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什麼穴位排溼熱?

HXYyuan


溼熱,為中醫名詞術語,為致病因素,屬於六淫風、寒、暑、溼、燥、火(熱)中的兩邪。亦為中醫證候名,如溼熱證,是指溼熱蘊結體內,臟腑經絡運行受阻,可見全身溼熱症狀的病理變化。
所謂溼,即通常所說的水溼,它有外溼和內溼的區分。外溼屬於外邪,稱為溼邪,多由於氣候潮溼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溼,使外來水溼入侵人體而引起,其致病具有重濁、黏滯、趨下特性。內溼是一種病理產物,與臟腑功能失調有關。
熱,也是一種邪氣,致病具有炎熱升騰等特性,稱為火熱之邪。熱也可以因機體臟腑功能失調產生,稱內熱。火熱之邪侵犯人體或機體臟腑功能失調產生內熱時可導致熱證,熱證是感受外邪,或人體機能活動亢進,陽盛陰衰的證候。熱證的臨床表現:發熱,口渴喜冷飲,面紅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結,舌紅苔黃幹,脈數。

溼熱,是熱與溼同時侵犯人體,或同時存在體內的病理變化,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溼重,溼與熱合併入侵人體,或可因溼久留不除而化熱。溼熱證的常見臨床表現:發熱、身熱不揚,頭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黃而短,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濡數。溼熱流注關節則謂溼熱痺證,侵犯臟腑時,可出現脾胃溼熱(溼熱蘊脾)、肝膽溼熱、膀胱溼熱、腸道溼熱等證。


想到排溼熱,先要分清溼熱在哪裡,哪條經、哪個臟腑,亦或是哪個關節,而選用不同的穴位。溼雖為陰邪,但與熱互結,則為陽熱之性,除氣虛明顯者外,不宜用灸,多用刮痧、拔罐、刺血等方法。


1、溼熱痺證:

肘關節,用尺澤、曲澤;膝關節,用委中、血海;手足用十二井;頸椎用大椎;脊柱(如強脊)用至陽、脊中。

2、脾胃蘊熱:

尺澤、陰陵泉刮痧,商陽、厲兌、隱白刺血,重掐二間、內庭。

3、肝膽溼熱:

大敦、關衝刺血,右陽陵泉、膽俞刺血拔罐,曲泉、血海刮痧;重掐俠溪、行間。點揉五樞,肋弓刮痧。

4、膀胱溼熱:

委中刺血拔罐,大敦、至陰刺血,膀胱俞至次髎刮痧或走罐。

5、腸道溼熱:

上下巨虛、尺澤刮痧,大腸俞刺血拔罐,商陽、厲兌刺血。配合大橫、腹結處閃罐。


程氏針灸程凱


陰陵泉足三里承山穴


旭日00081000


免疫力好了,溼熱自除!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44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043dcf9f0dca4a4fb0338b35e8a3cf80\

成都阿杰老師


燃谷穴


上醫自療


體內溼熱過盛的人,一般面部常會出現面垢油光、易生痤瘡、粉刺。對於體內的溼熱,除了注意飲食調理外,穴位按摩也是很好的清溼除熱的方法。

那麼哪些穴位能夠幫助我們清溼除熱呢?



【1】曲池穴

曲池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穴,可清外之風熱、瀉內之火邪,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散邪、清熱利溼、通經止痛的效果。按摩時用拇指或者中指指端按揉到可以感覺到酸脹感,每次5分鐘左右,每天按摩2次。



【2】天樞穴

在按摩曲池穴時,往往可以隨之按摩天樞穴,這樣去溼熱的效果會更好。天樞穴是對著大腸經,不少的大腸疾病可以通過天樞穴來治療。經常按摩可以調節腸道、恢復腸道功能,還能通便止瀉。



【3】豐隆穴

豐隆穴是在外踝尖上八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的位置,經常按摩豐隆穴可以起到去清利溼熱的效果。患者還可以敲肝膽經,肝膽也有疏利溼熱的作用。


中醫小蘭可棒啦


排溼的穴位陰陵泉穴,承山穴,三陰交,這三個穴位一起按摩加艾灸祛溼很明顯,但是你說的溼熱,我感覺還是要配合吃中成藥。吃什麼中成藥還希望看見的醫生回覆,謝謝。


假如_不相識


你應該問什麼方法可以祛除體內的溼熱,中醫調理重點是方式方法,然後才是配穴配經調理,古中醫六法:砭 針 灸 導引 按蹺 給藥。祛除溼熱最好的方法是砭法配合灸法,一個是去火排毒一個是去寒溼排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