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做一名合格的初中生,太難了

做一名合格的初中生,太難了

小學時候,只要不參加小升初點招,那些日子都是悠閒舒適的。

一年級的時候沒有作業,放了學就在樓下瘋玩。即便到了高年級,晚上作業也不怎麼用催,基本每天都能按時完成,還能有一小時的看書彈琴時間。

到了期末考試的時候,老師帶著一遍遍地複習,就差把考卷上的題都講了,所以滿分的試卷最後都是一大堆。

做一名合格的初中生,太難了

在這一片大好的形勢下,我不由看到了幸福生活在向我招手:等孩子上了中學,也不用接送了,學習內容也超過我的理解範圍了,我不是端茶倒水做好後勤就可以了嗎?

然而隨著期中考試成績的出爐,這個夢想被無情地澆滅,隨之而來的家長會上,老師用“陪伴”、“監督”等關鍵詞提醒我:“你的征程遠遠沒有結束。”老師還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對於孩子的學習,家長必須強力介入!”

要說市教委翻臉比翻書還快,進入中學的孩子們從需要呵護的幼苗、嬌嫩的花朵,一下子變成了鋼筋鐵骨的漢子: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他們要熟知上千年的傳統文化,能寫立意高遠的文章,要會解各類變化的題型,古今中外諸子百家上下五千年七大洲四大洋陸間海溫帶寒帶氣候諳熟於胸,抓過植物動物就能放到顯微鏡下觀察分析其成分,還要身體倍棒速度力量都不可欠缺……

僅是學習誰怕過,咱們都是從這麼多門功課過來的。但是,除了全科開考之外,什麼身心健康、社會實踐、藝術素養、個性發展等雜七雜八的項目都要評分,各科都有“綜合型社會實踐活動”或“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要完成,有的學校帶著參加,有的要家長帶著參加;體育每學期分別考核田徑體操武術足籃排球等等不同的項目。

等三年後(不,僅剩兩年半了)所有這些都完成,每項可獲得1~10分不等的成績,納入中考總成績。當然你可以瀟灑地說我不要這幾分了,但是現實又告訴你:中考差1分就差一操場人,1分之差就可能是重點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區別。

總之,小學時候,我們的目標還是培養健全的人格,到了初中,我們的目標一下子具化成了中考。中考方案三年一變,它像一根逗貓棒,一揮起來我們這些小貓就不得不追逐著它撲騰。

做一名合格的初中生,太難了

好吧,既然知道了孩子這麼難,既然學校要求“強力介入”,我也暫時擱置自己原有的端茶倒水計劃,開始執行“陪伴”計劃。

晚上,我坐在孩子身邊看她寫作業,定上番茄鍾,半個小時寫數學可以了吧?看你怎麼開小差。不錯,半個小時過去,就差一道題就寫完了,我還在為自己估算的時間比較合理而沾沾自喜,可是這最後一道題,怎麼就慢下來了呢?原來這是一道拓展題,她瞪著眼足足瞅了十幾分鍾,才在我的催促下在草稿紙上寫寫畫畫,又過了幾分鐘才恍然大悟寫上去。

接下來提著語文書和筆記本到電腦旁邊查資料,饒有興趣地打開網頁,查找魯迅的生平資料,一時打開的網頁太多,看了幾頁,還想興致勃勃地跟我說魯迅的兄弟們“作(一聲)人”和“賤人”的梗呢,我就催促道:別聊了,趕緊撿重要的寫上。

回來開始寫地理作業,嘴裡說著“這道題應該是B吧?”信手寫上B,我不由火起:“什麼叫做應該!你先複習一下課本和筆記搞清楚再答!”於是她抽出地理書,去書上尋找相關的知識點。

我又按捺不住發言:“地理書是字典嗎?不是的話就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讀了!用熒光筆標上重點。”

她雖有些不耐煩,但自知理虧,又開始一句一句地讀,標好了,再去寫作業,好在還算順利,寫完之後,半個多小時過去。

然後是政治半個小時。

然後是生物半個小時。

我說:“快把英語作業拿給我,我幫你做!”明明小學已經學了六年的英語,中學英語又要從頭學起,為了節省時間,我也是常常幫著她偷懶了。

一邊慶幸孩子還算配合不太逆反,一邊催促她去鍛鍊,我們深深地理解教委的苦心:課業這麼重,沒有個好身體怎麼行?“先去把仰臥起坐做了,再練兩組啞鈴!”

時針已經指向了十點,還有讀書打卡沒完成。因為教育部大綱要求中學生有課外閱讀量,三年當中必須讀完四大名著朝花夕拾駱駝祥子等十幾本書,並在中考中體現,老師便要求每天讀書打卡。

聽說其他學校有的孩子來不及讀,便靠刷題來完成,西遊記朝花夕拾的每一個情節都提煉出來,用填空問答的形式考孩子,這樣的題刷多了,也就相當於讀了。但是,女兒質疑道,那樣他們怎麼能領略到魯迅的文采呢?

我說:“今天就不打卡了吧,趕緊收拾書包洗刷睡覺。”

少做一件事,她像撿了個大便宜一樣,高高興興地開始聊大天,說著學校的各種軼事。

做一名合格的初中生,太難了

也許這一天碰巧佈置作業的科目較多,但這就是初中生的一個典型晚上。他們是不是很難?但誰不是這樣過來的呢!

初中生畢竟不是作業機器,他們也想畫個小畫,看點閒書,刷刷手機,這樣說來,家長真的需要陪伴,在他們勞累的時候打打氣,在他們開小差的時候刪其微信,卸其遊戲,斷其wifi,奪其手機。

不得不說,學校還是相當智慧的,他們認為孩子還有餘力可以參加讀書節藝術節科技節什麼的。

到了初中,每個孩子的優勢已經相當明顯,自己不擅長的就不要再攙和了,肯定有擅長的人會去攙和。但最好保留一項自己的愛好,緩慢而堅定地堅持下去,在單調的學習生涯當中,做自己擅長的事既能緩解壓力,又為從當前的“廣”到日後的“深”提供了可能。

說來說去,不奮鬥,你要青春幹什麼?

做一名合格的初中生,太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