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滕州市城市交通規化

《滕州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公示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滕州市人民政府 點擊數:13564 更新時間:2012/12/23 10:20:09

規劃目標

(一)規劃範圍、年限及發展戰略

規劃範圍:中心城區(190km2);擴展研究範圍為滕州及外圍輻射範圍,主要涉及該地區的對外交通的銜接配合關係。

規劃年限:本次規劃年限至2020年,為配合城市發展的遠景規劃,也考慮到城市重要交通設施佈局和規劃所具有的超前性,遠景年為2030年。

交通發展戰略:應對城市空間發展—“交通支撐與引導”站略;交通與土地使用一體化戰略(強化TOD模式);構建便捷、開放性的對外交通系統一體化交通戰略;“公交優先”交通戰略發揮公共交通的骨幹作用,以公共交通優先引導城市發展;精細化管理戰略(提高交通管理的科學化、智能化水平);建設與滕州功能佈局協調的道路網絡系統;從重視車到重視人—“步行、自行車交通系統”優先戰略;差別化供給與管理戰略(停車供給與收費政策、擁堵區域管理對策等,適當抑制小汽車的保有與使用)。

規劃方案

(二)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交通系統

強化滕州東站作為京滬高鐵客運站的優勢,一方面提高滕州市自身的交通區位優勢,推進滕州市更快融入京津冀、長三角經濟圈和濟南、徐州都市圈,打造滕州名片,提升滕州競爭力;另一方面,借京滬高鐵客運站的東風,拓展滕州市輻射的深度和廣度,提高滕州市的輻射力,輻射周邊山亭區、鄒城市、徽山縣、臨沂市,建立區域中心城市,為滕州市再一次高速發展和經濟騰飛插上引擎的翅膀。

高速公路規劃方案:從區域發展出發,嵐山至菏澤高速(滕州段)應該打通東西向通道,真正實現魯南經濟區的一體化發展,併力爭在2020年之前建成通車。對於高速出入口,現狀有滕州北出口和滕州南出口,在嵐山至菏澤高速(滕州段)新規劃2個出口,分別位於國道104新線和省道348相交處,擴大高速公路對滕州市的服務範圍。

幹線公路網規劃方案:從幹線公路骨架分析,形成“三環、十三射、多連接線”的幹線公路骨架:

1、中心城區外環:中心城區外圍形成環路最大程度分離過境交通。外圍形成兩個公路環,引導市域城鎮發展:第一個公路環:北部連接線、西部連接線、省道241、縣道023;形成近郊城鎮發展帶,例如,北部旅遊帶,西部南部工業產業帶,東部生態農業帶;同時截流過境交通。第二個公路環:北部連接線、省道104、省道344、縣道023,形成遠郊產業帶。

2、放射線和連接線形成對外聯繫主通道:十一條放射線,國道104(北段)、省道345(北段)、省道104(北段)、省道348(西段)、省道104(南段)、省道348(南段)、國道104(南段)、省道347、省道345(南段)、省道343、省道241。

對外客運樞紐規劃方案:將滕州東站(高鐵站)、火車站、長途汽車站、汽車西站和汽車南站打造為一體化綜合性對外交通樞紐,實現多種交通方式零距離換乘。汽車西站西遷至程莊路與柳屯路交叉口的西北角,既兼顧批發市場、金三角、荊西商貿城的需求,又能解決交通擁堵。汽車南站為新規劃樞紐,位於騰飛路-龍泉路交叉口西南角。

(三)預留軌道交通線路

規劃遠期建設“兩橫一縱”軌道交通線路,加強市中心城區內以及滕州東站、滕州火車站、紅荷溼地景區等主要客流發生吸引點間客流聯繫。根據用地情況和客流需求特徵,對軌道交通制式建議如下:軌道交通1號線建議採用懸掛式單軌;軌道交通2號、3號線建議採用輕軌,用地有限時敷設於地下;軌道交通4號線建議採用現代有軌電車。

現階段進行土地利用和規劃時,應給未來的軌道交通建設預留充足的線路空間。根據《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項目建設標準》(建標104-2008),在線路經過地帶,應劃定軌道交通走廊的控制保護地界。在規劃控制保護地界內,應限制新建各種大型建築、地下構築物,或穿越軌道交通建築結構下方。

(四)優化公交服務,扶持公交發展

滕州市公共交通規劃及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優先大力發展公交,堅持以人為本,形成更為協調、便捷、舒適、安全的優良公交體系,實現滕州市交通和用地佈局的可持續協調發展。切實體現“城市公交便捷化、城鎮公交快速化、城鄉公交一體化”。

在主要客流走廊上設置快速公交(BRT),可作為遠景軌道線路的過渡,為軌道交通實施客流培育。近期規劃“一橫兩縱”3條BRT線路:其中快速公交1線北起長途汽車站,南至孟嘗君大道,遠期可使其通往棗莊新城;快速公交2線、3線與軌道交通路徑一致,為軌道交通培育客流。遠期可考慮開通滕州東站至山亭的BRT線路。

規劃在市區範圍設置公交樞紐18處,共分三級。其中一級樞紐4處,二級樞紐7處,三級樞紐7處。總佔地共約9公頃。

(五)優化道路功能,健全道路網絡

1、構建功能清晰、結構合理、內外交通轉換便捷高效的道路網絡,重視慢行交通,優化交通走廊佈局,促進交通一體化發展,為支撐滕州市快速發展的交通環境創造理想的基礎條件。

構建“環+放射”為主體的中心城區幹道系統,“六橫七縱”的交通性主幹路和“四橫三縱”的生活性主幹路通道,“十七橫+十八縱”的次幹路通道;構建市區範圍出行時間15min交通圈。幹道網(快速路、主幹路、次幹路)密度超過4km/km2,支路網更加發達,交叉口間距100~200m。道路橫斷面設計重視非機動車和行人優先的設計理念,充分考慮行人、非機動車需求,提供舒適慢行空間。

2、立體交叉交規劃

互通式立交:快速路與快速路相交路口必須設互通式立交,快速路與主幹路相交且流量較大時宜設直通式立交。本次規劃共設互通式立交9座,其中現狀已有3座,新增6座。

直通式立交(小立交):主路直行下穿,其它轉向交通與相交道路平交,並採取信號控制的立體交叉口。快速路與主幹路或者主幹路與主幹路相併且交通流量較大時,相交宜設置直通式立交本次規劃共設直通式立交29座。其中橫向道路下穿15處、縱向道路下穿14處。

(六)完善停車設施,緩解停車難題

根據滕州市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總體規劃,尋求滕州市停車需求與停車供給之間的平衡,力求建設與規模適度、結構合理、佈局均衡、管理規範以及設施先進的公共停車系統,從而解決“停車難”和“亂停車”現象。

本次規劃實行“政府主導、多方籌措,統一規劃、分級落實,區域差別、突出重點”的策略,逐步建立起“配建停車場為主導,佔80%—90%、公共停車場為輔助,佔10%—15%、路內停車場為補充,佔0—5%”的停車供應體系。

滕州市城市交通規化


滕州市城市交通規化


滕州市城市交通規化


滕州市城市交通規化


滕州市城市交通規化


滕州市城市交通規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