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新概念!西城區發佈首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

新概念!西城區發佈首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

文物騰退後如何利用?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今天(1月6日)從西城區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發佈會獲悉,西城發佈7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包括體現會館及名人文化的歙縣會館和晉江會館,體現商業文化的錢業同業公會、西單飯店舊址、聚順和棧南貨老店舊址,體現戲曲文化的梨園公會,體現北京城市近代發展進程的新市區泰安裡。本次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旨在吸引社會機構及民間資本參與到西城區文物資源開發利用中來。

為什麼選擇這這7處文物作為首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點位?西城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劉冀說,因為以上建築每一處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精彩故事,傳遞著北京獨特的歷史文化信息。

西城區是北京營城建都肇始之地,是北京老城歷史文化的主要載體,是唯一能夠反映北京都城歷史變遷的代表性地區,全區現有不可移動文物368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9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86處,一般文物179處。

為了更好的利用這些文物,西城區制定並啟動實施了《北京市西城區“十三五”期間不可移動文物保護行動計劃》,自2016年以來開展文物建築集中騰退工作,四年來已啟動實施52個項目,目前已有30個項目完成騰退。

隨著文物騰退工作深入推進,騰退後文物修繕工作全面展開,2019年新市區泰安裡、護國觀音寺、福州新館文物修繕工程已完工,其中福州新館已作為北京市林則徐禁毒教育基地實現對社會公眾開放,京報館、雲南新館等7個文物修繕工程已經啟動。

2019年初,西城出臺了《北京市西城區關於促進文物建築合理利用和開放管理的若干意見》,此次發佈文物建築活化利用項目計劃正是基於幾年來的工作實踐成果上的新的探索。

劉冀介紹,擬參與本次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的社會機構可按照如下流程漸次推進:信息獲取、前期諮詢、項目策劃、項目評審、項目確定。詳細項目信息將在西城區人民政府和北京產權交易所官方網站同步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