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 關於萎縮性胃炎、胃癌前病變20問

點擊關注我: ,每天獲取靠譜的醫學常識!

1、什麼是慢性胃炎?發病因素有哪些?

慢性胃炎是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胃鏡普查證實,我國人群中慢性胃炎的發病率高達60%以上。


慢性胃炎的發病原因有許多:

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大量飲酒和吸菸,飲食不規律、飲食過冷或過熱、粗糙堅硬,濃茶、咖啡和辛辣刺激性食物,某些藥物如阿斯匹林、保泰松、糖皮質激素等等都可破壞胃粘膜屏障,誘發或加重病情。

關於萎縮性胃炎、胃癌前病變20問

2.慢性胃炎可分為哪幾類?

慢性胃炎一般分為三個類型:

即淺表性胃炎(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和特殊類型胃炎。

炎症病變比較表淺,侷限在胃粘膜表面一層(不超過三分之一)者,稱作慢性淺表性胃炎;

而炎症病變波及胃粘膜的全層,並伴有胃腺體萎縮者,則為慢性萎縮性胃炎。

特殊類型胃炎種類很多,如感染性胃炎、化學性胃炎等,臨床上較少見。

3.慢性胃炎有哪些臨床表現?

慢性胃炎無典型及特異的臨床症狀,大多數病人表現為胃部疼痛、飽脹及堵塞感,常伴有噯氣、反酸、燒心、食慾不振、消瘦等現象。

上述症狀可由飲食不當、情緒刺激、勞累和氣候變化等引發。

一些病人還伴有精神緊張、煩躁、情緒低落、眩暈、失眠、心悸、健忘等,這些現象反過來又可加重慢性胃炎症狀,形成惡性循環,使病情複雜,不易治癒。另外,臨床症狀的有無及輕重與疾病的嚴重程度沒有明顯的相關性。

4.什麼是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種類型,呈侷限性或廣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萎縮(數量減少,功能減低),常伴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炎症等。

5.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病情況如何?

本病發病率高,約佔接受胃鏡檢查人群的13.8%,在胃癌高發區佔28.1%,並隨年齡的增長髮生率也隨之增高。60歲以上人群可達半數。

關於萎縮性胃炎、胃癌前病變20問

6.如何診斷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對胃黏膜萎縮的一個病理診斷,主要依靠胃鏡和胃粘膜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尤其後者診斷意義更大,即有胃固有腺體減少才能確診。

7. 慢性萎縮性胃炎會癌變嗎?

世界衛生組織將慢性萎縮性胃炎列為胃癌的癌前疾病。據報道萎縮性胃炎每年的癌變率為0.5%-1%,伴腸上皮化生或異型增生時發生胃癌的危險性增加,因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8.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鏡隨訪應該如何進行?

慢性萎縮性胃炎需要定期做胃鏡複查。

沒有腸化和異型增生的患者可1-2年接受胃鏡和病理隨訪一次,

有中、重度萎縮或伴有腸上皮化生的患者每一年左右隨訪一次,

伴輕度異型增生者,根據胃鏡及臨床情況6個月左右隨訪一次,

伴中度異型增生者3個月隨訪一次,

重度異型增生需立即複查胃鏡和病理,必要時可行手術治療或內鏡下局部治療。

關於萎縮性胃炎、胃癌前病變20問

9.什麼是胃癌前疾病?

胃癌前疾病是指發生胃癌危險性明顯增加的疾病,如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及胃息肉、殘胃炎等,其中以慢性萎縮性胃炎最為多見。

10.什麼是胃癌前病變?

胃癌前病變是一病理組織學概念,是指較正常組織或其他病理改變更容易發生癌變的組織病理變化。從廣義上講包括胃黏膜上皮異型增生、萎縮、腸上皮化生,甚至炎症等多項病理改變。

11.什麼是腸上皮化生?與胃癌關係如何?

腸上皮化生是指胃粘膜上皮細胞被腸型上皮細胞所代替,即胃粘膜中出現類似小腸或大腸粘膜的上皮細胞,它是胃粘膜損傷的一種指標。目前認為腸化的類型對預測胃癌發生危險性的價值有限,而更強調、重視腸化的範圍,即範圍越大,發生胃癌的危險性越大。

12.什麼是異型增生?

胃上皮異型增生又稱不典型增生, 是指胃黏膜的結構和上皮偏離了正常狀態,形態學上表現為細胞的異型性和腺體結構的紊亂。

研究表明異型增生是重要的癌前病變,是正常胃粘膜轉化為胃癌之前的最後一個步驟。分為輕、中、重3類或低級別和高級別2類。

13.胃癌前病變與胃癌的關係如何?

胃癌前病變與胃癌的發生密切相關,胃鏡隨訪研究發現:

輕度異型增生的癌變率為2.53%,中度為4%-8%,重度為10%-83%。

現按2級分級系統,低級別發展為胃癌的可能性為9%,高級別為74%。

胃癌前病變被視為腸型胃癌早期診斷、早期防治的一個關鍵環節,胃癌前病變演變至胃癌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如能對其進行積極的隨訪監測,並進行有效干預,阻斷其向胃癌發展,將顯著降低胃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關於萎縮性胃炎、胃癌前病變20問

14.慢性萎縮性胃炎及其癌前病變有哪些病因?

慢性萎縮性胃炎及其癌前病變的病因到現在還不是很清楚,長期以來認為可能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膽汁返流、免疫、年齡、高鹽、過熱、低維生素飲食及遺傳因素等有關,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15.胃癌前病變有明顯的臨床表現嗎?

胃癌前病變是一個病理學概念,多在萎縮性胃炎基礎上發生,其臨床症狀與萎縮性胃炎相似,常見上腹部疼痛、脹滿、堵悶、燒心、食慾差、噯氣、消瘦、疲乏等症狀,沒有其他特異性表現。

16.如何診斷胃癌前病變?哪些因素影響診斷結果?

胃癌前病變診斷主要依靠胃鏡和胃粘膜組織病理檢查。

以下因素會影響診斷結果:胃鏡和病理醫生的經驗和水平,胃鏡下活檢取材部位是否準確,數量、深度是否足夠,病理診斷操作過程是否規範,診斷標準是否統一等。

17.現代醫學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及癌前病變的方法有哪些?

目前現代醫學對慢性萎縮性胃炎及癌前病變沒有很好的方案,也沒有特效藥,主要是隨訪和監測,定期檢查,一旦發現有重度異型增生甚至癌變病灶,及時手術或局部胃粘膜切除;

對有症狀的患者採用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增加粘膜營養及胃粘膜保護、改善胃動力、抑制膽汁返流等方法對症治療。

此外,臨床上還使用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營養元素,如維生素C和B2、葉酸、β-胡蘿蔔素、硒等,作為治療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的手段。

多項研究報道葉酸對慢性萎縮性胃炎伴異型增生有改善作用。

關於萎縮性胃炎、胃癌前病變20問

18.中醫藥治療萎縮性胃炎及癌前病變的情況如何?

我國從開始對胃癌前病變進行研究到現在已有20餘年,臨床有大量萎縮性胃炎伴有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的病人長期服用中藥飲片和中成藥治療,無論是社會民眾還是醫學專家普遍認為中醫藥防治慢性萎縮性胃炎及其胃癌前病變有特色、有療效。有報道稱,以辨證論治為主,治療半年,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病理改善率為60%。但以上數據還有待高質量研究進一步證實。

19.萎縮性胃炎需要慎用哪些藥物?

第一類:消炎止痛藥

常用於治療關節炎、類風溼、軟組織損傷、風溼病、心血管病及退熱。常用藥物有消炎痛、炎痛喜康、萘普生、布洛芬、優布芬、阿司匹林等。最近有報告提示,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服用此類藥物發生潰瘍病的風險要比未服用比類藥物者高2~6倍!

第二類: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

常用於抗過敏,治療腎病、血液病、內分泌病及休克搶救等。常用藥物有強的松、地塞米松、氫化可的松、醋酸可的松等。


第三類:鹽酸、蛋白酶或促兩者分泌藥物,治療高血壓病藥物常用藥物有胃酶合劑、稀鹽酸、胃蛋白酶、利血平、降壓靈、組胺、煙酸、五肽胃泌素等。第四類:其他藥物

維生素D(治療骨質疏鬆)、鹽酸布酚寧、腦脈康(擴張血管藥)、谷維素(治療神經症)、鎮靜安眠用的水合氯醛等。以上這些藥物大量及/或長期使用時要謹慎!必須用某類藥物時,可請醫生選擇其中不良反應較小者,使用時間儘量不要太長,在不影響療效的前提下,也可並用某些胃保護藥,儘量避免空腹用藥,這些都是有益的舉措。

關於萎縮性胃炎、胃癌前病變20問

20.胃癌前病變患者應如何調養?

首先,對疾病要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避免精神緊張,保持情緒樂觀,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注意勞逸結合,適當鍛鍊身體;

同時,飲食方面要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及衛生習慣,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營養,多食新鮮蔬菜水果;進食規律,定時定量,避免堅硬、過熱、過鹹、燻烤、醃製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少飲濃茶、咖啡;

也要儘量做到以下幾點:

①戒菸、忌酒;

②避免長期服用對胃粘膜有損害的藥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等;

③按照醫生的建議,定期就診接受胃鏡及病理檢查,監測病情變化,以防萬一;

④如遇症狀加重、消瘦、厭食、黑便等情況應及時就診。

點擊關注我: ,每天獲取靠譜的醫學常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