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提升“經濟密度”善於“無中生有”代表建議產業發展瞄準高附加值發展方向 帶動形成集聚效應

■上海,並不是什麼產業都要發展,而要在有限空間內謀求最高效率的產出。提高“經濟密度”,一方面要努力提升產業能級、有所為有所不為,善於“無中生有”,另一方面則要在進一步高效利用土地方面做出創新型探索和嘗試

■本報記者 茅冠雋 陳抒怡

上海西北部,皇慶路333號,這片土地近年來經歷了“三級跳”:數年前,這裡有不少傳統汽修廠等低端產業,後來經過“騰籠換鳥”,地塊整體轉型升級為嘉定芯天地嘉康產業園,致力於發展集成電路和物聯網產業。去年,嘉康產業園被劃入上海智能傳感器產業園,成為上海市集成電路產業“一體兩翼”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種“三級跳”,在上海不少重點區域整體轉型、產業能級提升的過程中正在發生。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上海要繼續鞏固提升實體經濟能級,著力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繼續推動桃浦、南大、吳淞、吳涇、高橋等整體轉型區域新興產業發展,加快建設嘉定智能傳感器產業園、閔行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等重要產業載體。

如何更好推動重點區域整體轉型發展?怎麼才能讓“經濟密度”更大、產業能級更高?兩會會場內,代表們針對這些問題展開了熱議。

【做強做優】

加快建設一批產業特色載體

上海,並不是什麼產業都要發展,而要在有限空間內謀求最高效率的產出。提高“經濟密度”,一方面要努力提升產業能級、有所為有所不為,善於“無中生有”,另一方面則要在進一步高效利用土地方面做出創新型探索和嘗試。

“與其廣撒胡椒麵、平均用力,不如瞄準高端、高效、高附加值的發展方向,通過做強做優幾個特色產業,帶動形成集聚效應、輻射效應、規模效應。”市人大代表、金山區委書記胡衛國告訴記者,去年金山財政總收入增長5.2%,增速位居郊區第二,特色產業加速集聚發揮了強勁的“支撐”作用:新材料、高端智能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四大產業集群實現產值951.8億元,增長2.2%,增速快於屬地規上產值1.4個百分點。

在1月16日下午市人代會專題審議“強化高端產業引領,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會場,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透露將建設一批產業特色載體,深化落實產業地圖,加快推動重點區域整體轉型升級,推動金山二工區等一批特色產業園區載體加快建設。針對金山二工區的轉型發展,市人大代表劉新宇建議,對經區產業部門認定為低效用地的企業,其基本電價等可做相應調價,對於停產三年以上的企業可徵收土地閒置費,以此增加低效企業的土地持有成本,同時優化工業用地土地收儲機制,對於優質企業盤活存量給予產證合併的快速通道。

在土地高效利用方面,最近百億級產業項目順絡電子在松江區順利落地,這是全國第二例工業用地節餘土地分割轉讓成功案例。在上海產業用地逼近“天花板”的背景下,這種創新模式有助於提高存量土地利用效率。“作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的策源地,這些年松江經濟逆勢高質量發展,區域經濟密度明顯提升,今年我們將在新的起點上加快推進G60科創走廊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大項目、重大平臺系統集成落地。”市人大代表、松江區區委書記程向民表示。

工業用地作為生產發展的空間載體,對區域經濟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市人大代表張斌關注到,一方面,有些地方工業用地緊缺、幾乎無地可用;另一方面,有的工業廠房閒置、甚至有囤地現象。“對於僵化類企業的閒置用地可通過土地限價入市,降低其囤地、炒地獲取高收益的可能性,同時增加政府回購機制,讓土地高效流轉;對於優質企業,可通過提高容積率、建築密度以及土地混合利用等,讓企業留在當地更好生產發展。”張斌說。

【功能再造】

騰挪潛力空間,熱土上寫新故事

區域整體轉型發展,往往是一種“存量升級”,立足區域本身區位、資源等特點,提升區域整體功能。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南大、吳淞兩個整體轉型區域,最近都正在經歷一輪新的轉型。目前,位於寶山的吳淞創新城首發地塊控詳規劃正在公示,吳淞創新城作為上海北部城市副中心功能的重要承載區,將發揮資源稟賦和區域特色優勢,前瞻佈局高端高新產業,打造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寶山新標杆”。寶山南大地區規劃修編也正在公示。“這些年,南大和吳淞地區一直在堅持轉型,如今區域功能越來越完善,產城融合度越來越高。”市人大代表李萍說。

“區域整體轉型發展一定要有主題產業支撐,通過規劃引領產業科學佈局,用政策紅利引來有優秀國際視野的人才團隊。”市人大代表、寶山區羅店鎮黨委書記瞿新昌告訴記者,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推動開工建設的發那科智能工廠項目,即位於寶山的上海機器人產業園。這個園區面積約3平方公里,以前產業能級較低,十多年前開始轉型,區裡進行了園區提標改造,大力發展智能製造等產業,如今已是市級“四新”產業園區,年產值有五六百億規模,下一個“小目標”直指千億級。

區域發展能級的提升,不僅侷限在產業方面,而是區域功能的整體提升。普陀桃浦這些年的發展,就是“功能提升”的一個鮮活案例。

桃浦曾是上海首批化工工業區之一,工業建設成就了其經濟發展,但也付出了環境代價。作為上海“十三五”轉型重點地區,如今這片熱土上又有了新故事:不久前,桃浦智創城暨中以(上海)創新園二期項目集中開工儀式舉行,將建設成服務長三角、輻射全國的創新合作研發、孵化、轉化、成果展示重要平臺。

市人大代表、普陀區桃浦鎮黨委書記呂將告訴記者,今年桃浦智創城將全面完成核心區土地收儲,如今一批功能性項目已基本成形。“這片區域經過整體轉型之後,原有企業正逐步外遷、土地逐步收儲,未來將騰挪出發展潛力巨大的空間,吸引集聚一批新興產業重要項目。”

【精準配套】

促進重點區域資源更高效流動

城市是一個“有機生命體”,重點園區、重點區域就是這個“生命體”中的一個個“有機組織”,需要有營養輸送、配套保障。

對於上海智能傳感器產業園的發展,市人大代表、嘉定區區委書記章曦告訴記者,未來將進一步加快園區載體建設,對於優質的重大項目,嘉定不僅不缺土地,而且會優先、高效地保證用地。同時強化政策精準供給,目前嘉定已出臺了39條覆蓋智能傳感器全產業鏈的扶持政策,條條貼肉、句句貼心,吸引更多集成電路及物聯網產業領域的優質企業入駐嘉定。

市人大代表奚漕章則建議釋放吳涇工業區管控。此前,市相關部門發佈《關於開展高橋石化、吳涇工業區、上海石化和金山石化及其周邊地區發展研究加強規劃和土地控制的通知》,吳涇工業區及其周邊地區範圍內暫停建設項目規劃審批和土地出讓等工作,這一定程度上導致該區域內公服配套設施欠缺、企業發展轉型受阻、城市面貌落後,建設發展滯後於周邊其他地區。“由於閔行區總規已劃定新的戰略留白區,與原先管控區範圍部分重疊,為提升管控區內居民生活品質,加快管控區內企業發展轉型,建議市相關部門研究戰略留白區外部分地區繼續管控的必要性。”

上海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位於閔行區馬橋鎮。“人工智能是智力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高層次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目前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在推進建設過程中,最大的瓶頸是缺乏軌道交通的支撐。”市人大代表唐曙建說,目前僅有軌交5號線通車至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市中心的交流極其不便,建議開展軌交23號線延伸工程,同時加快嘉閔城際鐵路線南延伸、東西聯絡線方案落地,促進創新試驗區項目、人才、資金、技術等資源的更高效流動。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