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經濟問題or國家安全問題?李平談工業互聯網意義

■ 中國工業報 周寶冰

“工業互聯網的範圍不能只是製造業,而應該是更廣泛的工業行業。同時,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需要在相關標準的制定、產業市場化等方面有所突破,產業才可能最終成功。”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理事長、北京東土科技董事長李平在近日舉行的2020年中關村工業互聯網創新解決方案峰會上呼籲。

李平認為,工業互聯網範疇的拓展直接關係到工業互聯網的技術架構 (底層技術)。如果僅僅關注製造業,技術的應用和未來的物聯網以及人機交互、技術通用性就會有很多障礙。工業互聯網應用包括了從智能製造,到飛機、高鐵、電網所有這些領域,還有工業控制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疊加。

“工業互聯網不僅僅是為了提升生產效率,促進經濟轉型,它也涉及國家安全。未來國家之間的對抗形態首先體現的是網絡戰,網絡戰首先體現的是工業 (能源、電網),所以工業互聯網的建設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國家安全問題。”李平說。他認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以及技術定位、標準制定,以下幾點非常迫切:

第一,互聯互通標準的制定。在技術對工業發展的推進作用中,工業領域的技術標準特別重要,因為機器沒有智能,它需要制訂詳細的標準。這個標準體現在工業互聯網方面,國家要牽頭,要做到互聯互通。互聯互通不僅僅是智能製造領域,未來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是所有和機器控制相關、人工智能相關的每個控制節點、每個單元都應該互聯互通。

第二,操作系統平臺。當前,我國發展操作系統很多停留在嵌入式,是開源還是閉源等層面,這些討論會延誤國家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工業互聯網軟件平臺更應該關注的是操作系統將計算和控制融合,把工業控制、機器人控制、汽車控制、飛機控制統一到一個平臺上。

第三,工業控制平臺標準化問題。工業互聯網未來的控制之一是基於計算和控制一體化的邊緣計算。因為邊緣計算的工作方式跟人工智能聯合在一起,它需要標準化,在各行各業實現控制硬件的標準化,這需要國家來引導。

第四,工業工具軟件。未來工業互聯網是通用性的,它有廣泛的相互適應能力。工業互聯網的工具軟件不僅僅是流程控制、過程控制,將來在電網、飛機、汽車都能夠使用。這些工具軟件以及硬件、網絡通信一系列的標準制定會大大加快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進程。

李平認為,工業互聯網相關標準的制定不存在技術問題,主要是管理部門的共識問題。制約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全球競爭力的主要因素是國有企業市場化的深度問題。當前,工業互聯網的應用主體是國有企業,它們的工業互聯網建設需要充分地市場化。這在未來五年、十年,對加快我國工業互聯網創新企業的發展非常重要。

“我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也需要進行充分的市場競爭,只有這樣才能推動技術的發展。如果中國有一天通過工業互聯網的技術,培養出中國工業領域的華為公司,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才算成功。”李平說。

據介紹,中關村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成立於2017年,兩年多來,取得了一些成績:一是研發工業領域第一個基於IP寬帶網絡的工業控制協議AUTBUS,於2019年9月獲得IEC(國際電工委員會)的認可成為國際標準。AUTBUS技術實現了在現場總線領域首次引入寬帶解決方案,進一步完善並推動了國際工業通信現場總線體系發展。二是制定了一套全國產化的從芯片、操作系統到軟件的互聯網平臺技術,構建起獨特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我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作出了開創性的工作。

中關村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的宗旨,是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整合中關村在工業雲平臺、工業大數據、工業網絡、軟件定義控制、操作系統、工業軟件、5G、工業APP、工業安全等領域的技術優勢,推動形成出一批自主創新解決方案和典型案例,初步形成解決方案供應商集聚為特色的中關村工業互聯網產業集群。2020年,聯盟將與中國工業報社一起,進一步發揮中關村相關技術和產業優勢,促進中關村相關自主創新技術及產品在工業行業的深入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