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女博士手撕家長群,真的做錯了嗎?

家長群在這兩年已經成了一座新聞富礦。這裡有戲精、槓精,偶爾還會有“害人精”,比如那位著名的“嚴夫人”。群成員“因群際會”,需要有一些規則和秩序,來保障各成員的權利。

文 | 晨 沐

林子大了,什麼樣的鳥都有;家長群多了,自然什麼樣的家長也都有。

最近,小學家長群裡又一家長“C位出道”——廣西玉林市某小學三年級一個家長群內的一場罵戰在全網掀起軒然大波,還一度登上了微博熱搜。

女博士手撕家長群,真的做錯了嗎?

從爆料的截圖來看,爭吵開始得讓人猝不及防,當一群家長正在閒聊有關“喝酒”的話題時,一位徐姓學生的媽媽(以下簡稱“徐媽媽”)突然開炮:“喝死你們!!!!”隨後,她又大罵一些家長是“陪酒女”“戴綠帽”,更揚言自己是“博士”“副教授”,並反覆宣稱“撕我?你不配!誰敢踢我?試試看”。

這場罵戰持續了四個多小時,從19點25分一直到23時31分。由於場面過於激烈,群內兩位老師都無奈退群了。


女博士手撕家長群,真的做錯了嗎?


對於徐媽媽的開懟,群裡的其他人一開始都以為她在開玩笑。於是,老師和一些家長便出面調和,但沒想到,場面卻發展得越發不可收拾。

在徐媽媽看來,家長群不應該聊任何與學生學習、紀律、在線表現和活動無關的話題,“一個班級群不必搞得如此低級趣(味)”。

女博士手撕家長群,真的做錯了嗎?

女博士手撕家長群,真的做錯了嗎?

當一位家長提議,包括徐媽媽在內的幾位比較激動的家長暫時退群之後,徐媽媽立即炸開了鍋,她聲稱自己是玉林師院的博士、副教授,誰敢踢她就是不自量力。

女博士手撕家長群,真的做錯了嗎?

女博士手撕家長群,真的做錯了嗎?

隨著罵戰的升級,她說話越來越難聽,甚至大罵蘇某的爸媽,一個是“陪酒女”,一個“戴綠帽”。

被罵的家長自然氣不過,表示要將這個口出不遜的女博士的聊天記錄發到她就職的玉林師院的領導那裡。

女博士手撕家長群,真的做錯了嗎?

但這並沒有什麼“滅火”的用處,反而又掀起了徐媽媽的另一波“人身攻擊”。在爭吵中,她還反覆強調,自己的女兒是最優秀的,就是因為自己和女兒都太優秀,所以惹到其他家長要打擊她們母女。

女博士手撕家長群,真的做錯了嗎?

徐媽媽甚至“自亮家底”,讓群裡的家長隨便告去吧:“本人,徐xx媽媽,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徐xx爸爸,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本科畢業。告去吧!我們這麼低調,你不告,沒人知道我們這麼優秀!”


女博士手撕家長群,真的做錯了嗎?

這事被曝光後流傳很廣,後經媒體核實,徐媽媽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確實是一名博士,於2018年作為人才引進來到玉林師範學院就職。目前,她也已經退出了家長群。

至於,徐媽媽所就職的玉林師範學院,據知情人士透露,事發後,學校找到這名博士做她思想工作,她事後也承認“有些失態”,“但這只是她個人素質問題,根據規定,學校也不好就此對她做出處理”。

而玉林師院黨委宣傳部負責人拒絕就此事接受媒體的採訪。


女博士手撕家長群,真的做錯了嗎?


寫到這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或許會是“這個徐媽媽身為博士還像潑婦一樣罵街,太奇葩”。但筆者發現,支持徐媽媽的的人並不在少數。

女博士手撕家長群,真的做錯了嗎?

女博士手撕家長群,真的做錯了嗎?

事實上,每個班級都會有一個家長群。一般情況下,老師會不定時發佈學校、班級的重要通知,如考試、開展活動等;當老師發現學生頭疼腦熱的,也可以及時通知家長;老師還可以佈置作業,以及發佈節假日、週末安全提醒等;當然,家長向老師詢問、反饋孩子在校、在家的學習情況。有老師還會要求家長不用回覆“收到”,以免把重要通知刷走。

女博士手撕家長群,真的做錯了嗎?

基於此,很多家長並不會將這個群設置成“消息免通知”,儘可能都會第一時間看群消息,生怕漏掉什麼重要的內容。

當手機信息鈴聲不斷地響起,一次次看到無關的信息時,有點反感和不滿很正常。但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大多數人還是會一次次選擇隱忍。但別人的隱忍,並不代表你刷屏就正確了。

只不過,在這件事上,徐媽媽的“發飆”可以理解,但方式方法值得商榷。

女博士手撕家長群,真的做錯了嗎?


女博士手撕家長群,真的做錯了嗎?


家長群,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筆者詢問了身邊的一些家長,替大家總結一下,家長群又可以叫作“馬屁群”“攀比群”“助教群”“廣告群”“曬娃群”“負擔群”“誇誇群”“作業群”“集贊群”“拉票群”……

別稱越多,亂象越多。

女博士手撕家長群,真的做錯了嗎?

難怪有人說,家長群在這兩年已經成了一座新聞富礦。這裡有戲精、槓精,偶爾還會有“害人精”,比如那位著名的“嚴夫人”。群裡充斥著各種矛盾衝突,包括家長和教師,家長和家長,以及群內現象與公共價值。

筆者注意到,到最後別人都不說話了,這位徐媽媽還在上演著獨角戲:“老子能文能武,約架也可以!”如果家長們的線上對罵真的升級為線下鬥毆,這個責任又由誰來承擔?

女博士手撕家長群,真的做錯了嗎?

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群成員“因群際會”,需要有一些規則和秩序,來保障各成員的權利。本著“誰建群誰負責”的原則,群主或者管理員應把管理的責任擔起來。在建群之初,班主任或老師就可以將“醜話”說在前面,提前立下群規以及相應的處罰標準。

女博士手撕家長群,真的做錯了嗎?

一旦發生矛盾,群主或管理員也應多一些管理智慧,多一些責任意識。誰說家長就不需要教育或是教訓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