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理財到期不兌付怎樣給補償?

如蘭25


信託者,專注信託

作為投資者,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如果真的遇到了項目逾期甚至機構暴雷,這一定是件很糟心的事,但是凡事發展都有其規律,這項目逾期 也分個子醜寅卯,不懂者一定會追債的隊伍上是排在末尾的,而有時候 這類人往往錯失了先機。好了,下面就讓筆者來進一步為大家解剖!!

題目 問的是理財到期不兌付,如何補償??

可現實中 往往別說補償,很有可能是血本無歸!!!

投資者一旦遇到了理財不兌付,第一步釐清發行機構是三方財富還是金融機構,融資方是誰? 底層資產是什麼?? 項目的風控措施有哪些?? 這些才是項目的靈魂,也是這個項目的脈絡所在,先基本功打紮實——望聞問切,缺一不可!!

如果發行方是三方財富,這個問題就比較嚴重了,因為還存在機構跑路的風險,這類情況一旦發生,投資者大概率血本無歸!!別提補償,本金是能拿回多少都算萬幸!!

針對此類情況,筆者在此能給的建議是 投資前一定一定選擇正規金融機構,投資選擇正規金融產品。對於上述情況的發生,筆者建議第一時間藉助警方和經偵 等官方力量來進行維權!!

那如果理財是正規金融機構——銀行、保險、信託、券商,他們發行的,那即使逾期了,風險相對而言也沒有上者那麼大。

作為投資者,第一步先和金融機構取得聯繫,瞭解項目的進展,一般而言,此類項目都或多或少都會有擔保,應收賬款質押甚至實物抵押的風控措施,只要確保此類風控為真,金融機構也是落地啟動風控措施,這一定會大大加強融資方的還款意願和項目的還款進度!!

大家都知道,時下作為非標理財中,最正規、最嚴謹的信託理財,也時不時爆出項目逾期的負面消息。而投資者想要追回自己應得利益 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這是什麼原因呢??

時下經濟處於下行期,相關政策也是以去槓桿為主基調,整個資本市場的流動性受到嚴重影響,現金流出現問題,資金鍊斷裂這是時下最常見的“表象”。自然之前依靠玩轉債務鏈的融資主體,這一輪就是一個重大的考驗,通過了就活下來了,經不起考驗,小至項目逾期,大至機構暴雷,都是正常的“經濟陣痛表現”。信託機構也不例外!!

而作為信託項目一旦逾期,往往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涉及到多家信託機構,所以對項目底層資產的獨立性以及再融資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而這也是筆者一直強調選擇強機構的原因!!!


信託者


朋友們好,理財產品到期不兌付,確實讓人心裡冰涼。但,這種情況實實在在的發生著。不同的理財產品到期不兌付,能否補償,以及如何補償,是不同的,要因產品因發行人而定。


第1種情況:購買了銀行的保本理財。例如結構性存款等,享受存款保險制度的保護,會給予本金的補償。而收益本身是浮動的沒有補償,要投資人承擔這一部分風險。

第2種情況:購買了非保本,浮動收益的理財。到期無法兌付會進行清算,如果有剩餘資金,會按相關規定以及,比例,返還投資人。虧損部分由投資人要承擔沒有補償。

第3種情況:購買了P2P理財或非正規理財,一旦到期不能兌付,理財公司或者平臺很可能會被清算,甚至被依法處理。有兩種結果:一種是良性退出,延長對付期限逐漸的給投資人對付。另一種直接涉嫌違法,投資人可能是屬於參與了非法集資,自然也就沒有什麼補償。


第4種特殊情況:保險理財。保險理財一旦出現不能兌付,根據,保險法,相關部門很可能以委託,其他相應保險公司代管,通常現金價值有可能得到賠付。收益,分紅等,本身是浮動的,如果有風險需要有購買人承擔。

小結:投資理財,銀行,保險,證券,基金公司相對正規可信。同時,也要密切瞭解政策動向,積極的躲避風險。正所謂,君子不立危牆。

其次,來了解,理財和存款,安全性上的區別:

1,存款,由銀行承擔本金和利息風險,提前確定利率,並固定。在約定時間剛性兌付。理財,風險自擔。

2,存款,額外享受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障。一旦銀行經營失敗,不能保障存款兌付,會由存款保險制度提供,高50萬元的保障。理財,不享受存款保險制度的保護。

小結:理財,非保本,浮動收益。高收益自然需要風險自擔。

最後,來總結分析:

如標題所言,理財到期不兌付,如何補償,以及能否補償,需要根據產品,以及發行人,不能對付的原因,等多種因素而定。總體上是風險自擔。

正規的理財,到期不能兌付,很可能通過延期,或其他方式,收回本金給予兌付,或部分兌付本金,甚至獲取收益。

而不正規的理財,則需要視,該理財的性質,是否違法,以及其他一些因素,例如,能否收回資金,能否找到發行人等,而定。


理財迦


隨著信託、銀行理財產品等一系列資管產品剛性兌付的打破,個人購買的理財產品出現逾期違約等情形的越來越多,投資者自擔風險、自負盈虧將是以後購買理財產品的常態。那麼,當出現理財產品到期不兌付,怎樣挽回損失呢?

一般來說,理財到期不兌付,一是金融機構本身投資出了問題,發生了虧損甚至出現了資金鍊斷裂,機構倒閉;二是理財平臺本身就無資質搞非法集資,詐騙跑路的,如同那些P2P平臺。因此,當理財產品逾期後,首先要看投資合同的違約賠償責任並收集固化證據;其次要看投資的平臺是否是合規金融機構,如果是合規金融機構,可以走民事訴訟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果是非法平臺,那還可能涉及刑事案件(當然一部分持牌機構也可能涉刑事犯罪),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由經偵介入。當然,一旦走訴訟程序,就意味著可能要費時費力來打官司,能否得到補償也不一定,涉案機構或平臺即便清算了也不一定有資產清償,何況現在偷偷轉移資產的渠道很多。也就是說,投資有風險,可能全虧空。

所以,個人理財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風險偏好來操作,不能只追求收益忽視風險;在此基礎上,儘量選擇正規金融機構或理財平臺。


獨孤求白先森


當下,理財品種眾多,所以當你購買的理財不兌付的時候,要確定自己購買的產品到底是什麼樣的。

一、如果購買的是銀行理財產品,要分清自己買的是否是保證本金的產品。

銀行的理財產品分很多種,有的是銀行自己發行的,有的是代銷的。所以,你首先要確定,購買的理財產品的發行方是誰。其次,不同理財產品對應不同的風險等級。有保本浮動收益的、有不保本浮動收益的等等。查看自己的購買的產品具體對應哪個類別。

如果是不保本浮動收益的話,那風險相對較高,可能會存在到期出現虧損的情況

二、如果購買的是其他機構發行的產品。

比如所信託、私募基金等。這些產品國家都要求去剛兌,也就是說不承擔兜底的責任。確實會存在虧損的情況。到期不兌付可能就是產品對應的項目出現問題,要看機構那邊如何處理,前期一般都會選擇延期對付,解決問題。而至於說,能不能解決好,這個誰也說不好

三、如果購買的是互聯網金融產品。

比如說P2P類的投資理財,那麼就先要看這個平臺是否是合規經營了。目前P2P可能存在平臺挪用客戶資金,新賬還舊賬的問題,如果平臺崩了,那結果不會太好。但是如果是對接的借款人未還款,平臺有對應的風險保障機制、進行催收動作,那就沒啥太大的問題



莫吝金錢


理財到期不兌付,這要分情況。

銀行理財到期兌付不了

銀行理財出現兌付不了的情況,雖然不常見,但也有個別情況。因而出現這樣情況,先查看具體原因,是因為投向什麼企業出現什麼情況導致兌付不了的。銀行給出了什麼樣的處置方案,這樣的方案大多數是延期兌付為主,若是有相關的抵押物或者投向的標的企業給出了一個清晰的還款計劃,能給到投資者一個妥善的解決方案,亦可接受。

信託或私募基金出現兌付不了

信託或私募基金出現兌付風險,一般處置的情況是延期處置抵押物或標的企業進行變賣資產、重組回籠資金。有的是需要延期一年或兩年,甚至更長,以時間換空間。

P2P平臺出現兌付危機

P2P平臺的實控人若出現跑路情況,只能報案處理,若是良性退出,可以向那些借款人或企業進行法律訴訟追討資金。


財思思


一般延遲兌付的,公安機關會介入調查。銀行理財產品還可以分為保證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證收益理財產品。保證收益理財產品的收益是固定的,到期後就可以獲得協議上規定的收益,反之為非保證型。

非保證型又分為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是指銀行按照約定向客戶保證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資風險由客戶承擔,並依據實際投資收益情況確定客戶實際收益的理財產品,反之就是非保本型。

一般銀行的保本浮動收益型的風險僅次於儲蓄風險,是追求穩定收益的穩健型客戶的最佳選擇。


中報消費


如果你的理財是在銀行裡面買的,一般來說這個都是可以按期兌付的 。雖然今年出了政策,理財取消剛性兌付,但是絕大多數情況下還是會給你兌付的 。在銀行裡面買的理財也分很多類型,如果是期限型的,贖回來是需要三到五個工作日的。所以等待的時間不用著急 。


互聯網創業雜談會


到期不兌付要看什麼情況?具體是什麼類型的產品

如果是資金池產品,麻煩大了,估計本金會有損失。

如果是信託產品,那融資方會給出展期的條件,一般會增加一點利息。


劉先森理財深呼吸


還計算補償,你應該考慮本金還能完好無損的拿回來不。要考慮是不是在P2P公司買的,已經暴雷(跑路了)


賈俊彤


先協商,協商不成,可以根據理財協議將公司訴至法院,由法院依法判決,強制執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