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下山樁直接上盆對成活率有什麼影響?

深山外星人


下山樁可以直接種在盆中。

下山樁植入盆後,第一次澆水要澆足,水量多點兒沒關係,如果用濃度為千分之一左右的高錳酸鉀溶液(呈微深紅色)澆灌,則更有利於新根的生長。此後,則要注意避免盆土長期過溼。

下山樁的保溼是很關鍵,保溼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套袋、毛氈,打吊瓶等等。要記住的一點就是,這個保溼是給樹體保溼,不是所有樹樁僅僅通過澆水就能滿足的。

盆中撒粗砂滲水,再填3--5釐米園土,然後將樁頭按造型以及向陽的正面等等因素放入,慢慢填入園土,千萬不能施肥。壓實後澆足水。然後再把樁頭培土保溼。這叫"養樁"。

擴展資料:

養樁注意事項:

養坯前先審樁,確定觀賞面和造型式樣再對根系、枝幹進行定型裁剪,然後對剪口、傷口進行削平、消毒、封蠟處理。

如果根系發乾可用清水浸泡(肉質根樹種不建議),以吸足水分。對於不易生根的樹種可用生根劑浸泡根部。

栽植時,土壤應無菌、疏鬆透氣、溼潤,採用“淺栽高培土”法,以保證根部呼吸通暢。栽後應將其放在陰涼通風處緩苗1-2周,再循序漸進地接受陽光照射。養坯期間注意土壤要疏鬆溼潤,多對枝葉噴水保溼,在未長出新根前不要輕易施肥。




山村森林


你好!農村老俗話來說說下山樁上盆的話題。下山樁如果挖出之後直接上盆的話會導致其成活率下降,因為在移栽的時候難免會傷害到其根系,再加上將根系和植株進行修剪一番會導致其養分流失較多,對植株造成的傷害是比較嚴重。

所以為了保證其成活率較高,一定要做好以下措施:

1、如果下山樁必須馬上上盆的話要選擇好適宜的花盆,因為作為盆景的花盆都不會太大,直接在這樣的盆中種植的話會導致其水分散失較快,為了保證其成活儘量選擇在比較大的換盆之中進行移栽,或者選擇土壤肥力較好的區域進行移栽,先把損失的養分補充足之後再進行移栽也不晚。

2、為了保證不影響成活率,在對下山樁進行上盆的時候要做好修剪工作,將一些分佈不合理的枝條全部剪除,避免消耗過多的水分,切記剪口一定要保持平滑,這樣才可加快其癒合速度,同時在枝幹的傷口塗抹封口膠,這樣有助於其癒合速度。

3、當挖出下山樁之後要使用塑料帶進行包裹,如果其品種不可以在密封環境之中生長的話可以使用稻草進行覆蓋,這樣可以放置過高的溫度導致其生長髮育較差。

4、將下山樁移栽在設施大棚先進行管理是不錯的辦法,這樣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溼作用,尤其是在溫度過高的季節不建議直接在花盆之中進行移栽。同時可以採用土壤進行覆蓋來保持其溼度,最好選擇疏鬆透氣較好的沙壤土,這樣才可保證其水分不宜散失。

同時為了下山樁的成活率和其觀賞價值,首先在挖出之後要檢查是否有病蟲害,及時的將殺蟲劑和殺菌劑進行混合來進行噴施,這樣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效果,同時還可以保證斷根處不受細菌危害,配合生根劑的話可以促進根系快速生長。

將下山樁處理好之後就可進行移栽,在接下來的時間一定要做好澆水等管理措施。

其次是土壤的選擇,為了保證其成活率,儘可能選擇粗砂進行種植,因為這種土壤的疏鬆透氣是比較好,這樣可以加快根系吸收養分來促進植株儘快旺盛生長。

最後就是澆水方式,當剛剛對下山樁上盆之後要控制好澆水量,因為此時的根系吸收養分能力是比較弱,一旦澆水過多的話會影響到根系的呼吸作用,嚴重的話會導致整個植株枯萎,從而降低其成活率。



尤其是進入夏季的時候要加大澆水量,同時做好遮陰工作,以防光照過強而導致其發生燒灼危害,等其完全成熟之後就比較好管理了。以上就是農村老俗話對下山樁上盆以及養護的一些看法,有不同見解的老師和花友可以交流反饋。


農村老俗話


下山樁長在山上,很多都是坐根,基本沒什麼細根,因此根系很多都被截斷了,搞回來的樁子,基本沒什麼細根,像禿頭一樣,因此下山樁第一年養根特別重要,往往建議先地栽養好根系在考慮上盆,很多人都是挖回來,用大的美植袋種好,直接埋土裡半地栽,養好根再挖出來上盆造型。



有些人是先用大的控根器圈起來,把樁子種進去,養幾年,把細根養好了,再上盆提根去土,效果比較好,直接把下山樁上盆,因為盆子土壤較少,不利於恢復根系,並且大部分樹幹暴露在空氣中,很容易失水導致樁子死亡,因此也有些花友把樁子上盆以後,再整盆埋到粗沙裡,保持沙子溼度,沙子又不積水,這樣可以保持溼度,有利於樁子養根,當然上盆以後還可以多覆蓋一些土,再遮陰,多噴噴水,保持一個遮陰的高溼度環境,效果比較好。


除此之外,下山樁上盆前建議用生根劑泡泡,上盆以後多加一些覆土,其次整個樁子建議噴灑一次液蠟或者蒸騰抑制劑(有很多人喜歡用保鮮膜包住,不過我還是建議噴蒸騰抑制劑+遮陰),這樣可以減少樹幹散失水分。不過樁子想養的好,土壤要足夠多,大樁小盆肯定是養護難度太大的。
關注玉痕,每天分享種花技巧,明明白白種好花!



書香庭院的玉痕


下山樁映山紅直接上盆影響成活率嗎?需要注意哪些事項?映山紅沒有毛細根,我是不建議第一年就上盆的,肯定會影響成活率了。但是城市朋友沒有地栽條件,必須是當年上盆,怎麼提高成活率呢?


我是好攝農夫,頭條號:鄉村蒐羅社。一個喜歡野生蘭花的農夫,用自己的實踐與實例說事,如果喜歡就點個贊留下你的評論。


一、映山紅下山老樁所有的切口都需要封閉處理,可以用蠟燭油,也可以用塑料袋套。相對而言蠟燭油比較好用,我也是一直用這種。就是用蠟燭在傷口處慢慢擦,塗滿切口不讓它滲水就可以了。

二、植料配製以疏鬆透氣為主,雖然映山紅不是氣生根,但是植物根系大多喜歡新鮮空氣。再說植料疏鬆透氣了,澆水時也可以肆無忌憚不怕積水,而映山紅第一年度夏是絕對不能受旱的。

三、映山紅因為缺少毛細根,上盆前必須用生根粉浸泡兩個小時以上。把生根粉和黃泥加水攪拌成泥漿,然後映山紅根系放進去浸泡。這樣操作可以讓老樁儘快生根,提高成活率。

四、夏天必須要遮蔭,不要以為映山紅是樹本植物就不需要遮蔭了,第一年種植的映山紅夏天不遮蔭,成活率能達到10%就是天才了。


以上也只是好攝農夫自己所經、所見的一些看法,見解可能有些片面與侷限,僅供蘭友參考。如果還有其他的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鄉村蒐羅社會一一回答。


鄉村蒐羅社


下山樁直接上盆對成活率有什麼影響?首先我們知道的成活率基本會降低。下山樁在挖掘的過程中根系損傷在所難免。加上樹冠上的枝條修剪,傷口大。根系的損傷加上傷口的水分流失。對樹體本身構成了很大的內在傷害。

直接上盆,那麼我可以這樣理解,你的樹樁想在短時間裡面直接作為盆景,所以你的選盆應該是適合樁體的盆景盆。我們都知道盆景的盆一般相對樹的整體來說。偏小,偏淺。直接上盆,盆淺易失去水分,也不容易保持周邊環境的空氣溼潤。提高成活率的方法,上大盆進大棚,或者地植。

1修剪樹根損傷的根部,傷口修剪平滑,多以不合理的枝條全部剪除。

2枝幹傷口1公分以上的全部塗上封口膠。

3樹體的周圍有些適合的就纏上保鮮袋。不適合保鮮袋的可以在栽種的時候覆蓋上稻杆。

4樹樁能在大棚裡養護為最佳,沒條件的可以用竹竿做支架,套上塑料薄膜製作簡易溫棚罩在樹胚上。保溼保溫。

5採取高堆土深埋的方式保護樁體。土壤以疏鬆透氣的沙質土壤。

6澆水採取“不幹不澆澆則澆透”原理。保持土壤見幹見溼。樹身用噴霧形式保持樹體溼潤。

您的關注是我寫作的動力

您的評論是我知識的來源

不足之處請寫在評論區,我會及時查看及時改正,謝謝大家。


喧城靜屋園藝館


“木頭工程師”曾經說過“成才先成人,養樁先養命”。對於下山樁,“木頭工程師”建議還是先養坯,把樁栽活,來年再上盆為好。

至於下山樁直接上盆對成活率的影響大小,還要具體看的樁材的樹種、大小以及栽植技術的高低。例如那些容易生根、成活率高、易栽培的樹種影響較小;帶了土球或根系完整、細根較多,栽植後根系能很快恢復生機的中小型樹樁影響也不大;對於那些盆栽高手直接上盆栽植下山樁也習以為常。

對於沒有地面栽植條件的一般盆景愛好者,“木頭工程師”建議可選擇大一點的盆器如木箱、泥瓦盆、泡沫箱(底部和四壁多戳幾個排水透氣孔)來養坯。

養坯前先審樁,確定觀賞面和造型式樣再對根系、枝幹進行定型裁剪,然後對剪口、傷口進行削平、消毒、封蠟處理。如果根系發乾可用清水浸泡(肉質根樹種不建議),以吸足水分。對於不易生根的樹種可用生根劑浸泡根部。栽植時,土壤應無菌、疏鬆透氣、溼潤,採用“淺栽高培土”法,以保證根部呼吸通暢。栽後應將其放在陰涼通風處緩苗1-2周,再循序漸進地接受陽光照射。養坯期間注意土壤要疏鬆溼潤,多對枝葉噴水保溼,在未長出新根前不要輕易施肥。

圖片均來自網絡


木頭工程師


下山樁直接上盆,由於受培養介質的數量,尤其是溫溼度的制約,成活率和生長勢比地栽或大棚育樁低是肯定的。盆栽因盆和保溫保溼的容量(空間)有限,其溫差較大,加之對澆水的把握上難以做到準確,致使樁體因溫溼度劇烈波動而受損。而地栽或大棚養育時,因土層深厚,空間容量大,溫溼度也就相對穩定,使下山樁的根系和樁體水分、溫度與外界保持較好的平衡狀態,能較快地促進樁體恢復生機活力。

地栽或大棚養育當然很好,但我認為大多數盆景愛好者都是陽臺族而已,哪有地栽或棚養的條件啊!下山樁直接盆栽,只是無可奈何而已。我想,這也是題主出題的本意,而不是為了想立即成景,拔苗助長吧!

無地無棚,僅一陽臺或兩小窗臺,卻偏偏愛栽些花花草草,擺些盆盆罐罐,而且到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地步。幸好這些花花草草不會明目張膽地拋媚眼,不然早被老婆一腳踢到九霄雲外了……

開玩笑了,言歸正傳。既是沒法不直接盆栽,那就用盆大點,疏鬆透氣的土好點(最好用河砂),保溫保溼做牢點(纏膜高培加罩子,樁子、土壤消毒,膜內可噴點殺菌劑),大太陽少曬點,怕他渴怕他餓的心少擔點(有事無事就澆水施肥)…反正我的經驗是,第一次澆透水後只要膜內有水汽就不管,土壤、沙子稍乾點(手指插進去有點溼潤感,潤而不溼,即使窗子忘記關了,保溫罩被弄壞了,其水分含量也結不了冰)就行。

如果想做做試驗,可弄幾個小樁在二、三月時用網上教的不同方法栽下,一般在4月中下旬就可看到結果了。建議不要秋末和冬天試驗,等到春天夠折磨人的。

個人經驗,但願於人有益。


聽雨161574911


下山樁成活與取材、季節、溫度、溼度、品種諸多因素有關。

取材,季節,品種。愛好養樹樁的朋友,無論何地何時,只要有心儀的材質,就想馬上搞到手,忽略了取材的時間和季節,容易成活的就可取,不易成活的絕對不可取,比如:金彈子就要秋分過後,松樹雖溫度低時,伏天移栽柏類等等,任何植物都要注意時節才能確保成活。

還有就是溫度和溼度,下山樁成活的條件還具備溼度、溫度、陽光,一般下山樁的根、枝都受到有些因素的

影響,未免受傷,不論盆栽或地栽都必須避蔭和保溼,樹枝傷口大的用地膜綁緊,栽好後澆水,用竹竿固定好樹樁,避免鬆動損傷新根,最後用地膜蓋好。經常向樹幹噴水,1一2月後樹幹沒發黃發乾,就說明樹樁基本成活。

謝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