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西班牙畫家委拉斯蓋茲的人體油畫《鏡前的維納斯》,為何只看到背影?

心有靈犀2019


現在能夠看到不帶馬賽克的人體藝術作品並不容易,這種現象令不少玩藝術的人哭笑不得。從這個角度來看,只看到人物背影的油畫《鏡前的維納斯》倒是省卻了不少麻煩,大家能看到一幅完整的藝術精品,殊為不易。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中國對待人體藝術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就連美院院長示範一幅素描人體寫生都能引發軒然大波。但是西方社會對於人體藝術的接受程度可謂相當廣泛,包容度極高。因此,不少人有種誤解,以為西方社會一直對人體藝術都是這般包容的。殊不知,文藝復興以前,歐洲的教會保守勢力是一直在發揮影響力的,人體藝術同樣受到諸多禁錮。

《鏡前的維納斯》是西班牙畫家迪亞哥·委拉斯蓋茲大約在1647年與1651年間訪問意大利時創作的作品。作為17世紀上半葉西班牙傑出的繪畫大師,委拉斯蓋茲24歲便入宮成了腓力四世的宮廷畫家。實力可見一斑。


這幅《鏡前的維納斯》畫作顯示了裸體的希臘神話愛神維納斯和小愛神邱比特,這在宗教嚴厲的17世紀,算得上是西班牙少有的幾幅裸體畫像之一。與一般的宮廷畫家不同,委拉斯蓋茲的創作思維並沒有受到太多束縛。從他的繪畫作品來看,不僅畫王公貴族,也畫乞丐、侏儒和一些生活在底層的朋友;他不僅畫《聖經》主題,也借希臘神話主題畫風情畫、風俗畫和人體畫。

在那樣一個時期,能出現一位委拉斯蓋茲這樣有藝術個性的繪畫大師,的確是很不容易的。儘管如此,委拉斯蓋茲在創作時還是有著諸多顧慮,無論是選題還是構圖安排都相當用心。


在17世紀的西班牙,維納斯作為神話虛構人物,可以說是極少被允許出現在公眾眼前的裸體形象之一,就算是有具體的模特,也只能刻意用背面來表現,並且命名為《鏡前的維納斯》。正因如此,委拉斯蓋茲為何要選擇維納斯背朝觀眾的姿勢來創作,也就不難理解了。

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驚龍軒


迪亞哥·委拉斯蓋茲-《鏡前的維納斯》,布面油畫,112.5×177釐米,1647-1651年,法國巴黎盧浮宮博物館

1.女子裸體繪畫在17世紀封建專制的西班牙是極其罕見的,這幅《鏡前的維納斯》也是目前我們所能見到的委拉士開茲唯一一幅女性裸體繪畫。

2. 這幅畫是某位侯爵託付委拉斯凱茲創作的,此人地位顯赫,也說明了為什麼在宗教禁慾那麼嚴重的情況下,委拉斯凱茲沒有受到宗教懲罰的原因。


一絲不掛的維納斯背對著我們側躺在床上,身下是一層深灰色床單,一層白床單,看起來很像海浪。

從她的姿勢上看得出來,她能感覺到自己的美,大概是因為神通常有強烈的自我感知,她也知道觀者都在看她,於是她平靜的斜倚在床上,盡力保持完美。

注:左框為鏡中的維納斯,右框為真實的她,體現反射

有一種說法是,維納斯是在海上出生的,海浪一般的床單正好呼應了關於維納斯的這個傳說。

床單不顯得凌亂,畫家用了比較整齊的線條,這呼應了維納斯優美流暢的身體線條。而維納斯上身高亢,線條的造型顯得很流暢,這是由於她的手臂在用力。

背部的肌膚細膩到極點,精準的筆觸賦予維納斯健美的力量。

而下身舒緩平和,展現了女性人體美。

畫家筆下的維納斯是特別的,她的頭髮隨意的綰起來,身上沒有絲毫神性的光輝,如果沒有丘比特的出現,我們甚至不知道她就是愛神維納斯。

畫家把繪畫的實用知識和自己的感情結合起來,給予了維納斯人性的感情,委拉斯凱茲也成為了西班牙第一位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

鏡子裡是什麼樣的她

鏡子擺放的角度反射出來的圖像絕對不僅僅是維納斯的臉而已,並且,這張臉是缺失模糊的,鏡中的她透露出來冷眼旁觀的態度。

現實與認知出現了偏差,這一方面說明了畫家含蓄的藝術手法,他願意給我們看的只有一小部分。

另一方面,畫家給維納斯賦予了神的能力,她只露出了臉頰,在我們觀察鏡中的維納斯時,她也正通過鏡子觀察著我們。

變乖的丘比特

為她舉著鏡子的是小丘比特,他已經放下了手中的弓箭,變成了維納斯的小聽差。

他身後的紅色幕布則代表了一種戲劇性衝突,這倒是很符合神話傳說中丘比特的行事作風。

因為在神話故事中,丘比特有一支金箭,一支鉛箭,被金箭射中愛情會圓滿,而被鉛箭射中則要品嚐愛情的痛苦,調皮的丘比特總是拿著鉛箭亂射(看來分手的情侶也只能埋怨丘比特了)。

不過在這張畫中的丘比特倒是挺聽話的,他收斂了自己淘氣的那一面,恭敬的為女神服務。

唯一的維納斯

裸體繪畫中的人物一般都被困在了畫作之中,畫家沒有賦予他們意義,她們站或坐都只是一種行為符號,但在《鏡前的維納斯》中,我們彷彿感覺到維納斯只是暫時在這裡躺著,她也許等會兒就會換個姿勢,或者拉著床單坐起來。

她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無論是鏡子還有丘比特,抑或是海浪一般的床單,這都是為了強調她主觀世界的素材,畫家委拉斯凱茲告訴我們,他筆下的裸體維納斯,是唯一的。


畫家劉震


委拉斯凱茲(1599-1660)是巴洛克時期西班牙的著名畫家,深受西班牙王室的喜愛,不僅是宮廷的首席畫家,還是皇宮的藝術總監。他的作品被認為是17世紀歐洲少見的寫實主義代表作。

↑ 委拉斯蓋茲《鏡前的維納斯》開創了裸體畫的先河,這幅畫深深地影響了戈雅的《裸體的瑪哈》和馬奈的《奧林匹亞》。

  • 畫中的維納斯之所以背對著我們,是因為西班牙是虔誠的天主教國家,早期歐洲的教會保守勢力很強大。委拉斯凱茲要保證自己創作的維納斯在視覺上和道德上都不會冒犯別人。
  • 《鏡前的維納斯》是委拉斯凱茲留下的唯一一幅女性人體作品,是為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消愁解憂而作。國王的寵後不幸早逝,如何讓寵後的音容再現,繼續陪伴國王,身為宮廷畫師的委拉斯凱茲特作此畫,以解國王心憂。當時的國王也同樣受社會公序良俗的束縛,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諱,只能將維納斯背對著觀眾。因此,我們得以看到一位悠閒自得的、豐滿健美的、略顯動感的,與以往都不一樣的維納斯,透出一絲人本精神的覺醒。

這幅畫最先由國王收藏,後來國王有了新王后,出於禮節,這幅畫就被賜予一位寵臣。後來寵臣家族衰落,該畫被英國約克郡羅凱比莊園的莫里特先生購得。再再後來幾經畫商的轉手,最後入駐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成為鎮館之寶。

↑ 委拉斯凱茲 - 《宮娥》

委拉斯凱茲最著名的代表作《宮娥》和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倫勃朗的《夜巡》並稱為“世界三大名畫”,帶有非常神秘的色彩,很難第一眼看懂畫中描繪的場景。仔細觀察下才會發現,畫面中央偏左處的鏡子,倒映出國王菲利普四世夫婦二人的樣子,也就是說畫中的畫家,正在為畫外的國王夫婦二人畫肖像。整個畫面是以國王和王后的視角去觀察審視整個房間的情境,既是被畫人的視角,也是我們看畫人的視角。


尹銘的前院


我是杭州刺史。

古希臘文化是西方文明的土壤,其藝術代表著一種美學典範與古典原則,作為希臘神 話中的維納斯形象,是西方眾多繪畫名家所描繪的對象,不同流派的繪畫大師以不同的風格、不 同的形態、不同的角度來闡釋著維納斯的女性美。

不論是在繪畫題材還是在學術論著中,西方藝術中的維納 斯形象可謂眾人皆知,國內外學者對其也已經進行了廣泛研究, 讓我們從中獲益匪淺。對維納斯形象的研究雖多,但在對維納 斯具體某個方面的圖式探究卻較為少見。

意大利文藝復興後期威尼斯畫派的代表畫家提香,藝術生 涯幾乎貫穿了整個16世紀,早期作品受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影 響較深。曾赴威尼斯學藝,是威尼斯畫派創始人喬萬尼·貝利 尼(Giovanni Bellini,1431 — 1516)的學生,和喬爾喬涅是 同學,在其早期作品中也可感受到喬爾喬涅柔和的形體塑造及 寧靜的色調等,但作品的整體風格壯麗、熱情、色彩強烈,筆 下的人物更為粗獷和完整。1516 年左右,風格日趨個性化,到 了晚年,提香內心的不安反映在了作品凝重的筆觸和色彩的單 純上,在《丹娜伊》和《哀悼基督》等作品中明顯體現了出來。

《鏡前的維納斯》這幅作品是提香晚年所作,主題 對象是維納斯和兩個天使,維納斯身體的大部分正面示人,頭部左轉,面向天使所拿的鏡子,從鏡子的反射中我們也可以看 到鏡中維納斯的部分面部。人物形象豐滿、色調凝重、明暗對 比強烈,他的作品經歷了從早期精緻的明朗、情緒歡快到晚期 凝重奔放、富有戲劇性激情的風格變化。這幅《鏡前的維納斯》 也體現了他晚年作品所要解決的進一步深入理解色調的相互關 系與明暗規律,日益完善造型處理上的筆法運用與色彩安排問題。

提香的老師喬萬尼·貝利尼1515年也曾畫過“對鏡”圖式 的作品——《鏡前的年輕裸女》(Naked Young Woman in Front of the Mirror,1515),對比兩幅作品,可以看出提香 在一些繪畫手法方面對貝利尼的借鑑。貝利尼《鏡前的年輕裸 女》(如圖2)中的人物正面示人,以窗外遠處的山景作背景,主 題對象只有一位形體豐滿的年輕女人,右手拿鏡左手梳理頭部, 室內背景色彩的深暗與人物肌膚的明亮形成對比,採用外光光源 從左方進來,從而使人物本身也具有鮮明的明暗對比。提香在其作品《鏡前的維納斯》的構圖中,與這幅作品主題坐姿相似, 同樣以正面示人,除主題對象明確了身份是希臘女神維納斯外, 還增加了天使的形象,他在形體的豐滿及色彩的表現手法上, 繼承了貝利尼的《鏡前的年輕裸女》,而在人物的動態,畫面的 豐富性上較貝利尼又有所發展。

首先,在西方藝術作品中維納斯“對鏡”形象的淵源是威 尼斯畫派創始人喬萬尼·貝利尼1515年畫過的女子 “對鏡”圖 式作品——《鏡前的年輕裸女》(Naked Young Woman in Front of the Mirror,1515),威尼斯畫派活躍於15世紀至16 世紀,到15世紀後半期,美術題材從宗教轉向了世俗,從貝利 尼這幅作品的主題內容中也可以看到這一變化。這一“對鏡”圖 式得以使後世的畫家諸如:楓丹白露畫派、提香、安尼巴列·卡 拉奇、弗朗切斯科·阿爾巴尼、約翰·利斯、魯本斯、委拉斯 貴支在此基礎上分別創作出風格不同的維納斯的“對鏡”形象。

其次,不同的作品中維納斯“對鏡”形象存在著某種聯繫, 不論是在主題內容、構圖方式還是在表現手法上,深入分析,可 以發現這和藝術家們之間的相互影響具有直接的關係。

在維納斯“對鏡”圖式的構圖中,安尼巴列·卡拉奇、弗 朗切斯科·阿爾巴尼、約翰·利斯的維納斯“對鏡“形象和提 香的作品均以坐姿出現,委拉斯貴支借鑑魯本斯的《鏡前的維 納斯》,以背部示人,在維納斯的側臥姿勢中,委拉斯貴支的《鏡 前的維納斯》不免又讓我們想到喬爾喬涅的《沉睡的維納斯》。

在藝術風格上,作為威尼斯畫派的代表畫家,提香受其老 師喬萬尼·貝利尼的影響,安尼巴列·卡拉奇的早期作品具有 威尼斯畫派的風格,而弗朗切斯科·阿爾巴尼和約翰·利斯在 藝術風格上又受到安尼巴列·卡拉奇的影響,因此,從風格的 淵源分析上也可以使我們看到其中的聯繫。

再次,從審美心理學角度而言,對於這些作品中維納斯“對 鏡”形象的不斷出現,和後世的畫家在審美心理上與前輩們產 生的共鳴有關。


杭州刺史


《鏡前的維納斯》又被譯為《維納斯對鏡梳妝》,是西班牙宮廷畫家迪亞哥·委拉斯蓋茲創作的一幅油畫,畫作顯示了裸體的希臘神話愛神維納斯和小愛神邱比特同時出現的場景,充滿了生命的氣息和活力的色彩,現藏於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維納斯作為神話虛構人物,是唯一被允許出現在公眾眼前的裸體形象之,也是當時許多歐洲畫家都把她作為模特的原因!



《鏡前的維納斯》是西班牙歷史上僅有的兩幅裸體作品之一,另一幅是戈雅的《裸體的瑪哈》。其女性悠閒豐滿側躺的身姿,其曲線的優美,肌膚生機勃勃,富有青春活力,充分地塑造了女性的人體美,是給人帶來愉悅和愛的女神!這種世俗美於理想美的創作方式,是威尼斯畫派中所沒有的,是一種藝術的創新!



因為其當時歐洲教會的保守勢力,這幅《鏡前的維納斯》,畫中的維納斯女神,我們只能看到她的背影而看不到她的正面,免得被冠上傷風敗俗的壞名氣!現在大家應該都明白維納斯背朝觀眾的姿勢,是畫家避免觀賞者直接分辨出模特的身份,然後直接聯想到裸體的感官刺激,而做出的一種處理方式!



而我們在欣賞這幅畫作時,也應該以藝術家的目光來體會其畫中的意境和氛圍,這個維納斯女神輪廓無與倫比的美麗,以及側躺姿勢的優雅!我們看不到女神的臉,但女神卻通過鏡子在觀察我們,彼此在互相關注凝視,這也是《鏡前的維納斯》這幅畫的價值意義所在!


心有靈犀2019


委拉斯蓋茲(1599~1660年)是17世紀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的傑出畫家,他一生的藝術創作可概分為四個時期:塞維亞時代、宮廷畫家、光與色彩時代、成熟與晚年,問題來了:西班牙畫家委拉斯蓋茲的人體油畫《鏡前的維納斯》,為何只看到背影?



西班牙畫家委拉斯蓋茲的人體油畫《鏡前的維納斯》

維納斯在希臘神話裡是一位絕代佳人,她以勝過天后赫拉和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容貌而奪得金蘋果,也是一個愛神,使很多青年戀人獲得美滿的生活,維納斯有一個帶有雙翼的孩子,名愛洛斯,即丘比特。但如此美麗又溫柔的女神,卻在婚姻路上受到跛子丈夫偷情的背叛,


委拉斯蓋茲作品《鏡前的維納斯》

歷年來的西方畫家都喜歡以她為題材入畫,橫臥的維納斯像是巴洛克藝術全盛時期的流行題材,西班牙畫家委拉斯蓋茲筆觸下的《鏡前的維納斯》是苗條裸女,在當時卻是獨樹一幟,所描繪的人體洋溢生命的氣息,使維納斯似乎從神話裡呼之欲出,

有些遺憾的是《鏡前的維納斯》這幅畫,是委拉斯蓋茲“成熟與晚年”時期所創作,我們只能看到維納斯的背影,在鏡子裡模糊的看到維納斯精緻的臉蛋;畫中的鏡子代表的是巨大的財富,這幅畫也是為皇室貴族所畫。之所以畫中的裸女維納斯背朝著觀眾,那是畫家為了避免這幅人體油畫帶給人色情的官感效果,同時也是為了諷刺警惕皇室貴族放蕩的生活要有所收斂節制了,所以我們只能看到裸女維納斯的背影。



詩夜城主


你好親,很開心一起聊一下西班牙畫家委拉斯貴支的人體油畫作品《鏡前的維納斯》

維納斯,一直是西方油畫中,畫家們百畫不厭的靈感素材

畫家們畫筆下的維納斯,呈現千姿百態的韻味

或是喬爾喬內畫筆下安詳入睡的維納斯

或是波提切利,布格羅畫筆下,在泡沫浪花中優雅迷人誕生的維納斯

或是提香,委拉斯貴支,畫筆下,照鏡子的維納斯

由於維納斯,是象徵愛情,美貌的女神,所以維納斯特別愛照鏡子,欣賞自己的美麗

維納斯照鏡子,也是西方畫家喜歡創作的題材

但是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魯本斯畫筆下照鏡子的維納斯,還是委拉斯貴支畫筆下照鏡子的維納斯,都是以背對的姿勢呈現在畫中

就算畫中照鏡子的維納斯,全身裸露正對觀眾,但是都有手臂遮擋胸部。

為什麼,畫家委拉斯貴支畫筆下的照鏡子的維納斯,為什麼只是背影背對觀眾?

委拉斯貴支畫筆下的維納斯背部,呈現優雅,柔美,性感撩人,又不失端莊

維納斯優雅,陰柔的身體曲線,身體輪廓起伏變化的曲線,個人拙見,如同一首婉轉悠揚的樂曲,隨著樂曲的節奏優美婉轉地變化

因為委拉斯貴支是西班牙畫家

你不難發現,西方美術史上,許多肖像畫,都指名道姓地命名這幅油畫,如安格爾的肖像畫《布羅格利公主》,畫家溫特哈而特的作品《奧地利皇后伊麗莎白》,《列昂妮拉公主的肖像》

但是,你卻不難發現,西方美術史上的人體油畫,都不會指名道姓地命名,不會指名道姓是哪個貴族,哪個貴婦的裸體,而是多以維納斯命名這幅裸體油畫

由於西班牙教會的保守勢力,所以維納斯,是唯一允許出現在油畫中的裸體

如果這幅人體油畫,指名道姓命名,無疑會引起軒然大波,被扣上傷風敗俗的罪名

所以儘管西方油畫中的維納斯,其實原型豐富多彩,有可能是貴婦,有可能是畫家的情人,妻子,但是統一以維納斯命名

畫家畫筆下照鏡子的維納斯,背對觀眾,呈現背部優雅,唯美的曲線美感

隱藏自己人體的正面,隱藏美麗的臉龐,一方面畫家由於是宮廷畫家,迫於教會保守的勢力,一方面也是為了表現性感,又欲遮還羞的含蓄美感,給觀眾留下遐想的餘地,避免形盡思窮的畫面

維納斯背對觀眾,隱藏自己美麗的容貌,但是為了滿足觀眾的好奇心,畫家在畫中的鏡子中,畫出了維納斯的容貌

但是,鏡中維納斯的容貌,也是非常模糊的

因為在委拉斯貴支的時代,繪畫創作還是傳統寫實造型的時代,如果在鏡子中表現清晰可見的形象,那麼很容易看出是哪位貴婦

所以畫家為了避免引起爭議,選擇了背對觀眾,鏡中臉龐很模糊的表現手法來創作這幅油畫

而西班牙畫家戈雅,創作的裸體油畫《裸體的瑪哈》,畫中的女人體正對觀眾,戈雅是西班牙第一個敢於打破禁忌,挑戰世俗的畫家


回答完畢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藝術狂人2


[鏡前的維納斯]是委拉斯貴支表現女性人體的唯一作品。十七世紀的西班牙是一個天主教和反動貴族勢力佔統治地位的堡壘,幾呼無人敢於製作褻瀆神明的裸體畫。這幅畫是以變相的希臘神話故事為題材,從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許多大師那裡受到啟示,吸取其特點而創作出的一幅油畫。

好,讓我們一同走近這幅油畫[鏡前的維納斯]

[鏡前的維納斯] 此畫不宜上傳

委拉斯貴支這幅油畫作品,具有濃厚的現實生活氣息,平昜近人,很世俗化。他把希臘神話中的美神塑造成一典型的西班牙少女的健美形象,一種人體美的感受。

這幅油畫不僅構思十分巧妙,構圖的處理也很新穎。把整個人物畫成背影,她身體側臥的姿態,形體夏雜多變,組成了豐富多樣的曲線,這種動態是意大利文藝復興大師們的畫中所沒有的。

維納斯側臥著,右手支撐著嬌柔細膩的頸部,若有所思地望著自己映入鏡中的面部。鏡子居畫面的中心,維納斯的頭像,是粟色發盤成一粗大的髮髻,鏡子映出的是一位西班牙美麗少女的清秀、俊俏可愛的臉龐。鏡子是由一活潑頑皮赤著身體的丘比特扶著,他帶給畫面的並非是什麼神話,更多的卻象是現實生活中的母與孑。

在這幅油畫中,藝術家的高明之處,就在於通過人物的描繪,便能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靈魂。從繪畫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可以清晰地看出藝術家的審美觀點,美的標準。維納斯的形象與平民勞動少女的俊美是分不開的,女神的美具有更多的世俗的人情味……。

20200101 新年快樂🌹🌹


罌粟M


猶抱琵琶半遮面,你以為老外不懂這種含蓄的美感?我因為在街上看到美麗的背影,急忙追到前面結果卻大失所望,最後明白了背影最美。


天叔傳奇


17世紀的西班牙,畫家在畫人體題材的時候,只能是假託維納斯的名義,因為維納斯作為神話虛構人物,是唯一被允許出現在公眾眼前的裸體形象之一,但是當畫家畫的是具體的模特,有些是訂購的畫,有些是畫家送給愛人的,這些畫不能用模特的本名來命名,只能用形式化的《維納斯》做題,因為在當時的社會規範裡如果你指明這幅畫是誰誰誰,那你肯定就要被扣上一個傷風敗俗的帽子,當然畫家們是不可能這麼做的,所以你仔細去回想,其實沒有任何的人體作品是題名的,而此外肖像畫卻都是題模特本名的。

委拉斯凱茲是17世紀上半葉西班牙傑出的繪畫大師。《鏡前的維納斯》是宗教嚴厲的17世紀西班牙少有的幾幅裸體畫像之一。而且這幅畫可能是皇帝令委拉斯凱茲創作的,因此在宗教禁慾那麼嚴重的情況下,委拉斯凱茲並沒有受到宗教懲罰。

在如此的條件之下,也不難理解維納斯背影的問題了,是畫家避免看畫的人過於直接地分辨出模特的身份然後過分直接地聯想到裸體的感官刺激而做出的一種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