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資本市場改革序幕拉開 投行如何轉型?申萬宏源:以客戶為中心代替項目驅動是必由之路

當前我國資本市場正處於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一系列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舉措相繼落地。在此背景下,投行應如何把握機遇?

申萬宏源證券承銷保薦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保薦業務負責人戴佳明近日在接受券商中國採訪時表示,以客戶為中心代替項目驅動的業務模式,將成為未來投行轉型的必由之路。申萬宏源對投行層面進行了改革,也將併購作為投行業務的一個突破方向和戰略重點,促進各業務品種全面均衡發展。

投行引領,以客戶為中心提供綜合金融服務

2019年,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全面拉開序幕。科創板開板並試點註冊制、創業板改革、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併購重組市場化改革等一系列舉措逐步落地,對券商的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和專業化程度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戴佳明認為,以客戶為中心代替項目驅動的業務模式,將成為未來投行轉型的必由之路。“過去,投行作為一個單獨的部門,業務從IPO到再融資到併購重組,思路是以項目為單位。但未來,證券公司將以投行為引領帶動其它業務,比如機構業務、研究業務、資管、投資業務等,為企業提供全生命週期的綜合服務,伴隨客戶成長。”戴佳明說。

他介紹,申萬宏源承銷保薦公司已經在投行層面做了改革。一是以客戶為導向建立行業分工,設立了金融、裝備製造、能源環保、TMT等六大行業部門,以及併購、債券、中小企業三大產品部門,提升專業能力。二是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全產品的覆蓋服務,伴隨客戶成長過程中參與歷次企業的歷次資本運作,為企業提供股權融資、債券、併購及投資等價值延伸服務。

戴佳明認為,真正拉開投行之間差距的,不完全在於技術水平的高低,而是對行業和企業的理解。這也是申萬宏源對投行做上述改革的原因。“舉個例子,可能產品部門對技術更擅長,但行業部門會對他們長期服務的企業和行業理解更深刻。”戴佳明說。

戴佳明稱,未來從服務國家戰略的角度,將側重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此外,也看好醫療、消費等消費升級類行業。

將併購重組作為戰略重心和突破方向

今年,併購重組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深化。10月18日,證監會正式發佈了《關於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的決定》,放開了創業板對特定行業資產的借殼、取消重組上市認定標準中的“淨利潤”指標,支持上市公司資源整合和產業升級,加快質量提升速度等。

戴佳明認為,從近幾年來看,當前併購重組的政策已經達到了非常寬鬆的水平。而與此同時,監管的力度也在加強,包括對企業業績的真實性、盈利的可實現性、估值的溢價等都加大關注。

據他介紹,申萬宏源承銷保薦公司將併購作為投行業務的一個突破方向和戰略重點,促進各業務品種全面均衡發展。“併購業務相對比較複雜,技術含量相對較高,對投行、對整個證券公司的綜合服務能力提升有好處。所以我們戰略上比較重視。”戴佳明說。

據介紹,今年截至目前,申萬宏源已通過證監會併購重組委審核的項目數量排名進入了行業前五,且實現了100%的過會率。

戴佳明說,今年的併購市場更加理性,產業邏輯的併購成為主流。盲目跨界,即在沒有管理能力和資源的情況下盲目轉型會留下很多後遺症。今年以來的案例就顯示企業已經逐步迴歸理性,更多地從產業的邏輯去考慮,能否帶來業務的協同。比如,申萬宏源參與的美的集團吸收合併小天鵝的項目。此前,上市公司會希望殼越多越好,但美的集團為了業務上的協同,主動吸收合併掉一個上市公司。企業寧願犧牲殼資源,也要提升運營效率,這種理念的轉變就很有啟發意義。

海外併購市場也在悄然發生變化。他表示,國內的上市公司進行海外併購的金額從2016年開始逐年下降。首先是外部環境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包括外匯管制、境外的安全審查等因素使得出海“買東西”不那麼簡單。其次,中國買家也變得更“挑剔”了。和以前簡單的資源擴張型併購不同,現在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方向更偏重以合理的價格獲得一塊成熟的業務或是獲取先進的技術。

未來,海外併購還存在一些機會。一個在於,巨頭跨國公司將一些優質業務分拆時,中國的買家可以承接過來,或是補充上下游,或是進行業務協同,這裡面都存在一些機會。另一個是,跨境換股的方式可以解決跨境交易中的外匯壓力問題。在這其中,跨文化整合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