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帶量採購給藥房帶來巨大投資機會!

在帶量採購的影響下,醫藥行業迎來了巨震,在行業退潮的同時從中也發現了新的投資機會。

第一輪全國性的大量採購在2018年12月份開始,對外宣稱的目的是——擠壓水分。第一輪帶量採購中選取的25個品種,藥價平均降幅達59%;

第二輪帶量採購品種還是25個,也基本是原來的藥品,只不過試點地區擴大了,從原來的4+7(4個直銷是+7個省分)擴展到25個省份。藥品在第一輪降幅的基礎上,繼續下降,最高的下降78%,平均降幅達25%,許多藥品直逼成本價。

第三輪帶領採購目前已經蓄勢待發,給醫藥行業帶來了緊張的氛圍。在本次醫保談判中,一句:韓國多少人口,中國多少人口,現在我們一整個國家來跟你談判;讓外國製藥大廠藥價一降再降。

本次進入醫保目錄的52個西藥中佔比70%的藥品都是進口藥。生產這些進口藥品的國外藥企,而且都是國內藥企無法更其相提並論的。這些藥品在中國上市時間短,大部分都在2017年、2018年上市的。我們都知道,藥都是藥品越新,療效越好。在這次談判中的品種,不管是西藥還是中成藥,進口的還是國產的,平均降幅60.7%。

藥企經過納入醫保的腰斬,在經歷帶量採購的降價,還面臨試點擴容藥企已經受到了重創。但對老百姓是絕對利好。

作為老年人常見疾病的用藥:阿託伐他丁2018年在我國銷售額是137億,經過第二輪帶量採購後,中標價乘以用量所得的市場規模是5.2億。還有老年人常用藥:氯吡格雷也有之前的122億降為27.9億。銷量排名前10的品種除之前的兩個品種分列第一和第二,剩餘的除了右美託咪定2018年銷售30.13,帶量採購後是29.54億;培美曲塞2018年銷售53.82億,帶量採購後是45.7億;其它的都出現了大幅度的萎縮。

這輪帶量採購仿製藥受傷最重,市場規模將從目前的8000億大幅萎縮。據部分券商測算,最終仿製藥的市場規模將會被壓縮到2000-3000億左右。

未來許多藥企會面臨市場縮水,甚至淘汰,這是無可避免的。所以接下來的藥企也將面臨被收購或者被淘汰,這是市場結構性轉型的必然結果。

醫藥零售的機會來臨

患者購買藥品有三個渠道:公立醫院、基層醫療機構、零售藥店。

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雖然很賺錢,但都帶有公益性,很難跨區域擴張,因此沒有上市,只有醫藥零售企業上市。

醫藥零售賺的是藥品之間的差價,藥品價格的高低對於毛利率影響不大,毛利率極為穩定。不像藥企,價格一降毛利率就下來。

而四大連鎖藥店平均毛利率在39%,基本是藥店行業的平衡點。

帶量採購所選中的藥品基本都是醫院常開的處方藥,患者拿到藥方只能到醫院購買。四大藥房銷售藥中被選中的集採藥品佔比很低,一心堂在其披露的數據中顯示,帶量採購銷售額甚至不足1%,僅為0.69%,所以帶量採購對四大藥房的衝擊非常小。

2018年全國零售藥房48.9萬家,四大藥房大約為2萬家,佔比只有4%;從行業增速來看,除了2012年、2013年的增速超過10%,其餘年份均低於10%,2018年甚至大幅滑坡至4.85%。再看四大藥房的營收增速很少低於15%,絕大部分都以20%的增速增長,遠高於行業增速。如四大藥房其中的一家為例:12年增速25.76%;13年17.2%;14年23.61%;15年27.59%;16年31.21%;17年28.76%;18年43.79%。雖然四大藥房的藥店數連佔比僅為4%,但銷售額在2017年佔比超過7.5%,18年佔比超過8%。這說明四大藥房的平均單店營收是行業的兩倍。

美國三大分銷巨頭佔比高達90%;日本市場前十家佔比約70%;在國外集中度非常高。如果以日本為參考的話,我們前十的藥房還有3倍以上提升空間。

處方藥

目前醫院銷售的要基本都是處方藥,處方藥是指醫生為病人對症下藥後,患者拿藥方在醫院藥內進行購買的藥。在日本、美國不管是不是處方藥,幾乎都在藥店零售店賣。而國內絕大部分都在醫院。

醫院就診,醫生開處方到藥店買藥,這種形式被稱為處方外流。國外處方外流進展很快,短短几年便完成了,而國內在醫院利益的促使下,喊了這麼多年始終沒有進展。在主要是醫院的:醫藥養醫。

在藥品非招標時代,醫院從藥企拿藥後,在以一定溢價銷售,藥品差價是醫院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將藥品賣如醫院成為藥企首先要考慮的事情。同樣是治療某種疾病的藥,療效差不多的,醫生往往給患者開價格更高的,這樣醫院會獲得更多的差價,藥企將錢返給醫院或者醫生。這使得患者看病越來越貴,一個感冒少則幾百多則幾千。

現在招標帶量採購,醫保談判,之前藥企銷售藥品和醫院是互利互惠的模式,醫生具有患者使用某款藥的決策權,所以藥企必然要討好醫院或者醫生。現在,藥方相當於是醫保局開的,醫生只能聽醫保局的,並且醫保局還給藥企帶來了大量的銷售保證,藥企當然只聽醫保局的。

醫保局只在產品質量合格的藥品裡,挑選價格最低的藥品。藥企只能照章辦事,否則就會出局,整個流程都沒有醫院什麼事。現在醫院買藥又不掙錢,而且還要增加存儲藥品的地方和資金,還要增加配藥員。醫院從藥品中得不到好處,手裡的處方藥也將慢慢鬆開,自然會流入到零售店。

我國醫藥品終端銷售規模1.15萬億,分為門診斷用藥和住院斷用藥,比例為4:6能夠被藥房獲取的釋放份額是門診端的用藥,大約在4000億左右。

目前我國醫藥流通行業的總體規模不到4000億,如果門診端的4000億能全部流出來,那市場規模將翻一倍。

這只是一廂情願的數字,對於門診端的蛋糕需要打折扣,畢竟處方藥不一定會全部流出,而且在醫保談判下會大幅縮水。

但可以確定的是,零售端的藥品銷售在三大藥品銷售渠道中佔比將大幅提升。

隨著國內藥房總數48.9萬家,連鎖藥房佔比一半,單體藥房佔一半,隨著經濟發展程度的提高,藥房經營成本提高是必然的趨勢,小藥房將會逐漸被連鎖藥房淘汰。

再伴隨著上市藥房企業具有更好的融資條件,更低的融資成本,這場藥房集中盛宴還在進行中。我們重點看好四大藥房。

特別是其中一家,經過今年的大漲,進入11月股價大幅回落近20%,但北上資金卻大幅逆市加倉超8億,短期股價有企穩跡象。更重要的是,在股價處於高位時,多家券商競相推薦,所以現在非常值得入手。

這隻股票的代碼我已經在上一篇文章中發佈,想獲取的可以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