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見,不負如來不負卿
每當說起“回家”,給人的感覺永遠都是溫暖的。即便是在年少叛逆的時候,我們內心也渴望著能夠“回家”。
特別是當我們成家之後,每天總期待著能夠按時下班回家。因為回到家,就可以卸下一天的疲勞,享受家的溫馨。
所以我們喜歡把家比如成“港灣”,是我們這些為了生活而漂泊在外的船隻的歸屬和依靠。
而現實中,卻有很多人情願在公司加班,在外面跟兄弟喝酒擼串也不願意回家。
既然家是溫馨的港灣,那為何你的男人卻不喜歡回家呢?
夫妻之間本身屬於“親密關係”的一種,而事實上我們也相信自己跟伴侶之間的關係也是親密的。
但這種“親密關係”之中,卻隱藏著很多假象,也正是因為這些假象的存在,所以才會讓伴侶之間的感情產生了隔閡。
實際上這些“親密假象”基本上都是主觀造成的,因為我們被這種假象的誤導,所以才會在主觀上認為跟對方的“親密關係”已經破裂。
而也許其實並沒有你想象中那麼嚴重。
這種情況在我們身邊發生過不少案例,比如很多伴侶的離婚原因,可能在我們看來是極其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因為他們誤認為“親密關係”不再,所以才會走到這個結局。
關鍵還是沒有認清這些親密假象,下面就列舉5種常見的“親密假象”,看看你是否也曾被這些假象所誤導過?
假象一:“我不說你也應該明白”
在非常多的實際案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一種現象。
伴侶之間認為,如果對方足夠了解自己,足夠愛自己,相互之間關係足夠親密,那麼即便不用說什麼TA也應該懂自己的真實感受。
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那句話:“我心裡在想什麼你都不知道,看來你並不愛我。”
總結起來就是所有伴侶都想要跟對方達到一種境界:心有靈犀。
但現實是,哪怕生活了十幾年的老夫老妻之間,都不會真正做到所有事情都“心有靈犀”。甚至很多時候對於自己真實情感的表達都會很困難。
而之所以無法傳遞真實情感和感受,主要是受兩個因素的影響:環境和對方的接收程度。
舉個例子,相對於西方國家來說,我們國家的大多數人在真實情感的表達方面會更含蓄。因而受到這種大環境的影響,大家都不太能夠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有些則是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所以並沒有習慣於直面準確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這也是一種環境的影響因素。
與此同時,當我們不能夠準確表達真實感情時,要是對方的接受程度還有誤差,那麼就會出現“對於很多伴侶來說,談論他們真實的感受,都好像在說一門外語那樣艱難”的現象。
因此很多伴侶就誤把“我不說你也懂”當成了一種可以實現的“親密關係”。
理論上來說,要是真的能夠做到“心有靈犀”,那麼的確是一種理想的“親密關係”,但現實卻是要達到這種境界,幾乎是不太可能的。
當女人總是用“我不說你也應該明白”來作為對男人是否愛自己的評判標準時,往往就會導致這個男人開始逐漸減少跟女人的溝通交流。
最後實在沒辦法,就只能藉故晚回家,甚至不回家了。
假象二:男兒有淚不輕彈
有一種伴侶之間出現情感破裂的現象,並非是哪一方犯了錯,而是因為過於保護對方。
男人在情感表達方面常常是以被“批判”而存在的,在社會中的慣性常識裡,男性理應當是比女性更堅強、更有韌性、更有承受力的。
所以當一個女人因為感情受挫而苦訴時,大家第一反應是同情;而當一個男人做出這種行為時,人們卻最喜歡用“男兒有淚不輕彈”來指責這個男人不夠堅強。
受此影響,當男人在外受到委屈,壓力大到喘不過氣來時,為了能夠表現出自己的“堅強”、“剛毅”,只能夠在外面把情緒調整好了才回家。
因為如果一個男人回到家傾訴自己的“負面”情緒時,會有兩種“冒險”可能性存在。
一是女人會認為自己的男人很“軟弱”、“無能”,從而失去了對男人的崇拜之情;
另一個可能性則是男人會擔心女人過於擔心自己,從而讓她也因為自己的情緒而不開心。大家都不開心,親密關係就會受到威脅。
相對於男人來說,女人對於情緒波動會更加敏感,因此要是發現自己的男人不開心,不高興,那麼她可能就會產生很多的“猜想”。
這種猜想一旦走向了另一種極端,那麼結局可能就會導致相互之間的爭論,甚至因此導致感情破滅。
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之下,男人就會選擇通過晚回家的方式,在下班之後藉故逗留,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之後再回家,以保證把最好的一面留給自己的愛人。
然而這種看似保護親密關係的方式,卻有可能因為你的晚回家,導致女人的更多猜疑。
歸根結底,其實還是男人受到社會環境影響下的自尊心在作祟。
這種看似“保護”的方式,實際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男人的“自私”表現,是男人“自以為是”導致的“親密假象”。
假象三:我們應該有共同的愛好
有句話叫“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人們會因為有相同的愛好而匯聚在一起,因為共同的愛好,所以雙方會有更多所謂的“共同語言”。
因此很多伴侶之間相信,雙方之間應該有共同的愛好才能夠讓關係更加親密。
實際上,很多人之所以能夠跟某個人之間關係親密,也是因為大家都有共同的愛好。
所以很多人認為,親密關係的前提應該是有共同的愛好。
而現實是,在“共同愛好”的問題上,一般會有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因為共同愛好而在一起;另一種情況是,在一起後發現有共同愛好。
這兩種看似相似的情況,卻因為先後順序的不同會有完全不同的結局走向。
我們常說的“求同存異”現象,真正容易實現的一般是第二種情況——在一起後發現有共同愛好。
現實中,這種“共同愛好”其實是一種很常見的“親密假象”。
因為共同愛好而走在一起的人,會在這個愛好方面有很多“共同語言”,但這個所謂的“語言”,嚴格意義上來說只能是“詞語”。
有時候雖然互相之間說著同一個詞語,但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場上來理解的。
而因為大家都有共同的愛好,但各自又會有自己的理解,所以在這個理解的程度上就會出現很大的分歧。
他們在每一次討論都想要成為勝利的一方。因此,他們在交流“共同的語言”時,會帶有攻擊性,其目的是為了獲得勝利,而並不是支持對方。
相互之間就會成為“競爭者”,而並非支持者或者親密者。
而如果一個男人在這場“爭論”中敗下陣來,那麼即便是言語上輸了,他內心依然會不服氣,所以乾脆就選擇“不面對”。於是晚回家就會逐漸形成常態現象。
綜上所述,有“共同愛好”的人,其實更適合做朋友、知己,而並非伴侶。
比如我們熟悉的俞伯牙和種子期之間,就是一種有共同愛好的“知音”,這其實也是一種“親密關係”。
而紀錄電影《人生果實》裡的兩位老人,老奶奶津端英子喜歡吃麵包蘸果醬,而老爺爺津端修一則喜歡傳統日式早餐。雖然兩位老人有著不同的習俗、習慣,但這並不影響老奶奶一直默默支持老爺爺“陶淵明”式的生活方式。
所以,“共同愛好”其實很多時候就是一種“親密假象”。
假象四:“你應該包容我所有的缺點”
幾乎所有人在談及伴侶之間的關係時,都會說到這麼一句話:“要包容,要理解。”
特別再加上前面提到的第二個關於“男兒有淚不輕彈”的現象,所以很多伴侶之間就會在這句話的理解和運用上出現問題。
女人認為,伴侶之間就應該是男人包容和理解自己,而自己則可以“使小性子”。
這種情況幾乎成為了一種“常態化”現象,女人都認為男人應該包容她們所有的缺點,同時還會對男人提出較高的要求。
她們認為這樣的關係,才算是一種“親密關係”。
實際上,每個人都不可能沒有缺點,同時也不可能包容得了對方所有缺點。
真正的“親密關係”,是相互之間都要包容和理解,同時能夠為了對方而改正自己的缺點。
在對“親密關係”進行定義的時候,其實是從兩種角度來解釋的,一個是要認清自我,另一個則是要接納對方。
因為只有認清自我的同時接納對方,雙方才能互相依賴、影響等,從而才能讓關係更加親密。
但某一方的過度“索求”,而另一方的一味“忍讓”,這其實是一種不健康的相處方式。
也就是說,過度的忍讓其實並非真正的理解和包容,因為它是單方面存在的。一旦感情的天平出現了傾斜,那麼最終的結局自然就會是不歡而散。
所以要是我們在伴侶的相處中,不能夠認清這個問題,那麼你的男人可能就會因為你對自己缺點的縱容,而要求他來“全部包容”,最後失去了對“回家”的渴望。
因為在他潛意識,會覺得這個家,沒有溫馨,只有自己的“忍讓”。
假象五:善意謊言導致的真實欺騙
在伴侶之間相處的過程中,我們一直對於“謊言”是極其敏感的。
“親密關係”最大的考驗,其實就是撒謊。
撒謊似乎成了所有夫妻之間最忌諱的問題,也是大家都不太願意接受的一種行為。
可即便如此,我們卻又喜歡用“善意的謊言”來作為伴侶關係的“保護傘”。
認為只要是善意的謊言,在自己的道德天平上就不屬於“撒謊”的範疇之一,而是一種為了相互之間關係更好的“常規”處理方式。
之所以會有“善意的謊言”出現,一定是出現了可能會危及“親密”關係的問題,於是我們會條件反射的思考“解決”的方式,於是善意的謊言就出現了。
這就是我們日常的關係處理態度:我們的焦點通常會放在如何去處理它,卻忽略瞭如何使關係加深及成長。
“善意的謊言”歸根結底也是謊言的一種,一旦人們開始習慣性的用“善意的謊言”來解決關係問題時,就容易形成一種慣性。
因此當一方如果真的犯了錯,那麼他就會順理成章地認為,撒謊是為了大家好,所以就利用“善意謊言”來掩蓋他犯錯的事實。
當這種“善意的謊言”不斷“得逞”之後,接下來就會導致他更加肆無忌憚,最終就利用“善意”這個幌子來“真實欺騙”了。
所以,表面看起來“善意的謊言”是在維護“親密關係”,但從關係的加深和成長角度來說,這其實更像是一種親密的假象。
那麼當一個男人在外面不小心“犯錯誤”了,通過善意的謊言來“逃過一劫”時,就會產生僥倖心理,久而久之就會把被動犯錯演變成主動犯錯。
等於就是說,伴侶之間要是經常需要用“善意的謊言”來維繫關係,其實就等同於“養虎為患”。
這其實並非是在讓關係更加親密,反而是在阻礙關係的加深。
真正的“親密關係”是需要通過情感交流來加深和保持的,這需要準確而真實的情感表達,不迴避不攻擊的溝通態度,以及認清自我和包容對方的正確觀念。
特別是在夫妻關係的相處方面,我們更應該清楚,對於情感和感受的真實表露,是促進雙方親密關係長久健康發展的基本因素。
即便我們內心向往著能夠“心有靈犀一點通”,但依然要面對現實。
任何男人或者女人,都不可能長期忍受“我不說你也應該明白”的這種溝通方式。
所以要是我們被“親密假象”所誤導,那麼最終可能不僅無法繼續讓關係親密,甚至還有可能越走越遠。
最後引用《大魚海棠》的一段話,送給大家:
“人生是一場旅程。我們經歷了幾次輪迴,才換來這個旅程。而這個旅程很短,因此不妨大膽一些,不妨大膽一些去愛一個人,去攀一座山,去追一個夢……有很多事我都不明白,但我相信一件事:上天讓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就是為了讓我們創造奇蹟。”
閱讀更多 挽霞情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