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學不會數學是什麼原因?該如何學習?

活動中心17653708


數學思維一直是很多家長和學生比較關注的問題,那麼什麼是數學思維呢?其實這是很難用一個明確的定義來概述的,簡單的說就是見到一個題,能快速找到解題方法和思路或者是通過分析和思考找到解題思路和方法的能力。這種能力是數學學習中非常重要的能力,尤其是在初高中階段,這種能力就顯得由為重要。

數學思維能力是建立在對基礎知識和方法非常熟悉的基礎之上的,所以要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必須要重視基礎。如果做一道數學題,讀完題目後連題目所要考察的知識點都沒有找到,還指望能正確的解答題目嗎?

提升數學思維能力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和體系,在我們做題時能快速的將題目與已知知識點和方法產生匹配,再去做合理的選擇,最終將問題解答。

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有效聯想能力。很多同學在做數學題目時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不知道該如何來分析和運用題目中的已知條件,一般的題目還可以,綜合一點的題目就無從下手了。

解決數學題就是用相關知識點和方法合理利用已知條件來分析和解題的過程,條件運用的越合理,就越容易找到思路和突破口。在條件分析中,大部分同學會面臨兩個問題,一是對條件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表面層次,不能深挖起背後的條件,二是不能將多個條件綜合分析和運用。

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面臨同樣一個問題時,最大的差異就是對同一個條件有不同的解讀 就導致了最終解題方面的差異。這個條件,你能想到什麼?這是在給學生分析題目時經常會問學生的一個問題。看到某個條件產生的聯想越合理,越快速,解題的速度和準確率也就越快。

如何來提升這種有效的聯想能力呢?平時多去總結和思考,來源於做題,再回到做題之中。數學時候一門需要實踐和思考的科目,在做題之後,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去思考題目中所運用的方法和思路,解題的突破口,重難點和易錯點在哪?把這些東西都弄明白了,下次再遇到類似的題目時就可以借鑑和運用了。


胡老師數學教育


數學基本上貫穿了我們整個讀書生涯,那麼學數學就有喜有憂,喜的是生活中能用上一點,憂的也是生活中能用上一點。

我認為,數學學不好的只有兩種同學:

1、天賦問題,在大腦構造中,學數學的大腦區域功能比較弱,這個沒有辦法,我相信,這一部分的數量比例是比較少的;

2、討厭數學,不管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只要是心理上討厭數學,就會排斥他,進而就遠離他,更進一步數學基礎就越來越差,再想學好就困難了,很多同學數學差都是這一點。

學習自信來自於分數,考得好和提高了的同學,往往會因此而高興,建立小目標,提高自信,哪怕這個自信只是暫時的。

學數學,其實也不需要多少的天賦,而在於勤奮,老師不是討厭學習差的同學,而是連最基本的學習態度都沒有的,學習態度決定你的成績,不要跟我說你學不過那些天才,人家和你一起玩,但是他們不會跟你說他在什麼時候熬夜。

你努力,天才才會看得起你,當你一直在糾結尾後的成功的時候,成功就一直在後面,不遠不近;當你努力向前跑的時候,成功一直追隨在後面。

勤奮,是一切成功的基礎。


咫尺江海


要學好數學,我們就必須學會如何掌握數學知識,發展數學能力,培養良好的數學心理品質,從而掌握數學學習方法,進而形成綜合學習的能力。

每次考完試後經常會有同學說哪道題要不是看輕保證就答對了。這種馬虎和粗心的毛病實際上是不良的學習習慣,考試求全求快、求勝心切,造成審題不細、落題漏題。

數學計算不過關,基本功不紮實,這些都需要學生在平時學習中多加註意,多下功夫。儘快走出誤區,消除影響,學習成績才能逐漸提高。

初中數學的基礎知識包含教材中的概念、法則、公式、定理等必學內容以及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還包括學習數學的經驗和解題的經驗,正確理解和把握所學的基本概念、法則、公式、定理,把握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繫對學好數學十分重要。

由於數學是一個連貫性很強的學科,正確掌握了前面的知識會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有時在學習某一內容或解一道題時碰到了困難,很有可能是因為有關的、以前的一些基本知識沒有掌握好,這時就要注意查缺補漏,找到問題及時解決,努力做到發現一個問題及時解決一個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紮紮實實,穩步前進。

數學學習中的檢驗是必要的環節,尤其遇到第一個照面沒解出來的題時,回過頭來要認真檢驗,千萬不能疏漏。考試時遇到不熟的題型,不能第一時間解決的就絕不要死摳,這樣會浪費時間,影響情緒,使後面會的本應輕鬆能做上的題也變得不準確了。

學會檢驗需要學生在平時學習中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求異思維。如果數學問題需要解答的不是計算結果,而是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其可運用的方法不止一種,解決的途徑也不止一條。如果考慮用多種方法去解決的話,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是十分有利的。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需要在平時逐步養成,要做到會聽課,勤思考,記筆記,細讀題,認真練。

聽課時跟住老師,老師的眼神、表情、舉手投足都要細心揣摩,不要走神。做題時要認真閱讀,仔細推敲,弄懂題意,想明白了再下筆。做題過程中要準確使用概念、定義或定理、公式,推理嚴謹,言必有據,決不馬虎,培養自己嚴謹求實的思維習慣。

作業一定要認真及時完成並爭取時間有針對性地多做些習題。課後作業做好的同時要做到對新課的課前預習,不懂的帶著問題在課堂上聽老師講明白。只有這樣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學好數學。


極客數學幫


學不會數學的原因重要有如下證例:

一、由於傳統數學的切入點不符合自然規律,嚴重違背了自然哲學數學規律。傳統數學的切入點從二維平面開始,違背了人們對三維立體視角的自然哲學,造成人們前不著三維立體數學數理含義,後不著一維線性邊沿長度即立方根與平方根數學數理含義,這是學不懂學不會不理解數學其所以然的原因之一。

二、中國數學嚴重西方化,造成了嚴重的西方唯心數學理念,導致中國數學數理無形抽象渾濁,導致中國學生產生對數學恐懼心理,摸不清數學方向。這是學不懂數學的原因之二。

三、由於中國數學嚴重西方化,造成中國數學教科書的數學內容違背自然哲學原理,如2的3次方加上2的2次的運算得出的計算結果只是“12”的“數”,使得這種數學計算沒有實際科學意義,浪費了學生的青春,花了學生的錢財。這是學不懂數學的原因之三。

四、傳統數學由於崇洋,造成只知道數學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懂“數”的表面理論,不懂數學理論指導實踐意義。舉例說:只偏信√2=1.41421356237……,√3=1.73205080756……為無理數,不懂長方形2面積開平方的值1.41421356237……是小數平方根即是正方形2面積的邊長數的數理含義。不懂長方形3面積開平方的值1.73205080756……是小數平方根即是正方形3面積的邊長數的數理含義。因此,只知道二次根式“√”是數學理論工具而不懂“√”是“剪刀或小刀”的實踐工具,只知道三次根式“³√”是數學理論工具而不懂“³√”是“砍刀或鋸子或砂輪切割機或激光”的實踐工具。嚴重導致數學理論與生產實踐脫節。這是學不懂數學的原因之四。

五、中國傳統數學由於嚴重崇洋迷外西化,根本沒有中國數學家研究數論,沒有發現揭示“0”與“1”的最基本數學奧秘,所以沒有揭示“1+1”、“1+2”、“1+3”、“2+2”

等及其“開立方”、“開平方”的數學奧秘。

這是學不懂數學的原因之五。

六、由於中國數學嚴重缺失揭示數理結構,因此中國數學數理結構不能揭示物質物理結構及物質化學結構以及藥物藥理結構,嚴重影響了中國高科技產品的發展。

這是學不懂數學的原因之六。


用戶ldk666666


深圳精英數學團隊為你解答分享:

數學思維的跳躍性是其它學科不能相提並論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大部分人都上過初中。在初中數學課本中有許多數學公式。許多人在學數學的時候,公式都記的住,但是在應用上有非常大的困難。

那麼這種情況到底是怎樣造成的呢?仔細回憶一下,當你遇到不會的數學題的時候。翻看解析的時候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感覺這道題挺簡單的。但是當時怎麼就想不起來了呢?

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學習一種知識,不要只看表面。只有努力去挖掘某種知識的本質,才可以把理論真正的學通進而運用自如。

數學思維讓我們懂得了學習要有深度,否則可能就會前功盡棄。我們學習一種知識的時候,千萬不要淺嘗輒止而是要深度挖掘。否則學不會其中本質的東西,到最後還是一場空。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即道矣。

仔細思考一下,就是這個道理。那些所謂的天才人物只不過是對事物的理解比普通人高了一個層次。





深圳精英數學團隊


我是王老師,專注於小學數學,很高興為您答疑解惑,這是我小學數學領域的第961個悟空問答!期待您的關注。

數學思維不是具體的知識或方法,可以說是利用數學的知識和方法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素質和能力,是數學思想的運用。數學思想的本質就是數學思維,知識可以去記憶,方法可以去練習,但思想卻需要去領悟,數學思維有很多表現,大體分為發散思維和收斂性思維。所以數學思維一般需要培養,而不是具體學習的,從另一方面講,思維培養需要載體,每一道數學題目可以說都是培養數學思維的載體,遊戲裡也有數學思維,幾乎涵蓋工作和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以下詳解,供您參考!

數學思維啟智

發散思維找方向,演繹推理定結論

下面我結合具體例子,展開詳細闡述下,培養數學思維的方向。

每一道數學題目都可以提煉出數學思想的運用。

觀察與歸納

小學奧數里的從1開始的連續自然數立方求和公式,用觀察與歸納的思想相對比較好理解和接受。

1³+2³+3³+4³+……+n³=(1+2+3+4+……+n)²

歸納的思想在數學中應用很廣泛,比如圖形計數問題

你知道圖10一共有幾條邊嗎?歡迎評論區留下你的答案。

試驗與猜想

從簡單的情況開始,逐步試驗或按要求重複操作,然後通過分析,歸納,比較等從中發現一般規律和結論,這是一種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策略。

如下圖是一個漢諾塔益智玩具,很多孩子小時候玩過,但裡面也存在著數學思維,遊戲也能進行孩子思維啟智,這也是我趣味數學專欄的一個重要版塊內容。

按照規則,把套圈從一根木棒全部移動到另外一根木棒上。

① 每次只能移動1個套圈,

② 較大的套圈不能放在較小的上面。

通過試驗,統計移動1,2,3,4,5個所需要的次數,你會發現什麼樣的數學規律呢?圖中的情況全部移動到另外一根木棒需要多少次呢?歡迎評論區留下你的答案。

假設與逆推

逆向思維同樣也適用於數學的解題策略,比如我現在更新中的三年級趣味數學專欄裡的化倒推圖解還原問題。

【引例】小明有若干個蘋果,第一次分給朋友一半多2個,然後又買了10個,第二次又分出去手中蘋果的一半,然後又買了10個,這時手裡還有22個蘋果,問小明原來有多少個蘋果?

通過對於蘋果數量變化過程的分析,就可以利用倒推圖來解題,實際上也是反向思考,找解題方向。

分類與窮舉

很多圖形計數需要孩子建立有序分類的計數思想,當然也可以用無敵枚舉的方法。

比如下面數三角形題型,需要根據三角形的構造,從組成數量上進行分類計數再彙總。

留一道鞏固練習題,下圖中有多少個三角形?歡迎來挑戰,請評論區留下您的答案。

分割與轉化

其實轉化的思想貫穿於每一個科目的學習,我們都是通過舊知識,舊方法去探究新知識,新方法,把複雜問題轉化為簡單的,熟悉的題型。比如小學圖形面積推導,就是利用分割轉化的思想。

歡迎加入趣味數學學習陣營

助力孩子數學思維全面啟智


一學堂王老師


我想說的是,數學能力和數學思維要從小培養,在0-6歲階段培養數學模型和數學思維。

(1)家長對數學的誤解:許多家長認為孩子還小,教數學,TA學不懂 。其實不然,孩子天生就有學習和探索事物的興趣和能力,當然包括數學。關鍵在於,家長如何教。

(2)孩子數學能力的發展是有敏感期的,一旦錯過,就無法彌補。

20個月大的嬰兒:是初級數學概念的敏感期,包括數數、按實物點數、按語言取物等。

2.5歲左右:是孩子計數能力發展的敏感期,所括倒數數、實物比較多少、數的大小比較等。

5歲左右:是數學概念、抽象運算、以及綜合數學能力發展的敏感期,包括序數的掌握、數的組成、5以內的加減法等。這個階段,空間思維能力有所發展,比如直線概念、平面概念、圖形概念等。

(3)小孩數學能力的培養重點在於為孩子構建數學模型和培養數學思維。為將來學習數學打下基礎。如果數學模型沒有在小時候建立起來,數學思維沒有在小時候培養起來,那麼就可有出現,上學時學不會數學的情況。

(4)小孩數學能力的培養,必須以快樂為前提,以趣味性為方法。不可簡單地教加減法,也不可不超越孩子認知能力和承受能力進行,有的家長想讓孩子聰明,小學知識幼兒化,是嚴重錯誤的。拔苗助長,會適得其反。


END


快樂成長社區


數學對現在大部分學生來說都出現了問題,滿大街學生都在補數學或上奧數班。奧林匹克數學大賽成績也不理想。以前數學好的學生佔30%至40%.現在也就10%多點。其實,就是數學思維沒有逐漸形成。

原因有以下幾點。

1學前幼兒數學啟蒙不夠。大部分家庭教育都不注重啟蒙。

2現在學生缺乏刻苦,認真的意志力,現在孩子太享受生活,上課不認真聽講和思考。

3養不成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被動學習,跟著老師轉。

4老師講完課後再不反覆思考。最後的學習機會都失去了

5學生學習數學基本上就靠老師要求反覆刷題,留下一些簡單粗糙的印象,知識之間漏洞百出,知識碎片化。

數學思維是通過從幼兒啟蒙開始,經過學校多年的學習逐漸緩慢成長形成的能力。不同學生差異很大,數學思維能力差,極其影響理科的學習。

現在高中學生,數理化都很頭疼,選文科的學生越來越多,高考文科分數線比理科高很多。現在學生主要生活太享受,越不吃苦,學習數學就越苦,現在學生基本喪失學習數學的能力。


天天132832081


數學學不好的原因只有一點:你花的工夫不夠!

任何一門學科都有這個特點的,只要你全心全意,全力以赴,花時間去鑽研,你的成績就一定會上去的。

我那時,也很喜歡文科,不喜歡理科。這不,高考的時候,數學才考了50幾分。



後來,大學畢業之後,找工作,又是考,考的內容是高考的語文數學試題,那一次我花了兩個星期備考,因為我語文成績好,所以我專攻數學。

沒想到這次我竟然考了80幾分,一下就進入了前十名。



可見,任何一門學科,只要你花時間去學,成績肯定會好的。




書香劍雨任我自逍遙


數學學不會的原因有很多,我認為主要的原因是對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繫理解不透,不會舉一反三,不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死記老師總結的所謂方法,表面上會了,其實不會。常常聽學生說,上課聽懂了,但考試時又不會做題,原因就是學生並非真正理解數學知識,不會應用數學方法去解決新問題。如何才能真正學會呢?我認為自己主動去做一些典型習題,獨立思考其中的解題思想方法和技巧,持之以恆,還可以多看今日頭條上的一些有經驗的數學老師根據自已積累的教學經驗所寫的解題方面的原創的指導文章,就一定能學好數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