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實行秸稈還田的優點有哪些?

宗元三農堂


近些年來,每年到了收穫季,秸稈還田的事情都會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有人說秸稈還田好處多,有人說秸稈還田缺點多,因為所看的角度不同,等到的答案也會有一定的區別,至於秸稈還田的優點,小幫手主要說以下6點:

1、提供營養元素

作物在生長過程中會吸收到充足的養分,而成熟時,植株體內還會有剩餘,比如氮素,是很多作物必須的營養,秸稈還田以後,為土壤補充了不小的氮素,利於後續作物的生長。

2、提高保水保肥能力

秸稈還田以後,會在土壤中形成有機質和腐殖質,有機質是一種疏鬆多孔的有機膠體,而腐殖質具有很強的吸水率,所以會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3、改善土壤物理性質

秸稈分解出的腐殖質,自身的粘性比土壤中粘粒的粘性要小,會使土壤變得疏鬆,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另外,秸稈還田後,土壤中的有機質增多,增加了熱量的吸收,有利於土壤溫度的改善。

4、利於根系生長

秸稈分解出的腐殖質,裡面所含的腐殖酸,能夠刺激生長作物根系的生長,進而提高新陳代謝的能力,更好的輸送養分和水分,達到最終增產的效果。

5、減少農藥殘留

腐殖質中含有的腐殖酸,能夠吸附和溶解一定的農藥成分,等到有降雨出現時,隨雨水排出田外,減少土壤中的農藥殘留。

6、減少空氣汙染

以前秸稈焚燒的時候,大氣中到處蔓延著燃燒秸稈的氣味和煙霧,造成不小的空氣汙染,自從秸稈還田實施以後,這種情況得到了一定的緩解。

如果你認為秸稈還田缺點多,歡迎在下面評論中留言,說說自己的看法!


農民的小幫手


一、秸稈還田簡介

秸稈還田類型:

(1)堆、漚還田 \r

(2)過腹還田\r

(3)直接還田(翻壓還田 及 覆蓋還田) \r

(4)燒灰還田

1、秸稈分解的階段性\r

最初分解階段:快速分解階段,通過喜糖酶和無芽孢細菌為主的微生物群落活動,使秸稈中可溶性糖、澱粉等易分解的碳水化合物快速分解\r

第二階段:減緩分解階段 ,分解較複雜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如纖維素、果膠、蛋白質等\r

第三階段:緩慢分解階段,分解那些難分解的成分複雜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

秸稈還田的作用

(1)能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機質\r

(2)改善土壤理化性狀\r

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增加陽離子交換量,改善化學性狀。\r

(3)可提高土壤生物活性\r

提供有機碳源,促進微生物活動;動物分泌和微生物產生的各種酶,進入土壤後可提高土壤酶活性,促進養分的釋放。\r

可以提高土壤活性和微生物繁殖能力,從而提高土壤吸附性能、緩衝性能等。

秸稈還田屬於有機肥使用的一種,具有有機肥的特點和作用。

二、有機肥介紹

1、有機肥的特點\r

(1)養分種類多、全面,但含量低;\r

(2)養分釋放速度慢,但肥效穩長;\r

(3)改良土壤,提高地力;\r

(4)改善土壤有機營養;\r

(5)改善作物碳素營養。\r

2、有機肥和無機肥的關係\r

有機肥料與化學肥料配合施用,可取長補短,緩急相濟,充分發揮其效益。且使有機肥料本身具有的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加產量和改善品質等作用得到進一步提高。

各種農作物秸稈含有相當數量的營養元素,又具有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性狀、增加作物產量等作用。

有機肥在培肥土壤和植物營養中的作用

1、有機肥料的元素含量\r

(1)是作物礦物質營養的直接來源 \r

(2)能提供各種有機養分 \r

2、有機肥料與土壤生物及其活性

(1)增加土壤微生物數量如:固氮菌,硝化菌等

(2)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r

3、有機肥與植物生長活性物質

(1)維生素、酶、生長素等促進植物生長及抗逆性

(2)有機酸等調節土壤性質\r

4、有機肥與作物品質

(1)營養品質

(2)食味品質

(3)外觀品質

(4)降低食品硝酸鹽含量





農科學子農農熊


秸稈還田,好處,保護環境。。。提高土地有機質。。。

壞處,地下害蟲多,蟲害厲害!

正值農忙季,小麥到了管理蟲害,病害的時候了,對於一個農資店來說,農民來到這裡最多的話就是蟲怎麼這麼厲害,我說秸稈都在地裡面,蟲卵都在地裡面過冬,怎麼可能蟲不厲害,小青蟲,加上天氣乾旱少雨,紅蜘蛛,蚜蟲,爆發的越來越厲害,老百姓明顯感覺到了,治理難度,加大了,而對於治理蟲害蚜蟲,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樂果,毒性大,但治理效果好,持藥期長,不過農藥殘留大,蟲害越厲害,量越大,這一點很正常,另一種,低毒,但持藥期短,比如吡蟲啉,啶蟲脒,聯苯菊酯,氯氟氰聚酯等等復配藥,低毒,效果也好,但相對的,價格稍貴,通常要打兩遍到三遍,無農藥殘留,但價格貴,糧價便宜,老百姓通常會選用便宜藥品,便宜代表什麼,代表的就是用最少的錢治療達到最好的效果,不說大家都懂得,小麥,玉米,水稻等,別在聽信便宜貨無公害了,沒有打藥了,等吹噓成分,真正的無公害,貴的就貴在管理上了,藥品,人工,都貴,誰也不會大投入,低收入!都懂得道理!

最難得還是老百姓,成本都在提高,可就是糧食價格上不去,老百姓真的難,說實話個人認為,秸稈還田好在了環境變好,壞在了苦了老百姓,這個社會上辛勤勞動的人群,誰可以來為老百姓買單呢?


小哥帶你瞭解農村


秸稈還田是利用農作物秸稈在土壤中腐熟提升地力的措施,早在過去農村就有利用農作結秸稈發酵肥料的傳統,被稱為秸稈肥。秸稈肥在我國農業發展中長期佔有重要地位,究其原因就是農業技術落後,工業肥料技術不完善導致。隨著工業肥料的充足供應,又暴露出工業肥料在使用中的諸多弊端,比如土壤板結、土壤肥力減弱等問題。

秸稈還田是在工業肥料長期使用而且大量使用之後,並沒有到達提升農作物產量的心理預期基礎之上提出來的。農民在種植實踐中發現,工業肥料在使用初期的確可以幫助農作物增產,但隨後即便加大工業肥料用量農作物產量也沒有提升,而且發現土壤中蚯蚓等生物消失不見,土壤開始板結、農作物生長變緩,更有甚至出現死苗。

農作物種植不僅需要鋪設大量底肥,生長中後期還需追肥。肥料中的營養成分基本被分成三部分,其一是蘊含在果實中被收割走,其二是蘊藏在秸稈中被還田,其三就是沒有來得及被農作物吸收還存留在土壤中。農作物秸稈之中本身就富含豐富的氮磷鉀、鈣鐵鎂鋅等元素,被粉碎還田之後,營養元素重新回到土壤中,相當於鋪設底肥。

秸稈還田操作簡單,把農作物秸稈粉碎之後直接撒攘在田地裡。但很多時候受到農機能力限制,秸稈被粉碎的程度不合乎還田要求,即便後期還會有旋耕、深耕等農機技術操作,但終究會影響秸稈與土壤接觸,進而影響秸稈在田中的腐熟情況。所以如果想著更好的發揮秸稈還田的作用,還需要在秸稈粉碎上下功夫,方便秸稈充分腐熟。

秸稈還田最直接的好處就是改良土壤,長期秸稈還田的土壤非常鬆軟,深耕翻上來的土壤黑厚有力。農作物秸稈長期還田相當於不斷給土壤鋪設大量有機底肥,經過腐熟的秸稈最大限度增加土壤顆粒間空隙,即便使用大量工業肥料也沒有發現土壤板結、農作物減產等問題,充分說明秸稈還田在改良土壤工作中貢獻很大。

秸稈焚燒的好處也很多,一來可以獲取大量草木灰做肥料,二來可以殺死田中雜草和病蟲害的卵、以及幼蟲。近兩年秸稈還田最大的詬病就是感染病蟲害的植株會導致土壤病蟲害二次感染,特別是田中雜草,必須多次使用滅草劑才能得到有效控制。滅草劑和病蟲害噴劑不僅能殺滅雜草和病蟲害,對農作物也有影響,藥害殘留成了新問題。

敲個黑板:秸稈還田最大的好處就是做到了土壤改良,秸稈在土壤中直接腐熟既節省人工和物力,又有效避免土壤肥力弱、板結等問題。但農作物秸稈在腐熟過程中雖然為土壤提供有機質和速效養分,但也需要消耗土壤中一定量氮肥,所以秸稈還田的土壤要及時補充氮肥和水分。


海棠小醉


秸稈還田有那些好處?

秸稈還田,應該說有利有弊吧。既然這個題目問好的、有利的方面,那我就說說有利的方面吧。

1、增加土壤有機質和養分含量。農作物的秸稈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糖類、纖維素及木質素等有機物。尤其是豆類作物的秸稈,蛋白質和糖類物質含量較高,能作為畜類的優質飼料。


這些有機物在還田後,在土壤的理化作用及微生物作用下能夠分解成不可在分解小分子氨基酸、單糖、有機酸等物質,能夠增加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而秸稈中還含有一些鹽離子等金屬元素,在土壤中腐熟後也能釋放出一些可供作物吸收的金屬離子。能夠增加土壤中的養分含量。

2、增加土壤孔隙度。秸稈還田後經過機械作業能將粉碎後的秸稈儘量均勻的翻扣在土壤中。而秸稈中的纖維素和木質素由於結構較為緊湊,在土壤中腐爛較為緩慢。這些留存的未完全腐熟的秸稈在土壤中能夠打破土壤板結、黏重的情況,增加土壤的孔隙度,使耕地土壤更為疏鬆、透氣。



3、增加土壤中微生物、土壤生物的數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秸稈在土壤中腐爛、發酵,增加土壤中有機酸、氨基酸等營養物質含量,同時也會因為秸稈的緩慢腐熟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和土壤生物的數量,因為土壤遊戲微生物就是以有機質作為活動的能量來源,同時有益微生物也能促進土壤中養分的釋放,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如果是短期或者少量的秸稈還田,對耕地是有一定益處的。但是一刀切的強制還田就會出現副作用,影響農業生產的安全進行。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第一 增加土壤有機質,培肥地力。據測定,作物秸杆除了80%為有機物質以外,還含有豐富的氮、磷、鉀、鈣、鎂、硅和各種微量元素。稻草、麥秸、玉米等秸稈中平均含氮素0.58%,五氧化二磷0.52%、氧化鉀0.84%。每還田300公斤秸稈,相當於向土壤中增加新鮮有機物質240公斤,氮素1.74公斤,五氧化二磷1.56公斤,鉀素2.52公斤。其培肥改土,增產提質的效果非常顯著。

第二 改善土壤環境,改造中低產田。秸稈中含有大量的能源物質,還田後生物激增,土壤生物活性強度提高,接觸酶活性可增加47%,隨著微生物繁殖力的增強,生物固氮增加,鹼性降低,促進了土壤的酸鹼性的平衡,養分結構趨於合理。此外,秸杆還田可使土壤容易降低,土質疏鬆,通氣性提高,土壤結構得到明顯的改善。


1.還田為土壤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和能量,使微生物數量猛增,在高肥土上約增加50%,在瘦土上更明顯大約增加2倍。由於土壤中微生物數量的增加,土壤的呼吸強度也大大的增加,在肥沃土壤上秸稈還田後CO2釋放量增加到8.3~43.7%,在貧瘠的土壤上增加81.5~117.8%,秸稈還田也提高了土壤的酶活性、鹼性磷酸酶、轉化酶、脲酶、過氧化氫酶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2.秸稈還田改善了土壤的狀況。經過兩年秸稈還田以後,土壤有機質提高0.1~0.27%,容重下降0.032~0.062g/cm³,土壤總空隙度增加1.25~2.04%,全氮、速效磷雖然略有提高,分別提高0.002-0.009%和0.4-5.3㎎/㎏,但是速效鉀提高很大,增加8.3~105.1㎎/㎏,平均比不還田處理要提高38.8㎎/㎏,相當於一畝地多施5.8公斤鉀(相當於一畝地多施10.9㎏氯化鉀)。秸稈鉀很容易分解釋放並被作物吸收利用,所以秸杆還田對改良土壤、平衡土壤養分,特別對補充土壤鉀素的不足有著重要的意義。根據試驗若連續三年秸稈還田可以使小麥、玉米平均增產10%~20% 。


3.秸杆還田有優化農田生態環境的效果,其中已覆蓋還田效果最為顯著。具有抑制土壤水分蒸發,儲存降水和提高地溫等諸多優點。覆蓋秸稈,冬天5cm地溫提高0.2~0.5℃,夏天高溫季節降低2.5~3.5℃,土壤水分提高32~45%,雜草減少40.6-24.9%。

第三 降低病蟲草害的發生率。能改變土壤的理化性能,破壞玉米螟蟲及其它地下害蟲的寄生環境,也能夠大大的減輕蟲害,一般可以使玉米螟蟲的危害程度下降30%。採用覆蓋形式還田的話,將大大降低草害的發生。


第四 優化環境、防治汙染。秸杆還田使秸稈中的有機質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了長期以來農民大量焚燒秸稈而造成的環境汙染,有利於生態農業和環保農業的發展,因此,農作物秸杆還田是一項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事,是保證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的措施,也是環保農業的系統工程。


三農一姐


秸稈還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改良土壤,緩解土壤板結,改善農業環境等。

秸稈還田,種植小麥就要注意這一點,否則冬季前就死亡,小麥變黃

如果出現小麥整塊地的發黃,就要考慮玉米茬的藥害造成的,由於秸稈還田把那些成分留在了土壤當中,小麥種植到了秸杆上邊同樣也會造成小麥的發黃。

藥害影響的是光合作用,根系長出來之後就會吸土壤種的除草劑,吸到一定量的時候就會表現出來了,對於一些殺質土壤,有機質的含量低,對於除草劑的耐受度也弱一些。

由於玉米季的除草劑種類比較多,比如說使用黃隆、煙嘧、包衛這些農藥除草劑,對於下一茬的作物是沒有問題的,對下一茬作物影響比較大的農藥就是含有秀去津成分的,這個還是比較多的,應為秀去津對除草的效果還是比較好的,也比較便宜,所以用能用其他成分除草劑的話是更好的。

如果還用這些話,就不要用含量比較高的,要按照說明書去使用,再得到一定程度的稀釋再使用,打除草劑的時候堅決不能哪裡草多就多噴一些,應該不管有沒有草都要均勻噴施。

如果已經出現由於玉米茬除草劑藥害造成黃葉的麥苗,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才能讓小麥安全的越冬。

小麥因為受到除草劑藥害發生的黃葉,可以使用葉面噴施一次蕓薹素內酯+適量葉面肥,澆凍水的時候可以撒施5公斤的尿素。

等到小麥返青之後,再噴施兩次蕓薹素內酯+適量葉面肥。春分前後開始澆水並撒施10公斤的尿素。

小麥黃苗、死苗的情況分幾種,除了這種,還有比較常見的有根腐病、這個就是面積不大,一片一片的出現,而且地下莖的基部就會發黑、腐爛。還有一種就是小麥的叢矮病,面積也是比較小的,葉片上很明顯有條紋的出現。還有就是缺氮,也是點片的,就是秸稈比較多,還有一種就是現在秸稈還田,麥子種在秸稈上了,長起來葉子從上到下就會發黃。

如果是病害就採取殺菌劑,灌根處理,如果是秸稈多缺肥造成的黃葉的,可以在澆凍水的時候稍微追施一些尿素。


火娃說農業


其實感覺問的還是秸稈該怎麼處理,無論是焚燒還是就地還田或者拉出去,無非這麼幾種辦法來選擇,作為農民沒有那麼多數據,我就說說我們這裡秸稈還田的利弊。

首先說利,不焚燒帶來的優點是有目共睹的,這個沒異議;秸稈還田等於上的草糞,高產,改善土質。省肥料還高產量還能改良土壤,沒覺得不好。

弊端也有,尤其是隻旋耕的。切杆機先粉碎,兩遍50元。再旋耕,兩遍。草多存在於土壤當中,播種的時候會出現斷壟,土壤透氣不利保墒。而草腐爛的時候又爭搶養分和水分,對作物不好。

有上面這些弊端基本能讓人徹底不考慮了,但是為什麼我們這裡沒人說弊端只說優點呢?

關鍵就是我們不用旋耕!

玉米收穫後,秸稈還田,粉碎一遍30元,撒上肥料,直接用大犁給土壤翻身。秸稈基本能做到完全覆蓋在土層下面,而不是和土壤混在一起。而犁的比旋耕要深,草腐爛時候對小苗影響很小,甚至還能提高部分地溫。

上面說到的弊端基本表現不出來,所以本地農民就只能看到優點了。

其他兩種處理秸稈方法,焚燒就別說了,汙染嚴重政策也不允許;秸稈拉出去,收穫了喂牛之類的,可以考慮,算算成本就知道了,絕對不划算,而且這邊有人收三年草之後,倒貼錢都沒人讓收草的,地不壯了,產量低了,3年很明顯。真的想這樣還不如全株青儲。

作為農機手,也是農民,最後問下,說秸稈還田不好的,是不是都是旋耕呢?是的請舉手,犁鏵翻土的也請你們談談自己的情況吧。


大豫飛虎_


我想但凡是搞農業的朋友,不論是學者、農技推廣人員還是一線的農民朋友們對秸稈還田這個名詞都比較熟悉,秸稈還田是增加土壤養分、提高作物產量的一種方法 ,更是一種資源集約化、循環高效利用的一種生產方式。但是秸稈簡單的還田並不能起到有效增加作物養分,還可能有增加土壤病菌的風險,從而降低作物生長質量、影響作物產量。只有正確使用秸稈,才能夠最大化增加土壤中有機質含量,達到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力的效果。

要實現這樣的效果,秸稈的處理少不了,粉碎、堆漚、廢渣、焚燒等等都可以作為處理的方法之一,甚至還有一種歷時更加漫長的處理方法,即將之作為動物飼料,然後將其糞便作為肥料施入到田間中去。無疑,任何一種方法都會需要一定的時間,都需要一定的勞動力,都需要一定的技術,都需要一定的場地,所需的成本也會增加,同時秸稈還田的效益短期內並不明顯。所以即使農戶知道這項技術有好處,也不會第一時間接受,即使國家有專門用於秸稈還田的補貼也很難增加農戶積極性,即使政府出臺禁燒等禁令,也仍有少部分人仍會採用焚燒的方式。


水土博士


秸稈還田是近期一種規模轉化秸稈的處理方法,從效果看秸稈從粉碎到埋在地下的幾天時間裡,農民就要接種下一茬作物,在這麼短時間的時間內,秸稈還沒降解,在今後的發酵降解過程中,作物的幼苗要生長在一種叫化感物質的環境裡,這是一種抑制幼苗生長的物質,會使作物減產,嚴重時會使作物顆粒無收,農民會減少收入,這是個“短命”的辦法,短時間看不出來好處,可能經過長期生物發酵過程後,會對地力有好處,所以說大力發展我國農業秸稈精深加工技術及裝備,建立完善農業副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鏈才是真正給田地帶來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