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民国初年天津老照片:偷猫男子被捕,人力车太多造成交通拥堵


1913年,天津的小吃和茶水摊位。英国记者阿奇博尔德于1913-1914年在天津拍摄了这些照片。他的摄影作品记录了他和家人的工作生活情况,也记录了天津的市容市貌,展现了这个大城市的一个侧面。

1914年,《京津时报》的办公室。阿奇博尔德在拍摄这些照片时,已经成为了一家外资企业的总经理,负责编辑出版《京津时报》。就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他却于1914年10月因服用奎宁身亡。

1913年,天津维多利亚路33号,阿奇博尔德的妻子伊迪丝在阳台上休息。阿奇博尔德去世后,伊迪丝带着女儿玛丽和劳拉返回英国。

1913年,手持铙钹、锁拿的民间艺人。那个年代,天津绝对属于中国的“一线城市”,正如一句话说的那样:“近代百年看天津。”它的意思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天津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几乎是全方位地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上引领风气之先。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形成了天津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1913年,天津一处土堡高地上摆着一只巨大的酒瓶,那是“乔治四世”苏格兰威士忌广告。这样的大酒瓶树立在高处,广而告之的效果自然不错,可见那时候的商家已经很精通吸引眼球之道。


1913年,天津海河上的货船和水手。有句老话说“九河下梢天津卫”,意即有九条河流经天津注入渤海,这使得天津有着深厚的码头文化。码头上的人泼辣大胆,崇尚“强人绝技”以适应残酷的生存的环境,同时好戏谑,最寻常的话语间都含有丰富的幽默因素。这也塑造了所有天津人的性格。

1913年,警察局内被捕的男子。他脚下放着多只已经死亡的猫咪,很可能因为偷猫并杀猫而被捕,要不然没有别的解释。如果这个推测是真的,那说明100多年来人们普遍无法容忍伤害宠物的行为。

1914年,热闹非凡的天津大胡同。大胡同是天津著名的商业街市,聚集了众多的成衣店,锦纱、昵绒、绸缎、皮毛等商家鳞次栉比。街上人力车一辆接一辆,直接造成了交通拥堵,由此可见这里商业繁盛、生意兴隆。

1914年,不见人迹的院落里,停着一辆马车。那匹躺在地上的马,是累坏了吗?

1913年,一个少年在抖空竹。抖空竹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游艺活动,在京津一带特别流行。空竹为圆盘状,中有木轴,以竹棍系绳缠绕木轴拽拉抖动。圆盘四周有多个哨口,抖动时能同时发出悦耳的声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