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最簡短的詩,卻浪漫到極致,《風雅俳句》陪你走過人生的春夏秋冬


"俳句是傳播微光與顫慄的詩。"安德烈·貝勒沙爾的評價描繪出了這種體裁輕快優雅的特點。相比其它詩歌,俳句的特長在於用短小的語言帶出悠遠的意境。


1. 傳播微光與顫慄的詩:俳句的藝術

日本這個與中國一衣帶水的國家,在歷史上與中國有著不可分割的淵源,日本的許多文學形式,或多或少地都受到了中國古韻文的影響。

其中有一種文學形式,既有中國古體詩歌的美感,又有著日本所獨特的表現形式,有著深深的日本民族烙印,這就是俳句。

最簡短的詩,卻浪漫到極致,《風雅俳句》陪你走過人生的春夏秋冬

吟誦唐詩宋詞,能夠領略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而欣賞優秀的日本俳句,可以讓我們更全面地瞭解日本的社會與人文精神。

俳句由於字數少,在形式上簡短精悍,也被稱為世界上最短的定型詩。安德烈·貝勒沙爾曾經這樣評價日本的俳句,"俳句是傳播微光與顫慄的詩。"

最早接觸俳句是在大學,那時候非常喜歡痞子蔡,他作品中那種淡淡的寂寞與文藝的寫作風格,著實讓人著迷。

在《蝙蝠》這篇文章中,就引用了加賀千代女的一首俳句:

"朝顏生花藤

百轉千迴繞釣瓶

但求人之水"

痞子蔡筆下的主人公往往是寂寞的,就像是他自己所說,抽的不是煙,而是寂寞。他也往往是內向而退縮的,就像是《第一次親密接觸》中的我,對於喜愛的人也往往只是默默地關注,默默地喜歡,不管結果如何,只希望喜歡的人能夠結局美滿。

正如那句偈語所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擦肩一過。而加賀千代女的俳句,則很好地表現出了這種患得患失,而又無比難捨的心情,給我留下的印象相當深刻。

丹尼斯·特里奧特的《孤獨郵差》中,郵差比洛多偶然間偷窺了一名女顧客的書信,其中有一首很獨特的小詩:

"時光若流水,

彷徨復彷徨,

戀戀崎嶇礁石上。"

這首小詩就是俳句。郵差迷上了女主人公,也迷上了俳句。他開始學習俳句,模仿女主人公的男朋友給她回信,由此給他孤寂的人生開啟了一段不可告人的隱秘快感。

俳句就是這麼有魅力,讓不同國度的人們都為之痴迷。但是一來由於日本文化的獨特性,想要欣賞俳句的話需要對日本的歷史、文化等有著比較深刻的理解,二來很難找到一本廣泛收錄日本俳句,並且在翻譯上能夠深刻表現俳句意境與美感的譯本,由此顯得俳句讀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

最簡短的詩,卻浪漫到極致,《風雅俳句》陪你走過人生的春夏秋冬

翻譯家鄭民欽根據多年對俳句的研究,編著了經典俳句鑑賞文集《風雅俳句》,在這部文集中,讀者可以見到"俳聖"松尾芭蕉、與謝蕪村、小林一茶等數十位俳句大家的作品。

在日本的文學作品中,對於清新,細膩,柔弱表現得非常妙,俳句也不例外。由於俳句17音節的限制,優秀的俳句作家都會見微知著,用自然界中很常見的景象,加以充分的想象,給讀者留下無限的回味與感受。春、夏、求、冬四季美景,都盡在《風雅俳句》

2. 從和歌到俳句,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要欣賞俳句,需要對俳句的演變的過程有一定的瞭解。

俳句最早脫胎於日本的和歌,從和歌中又衍生出連歌和俳諧等形式。連歌中有一種廣受歡迎的形式叫俳諧連歌,即為俳句的前身。

藤原定家曾經這樣評價俳諧:"巧舌善言,意在以言服人。對無心者以心相對,對不可言喻者付諸言辭,是為機智靈活之體。"

實際上俳諧就是一種詼諧的應答,是對和歌、連歌的模仿與戲謔。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與現在相聲中的抖包袱有些類似,也與問答裡面的抖機靈有些相仿。

在古日本,如果說"和歌"是文人雅士之間交流的藝術形式,是陽春白雪,那麼"俳諧"從誕生的時候就是平民老百姓之間的交流方式,是下里巴人。

從上不了檯面的"俳諧",到成為日本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這個過程中有一個人不能不提,他就是"俳聖"松尾芭蕉

最簡短的詩,卻浪漫到極致,《風雅俳句》陪你走過人生的春夏秋冬

松尾芭蕉對松永貞德的"貞門派"和西山宗因的"談林派"進行革新,讓俳句成為了一種具有審美價值的文體。

俳句有17個音節,在漢字中大致相當於中文的六七個字,非常簡短。在翻譯的時候,要考慮到俳句本身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和深厚情感,這是很不容易的。

就像是周作人說的,俳句"其簡單微妙處,幾乎不能著墨","寥寥數言,寄情寫意,悠然有不盡之味。彷彿如中國之絕句,而尤多含蓄。"

在日本,對季節的敏感,對風物的喜愛,是日本民族特性的一種表現。悲春傷秋不是中國詩人、詞人的專利,在日本文化中,非常講究對季節的描寫,有些自古流傳下來的節日,依然延續著古老的季節特徵:櫻花祭、紅葉狩……

在創作傳統俳句的時候,一般來說要有一個季語,季語作為俳句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因素,在某種情形下,甚至是理解整個俳句的詞眼所在。

昭和時期的著名俳人石田波鄉曾說:"生活中眺望滿目的季節,如蕭蕭浪浪打坐。開悟一瞬,一氣呵成而生,即是俳句"。

《風雅俳句》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分為四卷,日本人的生活伴隨著季節的變換而涓涓向前,俳句是他們詠歎生活美好的一種表達方式。通過四季變換,能感受到日本的美麗。

3唐詩、宋詞、俳句:意境不同卻都魅力無窮

在初中高中的時候,非常偏愛唐詩,蓋因唐詩文字工整,立意磅礴大氣,讀起來就有一種氣勢。

像是李白的:"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就非常符合少年時期幻想著獨步江湖,行俠仗義的一種心境。

在高考前的時期,當模擬考試不順利了,題做不出來了,也要鼓勵自己,將來會"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即使最後沒有考好,還有機會,"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唐詩的廣闊的胸懷,眼界的開拓,可以說是少年時心情的一種體現。

等到了大學,畢業了,參加工作,慢慢地琢磨出宋詞的韻味。生活中並沒有那麼一帆風順,我們逐漸地都認識到,自己其實就是一個普通人,理想,追求,並不是只要有雄心壯志就能實現的。工作上挫折,情感上的無奈,獨自打拼的悽苦,讓人逐漸變得多愁善感起來。當心緒難平的夜晚,徘徊在無人的宮院紅牆外,"夜闌風靜縠紋平。";當寂寞無聊的夜晚,在陽臺上獨自數星星,"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當徜徉在昆明湖岸邊,楊柳拂面,"楊柳岸、曉風殘月。"這種很細微,很溫柔,很入心的描寫,更能打動我。

近些年,隨著歲數的增長,隨著對俳句瞭解的增多,對俳句倒是越琢磨越有味道。或許這與俳句本身比較講究"餘情"、"餘韻"有關吧,就像是日式風格的攝影與繪畫,清新,乾淨,意味深長。體現在文字上,就是有充分的留白,給讀者以足夠的想象空間。

《風雅俳句:行走春夜裡》選錄了松尾芭蕉的這樣一首俳句,

"落櫻吹四方,

琵琶湖面花波漾,

堂前好風光。"

最簡短的詩,卻浪漫到極致,《風雅俳句》陪你走過人生的春夏秋冬

這讓我想起了今年四月份去玉淵潭公園看櫻花的場景,粉粉的櫻花開滿了枝頭,映得湖面也是一片柔美春光。許多少男少女穿著漢服,在這秀美的春光中拍照、嬉戲,真讓人感嘆青春的美好,生活的美好。

而這首俳句,與當時的場景簡直是完美的契合,這足可以體會出"俳聖"對人生的深刻理解與領悟,以及"極煉如不煉"的文字功力。

這種留白就是俳句的魅力所在,也是松尾芭蕉一直對弟子們所要求的。他告誡自己的弟子,要取材於自然,高於自然,在創作時切忌鉅細無遺,也不能一覽無餘。要將悠然的意境作為藝術的最高追求。

4、空、寂、閒、淡、遠:俳句中的人生意境

日本四季分明,氣候多變,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日本人,具有一顆非常敏感的心,他們親近自然,熱愛自然,從這些景物中將所感受到的情感以俳句的方式抒發出來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俳句不僅僅包含了對世間萬物的觀察,也包含了許多作者的人生感悟,甚至將深入日本民心的"禪意"也包含在內。

最簡短的詩,卻浪漫到極致,《風雅俳句》陪你走過人生的春夏秋冬

著名禪學家鈴木大拙說到:"瞭解日本人,就意味著理解俳句,而理解俳句又等同於與禪宗'悟'的體驗發生接觸。"

在佛教中,"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的故事是廣為人知的,在禪宗中,講究"不立文字",非常注重人的"悟性"的。

而在俳句中,高度凝縮的語言,含蓄無比的寓意,作者們對於精神的昇華,這又與禪宗有著非常多的相同之處。

曾經有一段時間,由於身體的原因行動不便,臥床幾個月,不能使用手機,不能看電子產品,每日躺在床上深思過往,追尋生命的意義。雖然悟性有限,學識有限,並沒有悟出什麼深刻的道理來,但對自己的心境的平和及生活的熱愛有了更多的理解。

人生是現場演出的舞臺劇,容不得NG再來一次。你必須演好當下。

我喜歡

我喜歡活著,生命是如此充滿愉悅。

陽光燦爛的日子,舉目遠眺,一天天感受到眼睛從模糊到清晰,紅色的磚牆,灰色的瓦片,綠色的嫩芽,飛翔的鴿子,我貪婪的看著這個世界,真是看不夠。

最簡短的詩,卻浪漫到極致,《風雅俳句》陪你走過人生的春夏秋冬

就像是《風雅俳句:初夏謁日光》中選錄向井去來的俳句中寫到的:

"橫掠鳴杜鵑,

雲雀垂直上雲天,

交叉呈十字。"

我喜歡冬天的陽光,在迷茫的晨霧中展開。我喜歡那份寧靜淡遠,我喜歡那沒有喧譁的光和熱,而當中午,滿操場散坐著曬太陽的人,那種原始而淳樸的意象總深深地感動著我的心。

最簡短的詩,卻浪漫到極致,《風雅俳句》陪你走過人生的春夏秋冬

就像是《風雅俳句:初冬小陽春》中選錄櫻井吏登的俳句中寫到:

"院子滿落葉,

陶醉抱冬日。"

俳句大師們將人生感悟和禪意與俳句相結合,使俳句具有了更加動人的藝術魅力。

空、寂、閒、淡、遠的意蘊,讓俳句留下了獨特的魅力,也讓俳句有了一種獨特的韻味。

5春夏秋冬之美:俳句中的四季更迭

春夏秋冬,四季交疊,牽動了古今多少詩人的心,為我們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詩篇。

文學是互通的,優秀的文學作家都有一顆細膩的心靈,俳句大家們也是如此,他們以季語為題眼,創作出眾多優美的俳句。

提起最出名的俳句,松尾芭蕉的《古池》應該算是其中之一了吧。

《古池》這一篇有包括周作人在內許多名家的翻譯,《風雅俳句:行走春夜裡》中選擇的是林林翻譯的版本:

"古池呀,

青蛙跳入水聲響。"

古池、青蛙躍入水、水聲,三者的微妙配合呼應給讀者留下鐘聲般餘韻裊繞的無窮回味的餘地。

讀到這首俳句的第一感覺,就想起了小時候隨父母在井隊的日子。那時候父母工作忙,井隊沒有其他的小朋友,每天我就只能在駐地的周圍捉捉蜻蜓,看看青蛙。板房旁邊有個小水塘,青蛙就臥在寬闊的水草葉子上面曬太陽,懶洋洋的,偶受驚嚇,撲通撲通跳下水,引起一串漣漪。四處無人,偶爾能聽見蟬的叫聲和小鳥的脆鳴,閉上眼睛,感受著陽光曬在眼皮上的溫度,非常愜意。

最簡短的詩,卻浪漫到極致,《風雅俳句》陪你走過人生的春夏秋冬

在俳句中大多數是對景物的描寫,對人生的抒情,對戰爭等寫得較少。但是在《風雅俳句:初夏謁日光》中松尾芭蕉的這首《夏草》,讓我們感受到了日本俳句作家們憂國憂民的戰爭情懷。

"夏天草淒涼,

功名昨日古戰場,

一枕夢黃粱。"

將夏草與"夢黃粱"相結合,這也算是一種非常獨到的創新了吧。觸景生情,自然輪迴,人生的反反覆覆都在俳句中一覽無餘。

北京的秋天是最美麗的,紅葉、銀杏、暖陽、藍天,那濃濃的美景要沁到你的心裡去。可是北京的夏天也是短暫的,一陣秋風,一場秋雨,就讓這美景轉眼成空。

《風雅俳句:正是麥秋時》,收錄了上島鬼貫的一首俳句:

"秋風拂人臉自知"

太含蓄了,細品一品,也太精妙了,一句話將晚秋蕭瑟的景象展現在大家面前。以前總感覺俳句太短了,無法展現唐詩的壯闊與宋詞的婉約之美,現在看來,還是太膚淺。這種欲言還止,餘意深藏的寫法,何嘗不是另外一種美呢?

從小在東北長大,可以說雪已經是深入骨髓的一種烙印,是東北人走到哪裡都難以忘記的一種情懷。

孩子怕冷還沒有回過東北,在北京的時候每次下雪都像是一種節日。晚春的時候下了一場大雪,翹班帶著孩子去頤和園,去北海,看皇家園林籠罩在一片茫茫的雪花中,品這雪花落在臉上涼絲絲的感覺,好像我就從沒有離開過我的家一樣。孩子也是十分的興奮,等到雪停了依然是意猶未盡,我就找了幾棵樹,讓她站在樹下使勁搖,又人工降了幾場雪。

最簡短的詩,卻浪漫到極致,《風雅俳句》陪你走過人生的春夏秋冬

《風雅俳句:初冬小陽春》中有服部嵐雪的一首俳句:

"裹被睡臥人,

東山如其姿。"

這比喻,抓住了冬天最本質的特徵,"睡不醒的冬三月",連山都像是裹著被子的人,真是太絕了。

俳句的美感在語言上,在景色中,更是在巨大的留白中。如果你喜歡中國傳統文化,那麼也一定會接受日本的俳句文化。從初次接觸的新奇,到主動去探尋的獵奇,到深入研究時候的喜愛,越來越感覺到俳句的綿柔與魅力。

《風雅俳句:四季》就是那把探尋日本俳句藝術之美的鑰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