,《商學院》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