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就解讀繪畫作品而言,有人說“油畫易懂,國畫太難”,你怎麼看?

影影圈圈


將國畫和油畫進行對比討論,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國畫線條,油畫造型;國畫寫意,油畫寫實;國畫筆墨,油畫筆觸;國畫“以書法入畫”,油畫可以“亂塗亂畫”,問題來了:就解讀繪畫作品而言,有人說“油畫易懂,國畫太難”?



就解讀繪畫作品而言,油畫易懂,國畫太難

國畫注重寫意,追求“書畫同源”,書法和國畫出於同一源頭,書法又講究“用筆、結體、章法”這三大要素,要創作出一幅優秀的、有筆墨神韻的國畫作品,必須要有非常紮實的書法功底,開篇說了,國畫“以書法入畫”,也就是用書法的筆法來創作國畫,書法用“寫”,國畫也用“寫”,



經過上段的簡單說明,我們可以發現,就創作而言,國畫難度遠遠大於油畫,油畫流派風格很多,其中抽象派就可以“亂塗亂畫”,寫實油畫雖講究“光影明暗對比、空間透視效果”,但是抽象派油畫就完全可拋棄複雜的透視法,還有種種例子,可以說明油畫創作的簡單,

同樣,就解讀作品而言,也是油畫易懂,國畫太難,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國畫表現的是人的精神與萬物哲理,以及表現社會與大自然蘊含的美的規律,可以這麼認為,國畫與居住文化、景觀文化、教育文化、宗教文化等有密切關係,想通過國畫作品瞭解這些諸多文化就令人費解,



解讀油畫作品輕而易懂,那是因為畫家通常藉助油畫作品的視覺效果向人們講述故事,與他人達成思想、精神方面的溝通,也就是說,油畫作品的“故事性”很強,觀賞者可以通過油畫作品的題材、色彩筆觸效果,領悟作品的寓意內容,畫家要表達的情感。


詩夜城主


油畫作品的整體畫面容易被人們看懂和解讀,給人們在欣賞中所產生的審美感受。畫面的整體充滿著審美憧憬的藝術享受,是表達畫家思想情感的審美理想。國畫是寫意的審美意境,是東方藝術的瑰寶。國畫難懂深奧,欣賞的人們比較少。國畫藝術具有情高志遠,寓意深遠的藝術特色。

一、油畫屬於視覺造型藝術,要體現出油畫藝術的寫實逼真、使人們一看就懂,就要對構圖和色彩進行把握和控制,才能使油畫具有審美的欣賞價值。油畫作品大多數表現女性人體藝術的審美,形象直觀、容易看懂,滿足了不同人的審美需要,不需要專業理論知識、文化程度比較高,就能看懂併產生自己的審美感受。即便是沒有文化或者是文盲的人,也能大致看懂一些。

二、國畫是寫意的視覺藝術,國畫再現客觀對象與表現主觀情感上,講究“寫意”、“意境”、“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以簡潔的構圖與形象調動欣賞者情趣的聯想,獲得詩情畫意的審美理想。

三、國畫是我國特有的傳統畫種,以山水畫為主要題材。國畫藝術深奧而寓意深遠,具有感人至深審美情感。國畫藝術的思想內容大多數表現出畫家的崇高情操,體現出畫家博大精深的藝術風格。


黃智637


1956年,近代國畫大師張大千在巴黎會晤了被稱為人類藝術史上罕見天才的藝術大師畢加索,畢加索請張大千夫婦觀看了30多張臨摹的中國畫,畫的多是花卉蟲鳥之類,一看便知是模仿齊白石,並且筆法非常稚嫩,一看便知是初學者的畫作。

張大千直率地說:“你不會使用中國毛筆,墨色濃淡難分。中國畫是用毛筆蘸墨,含水多少來控制深淺,形成焦、濃、重、淡、清五色……”我想張大千對畢加索的立體主義繪畫也是不甚了了吧!

中國畫講寫意,西畫講寫實。中國畫的基礎是儒釋道的形而上哲學,西畫的繪畫基礎是自然科學。

中國畫講究以形寫神,講散點透視。西方繪畫重寫實寫形,講焦點透視。中國畫講白描,西方畫講素描。

中國畫和西方畫都有各自的高峰,各自有自己的特徵。瞭解更多的專業知識才能很好的去解讀和欣賞中國畫和西畫。






北京嘉得書畫院


中國繪會重在強調“神似”而非“形似”

中國畫的核心是展現意境之美,要是把意境解釋為難以用言語闡明的境界,那還有什麼話可說的了。可以這樣理解,意境就是畫家在宣紙上畫一些具體符號(後面還會解釋這種符號),用這些符號組合起來烘托出一種氣氛,這種氣氛和他的精神世界是相通的,融合在一起的。可以把意境理解為畫家對精神世界的表達,至於什麼樣的精神世界呢?當然是高潔,兼具天下這些高尚的情懷,從這裡能感受到中國古代的大國氣度。

再看西方的油畫,比如一串葡萄,西方畫的就可能像到極致,第一眼就讓人忍不住要流口水,但是我們去看國畫中的葡萄,第一眼你覺得它是葡萄又非葡萄,並不能產生多大的食慾,但是再看,哦~是葡萄掛在藤蔓的樣子,哇塞!對,就是這個樣子,共鳴開始產生,葡萄的記憶就有可能在這一刻被喚醒,越看它,這畫的味道就越重,彷彿回到某個夏天葡萄藤蔓下的場景。

從視覺角度上說國畫的視覺衝擊力要弱,它重在神似,在氣和韻中游走,欣賞它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生活感悟,所以有一定的難度。油畫中的人物看起來都很像真人,但是國畫中的人物比較抽象,看國畫人物只能腦補真人看起來是什麼樣子了。這也是油畫看起來更加逼真的原因。國畫中的人物比較抽象,看國畫只能腦補物品看起來是什麼樣子了。





冬子148406920


油畫易懂,國畫太難,就普遍意義上來說,的確有這種現象,如果要問我怎麼看,我不這麼看。

油畫國畫是中西方繪畫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在各自文化傳統的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繪畫表現形式,是世界範圍內繪畫藝術的兩種最主要形式。

而油畫易懂,國畫太難的說法,其實就是如何欣賞兩種繪畫的問題,這種觀念由來已久,好像已經成了普遍的認識,但如果從欣賞角度來說,自己並不這樣認為。

一欣賞繪畫作品的觀念造成的

大多數對於繪畫作品的欣賞,或者判定繪畫作品的好壞,首先就是看畫的像不像,畫的像的好懂才是好畫,其實這也無可厚非,畢竟多數人對於藝術的欣賞,並沒有太多的要求,甚至只是出於娛樂,就像現在看電影大家覺得看的爽就是好電影。

那麼由於中國畫更講究神似,形是可以似與不似,而油畫更重視寫實,是以科學透視等一些理念來表現,所以作品與現實惟妙惟肖,既然與我們現實生活中沒有多大差別,自然就容易懂了。

其實這也不是油畫易懂,國畫太難,最主要的問題。

二油畫易懂,國畫太難,最主要是因為寫意

油畫與國畫不僅僅只是繪畫,由於受政治、宗教、審美等因素的影響,加之工具材料的明顯不同,它們還是代表中國文化精神的傳統中國畫和承載西方文化靈魂的傳統油畫,傳達東西方審美情結的兩大體系。

中國畫具有獨立和獨特的體系,而這個體系隨著歷史的進程,人們觀念的變化,主要是因為哲學思想的影響,寫意成了最根本的要求和追求,之所以說國畫太難,是因為畫中的意,實在是一種很玄妙的的東西,也許根本體會不到,也許就算能體會一二,也說不出來。

尤其中國畫的最高境界的追求是道,而道也許作者自己都還沒有真正領悟,那其他人覺得難也是很自然的,不過,這也是中國畫獨特的妙處所在,若有所思才是藝術的魅力。

三油畫易懂,國畫太難自己為什麼不這麼看。

這應該從兩方面來說。首先從大家對油畫國畫的誤解來說,

大家對於它們也許瞭解太少,或是認識太刻板,它們都有很豐富的種類或者說風格流派表現主義。油畫不只有寫實,也有立體主義,印象抽象畫法等等。

國畫也分工筆寫意,也有文人院體等等,寫意並不代表不寫實,尤其現代世界交流暢通無阻,藝術借鑑融匯也在所難免,只是簡單的說油畫易懂,國畫太難,在邏輯上也並不符合。

另一方面,就是欣賞繪畫藝術的習慣。

這種只看像不像的欣賞理念,雖然不能就判定對與錯,因為藝術是自由的,怎樣欣賞藝術也是個人自由,但是現代這個時代,這種欣賞理念至少是比較土的,不能與時代相符的,現代信息這麼發達,大家獲取知識的方法怎麼方便。

如果看不懂,到頭條多看看文化藝術領域,或是直接到悟空問答提問,是非常容易的事,再有不要一句話油畫易懂,國畫太難,就讓自己少了很多藝術的享受和欣賞藝術的樂趣。


紅梅工筆佛畫


國畫重主觀,油畫重客觀。國畫重神,油畫重形。

近現代畫種豐富,中西繪畫藝術逐漸豐富,很多藝術風格也融會貫通,無論是題材還是技法上,不存在太大的差異。題主所指的“油畫和國畫”應該是指傳統意義上的寫實油畫與寫意國畫,所以抽屜在這裡先從傳統角度出發回答一下:


畫面與色彩

國畫、油畫從畫面來看,前者用色簡練,後者顏色極為豐富,所以表現出來的形式感是完全不同的。

油畫注重還原事物本身,不僅顏色飽滿,而且畫面是填滿的,給人一種謹慎、厚重之感。

而國畫則常常用寫意的手法來表達其內在,並且國畫講究留白,畫面的空白處是畫面的一部分,一片葉子,幾株花蕊,就構成一幅畫。予人以想象之餘地,如此以無勝有的留白藝術,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夜巡》倫勃朗

▲《漁莊秋霽圖軸》倪瓚


題款、題跋、鈐印

國畫和油畫很大區別在於題款、題跋、鈐印的有無。

中國自古書畫本同源,表明文字對於中國畫是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國畫中,題款和題跋對畫面的內涵和意義遠比畫本身要高得多,有時是對畫面的一種解釋,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鈐印則蘊含著作品的傳承。

如果解讀國畫,這些“畫外之音”是必不可少的。

▲《千里江山圖》局部 王希孟


題材差異

國畫題材以自然意境為主,油畫題材以人物為主。

漢代以前,國畫也以人物為主要題材。到了唐代,山水畫即獨立。一直到今日,山水常為中國畫的正格。

油畫從希臘時代起,一直以人物為主要題材。中世紀的宗教畫,大都以群眾為題材。直到19世紀,方始有獨立的風景畫。至今油畫中人物畫也佔主要題材。

山水意境難以用言語詮釋,所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往往蘊含的是作者的心態與境界,相對的人物畫可以用言語闡述,會容易理解。


“油畫易懂,國畫太難”此言差矣

之前的回答都是建立在“寫實油畫”的基礎上,但是油畫不僅僅有寫實派,還有抽象主義、印象主義等等,這些藝術主義都是以主觀表現為主。

▲《星月夜》梵高(後印象派)

▲《夢》畢加索(立體主義)

藝術是相通的,油畫與國畫本身就不能相提並論。解讀一幅畫得看它的創作初心,需要去了解這幅畫的年代背景、作者經歷。無論是油畫還是國畫,想要完全去“懂”它,都是件不容易的事。

藝術需要細水長流地品味,用正確的心態去看待它。


畫室裡的抽屜


這個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背景是我國長期以來對西方油畫注重寫實主義的宣傳有關,也與傳統國畫長期受到批評、壓制脫不開關係。

繪畫作品的解讀有兩個層面:眼讀和意會。我們可以借用潘諾夫斯基的圖像學的三層次來進一步說明。

圖像學是“解讀”一件繪畫作品的方法之一,在古典油畫研究領域一度成為模式。他把對繪畫等美術作品的解釋分為三個層次:

1.圖像的自然意義:視覺經驗的直接反映,畫的是畫還是人?什麼畫什麼人?等形象判斷和情節判讀;

2.圖像的傳統意義:作者畫這幅畫所要表現的是什麼主題?這一主題是否表達準確?例如宗教繪畫中的耶穌誕生題材,畫面情節是否符合《聖經》中的描述,或與某位宗教家的觀點一致?

3.對作品的內在意義進行更深的分析。沿用前例,為什麼這張耶穌降臨和一百年前的普遍畫法不一樣?其背後是怎樣的社會變革?

圖像學這一研究工具對研究中國書畫是有很大侷限的,中國畫這顆巨大的螺絲,不是小改錐擰得動的,因為中國書畫語言本身比敘事結構的西方寫實繪畫複雜、高深的多。

對於沒有美術相關知識的人來講,在觀看美術作品時往往處於第一層次,即通過視覺經驗來判讀畫面內容,因此,當畫面形象超出其既往經驗時,便覺得不可理解。

我們可以把油畫和國畫進一步延展:油畫中印象主義和抽象主義作品,比如《日出印象》、《格爾尼卡》、趙無極的作品等,對普通人而言,也並不好理解;國畫中工筆寫實的作品,大家也都能“看懂”。這些都是基於形象真實。

我國長期將歐洲寫實繪畫作為介紹重點,各類美術學校也是以素描、色彩錄取學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人們只會滿足於對像不像的判斷。

中國繪畫歷經兩千年連續不斷的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繪畫理念和表現手法,早已經過了摹畫自然的低級階段,到元代就將抽象的筆墨作為繪畫水平高低的評判標準。因此,對於相對複雜的,甚至帶有玄密色彩的筆墨,大家感到看不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連吳冠中這個西畫家也看不懂)。梅蘭竹菊題材,畫的人成千上萬,就繪畫對象而言,大家早已視覺疲勞,但專業人士卻看得不亦樂乎,在他們眼裡,畫裡的梅蘭竹菊和現實的梅蘭竹菊幾乎沒關係。說實在的,國畫欣賞需要極高的傳統文化素養。

張大千的畫很好看,受眾廣泛,都認為畫得好,看得懂。黃賓虹的畫,黑漆漆的,老是那麼幾座山,畫花鳥畫得也不太像。然而,黃賓虹的水平和高度卻甩出張大千十幾條街,因為他抓住了中國畫的精髓。





徐榴堂


對油畫寫實些的還好些,能懂。什麼抽象 波普就沒有感覺了,國畫講究頗多,筆墨功夫,文人情懷打底,表達含蓄內斂,更符合東方人審美。




畫匠摩雲


西方油畫發展了幾千年了,中國畫也發展了幾千年了,各有千秋。

我們看油畫尤其是寫實油畫,覺得很美,幾乎沒有問題,那是因為油畫光影明暗空間透視效果均衡,色彩飽滿,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特別是超寫實主義油畫連筆觸都沒有了,光滑細膩到極致,細緻到衣服的紋路都看的清清楚楚。西方的油畫作品傳下來的確實不少。一方面是油畫的保存時間長遠一些,另一方面因為流行和審美觀點的不同。

而中國畫和書法,經過數千年沉澱才傳下來那麼幾家。這與審美觀有關,經得住審美的才被傳了下來。而人們的審美認知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漫長的,隨著社會和人們審美的發展,一些中國畫經過沉澱也成為傳世之作。但是道路坎坷,加上中國畫保存沒有油畫那麼長久,一路算下來成熟的畫家遠少於歐洲,作品不多可以理解。

國畫的發展道路和歐洲不一樣,評價標準也不能一樣的。

不能因為喜歡油畫就說油畫容易中國畫難。我們說難是因為我們沒有付出古人的那種對藝術的近乎“瘋癲”的熱愛。


瑞瑞2201


這是一個屬於美術鑑賞的問題。

其實難與易是相對而言的,解讀油畫未必就易懂,而解讀中國畫亦不是難以企及的。

歐洲油畫的發展變化,經歷了幾個時期,從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主義繪畫藝術到後來的十八、十九世紀的流派林立,當中的藝術家如畢加索、達利、馬蒂斯等的一些作品,我們未必能一一解讀;而我們中國美術史上的歷代繪畫名作,若不結合其他學科考據,還真弄不清其圖象制形的含義。因此,我們在對繪畫作品進行解讀的時候,需要梳理出幾大關係:

1、對繪畫作品進行分類,是具象藝術、意象藝術還是抽象藝術?

2、瞭解作者的藝術風格、創作背景、社會背景甚至宗教信仰以及這幅畫的創作意圖。

3、瞭解與這幅作品相關的繪畫技法技巧,如用筆用色特點等。

所以說解讀一幅繪畫作品,如果僅僅是從繪畫技巧上去考究他,比如我學習過素描和油畫技法,因此我懂油畫,我沒學習過中國畫技法,因此我看不懂中國畫,這種認識是膚淺的,甚至是錯誤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