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孩子25歲了,現在經常與爸爸媽媽有一些思想觀念的矛盾,正常嗎?

青衣姐姐


很正常啊,孩子大了眼界寬了,獲得的信息知識層面也很多,有了自己的認知,難免跟父母會有意見相左的時候,這時候一定要多溝通,互相理解,對孩子多一點寬容,不然就像握緊的沙。等孩子成家立業,他會慢慢理解父母的,體會父母的苦心


傑傑JIE


長大了正常,高興,我三個孩子一歲多六歲多十二歲都有些意見不和,我很開心說明他們長大了,有自己思想,如果有一天你都老了,孩子沒有你指示沒有你安排不懂做事你就該急了,所以能犯的錯早犯不大,有教訓,我們也沒老可以幫忙,別大了大錯改也不好改扛也扛不了!


莊志滿


要說正不正常,這個太正常了。

但是回頭應該想想,矛盾的癥結在哪裡。

一般來說,孩子長大了,對生活、工作有了自己獨特的認知,而這種認知不一定與父母相同,父母也不一定看得慣。所以父母願意傳遞自己的想法,而孩子也願意表達自己的觀點,這都很正常。

但這其中不正常,且容易造成矛盾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試圖改變對方的想法。

2.試圖安排對方的生活。

3.溝通當時不恰當。

4.不加分析的習慣性牴觸。

這其中,往往溝通惹出的問題最多。

除了價值觀高度統一,人都是很難快速接受對方的想法的。所以,溝通就顯得非常重要。溝通的好,對方會欣然接受,溝通不好,沒有耐心,甚至怒吼式溝通效果不會太好。

時間長了,就變成習慣性牴觸了。這種牴觸一般都是不分對錯的排斥。

所以,當自己也感覺到矛盾出現後,就應該思索,問題從哪來,如何解決問題。

希望能夠幫助您。

3.


輔導員範兒


陶行知曾說過,“集體生活是兒童之自我向社會化道路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為兒童心理正常發展的必需。一個不能獲得這種正常發展的兒童,可能終其身只是一個悲劇。”

身為家長的我們,不能阻礙小孩對外面世界的認知,自然也不能阻止自家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產生矛盾,那麼我們的一舉一動,對孩子而言就尤為重要了。

孩子打鬧,家長強出頭的新聞數不勝數。

前段時間,一條#家長扔女童稱正當防衛#的新聞上了熱搜,引起大家的重點關注。

兩個小孩在一起玩耍,女孩子在玩耍時不小心用手中的玩具碰了小男孩的頭。這時,旁邊男孩子的父母直接抱起女童把她丟進海洋球池中。

孩子之間的輕微摩擦,本來是一件小事,但父母卻不能夠正確的對待。

先入為主地認為自家的孩子吃虧了,想要爭口氣,最後導致了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曾有新聞報道,瓊海兩小孩打鬧,最後演變成家長之間鬥毆。兩家原本關係很好,經過這件事情後老死不相往來。

孩子打架,家長們一味地想要將被打的那“倆巴掌”還回去,這樣對孩子弊大於利。

家長總是干涉孩子之間的正常交往,長此以往,會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覺,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靠拳頭解決。

無論是怎樣的情況,家長們用暴力解決問題,最後傷害的還是自家的孩子。

當孩子與孩子之間發生矛盾,父母的處理方式決定著孩子的一生。

02

前兩天,小侄子樂樂哭著回來了,說有一個大哥哥打他,拉幫結派地想要叫人去遊樂場,為他討回一個公道。

嫂子看見自家兒子哭得兩眼汪汪,心疼極了。於是跟著去遊樂場一探究竟。

因為有媽媽撐腰,樂樂壯著膽子將剛剛打他的小男生攔在了滑滑梯前面,頗有幾分狐假虎威的模樣。

那個小男生比樂樂高出了一個頭,果然是可以輕易將小傢伙揍一頓的。

可事實果真如此嗎?在嫂子心平氣和地詢問下,小男生還原了整個事情的過程。原來是樂樂眼饞別人玩得開心,動手搶位置,還咬了小男生,小男生出於自衛才打他。

追根究底,犯錯的是樂樂,被打也是應該。真相大白之後,樂樂的“討公道”自然無疾而終,不僅要跟小男生道歉,還被罰“面壁思過”。

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定要讓孩子認識到,言語(或動手)反抗是為了自衛,是為了阻止侵害的繼續,而不是將被打的那“倆巴掌”還回去,更不是為了傷害對方。”

嫂子在聽到樂樂被欺負的時候,心裡肯定是著急的,但是比心疼更重要的是弄清兩人打架的緣由,看看是誰的問題。

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避免樂樂再次遇到這樣的情況。

03

比起一個憤怒的“參與者”,家長更需要扮演成引導者,公平公正地為孩子樹立正確的社交觀。

01 保持平和的心態,站在孩子的立場

01

保持平和的心態,站在孩子的立場

在《放開我北鼻》中因為Jackson想要跳自己風格的街舞,辰辰認為他跳錯了,因此擋住了他的視線,妨礙他學習,於是兩個孩子打起架來。

作為兼職爸爸的黃景瑜和王嘉爾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然而並沒有任何的大道理,直接現場模擬打架的現場教育萌娃,讓萌娃們從他們的互動中發現打架是一件不好的事情,相互道歉。

為什麼打架?是誰先動手的?教育孩子之前,咱們需要先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

只有弄清誘導孩子矛盾的因素,設身處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思考問題,才能對症下藥,從根本上解決兩個孩子的心結。

02 原則問題不容忽視,教導正確處理方式

02

原則問題不容忽視,教導正確處理方式

在瞭解情況的過程中,最擔心的是孩子撒謊誤導。

其實孩子撒謊很容易識破,作為家長的你,如果早已對真相心知肚明,是否會立馬戳穿孩子謊言呢?

《超人是媽媽》中,賈靜雯女兒咘咘鬧情緒,推倒妹妹波妞。因為害怕被責備,咘咘撒謊說想抱妹妹。

對於咘咘的謊言,賈靜雯用溫和而堅定的態度跟她說話,耐心地介紹抱和推的區別,從而讓咘咘真心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認錯。

其實,作為家長需要有自己的原則,對於孩子錯誤的行為要當面指出,又要正確的引導孩子,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幫助孩子改正。

03 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以身作則

03

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以身作則

鄰居家的小孩齊齊總喜歡拿著棍子打人,一不高興就將所有的玩具扔得滿地都是,嘴裡經常說出各種難聽的口頭禪。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原來是齊齊喜歡看電視,經常模仿動畫片中動作,學得有模有樣的。開始家長覺得齊齊學得挺有趣的,也就沒有阻止,導致齊齊越學越起勁,現在後悔已經為時已晚了。

瑞典教育家愛倫·凱指出: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環境是孩子形成正確思想和優秀人格的基礎。

想要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首先家長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並做好榜樣。

更不要面對小孩子的小打小鬧,用一種玩笑的方式打發,導致孩子產生錯位的觀念。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不要急於處罰孩子,要好好想想,是什麼促使他犯這樣或那樣過失的,要設身處地地為孩子們想想,那麼就可以相信他們會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改進錯誤的。”

我不曾懷疑家長的愛子心切。

但正因為疼愛,更應該好好處理孩子鬧矛盾的事情,讓孩子今後少走彎路。



先知電影放映室


我的孩子也是這個年齡了,對某些事物看法觀點相左是正常的。這既是代溝問題,也是學問結構與時代語境的差異上的問題。孩子與父母之間交流方式上本身就存在方法與等階的矛盾。現在大多數父母存有一種焦慮不安情緒。認為孩子這也不是那也不是。按照自己的舊的生活經驗去指導孩子們的生活,處處都想安排他們。是錯誤而不切實際的行為。應當想法站在孩子們的生活時空上去思考一下與孩子交流方式才行。古語說的好: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遠憂。一歲年齡一歲心,歲月最是礪練人。放心且作壁上看,轉頭又是豔陽春。同觀同勉!



江上老漁


25歲已經成年了,成年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上學的此時至少已經本科畢業,甚至結婚了。初高中完未上學的,已經有好多年的社會經驗了。一代人管一代人的事,相互之間還是會存在一些對世界觀、人生觀的理解的隔閡,矛盾的產生是思想的碰撞。父母此時與孩子產生了思想上的矛盾,說明相互之間不能達成統一認識,這個時候父母是否考慮過是讓孩子活成眼中的孩子,還是讓他走自己的路呢。

個人覺得,父母可以給出一些自己的建議,畢竟你的閱歷和生活感悟要比他成熟,但不能強加給他們,畢竟正常情況下,他們要活的比你們長,要走的路比你們多,況且從社會也好,學校也好學到的東西與你們現有的很多已經產生了質的變化,你的強加或許只會害了他。

孩子也得理解父母,父母也是盼著自己好,對於父母的建議應該放平心態的去傾聽,即使與自己的想法背道而馳,也不能立馬錶現出對父母的不滿,尊重他們,慢慢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們,和平溝通。


流動的沙唰唰


孩子與父母的親子情感是從小在生活中形成的。一旦缺失,就形成了沒有辦法溝通的局面。孩子面對父母無話可說,孩子與父母隔心。面對這種情況,父母要多和孩子交流、溝通。多關心孩子的生活,瞭解孩子的心裡想法。

孩子參加工作了,可以經常過問一下孩子的工作和生活情況,如果發現孩子有困難就要積極幫助去解決,只要用心去呵護孩子,慢慢的孩子會有所感動的。這種事急不得,記得,心是要用心去交流的。真情付出後會有回報的。



薛中漫步


正常!

首先,是先天因素不同想法不同。雖然孩子受父母遺傳,但是孩子的基因不是同父母的完全一樣,所以思維方式和想法也不一樣。

其次,後天因素不同形成的思想觀念不同。由於生活時代不同,接觸的事物不同,也就是看到的、聽到的不同,形成的世界觀也不同。

現在的年輕人見多識廣,想法也多,所以和父母在認識上出現分歧和矛盾是正常的。

父母雖然生活閱歷豐富,但是也不要總拿過去的眼光看待新生事物,不是大的原則的事情不要過多的干涉,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主。

記住:有時做父母的以為孩子的想法不成熟,其實是孩子的想法比較超前而已!父母應多提出建議供孩子參考,而不是事事做主!


LaoHuang188


你提的這個問題很正常,因為年代也差你生在新時代,科技的發展,所以和父母有代溝,這是避免不了的,父母一般都用自己時代的眼光來看待問題,但是他們說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哪位父母不盼望著兒女有出息,讓你為國家做一個有用的人,所以接觸的事物和觀點,有不相同的地方,但是父母的觀點也要理解,人們有一句話常說,吃的鹹鹽也比你多,你要總結他,她,們的經驗和優點,來促進你的學習和智慧,才能做一個完美的人,為國家做一個有用的人,讓你的理想更加充足更加完善和實現你的美夢,,,,





雨過彩虹71069749880


孩子25歲了,做爸爸媽媽的快年近知命了吧?25歲風華正茂,正在寒窗苦讀或剛踏上工作崗位,他們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接交新人才,所學所聞所見,是全新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其思想觀點與時俱進,和時代旋律合拍。你做父母的職業崗位不同,接觸的人和事不同,加之年齡關係,接受新思想新觀念新事物相對較少,思想相對僵化,想問題看事物觀點跟年青人能一樣嗎?故而和孩子觀點相矛盾,意見不一致就很正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