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兩會聲音|開福政協委員李雲輝:恢復“長沙米街”場景,豐富潮宗街歷史文化內涵

長沙米市在長沙商貿史中佔有重要位置,其雛形可追溯到北宋晚期,當時的潭州已能製造載米萬解的大船,往來湘江,運送大米。到清雍正初年,湘江上運米之船"千艘雲集",直銷漢口,再抵江浙,盛極一時。20世紀二三十代,長沙因為其不斷增加的稻米輸出,在全國糧食貿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與無錫、蕪湖、九江一併成為當時廣為流傳的中國四大米市之一。而潮宗街是出潮宗門達湘江河運碼頭的必經之道,因而成為米業、堆棧業的集中之地,尤以米市聞名於世,有德安、益華、恆豐、太豐、順豐、義豐、恆豐、友和、鄧春生等10多家糧棧、米廠。因此,在中國近代潮宗街又被俗稱為“長沙米街”。

“‘長沙米街’”歷史地位無可替代。”作為開福區第五屆政協委員的李雲輝表示,潮宗街是“長沙米市”的集中之地,也是最能體現近代古城長沙米市商貿繁榮發達之地,改造、開發、利用好潮宗街的歷史文化資源,重現潮宗街舊時米街商貿繁華景象,傳承古城長沙商貿歷史文化,有利於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此外,潮宗街還是湖湘米商文化集聚之地,又是作為中國近代四大米市之一的長沙米市唯一留存下來的老街,重現米街景象,科學定位業態,開發特色旅遊產品,將潮宗街真正做出“長沙味”,能使遊人走進潮宗街感受到長沙古城魅力,記住長沙,也記住這條潮宗米街。

(湖南日報·新湖南記者彭永禮 整理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