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大明風華丨朱棣的永樂盛世

家天下的分封制源於周朝,西周共有71個諸侯國,絕大部分是姬姓諸侯國,主要是加強王室對各地的統治,並作為周王室的屏藩。到了東周,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終至王室衰微,至秦始皇建立起統一的郡縣制中央集權封建帝國。但是,並不等於說封建王朝沒有分封制。


大明風華丨朱棣的永樂盛世


“清君側”的同姓王混戰

歷史上以“清君側”為名發動的王權之爭一共有四次,分別是西漢的“七國之亂”、唐朝的“安史之亂”、元朝的孛羅帖木兒之亂和明朝的“靖難之役”,而這四次“清君側”只有明朝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成功了。

西晉的八王之亂導致了五胡亂華。

對於家天下而言,分封制還是有利於鞏固同姓王朝的統一,不至於改朝換代,但是卻苦了老百姓。拿明朝來說,至萬曆三十三年,全國的宗室人口已經多達15萬7000人,每年需要供給他們的錢糧已經超過了全國田賦收入的總和,成為壓死明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大明風華丨朱棣的永樂盛世


明太宗何以成為明成祖

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但是也有例外。明朝在朱棣之後的皇帝都只稱宗,朱棣死後原廟號為“太宗”,百多年後由明世宗朱厚熜改為“明成祖”,使其和太祖朱元璋並列為“萬世不祧之君”供奉於太廟正中。

這可以說是對朱棣篡權成功並延續大明王朝200年最大的褒獎。


大明風華丨朱棣的永樂盛世


永樂盛世

朱棣遷都北京,五次北伐,大大削弱了蒙古的勢力。永樂年間,鄭和多次下西洋,宣揚國威,促進人文交流。明史上最有名的大閱兵,發生在永樂十九年(1421年)三月,明成祖朱棣在北京北邊的懷來調集軍隊10萬人,精心挑選“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精銳相繼表演騎兵包抄、步兵突擊、步騎合擊等項目,從廣西、雲南、四川調來的“土狼兵”、白桿兵演練了步兵勁弩齊射、長槍步兵刺殺訓練等“軍事科目”。來“觀禮”的使節達27個國家之多。明朝軍威之盛與睦鄰友好的國策,在各國引起巨大反響。

朱棣在位時,政治上改革機構,設置內閣;對外收復安南,並於東北設奴兒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衛 ,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設貴州承宣布政使司,鞏固了南北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完整;加強對南海的經營;還命人編修《永樂大典》 ,疏浚大運河 。為加強對北方和東北地區的控制,永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在他統治期間明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