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歷史上長阪坡曹軍是因為張飛斷了橋才不敢上去打張飛的嗎?

洛丿夜貓子


歷史上的張飛原本就是萬人之敵、熊虎之將,而在三國演義中,張飛在長坂橋“據水斷橋”,阻擊曹操百萬大軍追擊,為劉備斷後,更是張飛一生最輝煌、最經典的戰役。

張飛據水斷橋,嚇得曹營頭號猛將許褚不敢上,嚇得曹操身邊貼身衛士夏侯傑倒撞於馬下,就連曹操本人,也被張飛嚇得固定頭髮的冠簪掉落,披頭散髮地奔逃,為何曹營眾將,包括曹操本人都這麼怕張飛?張飛再厲害,不也就是一個猛將嗎?曹營百萬大軍一人一口唾沫,也把張飛淹沒了,何以如此怕張飛?

要想明白這個問題,就必須瞭解當時的戰場實際情況,張飛所謂的“據水斷橋”其實是張飛拆掉了橋樑,依靠河水,而阻擊曹軍,回顧一下當時的情況,張飛一個人站在河水的一邊,而曹操的追兵站在河邊另一邊,中間隔著一條河。

曹軍如果想要攻擊張飛,就得過河,可是橋樑已經被張飛給拆掉了,要想過河就只能蹚水過河,蹚水過河就必須知道河水的深度,一般來說,有橋樑的河水都不會淺,況且張飛也不是傻子,想要據水斷橋,當然會選擇一條深一點的河水,才會起到作用。

文聘是第一個到達河邊的曹軍將領,接著是曹仁、李典、夏侯淵、夏侯惇、樂進、張郃、張遼、許褚等將領相繼趕到,眾將驚詫於張飛的勇猛,居然敢一個人阻攔百萬大軍,又擔心中了諸葛亮的計謀,不敢搶著過河,於是只得派人通知曹操親自前來。

眾將為什麼不敢過河,許褚可是曹營頭號猛將,而且又喜歡單挑,這次居然也老老實實地和其他將領一樣站在岸邊看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這條河。

張飛據水斷橋,實際上是利用了河水與斷橋形成了一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關隘,你可以試試,河水又深,曹營眾將想要攻擊張飛就必須從河水中趟過,別說河水的深淺不知道,就算是知道了深淺,你敢過河嗎?

張飛在岸邊來個半渡而擊,曹將在水中,張飛在岸上,水中根本無法施展武藝,而岸上的張飛很容易就能攻擊過河的曹軍,看以簡單的據水斷橋,至少隱藏了眾多的計謀:一夫當關和半渡而擊,這是曹營諸將不敢打張飛的第一個理由。

張飛只有一個人,曹營有百萬之眾,就不能發動曹軍一起強渡河水去攻擊張飛呢?很簡單,誰也不願意第一個去送死,第一個過河的人,一定會被張飛殺死,無論他是誰。

所以曹營眾將不敢打張飛的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張飛武藝高強、作戰勇猛,在百萬大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張飛的兄弟是關羽,關羽曾經投靠過曹操,為曹操殺了顏良、文丑立下大功,當曹操因為關羽斬顏良、誅文丑而稱讚關羽是神人時,關羽卻對曹操說了一句讓曹操終身難忘的一句話:我三弟張翼德在百萬大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曹操聽了這句話後大吃一驚,關羽都已經夠厲害,他還有一個更厲害的三弟張翼德,於是曹操立即對左右說道:今後如果遇到張翼德,不能輕敵。曹操說完之後,還把張翼德的名字記在自己所穿的衣袍襟底,以便時時刻刻提醒自己。

所以當曹操趕到長坂橋時,發現河對面就是張翼德,再加上曹操觀看了當時的情況,很快就明白了張飛據水斷橋的含義,一是讓曹軍不知道河水深淺,不好過河;二是就是算曹軍強行過河,張飛也能半渡而擊之。

曹操為了給自己找一個臺階下,於是又對左右的將領說道:我曾經聽關雲長說過,他三弟張翼德於百萬大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今天一見,各位不可輕敵。

原本曹營諸將還是半信半疑,再加上他們的領導曹操這麼一說,文聘、曹仁、李典、夏侯淵、夏侯惇、樂進、張郃、張遼、許褚等等將領都深信不疑,誰也不想被張飛取了首級,因此更加不敢上前。

張飛原本就是火暴之人,看到曹操手下這麼一大幫人站在面前,又不敢上前應戰,就這麼傻站著,倒是張飛沉不住氣了,先後連來三聲大吼,張飛說話原本聲音就大,再加上這麼一河北獅吼,就把曹操身邊很緊張的貼身侍衛夏侯傑嚇得從馬下掉落,倒掉於馬下。

這下子,曹操也怕了,心理上相當緊張,夏侯傑一倒,曹操還以為張飛使用了什麼法術呢?立即掉轉馬頭就逃,而且在逃的過程中,還因為緊張,把固定頭髮的冠簪弄掉了,曹操披頭散髮的向西逃走了,可見曹操當時一是非常緊張,二是逃跑的力度過猛,把冠簪甩掉了,才弄得披頭散髮的。

現在好了,主帥曹操都嚇跑了,其他將領哪有敢上的?於是一溜煙的工夫,百萬曹軍全都逃走了,這也就是張飛據水斷橋嚇退百萬曹軍的故事,張飛靠的是謀略和勇氣,所謂的謀略就是斷橋,造成有利於自己的地形,所謂的勇氣就是百萬軍中取上級首級的武力,這就是曹軍不敢打張飛的原因所在。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實際上張飛在長坂橋頭的時候,橋還沒有斷掉,否則他怎麼回去?之所以曹操大軍不敢向前,不可能是因為橋的原因,而是因為關羽。很多人就奇怪這跟關羽有什麼關係,這時候關羽還遠在江夏呢,我要說,關係很大。

當年,關羽在曹操陣營效力的時候,非常受到倚重,他的能力在整個曹營中都是出類拔萃的。一開始可能還有人不服氣,當他匹馬單刀殺了顏良之後,他真正的實力才被曹操陣營所見證。但是他卻一直強調自己的本事不算什麼,三弟張飛才是“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的大牛人!呂布死後,全天下的人能如關羽眼的人沒有幾個,張飛的本領竟然能讓關羽推崇,那要強到什麼地步?

現在,這個比關羽還要勇猛的傢伙就單人獨騎站在長坂橋頭,要與人決戰,曹營中的將領沒人敢去當出頭鳥。關羽萬軍刺殺顏良,這裡面大部分人都是親眼見證的,這個張飛也說不準隨時就衝過來砍人頭,誰都不願意當下一個顏良。尤其是曹操,作為最顯眼的那個,他自己心裡絕對會發憷。所以當有一個人開始帶頭退縮,那就是一卷十十卷百,山崩地裂。

正史記載,整個三國裡面裡面,能稱得上“萬人敵”的大將,就只有關羽張飛這哥倆。演義裡面雖然添加了許多不存在的情節,但是關羽匹馬入陣殺顏良,張飛獨據橋頭退曹軍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正是因為這兩件高光事件,才會被認可一人可抵萬人使用,這個評價不是隨便給的,而是曹軍陣營裡的智囊核心程昱,郭嘉,劉曄等人給出的結論。

所以,劉備真真的是命好,只要有這倆兄弟在身邊,就相當於擁有兩萬兵馬。這也是為什麼劉備再怎麼落魄,依然被那些眼光毒辣的人比如曹操,周瑜等人視為極大威脅,劉關張光芒太耀眼了。


百勝刀王胡逸之


歷史上長坂坡的曹軍,是因為張飛斷了橋,才不敢上去嗎?



這個問題,在《三國演義》和歷史記載中,是不一樣的。《三國演義》中,張飛大喝挑戰,曹軍驚懼,特別是夏侯傑被驚得掉下馬,腦漿崩裂,夏侯傑並馬在曹操身邊,這下把曹操也嚇掉魂,想起當年關羽那句 : “某何足掛齒,吾弟張翼德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嚢取物耳”!帶頭勒馬就跑,帶動觀望諸將,一齊往西奔逃,跑過一段,驚魂未定時,張遼趕上來拉住曹操馬韁,曹操才稍微安定下來,讓張遼、許褚前往長板橋查探動靜,二人回報說,張飛、樹林一帶塵土都無影無蹤,那座小橋也拆斷了。這說明,張飛與曹軍相持,大喝挑戰時,長板橋還是好的,是事後張飛撤走時,才拆除的。



這在後面的故事裡,通過劉備張飛對話,說的更清楚。張飛趕到劉備身邊,彙報拒橋喝退曹軍、撤退過程時,劉備批評張飛說,吾弟勇則勇矣,不會用腦,曹軍強大,一條小河根本不在話下,如不拆橋,曹軍怕有埋伏,還有遲疑,如今拆橋,曹軍知吾軍心怯,必然立即尾追上來,需要趕緊撤離此地。事實證明,劉備的判斷十分準確,曹操覺得受到愚弄,盛怒之下,傳令全軍迅速出發,全線追殲劉備。



在《三國志.張飛傳》中,張飛早已斷橋。看 :【 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這裡說,曹操追擊劉備,一天一夜,在當陽長板坡追上,劉備聽說曹操突然到達,一時驚慌,丟下老婆就跑了,令張飛帶二十騎兵斷後掩護。張飛拆斷小橋,隔河依水,抵禦曹兵大喝叫戰,曹兵沒有一人敢於上前,劉備因此脫離危險。 雖然史料、《三國演義》中,對於斷橋節點有矛盾,一個先斷橋、後叫戰;另一個則正相反。但都說明一個共同點,就是當時曹軍沒有一個人敢上去應戰。



那麼,是不是因為橋被拆斷,曹軍才不敢上前應戰?應該不是。因為那是一條小河,水流不急,當時是夏季,雖是清晨,水溫也不是很低。曹軍追上劉備隊伍時,大約四更多,天色未明,與張飛對峙長板橋時,約上午七、八點鐘,張飛位於橋東,曹軍位於橋西,由於第一個追到的文聘,曾被劉備當面臭罵,有點羞愧,加上張飛背後有片樹林,還有塵土飛揚,這時太陽刺目,觀察困難,文聘就暫時勒馬,先看看動靜,隨後趕到的曹仁、夏侯惇、夏侯淵、張遼、張郃、李典、于禁、樂進、許褚等,看前面人都站那觀望,不明所以,也就隨眾一起看吧!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曹軍雖然一時被震懾,但頭腦清醒的人,比如張遼,就很冷靜,說張飛不過一個人,能有多厲害?曹操也是一時受到刺激。弄清楚情況後,很快調整策略,繼續加速追殲劉備,要不是關羽從劉琦那借兵一萬,從半路殺出,截住曹軍,劉備又要遭受大的損失。但張飛臨時赫退曹軍,爭取了時間,後來雖盡力追趕,還是空跑一回。


流譽後



按照“演義”的說法,曹軍不敢上前的原因是張飛事先在身後設置了一支疑軍,曹操害怕中埋伏,所以不敢貿然追擊。不過張飛此計只騙了曹軍一時,很快就被曹操、張遼識破了,並立馬下令回頭追趕。


正史的記載比較簡略,短短的一行字,而且只有在《張飛傳》中才提到了此事。

原文如下:

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這場戰役,劉備敗的非常之慘,不僅毫無還手之力,而且棄卻妻子兒女逃跑,兩個女兒統統被曹將曹純擒捉了。雖然趙雲救了後主以及甘夫人,但他只不過在人群中找到了甘夫人,並沒有與曹軍交手。


而張飛跑去斷後,他真的敢一個人去挑戰曹軍嗎?這顯然是不現實的,如果他真有力敵萬人的能力,長坂坡劉備就不用丟妻棄子,就不會敗的如此狼狽不堪了。當時曹操只不過五千兵馬,還不夠他一個萬人敵殺的。

所以!曹操不選擇繼續追擊,肯定不是怕了某一個萬人敵。


除了張飛傳中,無論是魏書,還是蜀書,再也找不出長板橋的隻言片語。長板橋事件為什麼只有張飛一傳中有記載,因為它根本就不是什麼大事件,是羅貫中把它演繹成大事件的。曹操就是一個簡單的退兵過程,因為沒有追擊的必要了。

第一、張飛據水斷橋,橋已經被砍斷了,曹軍想繼續追擊,要麼造船,要麼涉水。都需要浪費很多的時間。

第二、劉備已經走遠,曹操的五千兵馬並不敢深追。畢竟劉備的主力還在,關羽的萬餘水軍以及劉琦的萬餘兵馬。繼續深追反而會對曹軍不利。

第三、曹操為了追擊劉備,率五千騎兵急行軍一天一夜,在經過長坂坡一戰之後,大家都非常疲憊了。“強弩之末,力不能入魯縞。”萬一遇到劉備的支援,或者孫權介入了戰鬥,曹操的這五千疲兵,很有可能被全部殲滅。


愛尚文史


歷史上曹軍追到長阪不敢上前,一方面是畏懼張飛,另一方面可能是並不清楚劉備在前面。

張飛在長板橋上單騎斷後,曹軍許褚、張郃、張遼等名將不敢上前,最後三聲斷喝嚇死夏侯傑,喝退曹操百萬大軍是大家熟悉的《三國演義》故事。不過在歷史上的當陽之戰中,張飛確實曾經只帶二十騎兵為劉備斷後,將橋破壞以後橫槍躍馬,向曹軍挑戰,追來的曹軍不敢靠前,劉備得以倖免。演義中的故事並非單純虛構,只是做了了一些藝術加工而已。

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歷史上的當陽之戰曹操是精選曹軍中的精銳騎兵五千追襲劉備,雖然沒有演義中的幾十萬大軍那麼誇張,但是這五千精騎是曹軍中的精華,包括了曹操百裡挑一組建的虎豹騎,戰鬥力是非常驚人的。

然而就是這麼一支精銳曹軍,在面對張飛和二十個騎兵的時候,居然無人敢上前。即使考慮當時戰場上比較混亂,劉備最後逃亡時身邊總共只有五十多人,五千曹軍不可能都追著這支小部隊,張飛在長板橋上遇到的曹軍可能只是其中的部分,這個結果也是非常驚人了。

出現這種情況,一來張飛和關羽齊名,素有“萬人敵”、“熊虎之將”的美名,長的雄壯威猛,武藝出眾。曹軍的追兵雖然是曹操精選的精銳,但是和張飛相比顯然差的多。

而更重要的是劉備既然是小股人馬逃走,而當時劉備南下時還帶了十多萬難民,那麼在混亂的戰場之上,這一批曹軍追兵也未必就能確認前面逃走的這小股人馬裡一定有劉備。

在這種情況下,衝上去和張飛戰鬥風險大,而收益可能很小,曹軍因此猶豫不決,畏懼不敢上前也是正常的。而在冷兵器時代士氣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追兵看到身邊其他人都逡巡不前,自然更加畏懼張飛,沒人有勇氣上去一搏了。

所以張飛能擋住追兵,一是自身武藝高強,二來曹軍也很可能沒有意識到劉備真的就在前面,沒人敢和他拼命。


不沉的經遠


按照演義種的說法,曹軍在追擊劉備到當陽時,張飛一人一騎站在當陽橋上一聲大喝,不僅把一名曹軍將領當場嚇死,就連當陽橋都被震斷,最後曹操的百萬大軍硬生生被嚇得慌忙撤退。

當然,羅老爺子也知道,單憑張飛的一聲吼就嚇退百萬大軍實在太誇張,所以就讓張飛提前佈下疑陣。

據演義中記載,張飛提前讓手下二十個士兵躲到身後的山林中,然後在馬尾巴上拴著樹枝來回奔跑,這捲起的陣陣灰塵讓人感覺如同是萬馬奔騰。在這種背景下,曹操害怕有疑兵,才下令撤退。

但其實呢,曹軍之所以撤退,主要是因為這支曹軍並不是曹操的主力部隊,而是曹操派來追擊劉備的五千輕騎兵,曹操和他手下的重要將領都不在其中;更重要的是,這枝曹軍的軍事任務,並不是務必全殲劉備一夥,而是打破劉備南下江陵的計劃。

當時,在劉琮選擇投降曹操後,劉備就率領自己的本部人馬和十萬多荊州百姓往江陵方向轉移,雖然在這個過程中,劉備一再說自己是不忍心拋棄這十萬跟隨自己的百姓,但其實,劉備把這十多萬老百姓裹到江陵,主要就是想以此在江陵構建新的戰略防線。

因為,當這十萬多荊州百姓來到江陵後,一方面可以讓劉備擁有眾多的後援力量。更重要的,有這樣多的百姓隨劉備南遷,本身就證明,荊州人民都想抵抗曹操;否則,怎麼會有這樣多的人,隨劉備南遷呢?這樣劉備在江陵一線組織人們抵抗曹操時,就相對很容易做到。

否則,如果劉備只是率領一枝孤軍跑到江陵,他想發動、組織江陵的人民與他共同抵抗曹操,估計是很難的。

因為,你劉備自己都讓曹操打成為一枝亡命跑路的孤軍,現在荊州人民又大都接受了曹操統治荊州的事實,大家再繼續跟著你劉備抵抗曹操,能有什麼前途?

只要我們知道這一點,就能夠理解,為什麼劉備寧願冒著被曹軍追上的危險,也要一心把這些老百姓南遷到江陵一線。

當時的劉備,大約是這樣考慮的,如果曹操率領主力部隊來追擊自己,時間上肯定來不及,因為以主力部隊的行軍速度,肯定追不上。而且曹操剛得襄陽,一時半會也不敢輕易離開襄陽。

這樣一來,曹操只能派輕騎前來追擊自己,這樣才有可能追上。問題是,劉備相信以他自己的威名,曹操絕不敢派輕騎來追擊。因為幾年前,夏侯惇冒險追擊劉備,就曾讓劉備打得狼狽不堪。從這層意義上說,當時的劉備就在賭曹操不敢來追擊自己。

在這種背景下,劉備不但沒有想著如何防備曹操派輕騎追擊,甚至還讓關羽率領軍事主力,從水路快速向江陵進發。但可惜的,曹操也洞悉到劉備的意圖,所以他當即就派出五千精銳騎兵前去追擊劉備,最終他們在當陽成功追擊到劉備。

從這層意義上說,當時劉備所面對的敵人,並不是曹操和他的百萬大軍,而是這五千騎兵,所以趙子龍大戰長坂坡也好,還是張飛嚇退曹軍也好,其對手也都是這五千騎兵。

本來,以劉備的實力,面對這五千騎兵,未必會敗得一塌糊塌。問題是,劉備事先已讓關羽把自己的主力部隊帶走,這樣劉備再面對曹操的這五千騎兵時,自然就只能選擇跑路。

對於這枝曹軍來說,他們在當陽追上劉備後,一方面已截斷了劉備繼續南行的道路;另一方面,那些跟著劉備南撤的老百姓,也在他們的安撫下,開始北返。

在這種背景下,他們已經相當於完成了他們的軍事任務,因為劉備企圖到江陵構建戰略防線的意圖已經落空。

既然如此,這五千輕騎自然沒必要再繼續冒險追擊下去,因為想靠這區區五千人,就全殲劉備這一夥人,這種難度實在太高,估計就是曹操親自領隊,都不敢報這種希望,更何況其他人呢?

甚至而言,曹操在交給他們軍事任務時,很有可能會告訴他們,千萬不恃勇擴大戰果。所以,當他們看到張飛在當陽橋阻擋時,自然犯不著再繼續追擊。否則,五千輕騎追擊劉備一夥,到時誰滅誰,還真說不準呢?


小玲子說


張飛長坂坡之戰,曹操手下的人都不敢去攻打,很重要的原因是曹操的部下心裡沒有把握,不知道張飛這個人的底細,加上曹操心裡也覺得張飛是很厲害的,就擔心他設計,自己的軍隊會吃虧,就下令大家都不準動了。

原因一是眾將領心裡沒有底

讀到這裡的同學,都會很不解,為什麼曹操手底下那麼多的名將,就沒有一個敢過去應戰呢?那是因為大家都不清楚張飛有什麼實力,他會做什麼,加上曹操就在身邊,自己搞定張飛還好,要是沒有搞定,給張飛抓了,那不是給曹操一個不好的印象,以後想升職加薪都難了,所以他們不敢出手了。

原因二是許褚是曹操身邊的貼身侍衛

那麼曹操為什麼不派出許褚?要知道許褚有著武力高強,打仗也是一把好手,為什麼他不出手呢?那是因為許褚是曹操身邊的貼身侍衛,他的主要目的不是上場打仗,而且保護好曹操的安全。

而曹操不會給許諸以身犯險,要知道曹操已經損失了一個忠心的典韋,那麼就更加珍惜了忠心的許諸,就不許他去應戰,在自己身邊保護好自己就好了,應戰可以派其他人就好了,沒有必要忠心的許諸去送死了。曹操不需要他立戰功,都是一樣相信他的。

原因三是曹操下令大家不準動

還有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曹操下令大家都不準動,因為曹操根本就沒有看清楚張飛對面有多少人,張飛的埋伏有多深,擔心自己的會損兵折將的,就更加不同意手下的將領去送死了。


福子說歷史


都不要搶,我來回答。

歷史上長坂坡橋上曹軍在面對張飛時,真的是張飛斷了橋才不敢上去打張飛的嗎?我個人覺得不是,就算橋斷了,張飛一人再厲害也不可能能抵擋住曹軍的千軍萬馬,那麼是啥原因呢?

歷史上張飛據水斷橋退曹軍是在真實存在的

先看下正史《三國志》有關張飛據水斷橋的記載

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這一段描述得十分好,劉備拋棄了妻小獨自逃亡了,留下張飛和二十騎斷後,張飛據水斷橋後,自報家門後要決一死戰,曹軍無一人敢上前,於是張飛成功擋住了曹操的追兵。

那麼張飛一人據水斷橋 曹營裡有很多猛將 為何無一人敢上前?

這裡面大有文章,在《三國演義》裡張飛遇到曹操後起先並未拆斷橋樑,而是一人在橋上面對曹操的百萬大軍,並在橋東樹林裡派手下揚起塵土,當做疑兵。曹操與手下眾多猛將看見張飛,想起關羽所說的張飛勇猛不亞於自己並在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一般,關羽斬顏良文丑諸將都親眼見過,所以面對張飛時都猶豫不前。


之後三聲大吼嚇破了眾人,曹軍退軍數里之後,張飛才把橋樑拆了,與劉備回合後,把經過說與劉備聽,劉備聽完之後向張飛解釋,如果不斷橋,以曹操多疑的性格,可能不會追來,但一旦橋樑被拆,必定會快速追來。這是演義裡的說法,下面說說根據正史記載說說自己的看法。

1.張飛是正史裡記載的勇猛世所罕見的“萬人敵”,曹操身邊的程昱、郭嘉、劉曄等謀士都對張飛有過這樣的評價,可見張飛一人在橋的另一頭等待著曹軍,這種氣勢足以震懾住眾人,張飛不怕死敢拼命的性格那是相當出名的,沒人願意第一個衝過去送人頭。在橋樑已斷的情況下,曹營裡任何一個武將趟河過去,對面是嚴陣以待的張飛,想想這個畫面,會有人過去嗎?


2.面對曹軍時,張飛的一句“我是燕人張翼德,誰敢來決一死戰”這是一種挑釁和威勢,對面曹軍的反映是無人敢上前,說明是膽怯了,試想下如果千軍萬馬一起殺過去,張飛和二十騎兵怎抵擋住呢?

3.這裡面雖然沒說曹操的命令,但我們可以猜測曹操在隊伍當中是最高統帥,曹操沒有發表任何上前追擊的命令,眾將也不可能擅自去過河與張飛拼命啊。


4,最為關鍵的一點我認為還是曹軍看到張飛一人在橋對面,是在故意引誘曹軍過河,等曹操大軍在河中央時再發起進攻,曹軍根本琢磨不透張飛除了二十騎還有沒有其他伏兵,或是劉備與諸葛亮有沒有別的計謀。要知道在延津之戰中曹操就用計謀以不足六百的兵力打敗了擁有五六千戰騎的文丑並在亂軍中斬殺了文丑,所以曹軍不敢賭,也就不敢上前去打張飛了。

結語:張飛據水斷橋退曹軍,一是因為張飛的勇猛氣勢震懾住了對方,二是因為曹軍的多疑性格,以為張飛有伏兵,所以在看到張飛據水斷橋後不敢上前與張飛交戰。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紫氣東來。喜歡三國曆史的朋友如果關注我的話想必是極好的

期待您的點贊、留言、評論與關注哦!!!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這個問題分兩項說:第一,陳壽《三國志 張飛傳》中說,劉備令張飛率二十騎斷後,張飛據水斷橋,怒目橫矛大叫:“身是張翼德,可來共決死”。曹兵沒有敢接近的,所以,就沒有再追張飛他們。這段敘述中,張飛據水斷橋,應是拆了橋,站在另一岸的淺水處向對岸的曹兵發喊。而曹兵追及的可能是一隊偏師,無著名將領統率,不明對岸底細,所以,就停止了追趕。這種停止追趕,是局部的、是暫時,從整個戰局看,曹操南下並沒有停止。所以,才有後來的赤壁之戰。

第二,《三國演義》中有張飛長坂橋獨拒曹兵之說,而且抗拒的是曹操的主力,曹操本人及著名戰將均在列。但書中對拆橋的作用已經給出了明確結論,拆橋根本不能阻擋曹兵,而且把劉備的老底也暴露了!


二曲人


張飛的佈置,不只是喝斷長板橋,他在後面還有佈置。

他令手下的騎兵,帶著樹枝來回不停地奔跑製造出了有大軍,準備伏擊的現象。再加上張飛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武力。所以曹操不敢貿然進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