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 “他們是誰?他們還剩下什麼?他們的追求是什麼?”

“他們是誰?他們還剩下什麼?他們的追求是什麼?”

​出差的飛機上,看了《好萊塢往事》。

你可能已經知道,它講了兩個中年人的故事: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扮演了一個過氣的西部片明星,布拉德·皮特出演他的替身演員,但因為很長時間沒有開工機會,所以主要是充當他的司機+生活助理。

但兩個單身漢又能有多少活要料理呢,所以偶爾,“皮特”會開著老闆的車在街上游蕩——有影評人把他稱作“現代遊俠”,其實就是閒晃的準失業中年。

“他們是誰?他們還剩下什麼?他們的追求是什麼?”

《好萊塢往事》劇照

“萊昂納多”過得也不輕鬆。他掙扎著想要東山再起,但只能慢慢接受自己要從主角英雄,開始去演反派。

終於說服自己珍惜這樣的機會後,卻在片場頻頻忘詞。他躲到房車裡,詛咒自己;因為太過痛恨自己抽菸、酗酒影響狀態,所以又多喝了幾口……

後來,他強打起精神,演完一場把小女孩甩到地上的戲後,女孩湊到他耳邊說,“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的演技。”

“萊昂納多”終於沒崩住,悄悄地哭了出來。

在連番的被質疑和自我質疑後,一個小女孩的肯定打開了他柔軟的閘門。

“他們是誰?他們還剩下什麼?他們的追求是什麼?”

“萊昂納多”在小女孩面前才釋放了一點內心隱痛

《好萊塢往事》不僅是昆汀拍給電影的,也是拍給那些被時代變革淘汰的、不如意的人。



中年的迷茫和焦慮始終貫穿著這部電影,直到被最後的一場意外蓋了過去——是的,它沒有給出答案。

昆汀說,他知道這種窘境,是今天的很多人都在經歷的:

“他們做了一份工作幾十年,卻還是不上不下,可有可無。有一天,行業變天了,他們要被淘汰了,他們該怎麼辦呢?

很多人對自己身份的認知來自於工作,當他們失去了那個身份,他們是誰?他們還剩下什麼?他們的追求是什麼?

“變得太快了,

曾經的風光轉瞬就沒了”

類似的故事,至少今年以來,大家都不陌生了。

前段時間,傳出“淘寶天貓要求把中層幹部(P8)年齡控制在35歲以下”。

後來官方出來闢謠稱,“從來沒有任何對職級的剛性年齡限制”。

但這兩年來,職場清退34、35歲以上員工的消息屢見不鮮,即使不能和某個企業的具體策略對號入座,也已是大環境裡顯見的事實。

“他們是誰?他們還剩下什麼?他們的追求是什麼?”

有個38歲的DBA(數據庫管理員),在知乎上發了一個帖子。

他的收入在程序員裡也屬上游,買房又早,生活本是挺安逸的,但就因為這兩年技術的快速演進,讓他坐不住了,“即使一些高大上的職位也有可能被替代掉。”

他在企業裡擔任DBA組長。半年前,騰訊阿里開始向他們推銷雲化的解決方案。

他之前從不覺得技術更迭對他這種崗位有什麼威脅。他也一直在跟進新技術,對自己技術方面的深度和廣度都很有信心。

“但就算對自己再有信心,雲技術對這個崗位的職能是降維打擊啊!”

“企業一旦上了雲,DBA的很多工作就都被替代掉了,因為基礎設施不用再開發和維護了。”

“他們是誰?他們還剩下什麼?他們的追求是什麼?”

公司的需求縮小,工資最高的他自然就會成為優化的首選。

“這個年紀再跳槽去BAT麼?恐怕這個年齡,大廠簡歷關都過不去”。

“有次喝了些酒,回到家對著鍵盤就哭了,幸好老婆孩子都睡了沒有看到這一幕。社會變得太快了,在這個年紀曾經的風光說不定轉瞬就沒了,變得連家都養不起。”



“中年男人想什麼,如果還能有些情懷,不管是文藝的還是理工的,那都是奢侈。在這種高速發展的行業中,沒有青春就只能拿頭髮換個不掉隊,透支自己抗起一個家庭吧。”

“他們是誰?他們還剩下什麼?他們的追求是什麼?”

他的這個帖子發在知乎一個名為“中年男人在想什麼”的話題下。

匿名。

有意思的是,這個帖子目前有4000多個回答,排在前列、引起共鳴的熱帖裡,8成都是匿名。

比如,有個’83年的碼農,工作家庭兩頭顧,“感覺一直都沒有休息過一樣。”

他在零點、感到胸痛的時候發帖講述這些,說“我真的覺得好累”“可我又不知道跟誰說”。

“兄弟們也都人到中年,都活的不易,誰願意做別人垃圾桶呢。

另有一位,所在的公司不景氣,想要轉行,但”天天被工作拖死了,連週末都沒有,怎麼準備轉?“

因為要養孩子,要支持老婆幹自己喜歡的事,更是不敢辭職。

”連tmd試一試的勇氣都沒有。”

“他們是誰?他們還剩下什麼?他們的追求是什麼?”

年齡,不過是一個藉口,

對企業和個人都是

這些人的處境,當然不代表全部。

但他們能撕扯起很明顯的疼痛感。

除了因為他們拖家帶口,壓力撲面而來,漸漸就沒有了年輕時輕狂任性的樣子;

也是因為他們曾經或者目前還是中堅人物,是不少人想要成為的樣子,但依然淹沒在繁重的工作中,缺少必要的安全感。

就算是那些要淘汰和接替他們的人,也不免會想想幾年後的自己……

變化,有技術的原因。

越是技術更迭快的行業,越存在明顯的“青春崇拜”。

根據國外調查機構的數據,互聯網行業的平均年齡普遍偏低。2018年,蘋果員工的平均年齡是31歲,Google是30歲,Facebook是29歲,在中國,這個數字更小,騰訊、華為是28歲。

相對於傳統企業對有經驗員工的依賴,現在,新技術帶來的效率提升更為顯著。

而且,年輕人、尤其是單身的年輕人,更能適應快節奏、高強度、長時間加班的工作。

中年員工即使在意識上沒有鬆懈,但身體狀況和家庭壓力,都會讓公司認為,他們無法全身心投入。

“沒有人能永遠年輕,但總有人正年輕。”

“他們是誰?他們還剩下什麼?他們的追求是什麼?”

企業不僅從性價比上淘汰經驗豐富的人,一旦環境變遷,也會收縮以保存自己。

另外,前期拼速度,大量招人,投入競爭,一旦局面初定,後續就只需要少部分人維護迭代。

多餘出來的人,如果沒有啟動新項目的機會,就只能離開。

而且,就像前面那位DBA提到的雲技術帶來的降維打擊一樣,互聯網會導致贏者通吃,他們越是開放更便宜、更好用的“基礎設施”,中小公司就越不需要再養很多人。

科技是槓桿,帶來效率的提升,也會加大兩極分化。

在這個意義上,年齡不過是其中一個藉口而已。

這種調整,很多行業都在出現。

“他們是誰?他們還剩下什麼?他們的追求是什麼?”

“他們是誰?他們還剩下什麼?他們的追求是什麼?”

變化才剛剛開始。

我們需要習慣它,但也要相信自己的潛力,終會適應它。

請允許我聊回《好萊塢往事》。

萊昂納多說,他在準備角色的過程中,去看了一部曾是現象級的老電影,叫《槍瘋》。

“拍這部片的都是小演員,導演此前也沒有作品證明自己。他們接不到機會,只能自己湊在一起‘瞎鼓搗’,結果就鼓搗出了這樣的現象級作品。”

“總是會有機會的,雖然可能不是你預期的那種機會。”萊昂納多說。

這也是他想對那些在時代的轉型中被甩下的人所說的:

“我知道在你的腦海裡一定有很多聲音,說你已經被這個行業、這個時代拋棄了,但那些聲音就是病毒,你不要信。

“他們是誰?他們還剩下什麼?他們的追求是什麼?”

電影裡的“皮特”大概就屬於萊昂納多說的這種人。

他期待著開工,拜託萊昂納多幫他介紹,沒有機會的時候,他耐心地喂著狗,檢修天線之餘在屋頂抽根菸,發發呆;

他揹負著殺妻的經歷,惹得別人介意,他也沒有解釋,就像生活裡很多別人無法理解的秘密一樣,只能習慣揹著它同行;

他總是要 make sure everything is ok,路過一箇舊片場,偏要去慰問已經退休的片場老闆,一個根本不會記得他這個替身演員的“故人”。

他討厭那些寄生在別人片場裡的嬉皮們,在他們挑釁後毫不猶豫地教訓了回去……

當“萊昂納多”在影視裡扮演著牛仔,併為明星地位的失落惶恐不安、患得患失時,平凡生活的裡“皮特”卻自在自得,更像是一個真正的牛仔。



影片的大部分時間裡,他都沒有什麼話,始終是個邊緣的小角色,但他體面、自尊,如昆汀所說的,他把這一切的變化、一切的不如意,都“挺酷地接受了”。

這大概是一種不錯的應對變化的態度。

“他們是誰?他們還剩下什麼?他們的追求是什麼?”

“他們是誰?他們還剩下什麼?他們的追求是什麼?”

你對未來有什麼計劃和擔憂?


“他們是誰?他們還剩下什麼?他們的追求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