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外国人眼中,中国上世纪60年代是这样发展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

译者按:本文编译自林尼克·谢尔盖发布在TOPWAR网站上的题为《1960-1970 中国导弹防御系统创建的历史》的文章,部分内容有删改。此文中有大量情况与事实不符的地方,请各位读者自行甄别。编译此文,只为参考,并不代表译者同意或者证实其观点与消息。由于译者水平不足,文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请各位读者多加指正。

外国人眼中,中国上世纪60年代是这样发展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

中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创建的第一阶段始于1960年代下半叶,当时中国建造并投入使用了7010和110雷达。7010雷达主要担负导弹预警任务,而110雷达主要负责对来袭目标的精确定位,并对拦截武器提供相关数据。60年代,中国开发的反导系统代号为“640工程”,在“640工程”下面有几个子项目:

  1. “640-1工程”:反弹道导弹武器系统;

  2. “640-2工程”:反导火炮;

  3. “640-3工程”:激光武器;

  4. “640-4工程”:战略预警雷达;

  5. “640-5工程”:导弹弹头再入物理现象研究。

外国人眼中,中国上世纪60年代是这样发展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

“640-1工程”的“反击一号”导弹运往试验场准备试射。

中国第一款专门研制的反导导弹系统的型号是“红旗-3”。这款导弹在“红旗-1”防空导弹的基础上进行研制,而“红旗-1”又是仿制苏联S-75防空导弹的型号。因此,最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红旗-3”似乎与S-75导弹系统使用的V-750防空导弹没有太大区别,但是“红旗-3”更长,更重。在“红旗-3”的试射中,中国人发现设计用于在中高空打击空气动力目标的防空导弹并不适合摧毁以超音速飞行的导弹弹头,“红旗-3”的加速特性并未达到反导所需的要求,并且对目标的跟踪精度也达不到反导的要求。因此,中国人结合在“红旗-1”防空系统使用过程中的经验,决定开发一款新型的反导系统,命名为“红旗-4”。

外国人眼中,中国上世纪60年代是这样发展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

“红旗-4”导弹

根据公开的信息,“红旗-4”导弹的重量超过3吨,最大射程约为70公里,最小有效射程约为5公里。“红旗-4”导弹的最大射高超过30公里,使用无线电指令+半主动雷达复合制导。“红旗-4”具有100千克以上的战斗部,杀伤半径足够大。

在1966年的测试中,“红旗-4”导弹达到了4马赫的速度。但是在这种速度下,导弹的机动非常困难。尽管如此,“红旗-4”导弹还是完成了以“东风-1”弹道导弹为目标的测试。显然,实际测试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1970年代初,“红旗-4”导弹停止发展。

“红旗-4”失败后,中国人决定从零开始研制新的反导导弹“红旗-81”。后来“红旗-81”改称“反击-1”,类似美国的反导拦截弹Sprint。但是与美国产品不同的是,中国研制的导弹最初使用液体发动机,后来导弹的第一级更换为固体燃料推进。

外国人眼中,中国上世纪60年代是这样发展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

“反击一号”拦截弹

最终定型的“反击一号”长度约为14米,起飞重量约9.8吨,使用倾斜发射架以30°-60°的仰角发射。“反击一号”的拦截高度约为15-20千米。“反击一号”的原型弹试射始于1966年,与之配套的715型火控雷达的研制受到了ZZ风波的极大干扰。1972年,在昆明附近试射了“反击一号”拦截弹。但是最初的测试未能成功,导弹在空中爆炸。直到1978年,才有可能实现导弹发动机与控制系统的可靠运行。

外国人眼中,中国上世纪60年代是这样发展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

“反击一号”拦截弹

在1979年8月-9月期间进行的试验中,一枚遥测导弹能够命中“东风-3”中程弹道导弹的弹头。之后,有决定在首都北部部署24枚“反击一号”拦截弹。但是,在1980年,就停止了“反击一号”的实际研制和部署工作。与“反击一号”的发展同时开始的“反击二号”拦截弹于1970年开始制造,被设计用于低空拦截。1972年,“反击二号”进行了6次试射,其中5次成功。但因拦截范围与反击一号重叠,最后于1973年终止研制。

为了拦截远程弹道导弹的弹头,中国还计划开发“反击三号”。这种武器的发展始于1971年中期,1974年开始拦截弹进行测试。1977年,“反击三号”的研制计划中止。

除了拦截导弹外,还有建议使用大口径高炮执行反导防御任务。西安机电学院作为“640-2工程”的一部分,对该课题进行了研究。最初设计的140mm口径滑膛炮可以发射重18千克的弹丸,其初速超过1600米/秒,射高达到了74km,最大射程超过了130公里。1966年-1968年的测试中,测试样炮的试射结果令人鼓舞,但是火炮的寿命极低。虽然其射高与射程均达到了要求,但是当没有使用“特殊”弹头时,即使与火控雷达与弹道计算机配合使用,对弹道导弹弹头的打击概率也为0。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能够生产的最小口径核炮弹的口径为152-155mm。在这种情况下,1970年,对420mm口径的滑膛炮进行了测试。这门火炮被称为“先锋”。这门火炮的炮管长度为26米,重量为155吨,弹丸的质量为160kg,初速超过900米/秒。1977年,“先锋”大炮计划被中止,1980年3月被最终取消。2013年,在内蒙古地区包头市西北,卫星发现了两门大口径火炮。一些专家称,这些火炮可以用于向低轨道上发射小型卫星,其技术有“先锋”的传承。

外国人眼中,中国上世纪60年代是这样发展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

420mm口径的“先锋大炮”

在研发反导武器时,人们并未忽略激光。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被任命为负责这一领域的组织。在这里,进行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到70年代末,SG-1化学氧碘激光器的开发取得了极大进展,其能量在理论上能够对弹道导弹的弹头造成致命伤害。

外国人眼中,中国上世纪60年代是这样发展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

SG-1氧碘激光器

与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也在考虑使用激光器进行反导。但是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激光武器的拦截距离无法满足要求。最终,激光反导计划只能取消。

尽管做出了种种努力,消耗了巨量的资源,但是中国在上世纪60-70年代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的努力并未取得实际成果。1980年6月29日,中国决定减少“640工程”的项目。反导拦截类武器的研制被取消,但是激光、雷达与侦察卫星方面被保留了下来,只是其获得的资金大幅度减少。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