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剛開張就被“碰瓷”這家“洋券商”嚴正聲明:尚未對個人提供開戶服務

剛剛開業尚不足月,這家初來乍到的新券商就遭到了冒名頂替的“李鬼”,如此迫不及待的碰瓷實在讓人有點懵。

近日,野村集團官方公眾號發佈嚴正聲明稱,發現有不法分子利用其公司名義開展業務,嚴重影響公司聲譽,請投資者保持警惕,注意甄別。

刚开张就被“碰瓷”这家“洋券商”严正声明:尚未对个人提供开户服务

去年12月20日,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在上海舉行開業慶典,距今上尚不滿一個月。據悉,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尚未對個人客戶提供開戶和交易服務,打著“野村東方證券”旗號向投資者提供資金賬戶等行為實屬騙局。

在過去的一年中,由於市場行情的回暖,各家券商遭遇碰瓷的情況時有發生,逼得券商及其分支機構連番發佈各類聲明,提醒投資者謹防風險。2020年,投資者還請擦亮慧眼,認清誰是“正規軍”。

開業不滿月即遭冒名頂替

趕在2019年底火速開業,被業內高度看好的野村東方證券不僅吸引了大量同業和投資者的注意,也被部分不法分子所盯上。

日前,野村集團官方公眾號發佈嚴正聲明稱,發現有不法分子利用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名義開展業務,嚴重影響公司聲譽。野村東方國際證券稱,公司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請投資者保持警惕,注意甄別,遠離非法證券活動,通過合法機構開展投資行為,切實保護資產安全。

根據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提供的投資者舉報信息截圖來看,有不法分子以“野村東方證券”的微信名和頭像向投資者提供資金賬號和密碼,並提供“公司官網”鏈接。不過,券商中國記者按圖索驥發現,該鏈接目前已無法打開。

刚开张就被“碰瓷”这家“洋券商”严正声明:尚未对个人提供开户服务

據介紹,近期有投資者反饋,稱被名為 “野村東方”的公司詐騙。不法分子提供虛假APP、官方網站、上課鏈接及交易方式等“全套”包裝方式,並設有股票交流群,相關投資者因此後無法打開鏈接和網站而發現被騙。

對此,野村東方國際證券表示,其在2019年11月18日獲得證監會頒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目前正積極籌備各項業務開展事宜,尚未對個人客戶提供開戶和交易服務。公司在得知該情況後,第一時間發佈公司聲明,提醒投資人保持警惕,遠離非法證券業務,切實保護資產安全。

事實上,這樣的騙局並不算高明,虛假APP、上課鏈接、股票學習群,都是不法分子們此前非法薦股、資金詐騙的老套路。不過,此次碰瓷剛剛成立不久的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可說是頗有新意。由於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剛剛開業,在“正規軍”還未展業之際先收割一波客戶,相關不法分子的行徑十分惡劣。

在開業不到一週後,野村東方國際證券的各項業務還在推進當中,目前研究部已有進展。1月10日,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在上海發佈了開業以來的首篇研究報告。報告預計,2020年滬深300指數盈利增長為7.3%,年末目標點位為4400。野村東方國際研究部主管高挺在分享會上指出,真正的投資要找結構性趨勢帶來的機會。

碰瓷券商者俯首皆是

縱觀2019年,由於市場行情的回暖,不法分子也日漸活躍,各類金融詐騙情況有所抬頭。其中,假借券商名頭開展違法活動的情況最為常見。盤點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大類:

一、冒名頂替偽造品牌

典型案例:宏信證券

2019年7月,宏信證券在官網發佈聲明,稱有不法分子假冒、仿冒“宏信證券”、“宏信資本”等品牌、網站、APP、微信等,打著宏信證券或宏信證券人員旗號或名義發佈信息、吸納會員、提供服務等從事違法違規活動。

券商中國記者發現,相關假冒網站、APP製作精美頗能“以假亂真”,就該假冒網站情況來看,其名稱和LOGO均為“宏信資本”,自稱是“宏信證券旗下平臺、國內最專業的融資融券服務商”。從其外觀設計來看,與國內各家券商網站無異。

刚开张就被“碰瓷”这家“洋券商”严正声明:尚未对个人提供开户服务

二、假借券商開展配資

典型案例:銀河證券

2019年7月,中證協網站披露非法仿冒證券公司黑名單,銀河證券即被配資公司“碰瓷”,開設“銀河配資”的網站。雖然該公司並未表明與銀河證券的關係,但在網站的LOGO設計上與銀河證券一般無二。

刚开张就被“碰瓷”这家“洋券商”严正声明:尚未对个人提供开户服务

該配資平臺拉上光大銀行、工商銀行、中信證券等多家大型金融機構。“銀河配資”表示,在風控方面,公司“以銀行監管資金,以券商監管交易,銀河配資控制風險,並設置警戒線和平倉線,讓客戶及早的預知風險,嚴格按照警戒線和平倉線為客戶做好風險管理”。

三、冒名包裝明星分析師

典型案例:申萬宏源

今年9月,申萬宏源研究所官方微信號表示,發現有不法分子假冒、盜用公司及本公司員工名義,利用互聯網製造和傳播虛假證券信息。被假冒者為研究所理財研究部總監錢啟敏。不法分子以設立假冒微信訂閱號、QQ號的手法,藉機散佈虛假薦股信息、發佈代理個股買賣、股票投資諮詢等非法消息、開設所謂的股票投資培訓班騙取學費等非法證券活動。

據券商中國記者調查發現,此次不法分子的“套路”主要是通過微信公眾號引流,繼而通過QQ等通訊軟件進行收費。不法分子聲稱是“錢老師本人”,一對一實盤指導短線操作,盈利5-20個點,一票一結,不提供看票;先盈利後付費,盈利後純利潤五五分成。

刚开张就被“碰瓷”这家“洋券商”严正声明:尚未对个人提供开户服务

四、假借券商名義舉辦炒股大賽

典型案例:華鑫證券

上月,華鑫證券官方微信推送消息稱,在媒體報道的由“華鑫證券”獨資贊助的“華夏杯炒股大賽”,涉嫌假冒公司名義開展客戶招攬等違法活動,提醒投資者注意防範非法證券活動,提高對非法證券活動的辨別能力,保護自身財產安全。

根據假冒信息和鏈接來看,該次“賽事”深度綁定華鑫證券,稱“第一名會被華鑫證券錄為職業操盤手”,並會獲得實力投資公司會贊助5億操盤賬戶,作為基金運轉,一年盈利20%分紅,可獲得由華鑫證券調研部聯合贊助的(複利一號)機構調研服務終端大禮一份。

不過,該次“賽事”仍是換湯不換藥的網絡薦股:將薦股“老師”融入炒股大賽的元素,拉上華鑫證券作為“金主”進行信用背書,通過網絡喊單、股票池展示、收益PK等方式,從而吸引投資者跟隨操作。

刚开张就被“碰瓷”这家“洋券商”严正声明:尚未对个人提供开户服务

無論是以哪種方式進行詐騙,其實手法萬變不離其宗,大多是非法薦股+騙取投資資金的老套路。然而,家花沒有野花香,由於不法分子推薦話術花樣繁多,且往往以高額收益承諾下套,投資者上當者甚眾。

而對於券商而言,被“碰瓷”者不僅要承擔名譽上的潛在損失,更需要面對投資者的質疑進行解釋和澄清,大多數券商是在投資者投訴之後才發現被冒名頂替的事實。在後續處理上,除了公司及分支機構“廣而告之”,以公告的形式敬告投資者,券商也多采取報警、投訴違法信息源等方式避免損失。

不過,在具體執行上,即便是有充足的理由進行投訴,在相關執行仍存在困難。有券商向記者吐槽稱,“公司也會積極尋找各大平臺對詐騙信息進行刪除。但由於溝通渠道有限,且舉證不易,短期內相關信息的清除也並非易事。”

的確,以上述案例來看,不少冒名網站至今仍能成功打開。券商中國在2019年9月即曝光冒名申萬宏源錢啟敏的公眾號,且申萬宏源方面也對賬號進行投訴,直至2019年12月24日,該賬號才因侵權刪除,且原有文章內容均得到保留。

刚开张就被“碰瓷”这家“洋券商”严正声明:尚未对个人提供开户服务

假冒者後事如何?

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對於假冒券商欺騙投資者的不法分子,法律也絕不手軟。

券商中國記者整理近期判決情況發現,除了設局者,冒充證券公司員工的業務員也同樣被予以處罰,均被以詐騙罪予以追訴,並對違法所得進行追繳。被詐騙的投資者,或許將能獲得部分補償。

案例一:冒充“源達證券”薦股

福州市倉山區法院(2018)閩0104刑初143號判決書顯示,被告人李某、餘某、廖某三人為謀取非法利益,在未經相關部門審批,無任何薦股資質的情況下,共同出資設立某文化傳媒公司,並招募員工進行培訓,由業務員冒充“源達證券公司”員工通過撥打電話方式與被害人聯繫,以推薦股票為誘餌,騙取被害人信任,與被害人就其股票操作獲利金額進行分成,並誘使其繳納會員費,從而謀取非法利益。

截至案發,8名被告人合計撥打電話2.7萬人次,非法收取客戶錢款9.62萬元,其中某被害人被騙會員費2.8萬元。在8名被告人中,7名為90後,1名為89年。兩名主犯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年六個月,其他人被判一年九個月到二年二個月不等。

案例二:非法誘騙購買期權

駐馬店市中院(2019)豫17刑終521號判決書顯示,不法分子組織公司員工通過網絡誘騙被害人購買其推薦的“金匯資本—長髮3號”的股票期權。其中,推广部員工編造虛假投資股票賺錢案例,打著高收益的噱頭在百度、鳳凰、UC、今日頭條等網站發佈詐騙廣告。

在獲客之後,員工將被害人拉進股票微信交流群,其他員工在該群裡冒充客戶互動,互相配合共同取得被害人的信任,從而誘騙被害人將錢打到公司賬戶。然後將客戶從微信交流群內移除並交由客服部員工,客服部員工在客戶資金全部損失或部分損失後,通過話術以投資有風險等為由對被害人進行風控和安撫。

在案發後,除主犯另案處理外,部門經理及客服人員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到拘役三個月不等,並處相應罰金。

案例三:打造“老師”招攬散戶

普陀區法院(2019)浙0903刑初104號判決書顯示,被告人尹某平等人對業務員進行場外個股期權知識培訓,指使業務員通過添加微信等方式,假冒證券公司工作人員身份,與不特定股民聯繫進而並拉入股票群。在群中僱傭分析師講解股票知識直播,業務員則操縱多個賬戶假扮客戶吹捧分析師的專業權威,吸引客戶將投資目標轉移至個股期權交易,爾後再將其拉進公司建立的交易QQ群。

業務員則繼續假扮多名客戶在交易QQ群起鬨,營造群內客戶踴躍入金的假象,並謊稱根據指導“老師”建議炒作期權交易已獲得高收益,塑造指導“老師”為個股期權交易專家,加深被害人對指導“老師”的信任感,營造聽“老師”指導投資就能贏利的假象,誘騙被害人根據“老師”建議多入金操作。期間誘騙35名被害人,導致虧損共計170餘萬元。相關被告人以非法經營罪、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六年至兩年不等。

從近期案例可以看出,非法薦股的“套路”滿滿,不過仍是萬變不離其宗,基本按照電話騷擾——添加微信——加群薦股——群體詐騙的路徑進行。而在正規金融機構連番提醒之下,仍有投資者前赴後繼上當。2020年伊始,投資者還請擦亮一雙慧眼,認清正規軍。

本文源自券商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