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高質量發展新亮點】咸寧:綠色崛起開闢新天地


編者按:剛剛過去的一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國家大事多、喜事多,我市各項工作也有長足進步,主要表現在經濟發展穩中向好;城鄉品質不斷提升;重點改革亮點紛呈;民生福祉明顯改善……今日起,本報以《高質量發展新亮點》為欄題,推出一組報道,為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躍上新高度,進一步提振信心、匯聚力量。敬請讀者關注!


【高質量發展新亮點】咸寧:綠色崛起開闢新天地


“咸寧空氣清新,生態優良,冬天在這裡泡溫泉是一大享受。”隆隆冬日,市區溫泉迎來了遊客高峰,經常能聽到遊客發出類似的感嘆。

綠色是咸寧最大的潛力、最好的財富。綠色崛起是我市最好的發展路徑。近年來,我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深入踐行“兩山”理論,開闢了發展新天地。

全市統籌綠色城鄉發展,拓展綠色生活新空間。

去年10月中旬,一群海外嘉賓來到咸寧,走進我市規劃展覽館,參觀潛山國家森林公園。他們頻頻感嘆,“咸寧太美了,綠化率很高。”“很精緻,又充滿活力……”

2018年8月,我市在全省率先提出,突出“小、精、靈”的城市特質,建優建美長江流域公園城市,去年初步完成公園城市總體佈局。同時,全市推進沿江生態文明示範帶、鹹嘉生態文化城鎮帶和幕阜山綠色產業帶建設,實施重點產業項目100多個,帶動30多個特色小鎮協同發展,嘉魚縣官橋鎮入選全國特色小鎮。

各地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打造綠色生態新屏障。

長江赤壁幹堤輪渡碼頭旁,曾名噪一時的“江魚第一家” 餐館已被夷為平地,原址新栽下的一片水杉林正迎風搖曳。

沿江縣市加大長江保護力度。長江咸寧段清查發現岸線15公里範圍內有化工企業85家,至去年已確定4家進行關改搬轉,清退嘉魚縣潘灣工業園高汙染化工企業28家。完成沿江37個非法碼頭整改和生態復綠,復綠面積1500餘畝,恢復長江岸線6.6公里。

南三縣加強幕阜山區生態保護。全力推進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建設,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通過驗收,建成國家溼地公園6個,省級溼地公園3個,通城、通山被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碳匯造林典型案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上進行展示。

全市建立嚴格准入機制,在項目引進中嚴格執行“五個一律”制度:凡是不符合生態環境要求的建設項目一律不允許新上;凡是汙染嚴重的落後工藝、技術、裝備和產品一律淘汰;凡是未完成排放總量控制任務的縣市一律實行區域限批;凡是超標排汙的工業企業一律停產治理;凡是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一律嚴懲。

同時,把生態文明建設狀況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考核體系。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制定《陸水河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實施方案》《斧頭湖流域碧水入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實施方案(試行)》。編制《咸寧市綠色崛起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以綠色為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綠色產業增加值佔GDP90%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