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兩個兒子爭著贍養老人,不圖老人財產,只因13歲做的一個“承諾”


兩個兒子爭著贍養老人,不圖老人財產,只因13歲做的一個“承諾”

【1】兄弟倆一塊上學,作業互相“抄”

一提起倆兒子,老蘇臉上笑的都是抹不平的“褶兒”。

老蘇有倆兒子。老蘇沒什麼“文化”,年輕的時候初中畢業就參加工作掙錢養家。後來給老伴兒結婚之後,生了倆兒子。倆兒子前後差了不到兩歲。那個時候倆人商量,乾脆讓老大晚一年、跟老二一塊兒上學,一個班級,倆孩子還可以互相幫襯著一起學習。

老蘇兩口子想的很清楚:自己沒什麼文化,是因為小時候家裡窮。再窮也不能窮孩子,無論如何都要讓孩子念上大學。

倆孩子小時候都挺懂事,雖然有時候也很淘氣。

兩個兒子爭著贍養老人,不圖老人財產,只因13歲做的一個“承諾”

上初一那年開始,每個禮拜老師留作業要寫一篇日記。那時候才80年代末,週末就休息一天。雖然說孩子的學習壓力不像現在這麼大,但是小時候誰不愛玩?一到放假,孩子們光惦記著玩,而且寫個日記對於孩子來說,是個挺“大”的作業。

老師留的第一篇日記的題目:《我幫父母做家務》。老二勤快先把作業寫完了,老大圖省事兒,一字沒改的抄了一遍。

結果可想而知。老師批完作業之後,就做了兩件事兒:一件事讓哥倆罰站了一堂課,另一件事兒就是喊家長。

老蘇氣不打一處來,給老師道完歉,回去接著教訓:誰抄的誰。這哥倆從小關係就特好,很講“義氣”。老大直接跟老蘇說:“爸,我抄的,跟弟弟沒關係”。老二趕緊把事兒攬到自己頭上,都搶著“背鍋”。

這一下子把老蘇惹火了:既然你們都不承認,都打肯定錯不了,狠狠揍了倆兒子一頓。

在老蘇看來,你們作業不會做沒關係,但是不能撒謊,這是最起碼的品行。

在老蘇“嚴厲”的督促下,兩個孩子挺爭氣,最終都考上了大學,哥倆同年畢業,也商量好畢業之後都回老家工作,一定要陪在老人身邊。

兩個兒子爭著贍養老人,不圖老人財產,只因13歲做的一個“承諾”

對於老蘇來講,自己這半輩子沒白費,多年的心願終於實現了。

【2】兄弟倆爭著接老人過去住,遭到拒絕

轉眼間過去20多年了。老蘇和老伴兒也都退休十多年,抱上了孫子。

要說這倆兒子,真的是挺體諒老人的。雖然兩邊的父母提出來要幫著帶孩子,倆人都沒同意,堅持自己把孩子帶大。哥倆想法特別一致:老人對孩子的付出,到自己這輩就該結束了,剩下的事情都是自己的。爸媽年紀都大了,該讓他們累了半輩子的生活放鬆放鬆了,不能再給他們添麻煩。

老蘇跟老伴兒住的是自己的房子。倆孩子畢業回來,工作幾年之後也都在當地買了房子。那個時候房子很便宜,一平米不到兩千塊錢。哥倆都是用自己的積蓄貸的款,後來慢慢攢錢把貸款都還完了。

對於老蘇來講,家裡什麼壓力都沒有,雖然說不是大富大貴,但是特別“富足”,老朋友們都特別羨慕。

到2012年左右的時候,老蘇和老伴兒都年過七旬,身體情況漸漸開始變差。倆兒子私下裡商量過好幾次:之前老人身體好的時候,每個禮拜過去看望個一兩次都行。現在年紀大、身體不好了,再說,還有愛人家的老人,歲數都差不多,也不能光顧著自己的爸媽。

老人年紀大就怕萬一有個什麼事兒顧不及,乾脆哥倆輪著接著老人到自己家住,這樣差開,正好兩邊老人都能照顧得到。

回去看望老人的時候,兄弟倆就跟老蘇說起這個想法。老蘇和老伴兒都拒絕了孩子的好意,他們是不想給孩子找什麼麻煩。做了好幾次老人的“工作”,把老蘇也做“煩”了,衝著倆孩子發了頓火,這事兒才算暫時擱下。

有一年冬天,老蘇病了,住進醫院。倆兒子急的不行,輪流著請假去陪護,生怕老人有個什麼意外。母親年紀大了,倆兒子堅決不讓母親替班,就是怕累著老人。

老蘇搶救過來了。稍微有點精神後,老蘇叮囑老大再來看的時候帶兩本書過來,沒事的時候讀讀解悶。

兩個兒子爭著贍養老人,不圖老人財產,只因13歲做的一個“承諾”

老大按照老蘇的“指示”,回去翻他的抽屜。一拉開抽屜,裡面裝的滿滿當當的,全是書本。原來,哥倆上學時候的作業本、日記本,包括考試的卷子,老蘇全都留著——這些全都記錄著倆兒子的成長曆程……

盯著抽屜裡的“作業”,老大眼圈有點泛紅,沒想到父親這麼細心!小的時候上學,跟弟弟沒少捱打,那個時候雖然不記恨父親,但是不太能深刻體會到父母的用心和期望。

老大翻了翻這些舊物件,無意翻到兩個保存的很好的日記本,正是上初中時候,父母給兄弟倆買的專門寫日記用的本子……

【3】一份“0分”的日記,讓老人感動

老大把書帶了過來,也順便把那兩本日記帶過來了。打開兩本日記的第一頁,上面都有個大大的、紅筆批的分數:0分。

老大拿著日記,指著第一篇日記半開玩笑的跟老蘇講:爸,你還記得不?為這,我跟老二還捱了頓打。其實,當時是我抄的老二的,我都承認了,老二還平白無故捱了頓打。你還記得日記是怎麼寫的不?

老蘇早就記不得這事兒了:小時候你們捱揍還少了?我要都記著,還不累得慌?日記我都沒看,只要是不及格,都得挨頓板子。

反正也沒什麼事兒,就當是給老人解解悶,老大開始讀起和老二寫的一模一樣的那篇“0分”日記:

《我幫父母做家務》——

又到週日了。

我的爸爸媽媽是特別勤勞的人,也特別愛護我和哥哥。每天我們下學之後回到家,都能吃上爸媽做的熱騰騰的飯。每個禮拜一都能穿上乾乾淨淨的衣服,都是媽媽一針一線給我們做的,都是爸爸給我們洗乾淨的。

一到週末,我和哥哥寫完作業,都幫助爸爸媽媽擦桌子,掃地擦地,倒垃圾。我們知道爸爸媽媽為我們付出很多,我們也一定要好好學習,今後考上大學,好好工作,讓爸爸媽媽過上好日子。

老大還開玩笑的跟老蘇說:

“爸,你知道老師怎麼看出來我抄的麼?老二寫的是‘我和哥哥’,我當時偷懶,要是改成‘我和弟弟’,弄不好老師就看不出來了,能少挨頓揍,哈哈。

不過,那也確實是我和老二的想法,這個可真沒騙你們。你別說,那個時候,老二和我就想著,今後掙錢了,一定好好孝敬你和我媽。

你看,我們那麼小,就想著今後伺候你們了……”

老蘇的眼睛已經溼潤了……

看著兩個孩子從小到大、現在獨立了,對父母這樣,這絕對不是有什麼文化、有多少成就的問題,而是孩子們真正懂得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想想自己身邊好多老同事、老夥計,都有孩子,孩子們管老人的、不管老人的、甚至老人還沒走就開始惦記分老人財產的,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的家庭都有。相比之下,自己的家庭,這倆兒子太好了!

【4】任何家庭,幸福的理由只有一個

“幸福家庭的理由只有一個,不幸家庭的理由千千萬萬”。

老蘇和老伴兒是有福氣的。家庭真正幸福的原因只有一個:家庭所有成員都能夠相互體諒和理解。

兩個兒子爭著贍養老人,不圖老人財產,只因13歲做的一個“承諾”

一家人,是親人。維繫親情關係,最重要的就是相互理解和支持

作為家長時代,老蘇對孩子“嚴厲”甚至動手,但絕非“欺負”兒子,相反是一種督促;兩個兒子,從小沒少捱打,但是能真正理解父母的辛勞和良苦用心。

長大了,孩子們都選擇回家,就是因為要在老人身邊,照顧方便。不讓老人帶孩子,是怕累著老人。孩子們希望把老人接過去住,是體諒老人、照顧著方便。

兄弟倆從小就“講義氣”,遇到事上都想著替對方“背鍋”,這是兄弟情分,是兄弟理解和支持的表現。

我經常說:希望每一位老年人晚年幸福。這裡,最重要的,其實就是建立在老人、老伴兒、孩子之間相互理解的基礎之上。

任何一方不理解、不支持,都會讓一個家庭產生裂痕和間隙。而作為老人來講,受到的傷害和損失,毫無疑問是最大的。


99%以上的家庭都會面臨繼承問題!請關注“一紙家書”頭條號,持續為您講述身邊的遺囑、繼承故事,為您系統講解遺囑、繼承專業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