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23日,115師騎兵營在五臺縣東營村接到師部命令:限於明日(24)八時前,攻佔倒馬關,以阻日軍東援之敵,確保平型關伏擊戰我軍側翼安全。
倒馬關位於今河北省唐河縣西北,北面是淶源,東面是保定,距離騎兵營駐地東營村120華里,路途是單騎的山區羊腸小路。為爭取時間,騎兵營分成3路,於9月23日下午3點出發,以急行軍的速度奔馳在崎嶇的山間羊腸小道上。指戰員們忍著飢餓,經過半天一夜的急行軍,在24日早7點接近倒馬關。行軍中,碰到了幾個從當地逃出來的難民,經打聽得知,日寇已先期到達了倒馬關。
於是,騎兵營加快了行軍速度。當趕到距倒馬關只有三里地時,代理營長(副營長)李鍾奇用望遠鏡觀察,發現約有一個班的日軍已佔領東側古長城碉堡高地。李鍾奇當即決定,趁日寇立足未穩,一鼓作氣拿下這一關口,隨即命令一個排去奪取該高地。具體部署是:一個班正面牽制敵人,另兩個班從兩側包抄,力爭速奪碉堡。
剛剛部署完畢。偵察人員又回來報告說,約有100鬼子正從長城的北坡向倒馬關爬進,於是李鍾奇又當機立斷,命一個連佔領北面高地,一個連佔領西面高地,當我軍戰士到達高地時,日寇只離山頂30米,於是我軍從西、北兩個方向集中火力先敵開火,手榴彈的爆炸聲夾雜槍炮和喊殺聲響徹了整個山谷。日軍遭到突然打擊,不知所措,紛紛敗下陣去,他們摸不清我軍的實力,不敢貿然進攻,殘敵只好向淶源方向撤退。此時,攻打東面古碉堡的戰鬥進行的也很順利,八路軍戰士一鼓作氣,猛打猛衝,迅速拿下了古碉堡,碉堡裡的鬼子全部被殲,無一漏網。
此次戰鬥只用了30分鐘,騎兵營殲敵70餘人,繳獲各種武器數十件,騎兵營傷亡十餘人。李鍾奇營長當場曾作詩一首紀念這次戰鬥。
奪取倒馬關
蘆溝烽火連中原,抗日首戰平型關。
自古兵家爭要地,鐵騎飛馳倒馬關。
孤軍浴血戰猶酣,六郎碑前敵膽寒。
莫道我比先賢勇,長城頭上鼓角歡。
應該說明的是,這是八路軍抗日戰爭第一仗,乾淨利索,旗開得勝!李鍾奇打響了八路軍抗戰的第一槍。
李鍾奇,原名李連芳,1913年生於遼寧省建平縣。1931年初考入東北講武堂第11期騎兵科學習 ,並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反帝大同盟。“九一八”事變的當天,會同校友砸開軍械倉庫,投入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鬥爭。隊伍組編成抗日義勇軍後,10月在襲擊沈陽郊區日寇據點的戰鬥中腹部中彈。12月在江橋戰鬥中,腳部受傷。 1932年率部襲擊日軍的一個軍營,第三次負傷,一顆子彈打穿了大腿, 差點被打斷動脈。
1933年5月編入馮玉祥的抗日同盟軍,任騎兵支隊長兼參謀長。在收復康堡戰鬥中,右手右臂負傷,食指斷筋,中指斷骨。9月,奉東北救亡總會的旨意進入東北軍騎兵第五旅,任騎兵連長,從事中共地下工作, 多次為紅軍購買通訊器材和醫療器械及藥品。1936年9月,因出席紅一軍團紀念“九一八”大會,被汙為“通匪有據,立即逮捕”,在危難之際帶領12人奔向紅一軍團,遭到東北軍圍追堵截,僅剩3人到達陝北根據地,任騎兵團參謀長。1936年10月1日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參加了山城堡戰鬥。1937年7月28日,紅軍改為八路軍,紅一軍團改為115師,原騎兵團改為騎兵營 ,李鍾奇為代營長(副營長)。1955年授少將軍銜。
不過李鍾奇最有名的一件事倒不是打響八路軍抗日第一槍,而是在多年後在一位老人落難時,打了這位老人一耳光。這位老人就是彭老總,彭德懷。
本文作者:卓朝陽,“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任何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讀者歡迎轉發。友情提示:本號已加入版權保護,任何敢於抄襲洗稿者,都將受到“視覺中國”式維權打擊,代價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謂言之不預也。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閱讀更多 這才是戰爭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