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發力四季度|煙臺勇破堅冰 構建"9+N"改革制度框架體系

12月1日至8日,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率煙臺黨政代表團,隨省代表團訪問韓國、日本,共接洽日韓知名企業、商協會組織代表300餘人次,走訪世界五百強企業和跨國公司10家,對接推進5個在談重點項目,簽約19個合作機制、平臺和項目,涉及投資額20億美元。

“能夠取得這麼豐碩的成果,一是主要領導帶隊,二是有一支高效、專業、能打硬仗的招商隊伍。”煙臺市投資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煙臺針對部門職能分離、力量分散的弊端,去年把內資招商職能與外資招商職能整合到市投資促進中心,實行一體招商。組建了100人的專業招商隊伍,圍繞智能製造等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立了8個招商專班,設立京、滬、深3個招商點和日本、韓國、香港三個境外經濟合作中心。

8個專班圍繞各自產業“精耕細作”,集中起來又能打大仗。招商體制改革在“統分結合”中提升了效能。今年,全市新引進10億元以上項目137個,前三季度合同利用外資、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96.2%和20.4%。

作為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煙臺始終站在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尤其是近年來,面對中韓(煙臺)產業園、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建設等一系列重大機遇,煙臺市全面深化改革,勇破堅冰,逐步構建起以園區、企業、城建等九大重點領域改革為主體,以文化、教育、衛生等其他相關領域改革為協同的“9+N”改革制度框架體系,為高質量發展積聚動能。

“在去年的園區體制改革中,我們把20多個部門精減為15個。今年,我們精減合併為10個,著重打造‘大經濟’‘大招商’‘大建設’等大部門體系。這些主業,是開發區的‘初心’和‘使命’。”煙臺開發區管委相關負責人給記者舉了個例子:該區按照改革的要求,整合發改、經信、科技、商務、統計等6大領域職能,突出經濟與科創的融合,組建了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局,實現了“產業+科技+創新”一個部門統籌、服務企業一個口子對外。

對於省委重點工作部署,煙臺市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行動,當先鋒、打頭陣、主動扛起改革責任擔當。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關於推動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後,煙臺市委高度重視、迅速行動,成立由市委書記張術平任組長、市長陳飛任副組長、相關市級領導為成員的領導小組,統籌推進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工作。

煙臺開發區通過“大部制”改革機構數量,員額總數壓減1/2以上。積極剝離社會事務,教育、體育、衛生、市場監管等職能上收市級,其他職能下放鎮街,重新釐清了行政職能與市場運作的邊界,突出了管委會的主責主業,重聚服務經濟發展的合力。借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東風,煙臺開發區還組建了煙臺片區政務服務中心,積極優化營商環境。近日推出“中日韓跨國審批”,投資者不出國門就能快速辦理片區企業註冊登記。實行涉企審批事項自我聲明制,申請材料由231項精減至149項,審批承諾時限由3個工作日變為即來即辦。煙臺片區設立以來,新開辦企業是去年同期的1.5倍。

手機一點,住房公積金“秒到賬”,再也不用抱著一撂紙質材料排隊、跑窗口。煙臺市民最近實實在在感受到大數據運用帶來的便捷。這背後是體制機制改革和流程再造。為了讓信息數據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方便市民,煙臺市於去年底組建了大數據局,並於今年打響了數據歸集“百日會戰”。截至目前,已歸集33個單位222類13.5億條政務數據,基本消除了困擾煙臺20年的政務“信息孤島”“數據煙囪”。

“秒提公積金,看似輕輕點幾下手機,背後其實是市委編辦、公安局、民政局、人社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十幾個部門的支撐,是數據代替人‘跑路’。”煙臺大數據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大數據歸集只是第一步,應用是第二步,接下來還會倒逼各部門再造流程,推進全市營商環境再提升。

赴京冀滬學習歸來後,煙臺市以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的精神,加快推進流程再造。9月30日,煙臺在全省率先印發《聚焦五大領域加快流程再造工作實施方案》,制定了明晰的“路線圖”。方案以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鏈辦理”“一網通關”為總的目標要求,對涉企審批、為民服務、城市管理、項目落地、自貿試驗區等五大領域50個方面的工作逐條進行梳理提速。

煙臺市通過改革舉措的有機銜接、融會貫通,激活了高質量發展的一池春水。前三季度,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1%,海洋經濟增長11.3%,新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是去年同期的2倍。去年簽約的115個重點項目,89個完成註冊,54個開工,先進結構材料產業、生物醫藥產業入選全國首批66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新舊動能轉換有望率先走出“陣痛期”,達到“平衡點”。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董卿 從春龍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