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窮人就是要折騰,折騰對了,就變成富人;折騰不對,大不了還是窮人”,這句話對嗎?

戰神1960721


感謝樓主的提問,這句話非常勵志的一句話,也給了很多人一種鼓勵!

在社會當中,我們發現社會財富分配的比例為二八定律,也就是百分之二十的人掌握社會當中百分之八十的財富,財富屬於少數人,大多數人為普通老百姓。我們可以對富人進行分析,富人之所以成為富人,與思維想法有關,富人出生也是普通人,在成長的過程當中,由於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從小培養了一種不怕輸的精神,敢於拼搏的精神,這種思維長期以往,就會形成一種習慣,伴隨成長當中;所以對生活及人生的追求就不一樣,追求財富的慾望非常強烈,力爭成為富人。當賺取到人生第一桶金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享受,而是利用第一桶金如何創造出更多的財富,於是就產生了用錢賺錢的過程,也就是越來越富。

所以,窮人為什麼是窮人,原因很簡單,就是缺少了在奮鬥的年齡選擇了安逸,缺少了在人生當中的折騰,有了折騰,說明是不敢於現狀的,努力改變現狀的折騰。即使折騰失敗了,沒關係,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等於百分之七99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只有努力了,折騰了,付出了,終會成功 ,窮人也終究會成為富人的!

所以,“窮人就是要折騰,折騰對了,就變成富人;折騰不對,大不了還是窮人”這句話是對的!


點燈探路


不知道這話對不對?

去年初的時候我的小家生活很美滿,有將近20W的存款,每月收入大概在1.5W的樣子,不過也有車貸房貸總共在8000左右。在二線城市日子相當不錯的,想買點東西不算太貴的直接就買了。

年中的時候想折騰了,存款加借款再信用卡刷了一大筆一共籌集60萬做食品貿易,開始虧了一點也不要緊,在春節前用所有的餘款還借了點錢壓貨,現在疫情有一個多月了,貨放了三個月了(出廠半年的貨要掉價,保質期一年),現在一件貨沒有賣,快要崩潰了。


窩菜


對!對極了!

以我為例,我結婚在窮鄉僻壤,又超生了,分的幾畝貧瘠的土地,一年做下來也沒有多少收入,再看看身邊的老人,我不想象他們一樣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老去,也不想我的孩子做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

一言難盡,就說說我做過的工作吧:

1.餵過老母豬(後來小豬仔賣過幾元錢一頭)

2.餵過大群‘來航雞’(雞蛋賣五角錢一個,因為喂得人太多,在農村集市上,根本就賣不出去)

3.進過包裝袋廠,縫紉袋子(沒有休息日,按天計算,滿勤月薪35元)

4.自己學著做豆腐賣,(老百姓沒錢買東西,都是用小麥交換,為得是豆腐剩下的豆腐渣可以餵豬)

5.開過小店,風裡來雨裡去,到山東臨沂市,到浙江義烏市,購買日用百貨商品(可是在小村頭巷尾,也賣不出多少,後來也跟著別人倒騰過服裝都不了了之)

6.好在我能吃苦,又不愛賺便宜,有一位熟人說他們有個遠房親戚,在縣城做天然水晶眼鏡,賺很多錢,我讓他帶我去見見那位親戚,從此,我成了他們家工廠的一名員工!

一年以後,我自己當了廠長(說是廠長,也就是家庭小工廠)三年以後,我們在縣城有了自己的房子,我的孩子們都走進了當地最好的校園!

多年後我的兩個孩子都出國讀了碩士!

我想說的是:沒有折騰,就沒有進步!無論你做什麼事情,都會有同行,千萬別賺小便宜,要有個好人緣,人緣好,機會就多,總有一個機會,會讓你翻身的!

那位熟人,我一直記得,後來我們幫助他家很多很多,再後來,我大兒子牽線,讓他的小兒子出國打工,在我大兒子工作的公司,時時在關照著,至今還在那裡工作!


優雅中帶自信


我四年前就告訴我老公,中國有句話叫窮折騰,因為窮才要折騰,折騰有兩個後果,一個是折騰折騰就富了,另一個是,大不了還是窮,我老公聽了我的,前半年賠了8萬,半年後我們還清,又過了一年半,我們兩套房,一臺車,還厚微波存狂


奔跑的高跟兒鞋


理論上真的很對,折騰好像就是不斷的嘗試,一戰成名的也是有的。應該說不幹肯定不能成就事業,但是幹了也不一定成。我有個朋友就是真能折騰;第一次出國打工掙了50萬,回來後就來了個酒場,2年50萬賠了乾淨。後來又做生意,有積累了300萬,就投資開了個食品廠,結果5年有把這300萬打了水漂。你說他是折騰好,還是不折騰好?


大愛無恨劉成軍


這個觀點我不敢苟同。

1、乍一看的確很有道理。很多窮人走投無路,敢於一拼,結果成功了。其實深層次地看,

很多成功的人並不是因為窮才成功,而是因為知識積累到一定的程度,由量變變為質變,加上敢於拼搏,最後的成功僅是水到渠成而已;

2、其實創業風險是很大的,過程是艱辛的。你看到的只是極少數獲得成功的人,而絕大部分創業者一生默默無聞,有的生活倒退,連累家人,極少數甚至死都沒地方埋;

3、創業者的精神壓力也是非常巨大的,如果沒有平時的積累,僅靠"敢幹″,那麼你的一生,將生活在焦慮和恐懼當中,以至於抑鬱症甚至於自殺,我並非危言聳聽;

4、這個觀點會對青少年有很大的負面作用。這個觀點忽略了要人要厚積薄發,沒有知識的積累, 你再怎麼折騰,也不會成功。當然,萬事都有例外,但是概率會非常的低,低到可以忽略不計。僅強調折騰,而忽略知識的作用,以篇概全,對青少年是非常有毒害作用的;

5、所謂的折騰,我覺得更多的是指敢於奮鬥,青年人要敢於奮鬥,要鼓勵青年人奮鬥,這是社會進步的必要條件,但一定要建立在知識積累的基礎上,失去了這個前提,奮鬥就變成了瞎折騰。


窗戶紙那邊的你


這句話對不對,要靠實踐來檢驗,凡事沒有絕對,但就普通人的能力和運氣來講,還是輕易不要折騰,老老實實找個班上最好,這是因為:

1.窮和富的界限很難弄清楚。什麼是窮,什麼是富,誰給你定的標準?我國現在已經進入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月均一萬元是個標準,看看你能否達到這個標準,再說折騰的事吧。還有一個標準就是領低保的叫窮人,剩下的算什麼人就千奇百怪了,大衣哥沒出名時一年收入不到5000塊,但也不是村裡的窮人,出名後捐出一兩百萬了,但他的身價和三線明星比都不入流,你說他是窮人還是富人呢?基本標準都定不準的話能信嗎?

2.大部分窮人都抗不起折騰。

窮人基本上沒有什麼資本來折騰,能有份按月開工資的工作就很不錯了,想創業基本就是賣房抵押四處借錢,但又沒人脈資源和內部消息,折騰一歸招,大部分人都是被資本割韭菜的命。這次疫情之中,多少創業的商家沉舟折戟,連一個月都挺不過去,有個朋友辭職跑到海南花60萬盤個小店賣奶茶,從春節到現在只賣出一隻茶葉蛋,半生積蓄全沒了,搞不懂這類人折騰個什麼勁兒,好好上班不行嗎?

3.窮人的折騰叫瞎折騰,折騰光了連窮人都做不起。種菜的改養豬,賣服裝的改賣皮鞋這種算不上創業層面的折騰,現在的社會已經不是從擺地攤做起就能脫貧致富了,得開奔馳賣襪子才有搞頭。窮人折騰不對,會賠得血本無歸,原來的一點積蓄一點立足的資本都沒有了,你想當窮人,能夠低保條件嗎?靠折騰能致富,這個有點扯,還不如一招鮮,吃遍天,能在一行裡牟住勁幹成專家級的人物,才有可能改變命運。一家三代攤煎餅炸油條,搞出個百年老鋪,沒有不發財的。

關注梨酥情感 為您答疑解惑


梨酥情感


沒有辦法簡單的評論這句話的對與不對,只能說把這句話用在具體某個人身上來驗證得與失。

首先折騰是好的,折騰的目標雖然是一致的,但結果肯定有好有壞,折騰的目的是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讓自己生活的更好。國家都有折騰何況個人呢,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就是探索式的折騰,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然後再看折騰的成本,還是要具體到一個人的智力與能力上,更應該有年齡觀念!窮人的生活叫生存,應該折騰!再次還是窮人,但是要有目標!也就是有計劃的折騰,否則真成了瞎折騰了,前蘇聯就是榜樣!

折騰之前首先要考慮的是一個行業對個人犯錯的容忍度,也就是犯錯成本!不能一次折騰錯了回到解放前,還是要了解考察探索試探,慢慢積累。然後再看自己有什麼,能承受的最壞結果是什麼。最後再結合自己的能力決定要不要折騰。

本人有幸折騰成了窮光蛋,就是沒有考慮到行業的犯錯成本!所以咱窮人還得繼續折騰,目前過的不太好,欠款房貸窟窿也不少,不折騰指望打工驢年馬月是個頭啊!


小豬說水晶


對,也不對。

對是因為折騰是一種奮鬥的進取精神,不對是這樣就把富人給屏蔽了。

其實,應該是這樣 ,窮人手裡資源少,信息少,人脈少,能力不高,所以用折騰一詞有一種剽悍和一往無前的勇氣;

但對於手裡有資源,有信息的富人來說,他們自然也要折騰,不過他們折騰的風險比窮人高,所以他們一般較冷靜,是用手裡的資源和信息,做規劃和預測。

本質上來說,大家其實都差不多,都是在不斷前進,只不過不能確定未來,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這句話下半句說窮人折騰不對,大不了還是窮人,那可曾聽過一句話,從身無分文,到負債累累?

不是所有人都是身無分文,到白手起家,那些負債累累的很多都沒有了以後,所以才聽不見消息,富人折騰的最大風險是變窮,窮人折騰的最大風險是自己的後半生打工還債。

其實風險都是不小的,可是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一切都是很短暫的,我還是覺得,我們更好的道路還是奮鬥。

讓唐僧成為唐僧的,不是他取的經,而是他走過的路,讓千里馬成為千里馬的,不是它健壯的身姿,而是它跑過的千里。


成年人的悟道地


窮人要折騰是對的,但不能瞎折騰。

記得往年過年時,幾家人聚在一起,就開始談自己的小孩。

我印象很深的是,我一個阿姨的女兒,沒有什麼社會經驗,還嚷嚷著不過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要自主創業。

要搞微商,微商沒有弄起來。借爸媽的錢開服裝店,但生意慘淡,賠的血本無歸。

本來就是窮人,借來的資金折騰,卻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這裡搞搞,那裡搞搞,美名其曰:我在創業,創業本就不是一帆風順,經歷挫折難免。

這不是瞎折騰嗎?“折騰不對,大不了還是窮人”,這句話對,也錯。是窮人沒有錯,只不過是更窮。畢竟你還負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