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心中有故事,想寫出來,文筆又不好怎麼辦?

老陳雜談


多讀詩,如唐詩三百首等,試著以短詩抒發感情,古人云巜詩言志》!


廣學慎思


心中有故事,想寫出來,而苦於自己文筆不好,這該怎麼解決?要說我覺得自己最有發言權,畢竟我就是這樣的人。

我初中畢業,沒學歷,文化程度又不高。但是,我善於觀察社會,善於觀察人間百態,世間萬象,我是個勤于思考的人。我覺得心中有說不完的話,講不盡的故事,可畢竟自己文筆差,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我就多看書,多學習,但這只是一個方面,最關鍵的還是要多寫多練,只看不練永遠不可能有成效,故此,勤學苦練才是根本。

我覺得初學者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唯一的辦法就是要勤練筆,多寫東西,為了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還有就是要多看名著,從中學習到有助於自己的精華,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老話不是說,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就是告誡我們,光說不練假把式。要想學到真本領,要想學得真功夫,我覺得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學苦練。

還有一句話,那就是“比葫蘆畫瓢”,這就是提醒我們,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可以模仿,但絕對不是抄襲。我們學習別人的長處,看看別人是如何運用寫作技巧的,不怕不懂,就怕懶,看了之後,就是比葫蘆畫瓢跟著學習。天長日久,我們慢慢就會有所收穫,有所提高,有所心得體會的。

這就是我的親身感受,也是我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萬勿見笑。





鄭州梁國彥


【人魚薇沫】並不是文筆不好就不能寫故事的。這和學歷和水平沒有完全關係。


一、鄭淵潔

中國公認的童話大王,小學沒畢業,但我小時候就是看著他的故事長大的,他的故事跌宕起伏,因為寫給小朋友看,根本不用特別優美的文筆。

他為了想新穎的故事,就和兒子一起遊戲,沙發上的小蟲都可以自成王國,在他這裡,想象力是最重要的。


二、莫言

這位唯一中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大咖,學歷也不高,很是被中國文藝派的作家所DISS,我讀《大師們的這寫作課》這本書中,舒明月女士一直垢病他的言辭,說無法讀下去。

但莫言有豐富的生活閱歷,文筆略差,絲毫不影響他的文壇地位。


三、八十二歲出書的奶奶姜淑梅

《亂時候,窮時候》這本書,就是她在77歲時寫出來的。

她說:多數都是我的親身經歷,我娘講的,我爹講的那些事,這個第一本書都是真事。
大哥在外邊上大學,來信說:“千萬不要給小妹裹腳,不要扎耳朵眼,別叫小妹受那種委屈”娘聽大哥的話,沒給俺裹腳。別的小閨女六歲就裹腳了,再講究點兒的人家,兩三歲就把腳裹上。在鉅野老家,裹腳布短的八尺,長的一丈二。裹腳,就是用裹腳布把大腳趾外的其餘腳趾硬生生裹到腳底下,讓他們一點點骨折,一輩子踩著腳趾頭,用腳後跟走路。這段文字,就是姜淑梅老人年輕時的經歷。

這些文字很樸實,卻很吸引人,相信任何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喜歡看。


所以,文筆不好,不用太膽心,重要的是會講故事。

講故事容易,把故事講的有趣、好玩兒,人們喜歡看才是最重要的事,如果只困在自己的世界裡,寫出的東西不能和別人共鳴,那文筆再好,也無法得到好評。


想好好的寫故事,還是要學習和練習的。


1.閱讀

多讀書,把寫作的基礎技巧學明白,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有章法。

《七十二堂寫作課》、《文章例話》、《故事課1》、《故事課2》、《大師們的寫作課》、《寫出我心,普通人如何通過寫作表達自我》……這些基礎的寫作書最好都能看一下,至少應該知道講故事的基本邏輯和必備要素。

2.寫作練習

寫是最重要的,無論好與壞,只有不停的寫,才能看到自己的缺點,及時的矯正,找到正確的路線。

在讀者的評論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格和體系,形成自己獨到的特色。


3.各種寫作知識的吸收

寫作也是一個龐大的體系,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完的,如果單純想追求更高階的升級,就要不停的學習,不斷的吸引,爬一座又一座山。

文筆不好,也可以寫作,不是必然,只要堅持,只要努力,一樣可以寫出好的作品。


人魚薇沫談成長


其實寫文章我曾經也遇到你這樣的問題,就是心中有很多事情覺得可以說也可以寫,但是一旦真正拿筆提起來寫這個文章的時候,就覺得好像也寫不出什麼東西來。但是後來我慢慢摸索之後,我發現就是有一個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厄現在有很多的語音輸入法,這個就是一個比較好的東西。就是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心裡怎麼想的,然後我們就怎麼樣子說出來,把這個詞語轉換成文字完成之後,把你要表達的內容全部敘述,描述出來之後再對這一段文字進行一些整理,最後自然而然的你的文章就出來了。

另外就是寫任何一篇文章,我們都要給這篇文章定一個主題思想,比如說我們要幹嘛,或者是要想表達一些什麼,把這些主題思想明確了之後,我們圍繞著這個主題思想去係數或者是描述它整個的內容的時候,這篇文章自然而然的也就水到渠成了,我以前也是在這方面有這一些顧慮,也和你一樣拿起筆的時候覺得有很多的東西就是沒辦法通過文字表達出來,那麼遇到這種情況的話,最好是用語音輸入法。讓他把它轉換成文字字後,很多內容就會按照你的意思這樣子呈現在我們網友面前。

有時確實我們心中有很多東西,是有很多的故事可以通過文字在網絡上面呈現出來,一旦你拿起筆或者是拿起鍵盤想去敲打這些字的時候,就沒辦法寫,也不知道從哪裡下手,其實都是一種我們內心的東西,沒有通過我們同步的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你用語音輸入法把你心裡所想的,所要描述的內容,用文字及時的把它轉換成文本,那這樣子很多東西就水到渠成了,自己整理一下之後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因為你提取底或者是拿起鍵盤進行輸入的時候,它有一個時間差,在這個節點上面,我們心裡所想的可能在腦海中很快速的反應出來,但是我們的輸入方式跟不上,這個時候就會把我們的整個思路給打亂,導致自己沒辦法,很準確的描述出自己所要寫的東西,也沒辦法用文字,很準確的去描述這些內容,所以我給你建議就是用語音輸入法,然後把這些內容轉換成文字。

然後通過這些文字反覆的去研讀一遍,看是不是有一些遺漏或者是過多的一些內容對它進行再次編輯整理,完成了之後要補充的就補充,沒有補充的,那就把文字的一些段落主題思想看有沒有落下,整理完了之後你再發不出來的話,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了,配上一些圖片呢,或者是你要表達的一些文本的圖片,這些這樣子就會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我不知道我這樣子回答能不能解決你的問題,反正我的文章我就是這麼寫過來的,有時當然也會有一些其他的方式,其實最關鍵的還是要多看人家怎麼寫,然後自己多訓練多發表,多創作一些東西,不管好與壞,我們都要嘗試著去創作,總有一天你會把文章或者是你要表達的東西或者是故事,通過文本的形式能夠很好的呈現給大家,我不知道我對肥皂對你有沒有用。



依人依品


關於寫作,文筆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故事性!

下面分享下個人的寫作感悟,希望對你有啟發。

寫作,首先要有故事提綱,這點很重要。

一個好的提綱就好比人的骨架,有骨架才能撐起整個故事。如果你已經有了完整的故事,建議不要僅停留在腦子裡,把整體大綱寫下來。然後寫第一部分的具體提綱,如人物如何出場,如何製造矛盾衝突,佈局高潮,層層遞進,推進故事向合理的方向發展。

二是人物的塑造,如果文筆不太好,建議重點寫好人物特點,如洪七公愛吃烤雞,柯鎮惡是個瞎子,這樣更容易讓人記住人物,建議平時要多觀察生活中每個人的說話風格,可以用到小說裡,塑造你的人物形象。

三是要堅持,如果要在網上發佈,更新速度比文筆更重要,建議先寫個百十來章再發表,畢竟人人都痛恨太監!哈哈

最後,給您幾個榜樣。寫三體的劉慈欣只是電廠職工,智取威虎山的作者也只是個士兵,白居易寫的詩老少都能看懂,小說的內核永遠是故事性,文筆好比華麗的衣服,只做錦上添花之用罷了!

比如,郭四維!望細品。


海綿地


心中有故事,就像生產有原料,已經解決了根本的問題。

讀者最煩沒話找話,而不是煩沒有文采。

讀者要看的,就是有故事。

至於文筆,是可以越來越好的,因為每天的寫作就是鍛鍊。

文筆無非準確精煉生動優美,這些在寫作中都會有所體會的。

而沒有文字基礎的,還可能寫得原生態,另一種文采。

要儘快提高文筆,除了多寫就是多讀。

看看人家怎麼寫,看看為什麼寫得好。也不是刻意地去分析,寫作的一些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總之就是不斷地讀和寫,讓你的語言進入書面語言的系統。

要不就不看別人怎麼寫,自己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平時怎麼說話就怎麼寫,“以我手寫我口”。

口語化的寫作,其實也是古來就有的一種風格。

四大名著裡的一些語言,就像是說書人的語言。

最後,掌握一些已經科學化系統化的寫作知識,可以讓你更省力,不走彎路,但容易失去個性和生活氣息。

例如瞭解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寫作方法,記敘順序等知識格式,有必要,可以藉以省力,避免錯誤,但用以嚴格規範寫作,實在不如聽任感情、題材和思路的驅動,寫作其實就是不怕犯錯誤的不斷創新,把那些基礎知識當應該瞭解的常識就行。

如果寫網文寫通俗小說,網上到處如擺攤設點一樣在兜售寫作套路和簽約技巧,適當看看也可能會得到啟發。

說到底寫作是艱苦的事,不必說那些為文學獻身的純文學作家,就是網文,也有很多用生命寫作的作者。

不管怎樣,你寫,不斷地寫,不斷地修改,總有寫好的一天。

只要有故事。


大悔憶智冰


心中有故事,就像生產有原料,已經解決了根本的問題。

讀者最煩沒話找話,而不是煩沒有文采。

讀者要看的,就是有故事。

至於文筆,是可以越來越好的,因為每天的寫作就是鍛鍊。

文筆無非準確精煉生動優美,這些在寫作中都會有所體會的。

而沒有文字基礎的,還可能寫得原生態,另一種文采。

要儘快提高文筆,除了多寫就是多讀。

看看人家怎麼寫,看看為什麼寫得好。也不是刻意地去分析,寫作的一些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總之就是不斷地讀和寫,讓你的語言進入書面語言的系統。

要不就不看別人怎麼寫,自己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平時怎麼說話就怎麼寫,“以我手寫我口”。

口語化的寫作,其實也是古來就有的一種風格。

四大名著裡的一些語言,就像是說書人的語言。

最後,掌握一些已經科學化系統化的寫作知識,可以讓你更省力,不走彎路,但容易失去個性和生活氣息。

例如瞭解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寫作方法,記敘順序等知識格式,有必要,可以藉以省力,避免錯誤,但用以嚴格規範寫作,實在不如聽任感情、題材和思路的驅動,寫作其實就是不怕犯錯誤的不斷創新,把那些基礎知識當應該瞭解的常識就行。

如果寫網文寫通俗小說,網上到處如擺攤設點一樣在兜售寫作套路和簽約技巧,適當看看也可能會得到啟發。

說到底寫作是艱苦的事,不必說那些為文學獻身的純文學作家,就是網文,也有很多用生命寫作的作者。

不管怎樣,你寫,不斷地寫,不斷地修改,總有寫好的一天。

只要有故事。


竹水山詩影社


寫作有一定的機巧,也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心裡有故事,想寫寫不出來怎麼辦?我覺得應該從三個方面去努力:

一是多看。讀書是獲取知識和積累知識最簡捷的途徑,博覽群書,就能夠充實自己。有句俗話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就是寫和讀的關係,這是前人的經驗總結,可以借鑑。

二是多學。寫作有一定的規律,也有一定的寫作方法和要求,不同的文章題材,寫作的方法是不一樣的。例如寫記敘文,要把人物,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經過和結果交代清楚,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個要素,就寫不好記敘文,這是對記敘文寫作的基本要求。假如寫議論文,就要把什麼是論點,什麼是論據,什麼是論證這三個基本概念弄清楚,只有提出鮮明正確的論點,使用充分的論據,運用合適的論證方法去論證觀點的成立,才是子篇合格的議論文。

三是多寫。講故事也是如此,要把故事講的生動,講的形象,講的完整,就需要講故事的人運用多種表現手法,去表達人物所在的特定環境,他的外在特徵,性格特點,內心活動,他的言行舉止給社會帶來了什麼影響。這個故事什麼地方需要略講,什麼地方需要祥講,描述他的長相,性格特徵,內心世界和心裡活動,都需要有一定的寫作基礎。多寫才能積累經驗,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

所以,要把故事講清楚,說明白,看似簡單,其實是要下一番功夫才能完成的。“前裡之行,始於足下”,願每一位愛好寫作或講故事的人,從多讀多學多寫開始,一步一個腳印,把基礎打好,有了牢固的基礎,沒有蓋不成的高樓大廈。


中華文化傳播人


心中有故事,想寫出來,文筆又不好怎麼辦?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做如下回答:

1,如果你年齡不是太大的情況下,且又有創作的想法,那我建議你首先把故事簡單寫一下,寫到自己能看懂就行,然後放下去參加一種學習,比如說成考,因為現在社會大學基本都放開了,只要你有心、有願望你一定會在其中有收穫,把你的故事寫好。當然因為現在是網絡時代,學習方法還有很多,只不過前提是慢一些並且你得有時間去學習。

2,由於現在是網絡時代,你也可以通過其它方式去發表自己的故事,比如說在《西瓜視頻》、《今日頭條》上通過拍視頻的方式講自己心中的故事。在這裡語言不是太重要,如李子染,鏡頭到位故事夠感人就行。

3,當然你也可以採取捷徑,比如說找會寫的文筆好的合作,你講他寫,也一樣可以達到你的目的。

4,雖然你的文筆不好,你也一樣可以寫,只要故事情節到位、夠感人,大家還是會很愛看的。

好了以上就是我所知道的一些方法,希望能幫到你。再一個告訴你個秘密,我現在已經不惑之年,我也想把我心中的故事寫出來,但是我的文筆和你一樣不好,只不過我採取了第一種方法哦,並且已經在路上。





漢語言故事常


文筆不好就沒法寫出好作品嗎?我看未必。

刪繁就簡,所有的好作品都離不開一個核心,那就是故事。

所以,想要寫出自己的作品,新手最應該關注的或許不是怎麼在短時間內提高文筆,而是應該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完善故事框架上。

有“華語懸疑小說教父”之稱的蔡駿,在寫作成名之後,常常收到許多年輕人的來信,內容主要是詢問,如果年輕人想要學習寫作,該怎樣入門呢?

我身邊就有許多朋友對寫作這件事抱有極大的熱情, 但當他們想要嘗試的時候,往往會發現“寫作”這件事似乎要比想象中困難很多。

有時候,腦海中會出現許多精彩的故事和情節,可將頭腦中構思好的故事寫下來之後,卻完全變得無趣了起來。甚至有許多人在剛剛開始寫作的時候,會大張旗鼓地精心寫好了一個開頭,然後絞盡腦汁怎麼也寫不下去了。

寫作的熱情與理想也就此被扼殺在了萌芽的狀態。

針對這些寫作新手在學習寫作中可能會出現的諸多問題,蔡駿將自己的寫作經驗總結起來,於是便成了這本《蔡駿的24堂寫作課》。

讀完之後,我大致總結了三點特別實用的寫作方法,一定能幫到一直以來都想要寫作,拿起筆來卻覺得無從下手的你。

第一個方法:追問靈感

“靈感,是天才的女神。她並不是步履蹣跚地走過,而是在空中像烏鴉那樣警覺地飛過,她沒有什麼飄帶給詩人抓握,她的頭是一團烈火,她溜得快,像那些白裡帶紅的鶴,教獵人見了無可奈何。”法國作家巴爾扎克說過的這段話,曾引起許多寫作者的共鳴。

許多人都有過“靈光乍現”的瞬間,但靈感大多時候來得匆匆,走也匆匆。倘若抓住了靈感,又會讓人苦惱該如何將一個小小的靈感擴寫成一個完整又豐滿的故事。

靈感可能來自於一件物品,也可能是一個特別的人物,又或者是一個離奇的反轉故事。從短暫易逝的簡單靈感,到有血有肉的生動故事,要完成這種神奇的轉變,需要運用聯想的方法。

在書中,蔡駿詳細介紹了自己是如何運用聯想將“絲巾”這一意象逐漸擴寫成了完整的懸疑小說。

聯想的核心就在於追問。當靈感浮現時,寫作者最需要做的就是不斷追問,不僅追問故事的發生的前因後果,更要將自己當成初次閱讀小說的讀者,去質疑書中的每一處情節,去探究作者的每一種解釋。

當人物做出了重大選擇之後,追問他為什麼會這樣做,人物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是什麼?在寫作的過程中,時刻追問,提醒自己站在人物的立場上謹慎選擇,才能讓小說邏輯更為流暢,情節也更為合理。

正如蔡駿所說,“小說是敘述的藝術,也是想象的藝術。”

對新手來說,寫作之所以困難重重,是因為在初期階段我們很難把敘述和想象合理地結合起來,會遭遇寫著寫著便心生氣餒,覺得把故事講得一團糟的情況。

為了更好地將靈感變成故事,除了運用聯想不斷豐滿情節和塑造人物之外,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想要一氣呵成地寫完整部作品,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如果想要將故事寫得引人入勝,獨具匠心,那麼就需要提前規劃大綱,計劃好情節走向。

蔡駿在開始寫小說內容之前,會投入大量精力去構思和準備。一部二十多萬字的小說作品,光是大綱就寫了六七萬字。他喜歡寫“人物大事記”,以此來掌控小說的節奏,力爭讓每個人物都在最合適的時間和場合出現在讀者眼前。

在《謀殺似水年華》中,經過精心的準備和計劃,蔡駿一共寫下了三條故事線,又寫進了六條感情線,多層交叉敘述,最終完成了這個愛情懸疑故事。

追逐靈感,完善靈感,是每個寫作者都需要堅持的事情。

"如果你不能保持對靈感的追問,那麼靈感永遠都只是轉瞬即逝的火花。"

第二個方法:大量模仿與練習

"從某種角度說,提升寫作水平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停地寫。通過大量寫作,不斷積累經驗、提升自己的水平。"

寫作,需要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積累過程。 當新人作者在寫作時覺得一籌莫展的時候,最好的方法不是止步不前然後在原地不斷地懷疑自己,而是憋著一股勁兒,不斷地寫,並且堅持寫下去。

蔡駿參加工作的時候才19歲,那時他在上海的郵政部門上班。剛參加工作時,大家都覺得國有企業是很好的選擇,但等到二零零零年的時候,他卻發現自己的工資開始停滯不前了。

不僅如此,他也開始逐漸厭倦了單調又平凡的工作,開始質疑每天按時上班下班的意義。

就在這段時間裡,他開始在網上發表自己的小說,並且獲得了一些文學獎項。就這麼一直平平淡淡地寫著,一直寫到了二零零五年,他忽然發覺自己的小說版稅已經可以養活自己了。兩年之後,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離開了單位,正式成為了一名自由職業者,一名職業作家。

在這些年寫作的過程中,蔡駿也曾有過許許多多的疑惑,但後來他發現,那些關於寫作技巧上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大量的閱讀和模仿來解決。比如不知該如何起名字,可以借鑑《金瓶梅》中將人物特點藏在名字中的寫法,也可以借鑑《天龍八部》中將人物身世隱於姓名中的寫法。又比如寫作時覺得詞彙量太少,語言貧瘠,則可以通過閱讀經典來積累詞彙,靈活運用動詞,並在形容詞的使用上不斷推陳出新。

只要能夠發現問題,就能夠從別人的作品中找尋到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許多作者在剛剛開始寫作的時候,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對自己喜愛的作家進行模仿,行文中也會有他人的影子。當越寫越多,內容越來越豐富之後,會漸漸擺脫這種模仿的痕跡,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風格。

但無論如何都不能忘記,對於寫作者而言,如果有什麼成功捷徑的話,那麼一定是不停地寫。相信自己只要不放棄,就能夠越寫越好。

第三個方法:保持勤奮和專注

在寫作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保持住理性的思維與感性的狀態。

理性的思維是指用冷靜的頭腦去思考情節的合理性,去調整小說的內容和節奏,而不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喜好來肆意地去寫作。感性的狀態則是要求我們用敏感的內心去貼近人物,去揣摩人物,以塑造出有血有肉的立體人物,讓小說更加真實可信,也更加豐富動人。

在和讀者的交流中,蔡駿常常感嘆許多年輕人對寫出好作品這件事充滿了激情與渴望。回憶自己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也是如此富有熱情,同時也因遇到許多困難而感到迷茫。

很多剛剛開始寫作的朋友們會有一個誤區,即覺得寫作是一件非常依賴天賦的事情。所以當自己在寫作初期遇到瓶頸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沒有寫作的潛力,因而沮喪地放棄了寫作。

但實際上,只有極少的天才作家能夠毫無壓力地去寫作,大部分的作家之所以能夠取得如今的成績,靠的並不是所謂的天賦,是靠著不斷地練習與堅持,靠著日復一日地勤奮與努力。

201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略薩曾說:“如果你喜歡文學,想一生致力於文學事業,就全身心去做它。大部分作家寫作不是靠靈感,而是靠勤奮。”

在書中,蔡駿就分享了大仲馬的一個故事。當寫完《三個火槍手》之後,大仲馬沒有選擇給自己放一段時間的假,沒有立刻放鬆下來選擇娛樂,而是立刻在稿紙的下一頁又寫下了一個小說的開頭。這種超乎常人的創作激情與自律精神,或許正是大仲馬能夠獲得如此之高的文學成就的原因之一吧。

"寫作其實非常孤獨,完全依賴作者的意志與超強的自律。"正如蔡駿所說,寫作就像是一場馬拉松,而且是一場只屬於作者自己的孤獨馬拉松。這場馬拉松無疑是漫長的,並且需要極高的自律精神。

寫作永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選擇寫作,意味著主動走入了充滿不確定性的工作狀態之中。當沒有靈感的時候,寫作者往往需要絞盡腦汁地尋找靈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極力地捕捉動人之處,需要勤勤懇懇地翻閱名家作品以求得緩慢而微小的進步。正所謂"得之在俄頃,積之在平日"。

土耳其作家帕慕克曾說:“小說是第二生活。”

對於寫作者而言,當寫作融入生活,生活也融於寫作,只有經過錘鍊的作品與人生,才經得住時間的考驗。

//////

我是賀宇宙,熱愛閱讀,專注寫作,每週輸出兩篇高質量成長乾貨。

關注我,讓我們一起把時間花在最值得的書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