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Waitfor61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因為荊州對於劉備非常重要。

赤壁之戰以後,劉備和孫權結盟。

劉備試圖攻入四川,孫權認為這對於他也是有利的,畢竟曹魏實力遠強於東吳。

劉備認為自己地盤太少,不足以養兵。他一面向孫權求親,一面向孫權借土地。

當時周瑜主張殺掉劉備,獨立佔領荊州。

但魯肅等人認為劉備具有很強的名氣以及自己一套班子,可以聯合他同曹操對抗。

此刻殺了劉備,東吳就要獨立對付曹魏,並沒有好處。

於是,孫權將南郡借給劉備,還容許劉備佔據荊南四郡,實際成為荊州的領袖。

但此時荊州各有一部在東吳和曹魏的手中,劉備只是佔據一部分地盤而已。

根據劉備和孫權的約定,只要劉備佔領四川,就將南郡以及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三郡還給孫權。

然而,劉備佔領四川以後拒絕歸還這些地方。

孫權大怒,出兵攻打三郡,當時劉備四面是敵,曹操又要攻打漢中。劉備不願意和孫權翻臉,只得將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三郡交給孫權,劃湘水為界平分荊州。

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孫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劉備。

其實,荊州是四戰之地,劉備地盤同東吳和曹魏犬牙交錯。

而劉備的實力有限,一共只有幾萬人馬,要分散在從川北到荊州那麼遠的地區,實在是兵微將寡。

可以說,佔據荊州對於劉備有著很大的軍事壓力,至少要駐紮2萬左右的部隊。

即便如此,兵力也是不夠的。

那麼,為什麼劉備始終不放棄荊州呢?

因為荊州對於劉備太重要了。

劉備如果想要和曹魏作戰,只有兩條道路,一是從四川北上,殺入陝西。

但這裡都是山地地形,易守難攻,根本不適合大兵團活動,劉備北伐想要成功是非常困難的,甚至基本不可能。別的不說,單單維持幾萬大軍的糧草運輸,就需要約10萬民夫晝夜不停工作。而蜀漢只有90萬人,根本支持不起這種規模的後勤運輸工作。

二是從荊州出兵,沿著湖北北上。

這裡進攻就容易多了。

因為劉備可以利用長江運輸兵員和物資。長江就是古代的高速公路,大量物資都可以通過船隻從四川運到荊州前線,可以輕鬆維持數萬大軍長達數年作戰。

一旦荊州丟失,劉備就會處於一個被動挨打的地位,難以威脅曹魏,最終肯定會滅亡的。


薩沙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這是《三國演義》的描述,與史實還是有一定的偏差。劉備借的是南郡,而不是荊州,因為當時荊州被曹操、孫權、劉備三家分佔,孫權就是有這麼大方也借不了。劉備借了南郡後,有了入川的通道,短短几年間就攻佔了益州。孫權心裡不爽,就催劉備歸還南郡,劉備打推託,說穿了就是不肯還。為什麼不肯還?這是有原因的。

首先,到口的地盤,捨不得還,南郡在荊州各郡中經濟比較發達,人口較多,交通區位很好,劉備捨不得放棄南郡。

其次,劉備在軍事上節節勝利,他根本不願意歸還南郡,他認為孫權生氣歸生氣,但是拿自己沒有辦法,荊州有關羽鎮守,孫權一時半會不敢明搶。

其三,地理上的格局決定了劉備不敢歸還南郡。南郡是劉備益州和荊州聯繫的通道,一旦放棄,劉備在荊州的各郡就成了“飛地”,放棄了南郡等於放棄了整個荊州,這對於劉備而言是不敢想象的。

放棄南郡,劉備做不到,卻沒有任何替代的辦法來緩解孫權催要南郡,雙方的矛盾一直在積累,最終爆發。


曉評三國


劉備藉助孫權勢力,給人家當了女婿後,才有荊州。原來荊州是劉表的。

但劉表只是荊州牧 ,是孫堅殺荊州剌吏王睿以後,沒有州牧,董卓當權以後,派去劉表隻身去做了荊州的軍政長官荊州牧 ,各郡是相應聽從劉表的令,並不是劉表率領軍隊打下江山,牢固不破,只有各個鬆散軍事集團。

劉表死後,劉琮雖然也當上荊州牧,卻集團首腦們都要投降曹操,劉琮夲不願意降曹也想完全自立。也只好聽從投降。長子劉琦只有半個江夏郡,是原來太守黃祖 被周瑜剛剛戰死犧牲留下的,黃祖戰死損失大半個江夏 ,也損失數萬人軍隊。

孫權派人周瑜討伐黟縣和歙縣為新江夏郡。只有城池尚未攻克,孫權佔有會稽 ,吳郡,丹楊,豫章 廬陵。而且這五郡的邊遠險要之地,尚未完全歸從被山越人控制。

曹操上表任命孫權為討虜將軍,兼任會稽太守,駐守吳郡,孫權以太師太付對待老張昭,以周瑜,程普,呂範等為將軍統領兵卒,廣招賢能,禮聘名土青年魯肅,諸葛瑾為幕僚,鎮壓撫卹山越人,討伐那些不服從者。可駐紮南方的長沙,桂陽,零陵,武陵各郡,並卻沒有受到孫權和劉琦管控。是原來東漢郡守管理。

赤壁前,劉備聽到曹操要席捲荊州。劉備南渡長江時和偵察劉表形勢的魯肅相見,劉備向魯肅訴說劉表的形勢和自已在當陽長板坡打了大敗仗,只有數十騎逃出。

劉備連老婆孩子都不顧上,好在趙雲血戰殺進殺出,邦助搶回老婆孩子,只有投奔了孫權。在當陽大敗後,劉備軍幾乎損失乾淨,只有數十人投奔孫權,劉備進駐孫權的新夏口,派諸葛亮去拜謁孫權 ,孫權遣周瑜,程普率軍接迎,成為孫權屬下,一塊打敗曹操水軍,燒燬戰船。當時曹操軍隊中爆發瘟疫,病死眾多,曹操燒燬了,未及撤退的船隻,領軍北還。劉備周瑜等領軍又追擊到南郡。曹操撤回北方,只留曹仁徐晃在江陵 ,派的樂進鎮襄陽城。

劉備上表投降,奏封孫權代車騎將軍,兼任徐州牧。劉備自兼任荊州牧,駐守公安 周瑜收復江陵後,得南郡為南郡太守。

而劉備推薦劉琦的為荊州牧,和周瑜一起,收復長沙,桂陽,零陵,武陵。劉琦一年後死了。大家推劉備被為荊州牧,還是在孫權的勢力之下。

這時周瑜提出了奪取益州,漢中。聯繫馬超,一起進入關中,統一天下戰略思想。可是益州隔荊州過不去。

荊州劉備,也想打下益州為王,可週瑜又會乘機奪取荊州,再奪取益州,漢中。劉備也不能出兵益州。想得在益州,獨立成大業,也因為周瑜會乘機奪取荊州,再得益州。孫權劉備都是想成王成帝,只好統一起來爭天下。周瑜提出聯合劉備一起來奪取益州。並組成了聯合軍團,周瑜為正帥,劉備為付帥,準備進軍益州。講好兩軍得到益州後,劉備得益州,交給荊州給孫權。孫權得荊州的大交易。可是周瑜率領大軍進軍,到巴陵的巴丘之地時,周瑜重病身亡,軍團領導權,完全到劉備手中,這種事情發生,從讓孫權萬萬沒有想到,軍事勢力有了基本大變化。

劉備從變化中向孫權動刀。要得了荊州的一切領導權力,也成為真正荊州牧,但為了聯合,還向孫權要來了荊州的南郡,表孫權卻為徐州牧,自己成荊州牧。劉備輕易地把孫權軍隊的周瑜用幹辛萬苦,拚死拚活得到江陵城,周瑜得南郡江陵和公安都得也讓給劉備。成為東漢地方長官。

讓把程普的從南郡太守,換到江夏的太守,讓關羽從江夏駐軍移兵到南郡的江陵和公安。兩方集團軍繼續執行攻打益州方案,主導權以經完全在劉備手中,開始準備奪取益州,講好劉備統領雙方大軍,取益州後,劉備得益州全還荊州。孫權出糧出草出軍。幫助劉備得到益州。

當劉備打下益州,孫權派諸葛瑾前往劉備討還荊州各郡。劉備不答允說,我正圖取涼州,涼州如果平定,就將荊州全部歸還吳國。孫權說這是“借而不還,而用空話搪塞拖延時間“。下令收取荊州南部三郡,卻遭到關羽堅決反對,不讓接收官員到荊州來。

孫權派去官員,遭到關羽的驅逐,但孫權開始用軍事手段,讓鮮于丹,徐忠,孫規收復桂陽,長沙,半個江夏。準備收取南郡,零陵太守郝普也投降孫權。

劉備帶兵從益州回來,派關羽領兵三萬挺進益陽。呂蒙得南荊州三郡將領太守東還,與孫皎潘障加上魯肅軍隊共同前進對抗劉備,在益陽抗擊關羽。雙方劍撥弩張,都準備拚搏。都要消滅對方。可是曹操帶領軍隊到漢中,張魯速快投降曹操。曹操沒有想得益州,說不能得隴望蜀。但還是派張郃攻打益州,打到巴西,和張飛對峙起來。劉備又怕失取益州,才又和孫權協議,以湘水為界,分平荊州。

如果曹操再去大軍奪取益州,劉備還得回來還為荊州牧。劉備再得一州,就得按原來協議還荊州全部地方給孫權。

劉備得到漢中,上庸,房陵後,命令荊州的官員,都交還荊州給東吳。

糜芳交給荊州南郡,包括堅固江陵城給呂蒙,士仁也把公安城還給東吳,同時還有宜都,枝江,秭歸,巴陵及整個長江防禦要塞都給東吳。

糜芳,士仁都是執行劉備的命令,交還荊州給孫權。並不是因為和關羽有矛盾和關羽過不去。

而關羽在當時在打敗曹操派于禁統帥的七軍,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大勝當中。當孫權想聯絡感情,求關羽女兒嫁給兒子和侄兒時。被一口回絕,並相當地小看孫權,罵到“虎女怎能嫁犬子。”

劉備也在取得漢中大捷,自封為漢中王,給授予關羽為前將軍,也被關羽拒絕,大喊到 ,大丈夫,絕不和老兵同列。威震華夏,氣壯山河,獨立為大。但曹操再派徐晃領一十二支軍隊,和親自率領大軍傾國而出時,在豖頭關羽一敗再敗,樊城之圍被解。八月份關羽奪取樊城失敗,關羽軍團退到了麥城。孫權要他低頭收留。關羽假裝投降在城樓上,樹起旗幟。擺置草人迷惑孫權。自己乘逃走。

到十二月全軍缺糧無草,軍隊潰散全都逃跑,只有十幾人還跟關羽父子和都督趙累一起跑到離益州二十里地方,被孫權的小兵馬忠所殺。

劉備從六月得到整個漢中,上庸,七月當上漢中王后,有半年時間整個軍隊閒著,是完全派兵可以援助關羽。卻因為關羽在當陽以後,就沒有和自已一起征戰。並沒有執行自己命令

關羽當時也有四個多時間,並沒有被曹操孫權兩軍包圍,完全可以帶軍回去益州。也沒有被孫權曹操軍團拒堵,只是孫權鎖死水路,陸路相通,沒有圍困起來。他們都各自心懷鬼胎,各有打算。關羽不顧三家,都會要關羽為將,關羽誓死不低頭。劉備卻也因為被關羽叫老兵,大大損失面子,也不主動派兵接應,不顧不管關羽的死活,待到關羽軍團,完全自行潰散消亡。才後悔兄弟之情,完全不能同生共死

劉備,關羽都是隨著大風口而起的豬,大風來了。也飛起來,風落了首先掉下自己摔死了。把國家大事,同盟關係當兒戲,不顧後果,鬧事分裂,至使自己的巨大軍事集團前後滅亡。沒有長遠結果。

漢蜀多虧有諸葛亮用五年時間,外聯盟孫權和好友邦,內鎮壓多處叛亂 再造蜀漢政權。成為歷史偉人,名臣讓劉禪能繼承劉備事業。沒有諸葛亮,蜀漢如同關羽一樣 劉備在永安去世,事業也會早就煙消雲散,那有劉禪的投降魏國的司馬昭,更沒有他樂不思蜀,他能有皇帝座位 是諸葛亮奮鬥賜予的。並不是劉備打下的。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幾乎損失所有政治資本,軍事勢力。劉禪沒有有繼承資本。有諸葛亮,劉禪有了一切。蜀漢幾十多年的歷史。











ww3721王建文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一句諺語廣為流傳: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三國演義》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周瑜好不容易打敗曹仁,準備收取南郡,然而諸葛亮卻乘著周瑜與曹仁在南郡城外交戰之時,提前奪取了南郡,周瑜用了接近兩年的時間才擊敗曹仁,自身也身受重傷,眼看就要奪取南郡,卻為諸葛亮做了嫁衣。不僅僅是南郡,荊南四郡(長沙、桂陽、零陵、武陵)皆被諸葛亮乘機奪取。經過一番商議,孫權決定讓荊州暫時歸劉備,但是荊州算孫權借給劉備的,劉備奪取益州之後必須歸還荊州。然而劉備奪取益州以後,孫權派人來討要荊州,劉備卻又說等奪取涼州再歸還荊州,因此,留下了“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的諺語。

歷史上,並不存在劉備借荊州事件,歷史上記載了另一個版本的故事:赤壁之戰以後,周瑜乘勝進攻南郡,此時作為盟友的劉備主動提出讓關羽率軍前去“絕北道”,切斷鎮守江陵的曹仁與曹魏援軍的聯繫,同時劉備又派出大將張飛參戰,讓他協助周瑜進攻南郡,為了能夠幫助孫權集團奪取南郡,劉備把最強的兩員虎將都派去幫周瑜了。

在周瑜進攻南郡期間,劉備則率軍南下進攻荊南四郡,周瑜歷時接近兩年,終於奪取了南郡南部的江陵城,曹仁則退守南郡北部的襄陽城,而劉備則奪取了荊南四郡。荊南四郡地盤雖大,卻不與曹操接壤,於是劉備請求孫權借出南郡,當時曹操集團雖然經歷赤壁之敗,但是實力依然遠遠強於孫權,為了減輕自身防禦壓力,孫權聽從魯肅的建議,將南郡南部借給劉備,實際上劉備只是借了半個南郡,這就是劉備借荊州的真相。

後來劉備奪取益州以後,孫權要求劉備歸還南郡,但是劉備卻說等奪取涼州再給,雖然說借荊州不還是假的,但是劉備借南郡不還的黑點沒法洗,這一點的確是劉備不太厚道了。假如事情就到這裡結束了,似乎可以說“劉備借南郡,有借無還”,這雖然借得不是整個荊州,但是也不能五十步笑百步。但是,事情還有後續,孫權得知劉備不願意歸還南郡,於是準備武力奪取荊州。孫權派遣呂蒙進軍荊州,而劉備亦自益州前往荊州支援,雙方劍拔弩張,一場爭奪荊州的戰役即將展開。

這時候曹操突然對漢中發起進攻,漢中可謂益州之門戶,如果漢中落入曹操之手,意味著益州門戶大開,而此時劉備主力在荊州,根本無力阻止曹軍南下取成都!於是劉備派遣使者主動求和,孫權當時實力還不如劉備,(孫權地盤只不過是揚州大部加上人煙稀少的交州,而劉備卻擁有益州和荊州大部分地區,此時實力是在孫權之上的。)擔心打不過劉備,也就同意了劉備的求和了,雙方協定:以湘水為界,長沙、桂陽、江夏歸孫權,零陵、武陵、江陵歸劉備。劉備當初只是借了半個南郡,如今已經歸還了2個郡作為替代,劉備之所以寧願讓出2個郡,也不願意交出江陵,實在是因為江陵對於劉備集團實在是太重要了,只有江陵在手,才有希望北上奪取襄陽、樊城、宛城,進而進取中原。

雖然劉備前期奪取益州之後不還南郡做的有點不厚道,但是孫權本人也同意了湘水劃界,也就是說他已經承認南郡歸劉備了。因此,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實在是對劉備的汙衊,人家不僅還了,還多還了一個郡。

參考文獻:

《三國志》


亭殿閣



荊州是萬萬不能還回去的,這涉及到劉備的霸業存亡。關羽後來的兵敗雖是形勢所迫,但並不意味著劉備應該要主動交還荊州。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分清楚劉備與孫權之間的荊州之爭是怎麼來的。

東漢末年的荊州劃為7郡,分別是南陽郡、南郡、桂陽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江夏郡。赤壁之戰後,周瑜、甘寧、淩統等人用了一年半才從曹仁手裡攻下了南郡的江陵部分;劉備和關羽、趙雲等人則攻下湘水流域的桂陽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魯肅勸說孫權將南郡的江陵借給劉備,實際上是因為南郡容易遭到曹操的打擊。但是,劉備借來了南郡,卻符合自己的發展規劃。

其實早在赤壁之戰前,諸葛亮就在《隆中對》裡明確要求劉備需要割據荊州、益州,在戰略上做到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狀態。207年,劉備向諸葛亮請求漢室復興之路,諸葛亮向他提出需要同時割據荊、益兩州,然後從荊州進攻宛城(南陽郡),走當年楚國北上的路線;另一路從益州攻取八百里秦川,走當年劉邦北伐關中的路線。兩路同時出兵,則復興漢室有望。所以,荊州對於劉備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南郡地處荊州的核心位置,為荊州7郡的治所所在。這就是小說《三國演義》提到了“借荊州”,此“荊州”非荊州7郡,而只是指荊州的治所南郡罷了,意義也就相當於福州市對於福建省而言(省會)。到這裡,想必大家就明白了,荊州大部分是劉備自己打下來的,只有南郡是借來的。要割據荊州,必然要保存南郡,所以孫權屢次向劉備索要回南郡,均沒有得到。

劉備自己攻下了荊州的桂陽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加上從孫權處借來的南郡和劉琦鎮守的江夏郡。整個荊州7郡之中,劉備得到了6個之多,只有南陽郡在曹操的手中。


214年,劉備攻克益州。孫權趁著劉備主力在益州作戰、關羽孤軍鎮守荊州的機會,急忙派遣魯肅、呂蒙、甘寧攻下了關羽鎮守的桂陽、長沙、零陵三郡。劉備北面有曹操的軍隊,還無力與孫權開戰,於是與孫權平分荊州,約定“湘水劃界”。劉備將湘水以東的江夏、長沙、桂陽劃給孫權,湘水以西的南郡、武陵、零陵歸劉備。

湘水劃界後,劉備就把南郡的治所從江陵遷到了公安。但孫權仍然還不知足,對關羽鎮守的南郡、零陵、武陵依然虎視眈眈。220年,關羽兵敗被殺,南郡、武陵、零陵也全部落入孫權手中。


綜上所述,筆者總結為什麼劉備不能歸還荊州。

第一、按照《隆中對》的戰略要求,務必同時保有荊州、益州。

第二、孫權借給劉備的是南郡一個郡,而孫權從劉備手裡拿走了長沙、桂陽、江夏3個郡,於情於理都是孫權在侵佔劉備。只是劉備不願腹背受敵,所以選擇了湘水劃界來妥協。

第三、南郡是荊州的治所,也是一座易守難攻的堅城,水路、陸路發達,同時也是關羽發動北伐的基地。所以劉備寧願湘水劃界、平分荊州,也不願意把南郡還給孫權。


世界人文通史



天一楹聯


孫十萬實在是運氣好,江山是孫策打的,赤壁之戰有周瑜,荊州之戰有呂蒙,夷陵之戰有陸遜,還TM命長,活了70多歲。在三國主公中無論軍事能力還是人品,肯定是最差的,孫十萬不是白叫的,對孫策後人毫無節操,晚年更是昏了頭,血洗東吳朝內,殺太子,滅功臣,最後還能在魏蜀之後滅國,絕對是三國中的奇蹟。按照正常的邏輯在曹魏佔有天下10州,蜀吳共有天下3州的情況下,偷襲荊州,絕對是自尋死路。難道東吳真的沒有人才嗎?就算要偷襲荊州也應該等劉備已經攻下曹魏幾個州,或者曹魏和蜀漢實力差不多了,偷襲荊州才符合東吳的最大利益吧,所以,劉皇叔報仇雪恨是必須的,因為天下形勢變了,蜀吳加起來實力不及曹魏一半,通俗地講,曹魏一隻手就可以和蜀吳聯軍打個平手,天下遲早是曹魏的,所以滅吳實際上是劉皇叔最後一搏,可惜蜀漢內部思想不統一,沒有下定你死我亡的決心,否則,東吳必亡,還有就是曹丕幫了孫權大忙,在劉皇叔伐吳的一年多的時間裡,按兵不動,失去了一次統一全國的機會,試想如果曹操在世,肯定揮大軍南下和蜀漢瓜分東吳,此時東吳必亡,老二和老三血拼,老大先滅老二,再滅老三此乃上上策,以曹魏的實力完全可以瓜分大半個東吳,劉皇叔伐吳是送給曹魏最好的機會,可惜當時曹操已死,曹丕無能,如果先滅東吳,再戰蜀漢,最後天下會歸司馬氏嗎?


天下大亊


以關羽失荊州為主軸的一系列事件,是三國時期繼赤壁之戰後的又一個轉折點。

公元219年,關羽與在漢中和曹操爭戰的劉備呼應,主動進攻襄陽、樊城,一度將曹仁逼入絕境,更令曹操產生恐慌,將211年以來劉備集團的領土擴張推向高潮;但就在此時,孫權轉變一直以來和劉備聯合的態度,轉而與曹操暗通款曲,並派呂蒙突然襲擊關羽治下的荊州。關羽在曹仁和徐晃的夾擊下敗北後,被東吳截斷歸路,最終為孫權所擒殺。劉備也因此事與孫權斷交,在222年發動了夷陵之戰,戰敗後抑鬱而終。在諸葛亮時代,孫劉兩家才重修舊好,結成了直到蜀國滅亡都沒有破裂的吳蜀同盟;然而數年的內訌也大大消耗了兩國的國力,使得它們短期內再也無力對強大的魏國發動大規模進攻。史學家普遍認為,進攻襄樊的軍事行動暴露了關羽狂傲自矜的性格缺陷,應為劉備、諸葛亮隆中戰略規劃最後一部分無法實現負主要責任。

事實上,上述論點也是基於一個合理推測,即關羽的軍事行動並未得到劉備授權。不過大家在揣測關羽自作主張的原因時,往往會忽略一個重要信息,即關羽由於坐鎮荊州,已經很久沒有立功勞了。

民間一直有“五虎上將”的說法,其實在劉備稱漢中王時的蜀國,有四位將領地位最高,即前將軍關羽、左將軍張飛、右將軍馬超和後將軍黃忠。這四人中,馬超是以諸侯投靠劉備,且家世顯赫;黃忠功取西川出力很多,又在漢中刀斬夏侯淵;張飛也曾在延宕大破張郃。關羽看到他們的地位漸漸趕上自己,心裡肯定是多少有些不愉快的。對於這一點,他先要求入川與馬超比試,後又“恥與老卒同列”,就是證明。因此我想,關羽想要維持自己在蜀國僅次於劉備的地位,也是他決定出兵的一個重要原因。

固然,劉備將荊州託付給關羽,本身就表明了對其的巨大信任和重視;但(這裡說的是樊城之戰以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關羽並沒有履行好他的職責,因為荊州業已被孫權蠶食鯨吞了一口。

《三國演義》隱去了這段史實,描述成劉備入川后,諸葛亮為了緩解漢中方面的壓力,請求孫權出兵合淝,吸引曹操的注意力,因此向孫權割讓荊州的零陵、桂陽、長沙三郡作為條件。然而事實上,三郡是孫權派遣呂蒙強奪下來的,呂蒙攻取長、桂,向零陵逼近時,關羽、魯肅在益陽對峙,孫權在陸口,劉備在公安,也各不相讓。於是有了著名的“單刀赴會”,關羽和魯肅在當面談判後達成協定,劃湘水為界,即長、桂歸屬孫權,零陵歸屬劉備。

關於東吳這一動作的動機,魯肅似乎能給我們提供一些線索,他在單刀會時對關羽說:“國家區區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軍敗遠來,無以為資故也。今以得益州,既無奉還之意,但求三郡,又不從命。”魯肅清晰地表達出一個態度,即他已經接受了無法索回荊州(實際指南郡)的事實,於是退而求其次,轉而索要荊南。

在荊州問題上,《三國演義》的描繪使劉備、諸葛亮顯得極為厚顏無恥,但其實他們多次哄騙魯肅和諸葛瑾的行為都是小說虛構的。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南郡本非劉備所有,但荊南四郡的確是他征服的領土。所以從法理上講,孫劉兩家各自讓渡一些利益,以向對方換取土地,這對誰都無可厚非。

那麼劉備為什麼不直接歸還南郡呢?因為南郡是劉備進取中原的重要據點,是諸葛亮隆中對策裡“命一上將軍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的基石;如果失去南郡,只留下益州(就像後來確實發生的那樣),劉備擁有的國力就無法支持他實現恢復中原的目標。另一方面,孫家的經營中心在揚州,荊州則長期作為劉表的領地與之敵對。對孫權來說,荊州形同一塊飛地,而魯肅也表示過應根據形勢決定到底要不要這塊領土。217年的事件從結果上看,劉備保留了對他至關重要的南郡,孫權也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補償,可算得顏面不失,兩國都不吃虧。

單刀會談判算是成功了,但關羽失掉兩郡,想必心中不會好受,而北伐曹魏挽回失掉的領土,也算是他報答劉備的一種方式。

但孫權再一次撕毀了盟約。

在此之前,吳國一直流傳著蜀漢威脅論,大意說劉備是梟雄,不安分,手下能力也很強,任其坐大必生後患云云。這種論調漏洞百出。首先,東吳借荊州給劉備,實際就等於默認了劉備作為獨立勢力(而不是孫家附庸)的地位,吳國當然就無法控制劉備。其次,當時孫、劉兩家加起來,不過佔有三州之地,劉備自然還談不上羽翼豐滿。最後,作為盟友的劉備,始終沒有過分地損害東吳的利益,而是將主要精力投向西方和北方。反觀孫權本身,雖然也曾大舉北伐,卻成了張八百、滿數十、文睡覺、臧傳說等人的經驗包;而對付蜀漢卻戰果累累,取三郡、奪荊州、戰猇亭,無不體現出吳軍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特質。基於這一點,如果說孫權比劉備對於孫劉聯盟更加忠誠,那將是難以令人信服的。

從實際效果來看,吳國通過奪荊州提升了自身的實力,卻大大損折了孫劉聯盟(吳蜀同盟)的實力,使兩國從此只能偏安一隅,得不償失。如果荊州仍在蜀國,即使關羽在前線敗北,也不至於敗得如喪家犬一般;而對劉備來說,在丟掉荊州、痛失大將的情形下,與東吳一戰無法避免。夷陵之戰就如同後來的西陵之戰,無論誰勝誰敗,北方的魏(晉)國才是最大的贏家。這種丟了西瓜撿芝麻的做法,反映了當時吳國戰略籌畫型人才的匱乏。

這類人才的代表人物是諸葛亮和魯肅。他們大局觀很強,善於從紛亂如麻的路徑中尋找最優解,能深刻影響甚至決定主君的外交方針。我們對三國中後期印象最深的往往是諸葛亮數度北伐,這其實也是因為諸葛亮一直有明晰的戰略目標。而吳國之所以存在感很弱,就是由於其行動前後聯繫不強:昨天和蜀國搞好關係,今天攻打魏國幾座城池,明天又出海遠航,找找夷洲、亶洲,很難讓人理出什麼頭緒。換句話說,吳國此時,並沒有一個一以貫之的國策,不管是伺機北伐中原,還是永久割據江東,將其置於北方朝廷的統治之外,亦或是向南探索,開闢新的領土。到這時吳國皇帝可能還在遵循200年魯肅獻出的第一階段戰略,即“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更加要命的是,孫權本人在219年時短淺的戰略眼光,之後似乎也從未改變過。他在一次與陸遜的談話中評價吳國先代歷任都督,認為魯肅借荊州給劉備“是其一短”,而且還顯得自己非常大度,又加了一句,“不足以損其二長也”。可見他仍然片面地以吳國領土得失為重,而不顧吳蜀聯合敵魏的大計。而在孫權稱王后,吳國雖然不乏將才、帥才、良吏,卻沒有再出現過一位高瞻遠矚的軍師,因此也只會在與魏晉的對抗中逐漸陷於劣勢,最終難逃覆滅的命運。


左史右今


首先,借荊州只是南郡之地。

赤壁之戰後曹操主力退走,曹仁守備南郡。周瑜帶領江東軍隊圍攻一年,才在張飛等人協助下逼迫曹仁撤退到襄樊兩地。劉備則乘機用劉琦名義佔領荊州南部四郡。

此時,江東佔領的南郡非常尷尬,向北是難以進攻的曹仁部,向西是劉璋的巴蜀天險,向南則是劉備,東面的長江水道還被劉琦留給劉備的夏口威脅,進退維谷不說,後勤補給還在劉備的口中。

所以劉備不僅娶得了大美女,再大搖大擺回去公安。還向孫權建議,借南郡養兵以分擔盟友江東的地面壓力。孫權幾乎答應了,但周瑜堅決表示反對。不久,周瑜病死,繼任者魯肅同意這個建議,所以雙方達成協議,孫權以佔領的南郡大部分交付劉備,作為補償,劉備將夏口交給孫權。

所以,借荊州只有大半個南郡。

二、約分湘水已經解決南郡問題

孫權願意借具備人口經濟的南郡給劉備,主要是因為劉備弱小,不對自己有任何威脅。

然而,劉備得到南郡之後猶如開掛。210年獲得南郡不過2萬不足的士兵,211年進入益州,214年吞併整個劉璋。已擁有荊州四郡,益州除漢中全部,軍隊不少於20萬。

短暫四年多,劉備隱約凌駕孫權之上。而且南郡這地方不僅可北擊宛城,包抄關中地區,東北進攻豫州,威脅許昌。最令孫權寢食不安的是關羽從南郡順江而下,直接攻擊柴桑,威脅江東核心的吳郡。所以,孫權就要求劉備歸還南郡。劉備自然不幹,藉口得涼州再還。孫權憤怒,派軍隊進入長沙等郡驅逐劉備官員。劉備正準備全面賴賬,自益州帶兵5萬出川,約關羽夾擊江東。

此時曹操進攻漢中,張魯西逃,劉備怕曹操乘機南下攻擊益州,只能與孫權約和。江東其實也非常困難,陸軍戰鬥力不足,最後也選擇相互退讓一步。以湘水為界瓜分荊州,東面江夏、長沙、桂陽歸江東,西面的南郡、武陵、零陵歸劉備。至此,南郡歸屬問題已經在理論上獲得瞭解決。

三、江東是偷襲關羽嗎?

江東雖然處心積慮想佔領南郡,解決心腹大患問題,但請注意,江東出兵襲擊關羽是有充分理由與藉口的。

1、關羽侮辱孫權

不同意婚姻,拒絕就是了,用不著辱罵孫權為狗。更沒有道理當著江東使者辱罵。

2、關羽主侵犯江東

關羽發動襄樊戰役,糧食不足。所以派軍隊越過湘水,在孫權倉庫中運走糧食。此舉無論如何都是搶劫。所以孫權襲擊關羽的理由是堂堂正正,反擊關羽賊軍。


四川達州


劉備到底借了荊州沒有?

東漢末年的時候,荊州一共有七個郡,分別是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

劉表在世的時候,南陽郡的北部屬於曹操,比如宛城就在曹操的手裡,而南陽郡的南部屬於劉表,比如劉備駐紮在新野縣,而孫權打敗了江夏郡黃祖,所以孫權擁有了江夏郡長江以南的部份,而曹操擁有江夏郡長江以北的部份。

劉表死後,次子劉綜繼位,他在蔡瑁等人的支持,向曹操投降,這個就意味著劉表在世時所擁有的地盤都基本歸曹操所有,除了江夏郡,因為黃祖死後,劉琦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去擔任江夏太守,那麼這塊是不屬於曹操的。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赤壁之戰之前,荊州大部份是曹操的手裡的。

那我們再來看看赤壁之戰後的情況,孫劉聯軍打敗了曹操,劉備與周瑜一起攻打南郡,劉備表劉琦為荊州刺史,以劉琦的名義拿下了荊南四郡,畢竟,劉琦是劉表的長子,所以劉備拿荊南四郡十分輕鬆,基本是望風而降。

周瑜與劉備打南郡打了一年,最後曹仁放棄了南郡的江陵城,而孫權佔有南郡長江以北的部分,劉備佔據了長江以南的部份。

根據江表傳的記載,南郡長江以南的地方是周瑜分給了劉備,而劉備認為周瑜給的地方,又加上荊州軍民都投奔劉備,不足以安民,所以就向孫權借了幾個郡。

顯然,這個江表傳專美於東吳的,荊南四郡是劉備自己拿下的,孫權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幾個郡借給劉備。

周瑜死後,孫權與魯肅覺得,南郡北部,江夏郡都是東吳在控制的,那相當於東吳在給劉備看北大門,他們覺得很不划算,所以他們就將南郡北部給了劉備,這樣,劉備與孫權共同抗曹,其實借荊州,只借了半個郡。

建安十九年,劉備拿下了益州,建安二十年,孫權認為劉備拿下益州,向劉備要荊州,劉備說,等我拿下了涼州,再把荊州給你。

這句話說明了什麼呢?並非是孫權借了荊州給劉備,而要求劉備歸還荊州,而是孫權向劉備要,劉備顯然不肯定給,所以才說了那句推托之詞。孫權就發兵攻打荊州,劉備本想回擊,可是曹操打漢中,他不得不與孫權以湘水為界,分割了荊州。

後來,孫權與曹魏聯合,打敗了關羽,拿下了劉備手中的荊州部份,至此,荊州大部,落到了孫權的手裡。

所以,無所謂借不借的,做為東漢末年的軍閥,他們手上能夠掌握多少荊州地盤,都是根據自己的實力與當時的形勢所決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