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怎樣區別蔬菜灰黴病和霜黴病?

暈暈的Honeybaby


在蔬菜種植過程中,灰黴病和霜黴病是常見的病害。兩者都是真菌性病害,但是兩者的發病症狀完全不同。



灰黴病在苗期和生長期中都會發病,主要危害葉片,花,莖和果實。葉片受害時會成為灰褐色病斑,會形成v字往裡擴展。不管是葉片還是果實,溼度大時,都會長出灰色的黴層。


灰黴病的預防要注意溫度和溼度,20度左右,溼度較高時容易發病。隨著溫度的上升,溼度降低,病情會逐漸減弱。種植過程中,偏施氮肥,通風,光照,過於密植,排溼不利等原因都會引起灰黴病的發生。

灰黴病藥物,可以用300倍的菌核淨打到地面上,不要打秧子。葉面噴霧用嘧黴胺600倍液,50速克靈400倍液,50撲海因400倍液,巴斯夫凱澤1000倍液,先正達的賽德福300倍液,丁子香酚500倍液,這些藥物都可以使用,5天一次。連噴2次。



霜黴病主要危害葉片和莖。葉片感染時,葉背會出現白色的黴層,病葉也會向上卷,葉片容易脫落。主要也是因為溫度和溼度的影響,和灰黴病接近。

霜黴病最典型的特點是葉片反面,葉脈為界限發病。


霜黴病藥物防治可以用,烯酰嗎啉,銀法利,霜黴威,甲霜靈,辛菌胺酯等,為了防止抗藥性,殺菌劑要交替使用


土壤大管家


灰黴病是蔬菜生產中最為嚴重的病害。

近年來,隨著種植結構的不斷調整和設施栽培面積的不斷擴大,日光溫室、塑料大棚、地膜覆蓋等保護措施的改進,為灰黴病的孳生蔓延創造了條件,另外因為重茬嚴重、輪作困難,灰黴病發生非常普遍,造成的損失可達30%。目前,灰黴病在全國各大菜區均有不同程度發生,病原菌的寄主相當廣泛,在瓜類、茄果類、豆類、十字花科蔬菜上都有發生,嚴重影響了蔬菜的產量和質量。

(1)發病初期:灰黴病初發時一般僅表現在殘敗花期及中下部老葉,此時使用50%異菌脲按1000-1500倍液稀釋噴施,5天用藥1次;連續用藥2次,即能有效控制病情,使病害症狀消失。

  (2)發病中後期:灰黴病發病的中後期,要用農藥復配時需要用中藥殺菌劑為母液,最佳配方為41%聚砹·嘧黴胺水乳劑800倍液+10—15g或碧秀丹(氯溴異氰尿酸)30g或丙環唑10ml或40%腐黴利可溼性粉劑15—20g或乙黴多菌靈20g,兌水15公斤,3—5天用藥1次。

而霜黴病主要危害葉片,也可侵染幼嫩的幼果和新稍,一般由下部葉片向上部葉發展,也有的是由中部葉片逐漸向上、下部葉片擴展(黃瓜霜黴病),發病初期在葉面形成淺黃色近圓形至多角形病斑,空氣潮溼時葉背產生霜狀黴層,有時可蔓延到葉面,病重時葉片佈滿病斑,互相連片,致使葉緣捲曲乾枯,最後葉片枯黃。

防治方法:

①因地制宜選栽抗病品種。

②種子消毒。播種前用種子重量0.4%的5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拌種,可有效減少初次浸染源,減輕發病。

③加強田間綜合栽培管理。科學施用基肥,避免氮肥偏施或過多施用;低溼地宜高畦栽培,合理的種植密度,注意清溝排漬減少土壤溼度大;收穫後及時清園。

④藥劑防治。常用的在發病前預防保護的 藥劑有代森類藥劑、百菌清、福美雙、銅製劑等。

用於發病初期 治療的主要藥劑有精甲霜靈猛鋅(金雷)、惡霜錳鋅(殺毒礬)、 霜脲猛鋅(克露,克抗靈)、烯酰嗎啉猛鋅、氟嗎錳鋅、雙炔酰 菌胺(瑞凡)、氰霜唑(科佳)、氟吡菌胺加霜黴威(銀髮利)、 嘧菌酯(阿米西達)等。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雲眼看世界


能特點:1.戊唑醇是廣譜型內吸性三唑類農藥殺菌劑,可迅速通過植物的葉片和根系吸收並在體內傳導和進行均勻分佈,主要通過抑制病原真菌體內甾醇的脫甲基化,導致生物膜的形成受阻而發揮殺菌活性。

2.多用於禾穀類和果樹類作物的葉面噴霧,可極好地防治多種鏽病,白粉病,網斑病,根腐病及麥類黴病,對常見花生褐斑病、褐輪斑病、葡萄灰黴病、白粉病以及香蕉葉斑病和茶樹茶餅病也有較好防治效果,是重要經濟作物的種子處理或葉面噴灑的高效農藥殺菌劑。

規格:100ml×40瓶 1000ml×12瓶

用法用量:葉面噴施稀釋1000-2000倍液。

注意事項:

1、戊唑醇安全間隔期: 黃瓜為3天、白菜為14天、蘋果和梨為21天、水稻建議為15天;

2、每季多施用次數:果樹施藥不超過4次,水稻和黃瓜不超過3次、白菜不超過2次;

3、用藥時應穿戴防護衣物,禁止吸菸、飲食;

4、本品對魚類等水生生物危險,遠離水產養殖區施 藥,禁止在河塘等水體中清洗施藥器具;


某多卡通


霜黴病和灰黴病是許多蔬菜上的主要病害,但不少菜農對兩種病害的症狀如何區別還不太瞭解,現介紹給大家,以便進行準確防治。

白菜霜黴病

霜黴病由鞭毛菌亞門卵菌綱真菌侵染所致,病菌喜溫暖高溼環境,大棚中只要溫度合適可常年發病。該病在蔬菜全生育期均可發生,以成株受害較重。主要危害葉片,由基部葉向上部葉發展。發病初期在葉面形成淺黃色近圓形至多角形病斑,病斑受葉脈限制。空氣潮溼時葉背產生霜狀黴層,後期病斑枯死連片,呈黃褐色。

灰黴病

灰黴病由半知菌亞門葡萄孢屬真菌侵染所致,病菌喜低溫高溼環境。花、果、葉、莖均可發病,主要危害果實。果實染病,青果受害重,殘留的柱頭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後向果實擴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並生有厚厚的灰色黴層,呈水腐狀。葉片發病從葉尖開始,病斑沿葉脈間呈“V”形向內擴展,灰褐色,有深淺相間的紋狀線,病健交界分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