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家裡是做農資的,就是農藥肥料,生意還行,但是想做出屬於自己的特色,怎麼辦?

王博輝的壺


家裡是做農資的,就是農藥肥料,生意還行,但是想做出屬於自己的特色,怎麼辦?

在阿兮看來,農資店想做出屬於自己特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深度挖掘:

1、從預測預控預防著手,讓農戶信賴你。

做農資生意,只會守著農資店等病蟲害起來,農戶來買藥了,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不行的。農資店特色之一,就是能提前根據天氣跡象,預測預控預防,提前知道天氣情況、病蟲害發生情況,從而提前提醒農戶採取有效措施,儘量減少損失。

比如阿兮2月份根據去年冬天氣異常狀況,給出2019膠東農村春季果園三大預測:病蟲害起的快,倒春寒,春季以乾旱少雨為主,果斷提醒果農提前做好4點:清園刮樹皮,提前做好應對倒春寒,乾旱缺水地區做好保水蓄水措施應對乾旱。

目前看來,我預測的這幾點都已成事實。相信那些按照我給出方案去做了的果園(我家綠豆爸也是做農資的),今年病蟲害這項就能領先別人一步,少用好些農藥。

果農們懂得感恩的,你提前佈局讓他們的果園少投入,少受損失,他們都知道你的好,自然會信賴你,選擇用你的藥、肥。

2、掌握農技最新動態,傳遞最實效植保技術和種植管理方法。

做農資必須努力學習最新植保技術和種植管理技術,不能固步自封,一直老一套。我們做的是果園配方施肥,都是根據不同果樹狀態(壯樹、老樹、幼樹,及病害情況等),再結合天氣狀況,提前預測會起的病蟲害等,給出藥、肥組合。根本無需果農操心,哪天該用什麼藥什麼肥,要什麼時間用效果更好,都會直接通知到果農執行就好。

配方施肥的好處是,一旦果農信你,那麼全年的藥肥配套施用,就都是你了。只要他們用你的配方施肥方案,每次都在病蟲害發生前就預防解決,讓他們獲得豐收,以後每年自然依賴你。

我有一個萊陽的朋友,問答里名為“莓管家”,他在草莓方面的植保技術在當地屬專家級別,農資店配方施肥套餐完全是自己一手設計,直接給肥料廠家定肥料指標,元素配比,有自己獨有商標。現在他的肥不只是當地果農青睞,熟悉他的各地農資店也爭相要用他的配方施肥套餐。這就是獨屬於自己的特色。

3、做農資心要正,貨真價實,形式不拘一格,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做農資一定心要正,不坑農害農賣假藥假肥,貨真價實才是信譽之本。至於開店形式,則可多樣化。我家綠豆爸做農資與其他人做農資不同,就是我們不設農資店,只設倉庫。原因還在於我,不想被一個設在鄉下的農資店綁死身子。

我設想就是:配方施肥,藥肥等與廠家直接聯繫,到用肥時那邊一個貨車送過來,直接農戶拉走,省時省力還省了地方。常用農藥和一些小肥,有個倉庫存放也就行了。反正管理的都是蘋果園,用藥時間差不多,到了該用藥時,麵包車一開,一次性各村分發下去,等於送藥肥到戶,皆大歡喜。

當然,我這個設計完全是因為自己偷懶不想看店,也不想老公天天靠在鄉下店裡沒有自由,才根據自身特點去做的,立足點不同,但主動出擊,流動供貨,也是條路子,至少可省下倉儲費用。若廠家貨車送肥前再搞個預付款大優惠活動,沒準還能解決賒銷大問題。

總而言之,農資店想做出自己特色,最能吸引農戶的無非這麼幾種:①技術高超,沒什麼病蟲害是你治不了的;②病蟲害預測精準,聽你的話提前預防,每次都有押中寶的感覺;③懶人套餐,無需他們操心,有你就耽誤不了種植和管理,每年都讓他們豐收,他們信賴。相信農資店若是做到這三點,在當地眾多農資店中,您必有一席之地!


阿兮隨筆


做為一個比較大一點的種植戶我也是經常跟農資店的老闆打交道,我們村裡就有兩個賣農資的,首先介紹一下他們村西頭的是跟我一樣大的年齡段的的80後,村東頭的是跟我父親一樣年齡的既60後。

我們村西頭的80後賣農資的也是一箇中專畢業生,但不是學習農業技術的。剛開始的時候也是從承包土地開始的,可能也是想通過種地和賣農資來實現在農村創業就能夠成功的夢想!但是經過了兩年多的時間,承包土地搞種植真是失敗了!因為地太多了雖然說自己賣的農資能夠省點錢,但是咱們老百姓有一個共識就是你賣農資你用你自己的肥料和農藥種植出來的莊稼都長的不是太好,讓大家怎麼相信你啊!於是就把土地都退了只留自己的2畝多地,這樣反而把自己的莊稼給種植好了,並且產量還可以!所以現在賣農資的生意又好了起來!

村東頭的一個爺們本本身也不是賣農資的,簡單的說就是一個代銷點而已,首先他年齡大了自己的一個朋友是我們縣城裡的一個大的經銷商,也是幹了一輩子農資的。他也是沒有把自己的主要乾的事沒有考慮清楚,也是走上了既賣農資又種地的路。一年的時間種地真是賠了錢了,自己一年也是瘦了30多斤!今年也是準備什麼也不幹了就好好的種好自己的那十幾畝地。

這就是事實,幹什麼事情真的專心致志不能夠三心二意!也許賣農資是一個比較好的工作,一年頂多忙上七八個月,但是我覺得還是不能夠天天做到店裡,應該多去田地裡瞭解農作物的病蟲害,以及本區域種植農作物的習慣!比如說村西頭的小夥子看到我們這裡大蒜,朝天椒行情好的時候就多購買大蒜和朝天椒的肥料和農藥,並且自己也堅持以身作側!把自己的那幾畝地管理好!這樣才能夠拓展自己的業務,在農忙的時候還親自開著機動三輪車給我們送肥料到田間地頭。


豫東小農


由於自己是門外漢,幹起來還真的不容易 進什麼化肥,進什麼農藥,一時間是一些總經銷推薦什麼就幹什麼,可謂是眉毛鬍子一把抓,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一些村民用後反映不一,尤其是一些便宜質量有問題的農資,村民用後不但效果差,還影響產量,村民還有意見,最後的結果是一個老鼠壞了一鍋粥,直接影響後來的經營銷售,一些質量好的農資也影響銷售,後來經過一番深思,決定放棄一些普通的品牌,專做優質的品牌,就是價格高一些也堅持經營,開始村民顯價格高,銷售量不大,可是經過一段經營,村民用過都說質量好,接下來就是品牌的暢銷,方圓十餘里的群眾都來購買,我認為這就是屬於自己的特色。



由於現在還在農資行業裡,也經常接觸一些鄉鎮的農資店,有一個經銷商和其他的經銷商都有不同的地方,他在經營的時候從來都是和群眾達成一片,不是因為自己是經銷商就高高在上,而是真正的吧群眾當成了上帝,不但在技術上提供良好的服務,就是在介紹自己的農藥化肥的時候也是不誇大產品的效果,還儘可能的讓群眾少花錢。在經營的品牌上也是堅持銷售有特色的農資,一般普通的農資堅決不銷售,賣就賣出自己的特色,而且效果非常的好,很受當地群眾的歡迎。



鄉里鄉韻


我們鎮上大大小小的農資店不下十家,每家的生意都挺好的,這跟農資產品的剛需有關。農民種地,種菜,少不了農資產品。不過要想把生意做的更好,還是需要做出一些特色的。我也觀察了我們這邊農資店的經營模式,不妨跟大家分享分享。

第一,普通經營

大多數農資店,或者說大多數商店的經營比較單一,一般就是進貨賣貨賺賺差價就行,反正生意少不了,沒想著做些改變。像這類經營者最常見,不過長此以往生意也會受損。雖然說農資產品是剛需,但是競爭也特別大,品牌也特別多,做生意就如逆水行舟 不進則退。

第二,小恩小惠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農資店流行送鍋碗瓢盆裡,有些還送噴霧器。應該是根據消費金額,來分檔贈送禮品的。這其實是一種特別好的營銷手段,因為人都有貪小便宜的心理,對於免費贈送的東西,不要白不要,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吸引很多消費者。不過這種營銷模式比較簡單,成本也低,大家都跟風模仿,所以競爭力也不大。




第三,免費打農藥

我注意到,農村有一部分留守婦女,專門給別人打農藥賺錢,一桶水8塊錢。那麼商家是不是可以通過免費打農藥的方式,來吸引更多客戶呢?比如,只要客戶所有的農藥,化肥,種子,以及各種工具都是在店裡買的,那麼客戶家的農藥就由店裡全部負責,免費服務。一般一畝地一桶水就夠了,而一畝地需要的化肥,種子,農藥可能要上百塊錢,中間利潤還是有的。

目前這個方法還沒有人嘗試,僅供參考。



總結:農資店要想生意好,營銷是關鍵,方法還有很多,比如免費送貨上門,辦理會員服務等等,這需要經營者去思考實踐。只有特色經營,才能在門店林立的生意中一騎絕塵,掙到大錢。


牧野小志


現在在農村基層做農資經銷賣化肥農藥,家底不行還真的不敢瞎折騰。很多已經做強做大的農資經銷商,已經從小做大,站穩了腳跟。後期入行的,無論是客源上還是貨源上,都沒有優勢。


在農村基層做化肥農藥經銷,怎樣才能做出屬於自己的特色的呢?這個方面我真的沒有成熟的經驗,只有失敗的教訓。很多人都知道在農村基層做農資經銷利潤都不低,但為什麼還有做不下去的呢?一句話,如果自己沒有墊底金,還真玩不轉,因為當季農民賒欠你的化肥農藥錢,你就吃不消。一頭是進貨要現金支付,一頭是賣貨要賒賬。拖就能把你給拖死了。

回到題主的話題,在家做化肥農藥的農資生意,生意還行,但想做出自己的特色。雖然我已經轉行,但從我的失敗教訓和同行的成功經驗來看,還是有幾點可以說出來供大家參考的。有不妥之處,也是一家之言,不要上綱上線就好。

一是要學會改變,變坐商為行商。在十幾年前,農村集市或者村裡,有個農資生意的話,坐在家裡不動,就會有農民開著車子來買化肥農藥,很容易就可以成交,因為是獨家生意啊,沒得選擇。現在不行了,賣農資的在農村遍地開花,農民有了多樣化選擇,賣方市場就變成了買方市場,因此要擁抱變化,從坐商向行商轉變。

二是要主動尋找客戶,變拉貨回家為送貨上門。這個方面的教訓是很慘痛的,幾年前家裡的農資店就是這樣不行的。農民由於有了購銷化肥農藥的主動權,就會對農資經銷商提出各種附加的條件,比如送貨上門或者送貨到田間地頭,如果還是坐等客戶拉貨,就很容易被別的農資商給搶走生意。因此,家裡有臺拉貨的車很重要。這個很好說的,很多農村勞動力都外出打工了,家裡只剩下老弱婦孺,或者打工的回來也是形色匆匆的記著把耕地忙完,就會用大型旋耕機械。

三是技能多樣化,改變單一的賣貨為產前產中產後綜合服務。也就是說,從坐商到送貨上門,再到農技服務,要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改變,做一個全能的農家保姆。概念很複雜,包括的內容也很多。比如宣傳新的優質的農資化肥農藥等,提供給農民各種種植新技術,而不是僅僅賣貨。再比如學會下鄉去拉客戶,怎樣才能讓客戶相信並接受你家的農資店是最靠譜實惠,又能給農民帶來好處。

一句話,一個好的口碑很重要。農村人是熟人社交,只要一個售後處理不好,可能會失去一大片的客源。農村人關係複雜,會通過自己的嘴巴來傳播一件事情並發表自己的評價。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就是這個意思。因此。誠信做農資生意,是做出自己特色的基礎,別的是基礎之上的花樣翻新。


農村老俗話


農資行業從供應嚴重不足到現在的滿街都是,嚴重過剩幾經起落,讓很多農資經營者漸漸地感覺到:從事農資經營似乎就是一個"夕陽產業",不僅竟爭激烈,而且即將隕落。

其實這是一個行業成熟的標誌。那麼在此情此景下,農資人的營銷思路轉變將是自己能否突破發展瓶頸的關鍵所在。

在清江鶴看來,題主經營肥料和農藥在當今的農資環境下,能夠生存下來實屬不易。為了再上征程,尋求持久的獲利性增長,題主想在血腥的"紅海“中超越競爭打造一片藍海,走向成功的輝煌,明顯具有挑戰性。

站在農資經營的角度,清江鶴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量:

一,技物結合提高自已的業務技能,讓技藝從嫻熟在向精湛。

農資經營可不是一般的技術活。既要賣產品又要賣服務。不僅要熟知已有產品的特徵,又要知道哪種症狀用什麼產品應付精準。

這些知識的來源除了學習理論上的外,更多的是要在田間實地診斷中運用,達到消費者只要捎一片葉,取一段莖都要知道是什麼原因引起,用什麼藥劑可以立竿見影,讓消費者獲取看得見摸得著的效果。

這樣的效果才能給你開拓新的市場,拓展新的客戶,才能粘住你的客戶,培養忠實粉絲。

二,試驗示範推廣最經濟實用。

與時俱進不斷進行品種更新。消費者有追"新"的習慣。但是新品種推廣往往存在很大的風險性。為了穩妥起見同時擴大推廣效果,用消費者看得見摸得著易於接受的方式進行推廣,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試驗示範。

試驗示範做到位,宣傳力度大,比你自已千張嘴在哪裡喊效果好得多。因為你已將效果清楚地展示給了更多的消費者。

三,用心服務技術跟蹤拒絕服務表面化。

農化服務很多農資經銷商都叫得很猛,但真正落到實處的很少。而更多的是將價格戰進行到底,忽視了服務在農資經營中的特殊地位。

現在的農資經營不僅要賣產品更多的是賣服務,產品只是服務的支點。這與傳統農資經營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也是質的轉變。

四,同質化產品層出不窮實現產品差異化。

同質化產品很多價格透明,很容易遭遇市場擠壓。其實不同的地域,作物不同,病害不同。同一作物不同區域不同種植方式,病蟲害發展趨勢也有差異。

故在服務時要結合實際將很多理論知識提練出來進行"本地化",用差異化的產品進行有效組合套餐銷售,形成獨特的"個性"配方,重構價值曲線,實現快速發展。






清江鶴


您做農資的,生意不錯,說明你的經營本身還是有一定特色的。比如農藥和肥料一起銷售本身就是符合當下套餐式銷售的,也可以確定您是農藥專業人員,順便帶肥料,在農技方面還是有基礎的,這本身就是現代農資人的特點。

在這樣的情況下,您還想做出自己的特色,我認為要做個自我剖析,審視自己在市場中的作用,然後分析下農資銷售變化,或者看一下農資銷售的趨勢更好。這樣,更便於自己在農資銷售這條路上不走彎路。

一、重新審視自己

據我的調查,現在能農藥和肥料雙料經營的農資人都是比較向上的農資人。因為農藥經營本身的含金量是比較高的,沒有一定的農藥專業知識和技能,沒有與農民的深厚交往,是做不好農藥銷售的。您做得不錯,可以認為您是一個比較敬業,又比較專業的農藥銷售者。從這一方面看,您暫時不會被行業所淘汰,國為農藥業的優秀人才還不是很多,突出農技的話,自然會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保住市場的。

如果您是專業農藥,同時銷售肥料的話,說明您已經非常有前瞻性了。現在倒下的一批農藥肥料經銷商起步都是肥料經銷商,因為他們對農藥的知識面還不是夠格,倒下是必然的。您的生意不錯,相信更多的客戶是為了您能為他們解決實際的病蟲害問題而來的,肥料只是促銷或者擴大銷售群體、爭取更大利潤而來的。這在當下是非常必要的。

重新審視自己,並不是說要讓您改變銷售主次,而是應該在以農藥服務為主的前提下繼續發揮農技的作用,相信您一定也在這樣做。而套餐式銷售對於你來說還是有市場的。

二、掌握農資發展趨勢

農資發展趨勢,我認為一定是消除賒銷,重在農技。減輕農民農資購買負擔,增加單品收入。這是隨著國家對農藥肥料零增長的要求而來的,將來一定是要讓農民少花錢,多辦事的。當然這也更給農資經銷商提出了維護客戶的新要求,想穩定收入,還得投入更大的精力,提高服務能力才行。

比如農民種植,農藥需求是肯定的,但思路肯定要發生變化,決不象醫院那樣賣進口藥、賣貴藥,這樣的做法一定會沒有市場的,而有的醫院自己拿配方,用最低的價格配藥,解決實際問題,會有更多的消費者被吸引過來 。農藥也是這樣,我們見過好多的農藥店主,自己配藥,以解決農民實際病蟲害問題為原則,真的吸引了大量的忠實農民客戶,這是細水長流,從某方面講,也符合了國家的農藥化肥零增長的要求。自己的農資店也一定是會持續穩定的。

同樣,肥料的銷售會隨著農藥的銷售自然增長客源的,也會互相促銷,起到平衡總利潤的作用。

三、不刻意找特色,而是要避開自己的弱點

我在最近做了個專欄,是關於近40年肥料營銷的,特別是講到近20年的肥料經營,發現肥料銷售一直在隨著廠家的變化而變化,經銷商一直處於一種被動銷售的局面。而現在面臨的問題就是賒銷,不管你利潤有多大,在賒銷面前總是會低頭的,也會使農資店承受不住壓力,自然倒閉的。

所以,做農藥肥料雙料銷售的農資人,我認為本身是有一定抵禦賒銷的能力的,在不做賒銷的前提下,做好以下幾點轉變會更好些:

1、農藥肥料相互促銷並不是賒銷,而是尋找利潤平衡點。

前面我們提過,農資賒銷使多少經銷商被動關門,教訓是深刻的。關於肥料避免賒銷,我在專欄裡做過相應剖析,害處太多了。關於農藥,因為其傷害性更大,後果和責任也更大,所以賒銷更是給自己留下了不小的隱患。

但是農藥與肥料的相互促銷,我認為還是能夠做的,至少這兩者都是自己的貨,完全可以相互依託,高中低檔配合,能夠尋找回來銷售量減少帶來的利潤減少,使總利潤穩定。

2、不下市場的農資經銷商面臨的客戶流失會更多。

我見到過一些在當地比較知名的農藥店,因為個人信譽好,店主忙於配藥,離不開店,下市場的機會相對少,或者不能第一時間瞭解到最新病蟲害,或者不能第一時間與農民產生直面交流,生意逐漸會降低。雖然當下有微信群可以隨時交流,圖片也可以即時上傳,也有農資店主隨時會進行視頻直播或者音頻交流,信息交流還是相對及時的。但是如果沒有農田中你的身影,會影響一些客源的。因為並不是您一家在這樣做,而是幾乎所有大農資店主都在這樣做。我們能搞出特色的就是比別人更靠近農民,辦法就是下市場、到農田、進農家。

這樣做是比較累,但是與客戶貼近,客戶會很好地維護住。辦法只有兩個,要麼自己多付出,分開時間銷售,騰出時間下地;要麼就是僱技術員工,公司化地經營,分開店內銷售與實地調研。這樣的方法山東好些地區都在實施,農資店靠一兩個人來實現銷售可以,但是想持續經營,找到特色,沒有人來做實地農技調研和病蟲害解決是不行的。

3、作物病蟲害預防更比治療會贏得農民的敬佩。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農資店主與農民的關係本身就是魚水關係,農民關不傻,一些簡單的不太花錢的病蟲害預防,肯定比出了病蟲害後的花錢買藥更能讓農民感恩你。 這就是單量利潤與量多利潤的關係。做好病蟲害前期預防提示,而且是持續性的,農民會非常依賴你或者你的公司,粉絲會更多,忠實客戶會更多,實際銷售反而不會差。

4、不管是做零售,還是做批發,質量要保證,為農民省錢還是第一位的。

關於農藥和肥料質量,我感覺還是提一下好。作為一個有擔當的農資店,這些應該不會出問題,但一定要記住,一個蒼蠅真能壞了一鍋粥。

5、不做最大,而做最精。

其它行業也一樣,一開始的夢想就是做大。農資業我感覺不能是這樣,給自己定一個區域的話,就要在這個區域裡做精,我通過調研,比如鄉鎮級農資店即使再做得好,達到總需求量的10%也是不容易的。如果您做得精,做得好,也許市場佔有率就是10%以上,或者更多更大,這就是自己利潤的增長點。農資店多了,競爭狀態下,更應該沉住心,做精市場,比冒然搶市場更來得快。

以上是根據我做肥料銷售提出的一些建議。農資店想找到自己的營銷特色,我認為首先是店主的影響力,然後才是農藥化肥的質量保證,而實實在在的農技服務與產品搭配的價格優勢更能使農民接受。銷售特色是通過不斷的實踐中來的,而並不是想象出來的。我是農資人實錄,歡迎關注交流。


農資人實錄


服務轉型也許是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主題方向。我昨天發了一個微頭條探討了未來農業服務型的三種模式:(1)以土地為核心的,自我服務或者叫合作服務一定會存在,比如現在的專業合作社的成熟。這個存在,傳統農資還會有,但是數量會壓縮。(2)資本或者資源壟斷下的服務或者經營,我們中化的map就是其中一個代表。(3)才是由於被市場逼著轉型的技術人員支撐的技術服務聯盟。

對於你這樣家裡這樣,在當地做農資的,而且還是做的不錯的,可以考慮兩個方式的轉變。

第一種:銷售型農資店,變成合作人,變成供產銷一體的合作社,自己做合作社的關鍵一個環節。尤其對於在當地自己家族屬於人多地多大家族,當地的親戚朋友願意種地的都老了,能夠有精力種地的年輕人不願意種地的這種大趨勢,基於家庭和熟人發展一個合作社,服務當地農業朋友圈,這個將會給你一個新的突破,但是一定要處理好親戚關係和合作社的關係。

第二、就是依託技術的服務性轉型,由買農資變成出方案。這個一定要通過自我學習提升,其中提升途徑可以是自我學習,也可以團隊學習。很多實踐經驗也可以通過與當地農業技術部門或者其他機構合作。

這個技術服務只要自身技術夠硬,不管農資行業如何洗牌,自身都有長久的發展和保證。但是農業技術一定要因地制宜,做符合當地作物和企業的技術,做當地自己服務的作物的解決商,不是中轉商。



新疆農墾科學院梁飛


農資行業是具有一定準入門檻的行業,不是隨意哪個“阿三、阿四”就能經營好的行業,當農民朋友來購買化肥、農藥的時候,大多會諮詢相關產品的特點、使用方法和技巧,以及針對自己農作物目前狀況,諮詢該買哪類產品,因此店主沒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是應付不了的,否則生意就會越做越差。

因此,做農資生意的,如果要想做出特色,還是的從技術服務這個環節入手,推出一些特色服務,吸引更多的農民來諮詢、來釋疑答惑、來信任你,從而達到購買商品的目的。

苦練內功,加強學習,掌握本地農作物種植技巧

這是農資人的基本功,但當今社會,種植技術和農資產品更新換代很快,因此必須不斷加強學習,自我充電,跟上信息時代的步伐,站立科技前沿陣地,確保釋疑答惑不落伍,推廣銷售的農資商品有科技氣息,讓種植戶滿意,讓服務對象信服。

辦好農技科普專欄,定期宣傳相關種植技術

可以利用實體店的空間,定期更新本地種植業的一些農產品供銷信息、種植新技術、農資新產品信息等,讓服務對象瞭解農資方面的信息、種植方面的技術革新、種植品種的供求現狀,滿足服務對象對這幾個方面的需求,增加農民朋友種植信心,購買產品的決心。


選擇合適地塊,合適的合夥人,合作建立示範基地

還可以選擇一些中心地帶,交通要道路口,選擇合適的種植戶建立示範基地,讓農民朋友對推薦的農資產品的使用效果看得見、摸得著,徹底信服。

農民朋友一般較為樸實,深信“眼見為實”,所謂“百聞不如一見”,有示範基地,產品的效果通過“實體”展示出來,效果勝過任何宣傳活動。

以上是個人對這一方面的見解,本地也有幾家農資商店,但最好的還是農經站的那家,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有技術做支撐,深得用戶信任。如果想拓展業務,不妨從上述幾方面做個嘗試。


基層林業


其實針對於在家裡面做融資的,也就是賣農藥化肥,生意雖然目前來說還行,但是想要做出自己的特色,那麼就有自己的特點。

針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有一定的想法,不知道是否符合大家的期望和要求。

貨真價實,薄利多銷

其實對於這個行業來說,目前在我這邊實際的情況就是做的比較好的,還是那些比較親民的店鋪。

比如說貨真價實,能夠保證這些產品的質量,它的功效有一定的能力。這個呢,其實也是口碑性的傳播,如果你的產品你賣的東西比較貨真價實的,那麼經過農民互相宣傳,那麼很容易就會吸引到其他顧客來幫助你銷售這個化肥或者農藥。

薄利多銷,大家要想明白這幾個問題,雖然說有的農藥或者化肥可以隨意的定價,但是如果你定價過高,那麼對於傳播這一塊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特別是當你把這些農資的價格抬得太高,和其他地方的價格有所差別的時候。

久而久之可能就會慢慢的流失我們這個顧客,所以針對於這個問題來說還得保障自身的利益之後,儘可能的降低這個農藥的價格,雖然說這個利潤降低了,但是你在銷售的數量上也會逐漸的增加。


給農民技術指導

現在很多人賣農藥只是顧著賣農藥,賣農資,就是賣農資。沒能夠給予農民實際的幫助和支持或者指導

所以我們覺得如果需要在農村裡面長久的發展下去,那應該對這個技術上面有一定的認識,或者有一定的研究。

這樣的在售賣農藥的過程當中,化肥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適當的建議或者給予不同的意見,提供給農戶給他們一個完美的選擇。

在我們這邊有一個賣農資的都賣的非常好,他們採用的這種策略呢,就是這種方式。

比如說種植水果的客戶經常在他們這裡買農藥買化肥的,那麼這個老闆啊,就定期的會走訪去看一下他們的果場,給予這個技術的指導,所以導致這個找他們來幫忙,給出意見或者去他那裡買這個融資的人就會越來越多。


幫忙聯繫收購商。

其實在農村裡面做種植的最希望的就是得到一條龍的服務。

假如你有這方面的資源,那麼不妨可以經過這樣的洽談,給他們對接一下。

特別是大面積種植或者剛剛種植的農民,他們最期望的就是能夠迫切的解決這些問題。

那麼可以在這個中間能夠幫忙的地方,我們儘可能的去給他們精心的服務,那麼對於往後這個化肥或者農藥在購買的層面來說,他們也肯定會比較樂意傾向於你這些地方。

對於以上這個問題,我們覺得假如在農村裡面開這個融資,那麼想要獲得自己的特色,就得根據當地的風格或者當地的情況作出不同的改變。


對於這個問題,大家怎麼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