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盤點25個信神的著名科學家(第三期)


盤點25個信神的著名科學家(第三期)

有沒有可能我們所認識的“科學”是由“上帝”創造的呢?

科學與神學對大多數人來說一般都是站在兩個對立面上。科學真的能解釋一切嗎?神學就是一定是迷信嗎?科學與迷信,它們的界限在哪裡?如果兩者有了交集,我們對身處的世界是不是會有截然不同的認識?尤其是,站在人類智慧金字塔頂端那些頂級科學家們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宇宙是怎麼開始的?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產生的?這些一直是人類最重要的問題。在上個世紀,人類對科學和宇宙創造的瞭解比二十世紀以前的一切都要多。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的十年裡,人類有了一些新的發現,這些新的理論為我們提供了關於上帝存在和宇宙性質的獨特假設。

今天的文章將繼續討論一些歷史上最著名的、且都選擇相信上帝存在的科學家們。

第三期討論對象有伽利爾摩·馬可尼,艾薩克・牛頓,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約翰尼斯·開普勒與約翰·埃克爾斯。


盤點25個信神的著名科學家(第三期)

Guglielmo Marconi (1874 –1937) 馬可尼

馬可尼出生於意大利的博洛尼亞市,是一位意大利發明家和電氣工程師。馬可尼以其在遠距離無線電傳輸、馬可尼定律的發展和無線電電報系統方面的開創性工作而聞名。他被認為是無線電的發明者,並與卡爾·費迪南德·布勞恩分享19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他們對無線電報的發展所作的貢獻,被後人稱作“無線電之父”。


盤點25個信神的著名科學家(第三期)

無線電之父馬可尼

馬可尼是一名實幹主義科學家,受父親影響,他也是一名低調的天主教信徒,一出生就接受了天主教的洗禮。馬可尼與他的妻子比阿特麗斯·奧布萊恩的婚姻於1905年3月在一位英國聖公會牧師面前舉行,由於他是由母親作為新教徒撫養長大的,他們的婚姻後來被天主教宣佈無效。


盤點25個信神的著名科學家(第三期)

馬可尼進行人類第一次無線電廣播的地點


歷史上關於馬可尼與宗教信仰的記載非常有限,但並不代表他不是一個虔誠的信徒。關於宗教與科學,他曾經發表過以下言論:

“我自豪地宣佈:我是一個信徒。我相信祈禱的力量,我的信仰不限於作為天主教徒,而且作為一名科學家。無線設備可以在荒野中傳送信息。在祈禱中,人類的靈魂可以把無形的電波送到永恆,這些電波能在上帝面前幫助他們實現目標。”


盤點25個信神的著名科學家(第三期)

Isaac Newton (1642-1727) 牛頓

艾薩克·牛頓爵士是英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神學家和作家,他被公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也是科學革命的關鍵人物。他的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Philosophiæ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於1687出版,奠定了經典力學的基礎。牛頓也對光學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並與上期提到的科學家萊布尼茨(Gottfried Leibniz)分享了發展無窮小微積分的功勞。


盤點25個信神的著名科學家(第三期)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牛頓爵士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在過去1000年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名單中,牛頓爵士總是名列前茅。畢竟,他通過解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的原因,幫助中世紀人們產生科學思維。

他是一位才華橫溢、富有洞察力的科學家。僅僅二十幾歲,他已經對現代思想做出了最重要的貢獻:微積分的發明,光學基本原理的發現,著名的引力定律和三個基本運動定律的發展。事實上,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牛頓的發現。

一般人只記得牛頓爵士對科學的貢獻,而他對宗教、上帝的虔誠態度則不太為人所知。他堅信科學研究會使人們對上帝這個宇宙的創造者有更多的瞭解。

對牛頓來說,科學世界決不是生命的全部。他花在神學上的時間比花在科學上的時間更多。事實上,他在聖經主題上寫了大約130萬字。在1936年拍賣他的非科學著作之前,這一巨大的遺產在公眾視野中足足隱藏了兩個世紀。

牛頓對上帝的理解主要來自聖經,每一次他都會研究好幾天乃至好幾周。他對奇蹟和預言特別感興趣,計算舊約全書的日期,分析它們的文本以發現它們的作者。在一份關於解釋預言規則的手稿中,牛頓提到了科學家和預言解釋者的相似目標:簡單和統一。他譴責“用預言來預言時間和事物的解讀員的愚蠢”,因為預言的目的是為了證明上帝的旨意。

以下是牛頓撰寫的神學著作節選:


盤點25個信神的著名科學家(第三期)


“這個由太陽、行星和彗星組成的最美麗的系統,只能從一個聰明而強大的存在的建議和統治出發……這個存在統治著一切,不是作為世界的靈魂,而是作為統領一切的主;由於他的統治,他不會被稱為主神“泛神論者”,或宇宙的統治者......”

原文:This most beautiful system of the sun, planets, and comets, could only proceed from the counsel and dominion of an intelligent and powerful Being....This Being governs all things, not as the soul of the world, but as Lord over all; and on account of his dominion he is wont to be called Lord God"pantokrator," or Universal Ruler....


盤點25個信神的著名科學家(第三期)


牛頓認為,科學探究作為自然哲學,沒有“創造者”是不可能存在的。事實上,科學是討論上帝的完美領域。

“既然空間的每一個微粒總是存在的,每一個不可分割的持續時間都是在每一個地方,那麼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就不可能永遠也不可能在任何地方……上帝是同一個上帝,永遠和每一個地方。他是無所不在的,不是實質上的,而是實質上的;因為美德不能無物質地存在……一切至高無上的上帝都必須存在,而同樣的需要,他總是存在於每一個地方……因此與上帝有關;從事物的外觀來論述誰。當然屬於自然哲學”

原文:Since every particle of space is always, and every indivisible moment of duration is every where, certainly the Maker and Lord of all things cannot be never and no where....God is the same God, always and every where. He is omnipresent not virtually only, but also substantially; for virtue cannot subsist without substance.…It is allowed by all that the Supreme God exists necessarily; and by the same necessity he exists always and every where....And thus much concerning God; to discourse of whom from the appearance of things, does certainly belong to Natural Philosophy.


盤點25個信神的著名科學家(第三期)

引力也只是一個理論而已


雖然牛頓生活在達爾文之前,但他的獨特觀點已經涉及了進化論。他曾經寫道:

“盲目的形而上學的必然性,無論何時何地都是一樣的,都不能產生各種各樣的東西。所有我們所發現的適合於不同時間和地點的自然事物的多樣性,除了一個存在的思想和意志之外,必然是存在的。”

原文:Blind metaphysical necessity, which is certainly the same always and every where, could produce no variety of things. All that diversity of natural things which we find suited to different times and places could arise from nothing but the ideas and will of a Being, necessarily existing.

牛頓於1727年3月去世,葬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儘管在人們的普遍想象中,牛頓與蘋果和萬有引力定律的聯繫最為密切,但牛頓本人說過:“萬有引力解釋了行星的運動,但它無法解釋是誰使行星運動。上帝掌管一切事物,知道一切已經或可以做的事。”


盤點25個信神的著名科學家(第三期)

James Clerk Maxwell (1831 –1879) 麥克斯韋

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是蘇格蘭數學物理學領域的科學家。他最顯著的成就是提出了電磁輻射的經典理論,首次將電、磁和光作為同一現象的不同表現形式結合在一起。麥克斯韋的電磁學方程被稱為“物理學中的第二大統一”,僅此於牛頓第一方程。

麥克斯韋是一個虔誠的新教基督徒。他相信,科學研究和聖經的教導不僅是相容的,而且應該聯繫在一起。這反映在他筆記中的一段祈禱中:

“全能的上帝,他以你的形象創造了人,使他成為一個活生生的靈魂,可以尋求你,統治你的造物,教導我們研究你手所作的事,使我們可以征服地球,使之為我們所用,並加強為你服務的理由;求你領受你的祝福,使我們信你所差來的,使我們知道救恩和我們的罪赦。我們都是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而求的。”

在這段祈禱中,麥克斯韋肯定了他對《創世紀》中的教導的信仰,上帝是造物主,他以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人,並賦予了人對動物的控制和責任。禱告的第二部分包含福音信息,耶穌基督是上帝派來救我們脫離罪惡的。

麥克斯韋對聖經有著廣泛的瞭解,而且是他在格蘭萊爾家附近幫助建立的教會里面的長老。他的基督教承諾也是非常實際的。他慷慨地付出了時間和金錢。他經常去探望病人和那些被困在他們家裡的人,並且和他們一起讀書和祈禱。他也很謙虛,表現出絕對的正直。

他的同情心和自我犧牲的態度是顯而易見的,正如J.G.克勞瑟在麥克斯韋的傳記中寫道:“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他的妻子是一個病人。他親自悉心照料她。當他自己致命疾病的早期症狀變得明顯時,他很久沒有告訴任何人。隨著病情的惡化和疼痛的加重,他從未抱怨過,只是說他無法繼續照顧生病的妻子。


盤點25個信神的著名科學家(第三期)


麥克斯韋於1879年11月5日在劍橋死於腹部癌,享年48歲。他所認識的人和與他一起工作的人都非常尊敬他。他的一位親密的同事寫道:“我們是他同時代的大學同學,在他身上看到了強大的思想力量、巨大的能力和獨到的見解,加上他對上帝的深深謙卑、對他的意志的虔誠服從,衷心地相信上帝救世主的愛和贖罪,他是他在患難和疾病中的一部分和安慰者。”


盤點25個信神的著名科學家(第三期)

Johannes Kepler (1571-1630) 開普勒

約翰尼斯·開普勒是德國天文學家、數學家和占星家。他是17世紀科學革命的關鍵人物,最著名的是他發現的行星運動定律。他對光做了早期的研究,建立了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定律。在牛頓誕生之前,他就已經接近了牛頓的萬有引力概念。他在天文學中引入了力的概念,從根本上改變了它向現代的方向發展。

他的著作《新星天文學》、《和聲門第》和《哥白尼天文學的縮影》。這些著作也為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提供了基礎。

開普勒是一位極其真誠和虔誠的路德教教徒,他的天文學作品包含了關於空間和天體如何代表三位一體的著作。開普勒沒有因為公開宣稱以太陽為中心的制度而受到迫害,事實上,當其他新教徒被驅逐時,他作為一名新教徒被允許作為教授留在天主教格拉茨(1595-1600)。

開普勒相信一個用理性計劃創造宇宙的上帝。在18歲時,他在著名的德國新教神學家雅各布·赫布蘭德(Jacob Heerbrand)手下學習神學。他相信學習科學是基督徒的責任,即尋求瞭解上帝創造的世界。在他那個時代(1571-1630),人們一起學習天文學和占星術。他不僅相信占星術,還為同學們創造了另外一些占星術。

開普勒是一個“非正統”的路德教信徒,他對基督有著深厚的愛,對聖經有著啟發和權威。他經常被引用說,“上帝啊,我在思考你的思想。” 強烈的神學信仰促使他在物質和精神之間找到聯繫,他的科學發現使他相信他發現了上帝對宇宙的幾何規劃。

在開普勒看來,宇宙本身就是上帝的形象,太陽對應著父親,恆星球體對應著兒子,中間的空間對應著聖靈。


盤點25個信神的著名科學家(第三期)


開普勒忠於他的信仰,這在他的著作中是顯而易見的,他的科學發現最終會贏得他的讚譽,使他的當代伽利略的發現合法化,並對後來的科學家產生重大影響。他的著名作品《世界和諧》(拉丁語,Harmonces Mundi)開始於:

“我開始了一段神聖的話語,一首最真實的讚美詩,獻給創始者上帝,我認為這是虔誠,不是向他獻出許多公牛的赫卡託姆,燒上無數香水和決明子的香,而是先學習自己,然後再教別人,他有多大的智慧,有多大的權力,有什麼樣的善良。”

最後,開普勒總結道:

“我故意打破那夢,和那廣大的思慮,只是向皇家詩篇家哀求:我們的主是偉大的,他的美德和智慧是無窮的:讚美他,天啊,讚美他,太陽,月亮,行星啊,用一切感覺去感知,用一切舌頭來宣告你的造物主……讚美他,尊敬他,和榮耀,無盡的世界。阿門。”


盤點25個信神的著名科學家(第三期)

John Eccles (1903 – 1997) 埃克爾斯

約翰·埃克爾斯爵士是澳大利亞近代神經生理學和哲學家,因其在突觸方面的研究而獲得1963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與安德魯·赫胥黎和艾倫·勞埃德·霍奇金共同獲獎)。

埃克爾斯1903年1月27日出生於澳大利亞墨爾本,1925年畢業於墨爾本大學醫學院。緊接著他搬到英國牛津,在那裡他遇到了他的偶像查爾斯·謝林頓(1857-1952),一個已經被公認為那個時代最偉大的神經生理學家。

埃克爾斯從小就對神經生理學和代表人物謝靈頓的產生興趣:從18歲起,埃克爾斯就把對實驗科學的熱愛與對人類價值的深切關注結合起來。他讀了很多書,不僅是生物學和醫學,還有哲學,還有詩歌和宗教。他的唯心論信仰使他認為人類與單純的生物機器越來越不同:因此他有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那就是徹底研究他所謂的“神秘人”,使之成為他的另一本書的書名(1979年,柏林,人類之謎)。

作為一名生物學家和一名醫生,他覺得他必須把注意力集中在身體系統上,而身體系統似乎主要與精神能力有關:大腦。他故意選擇謝靈頓作為他的標杆,除了他的勇敢,他還知道他對精神的明確肯定,因此在當時的實證主義科學氛圍中逆流而上。

在他的文章《我的科學奧德賽》(1977)中,埃克爾斯發表瞭如下聲明:“作為一名醫生,幾個月後,我離開牛津,於1925年10月來到馬格達倫學院,在查爾斯·謝靈頓爵士的指導下學習,他是我作為一名教師所希望擁有的世界上唯一的人。”

埃克爾斯在學術文獻中廣泛發表,他的大部分著作都涉及大腦。他在自己的著作中非常清楚地闡明瞭他對生物起源的立場以及他對智能設計的支持。例如,他寫道 “自然主義無法解釋我們所經歷的獨特性”,“因此我不得不將自我或靈魂的獨特性歸因於超自然的精神創造。”

用他的話說,“神聖創造”是因為:

“……沒有其他的解釋是站得住腳的;既不是基因的獨特性及其難以置信的彩票,也不是環境的差異,這些差異不決定一個人的獨特性,而只是修改它。這一結論具有不可估量的神學意義。它強烈地強化了我們對奇蹟起源的信仰…一個神聖的創造物。人們不僅認識到超然的上帝,宇宙的創造者……也認識到了我們應該感謝的慈愛的上帝。”

他總結道,

達爾文進化論“並不能解釋智人的最高意識水平。”9埃克爾斯也清楚地表明瞭他對自然主義的看法:

“我認為,承諾唯物主義仍然是科學家的主要信仰。但這是一個承諾:一切都會被解釋,甚至是人類神經末梢的親密體驗……這只是一種宗教信仰……一種基於根本沒有值得考慮的證據的迷信。我們對人類大腦的表現瞭解得越久,它就越引人注目,我們就越能從物質世界的任何事物中脫穎而出。”


盤點25個信神的著名科學家(第三期)


他認識到科學和宗教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兩者:

“……是人類思維中富有想象力和創造性的方面。衝突的出現是無知的結果。我們通過神聖的行為而存在。神的指引是貫穿我們一生的主題;在我們死後,大腦會消失,但神的指引和愛會繼續。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有意識的存在,一個神聖的創造物。”

他總結說,這“是唯一與所有證據一致的觀點”。格里德曼教授補充說,埃克爾斯的工作開啟了“傳統唯物主義嚴重不完整”的觀點。兩個最基本的宗教概念是:

“首先,上帝是宇宙的創造者,它的基本法則是從所謂的大爆炸及其後果的精巧的定量設計開始……另一個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內在上帝。以某種神秘的方式,上帝是所有生命形式的創造者……和……人類,每個人都有一個不朽靈魂的自覺自我。在這個超然的願景中,我們必須以自我意識的目標來構建我們的生活。”


盤點25個信神的著名科學家(第三期)


在卡爾·波普爾爵士(Sir Karl Popper )稱之為“所有重大問題中最重要的是人類大腦和人類思維的進化”的一部關於大腦進化的最全面的著作中,埃克爾斯評價了“達爾文主義的最新重要發展”,如對大腦遺傳基礎的研究。他得出結論,唯物主義並不能解釋和解釋思維的存在和運作。當被問及為什麼大腦的本質特徵沒有被更多地書寫時,他指出:

“……可能是大腦進化的故事似乎沒有事實,只適合不合理的推測。雖然認識到很多東西是未知的,或者只是不完全知道……”

當被直接問及人類起源時,埃克爾斯說,他認為生命的進化是“極不可能發生的事件”,並補充說,生命和人類的起源“實際上是”設計的結果,一個神聖的設計:

“……你不相信目的和設計,那麼你可以辯解說這只是偶然性。但是如果你認為生物的存在只是偶然,那是愚蠢的。”

埃克爾斯接著強調,他認為否認整個宇宙設計都是為了某個目的,這是公開的愚蠢。經過一生的研究,埃克爾斯得出結論,在假定的“原始人進化”開始時,有一個謎團……在這個原始人進化的最關鍵時期之後,有一個幾乎完整的化石“消失”了500萬年。

他後來補充說,達爾文主義不能解釋大腦的起源,也不能解釋意識。最大的問題是“達爾文進化論無法解釋智人的最高意識水平,這是人類自身的獨特體驗”,最大的問題是“被標記為心理、自我或靈魂的意識體驗的中心核心”的起源。


盤點25個信神的著名科學家(第三期)

埃克爾斯(中間)


埃克爾斯比他那個時代在世的大多數科學家都更瞭解大腦進化的證據,但他承認,並在他的著作中明確指出,只有智能設計才能解釋他在許多科學出版物中描述得那麼好、那麼詳細的現實。正統的新達爾文主義進化論無法解釋大腦。如果他今天還活著,與正統的達爾文主義相比,埃克爾斯對起源的智能設計觀點會非常滿意。用他的話說,“大腦是你能想象到的最好的通信設計”

埃克爾斯結論的含意在達爾文主義者中引起了極大的恐慌。其中的一個例子是發生在哈佛大學的以下事件,被認為是客觀知識的堡壘。參加這次活動的學生並不歡迎埃克爾斯的觀點,而是在他在哈佛大學演講時對他發出噓聲:

“幾年前,澳大利亞偉大的神經生物學家約翰·埃克爾斯爵士在哈佛大學關於大腦組織的講座結束時承認,雖然進化可以解釋大腦,但在他看來,進化不能解釋大腦,因為它具有神秘的意識和思維能力:只有超驗的東西才能解釋這一點。臺下觀眾開始發出噓聲”


盤點25個信神的著名科學家(第三期)


埃克爾斯花了半個世紀的時間從事大腦研究,並在這方面的科學文獻中廣泛發表。他從他的研究和對他人研究的廣泛評論中得出結論,認為頭腦是進化的產物是錯誤的,而且是嚴重錯誤的。他最後斷定只有一個聰明的創造者才能解釋人類心智的存在:

“我們通過神聖的行為而存在。神的指引是貫穿我們一生的一個主題;在我們死後,大腦會消失,但神的指引和愛會繼續……這是唯一與所有證據一致的觀點。”

埃克爾斯 -- “一個正在實踐的基督徒”看到了自我意識的存在背後,存在一個神聖的創造者。正如他在他的著作中所強調的,“上帝的創造是一個有愛的創造,他是一個有愛的創造者,他給了所有人類許多“美妙的禮物,包括我們的思想。

盤點25個信神的著名科學家(第三期)

第四期預告:Louis Pasteur (1822-1895)路易斯·巴斯德,Max Planck (1858-1947)馬克斯·普朗克Michael Faraday (1791-1867)邁克爾·法拉第,Nicholas Copernicus (1473-1543)尼古拉斯·哥白尼,Rene Descartes (1596-1650)勒內·笛卡爾

盤點25個信神的著名科學家(第三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